艾弗森生涯的命中率並不高,是什麼讓他能得到nba教練的重視並為他制訂專門的戰術呢?(不論主隊還是對手),或者說,能帶隊進總決賽,除了精神加成,他還有哪些不可或缺的特質讓他既能打的好又打的漂亮成績還亮眼呢?


如果你讓艾弗森打合理球,生涯晚年的他都能給你打出來 26+7+3+45% 的數據。

掘金三年,已經31歲、32歲的艾弗森,命中率從未低於45%。

其中唯一的完整07~08賽季,82場全勤,命中率45.8%。

作為參考,那個賽季科比45.9%、卡特45.6%、麥迪41.9%。

(場均得分,科比28.3、卡特21.3、麥迪21.6)

掘金三年

06-07賽季 50場 場均 24.8+7.2+3+1.9(搶斷) 命中率 45.4% 07-08賽季 82場 場均 26.4+7.1+3+2(搶斷) 命中率 45.8%08-09賽季只打了 3場,命中率 45%。

06-07賽季 得分、助攻、搶斷分別列聯盟第5、第8、第7;

07-08賽季 得分、助攻、搶斷分別列聯盟第3、第9、第8;

艾弗森在76人期間出手多、命中率低,更多的是因為戰術要求和球隊打法,是人員配置下的必然結果罷了。

沒人打,你不持球攻,誰持球攻。

有人會問了,當年不是有個最佳第六人阿龍·麥基嗎?

麥基職業生涯單場最高得分為 25分,而且僅有 1場。

(托尼阿倫都有一場30分,貝弗利都有一場26分)

麥基職業生涯場均得分最高的一個賽季為12.2分。

你確定要把球給麥基?


現在看,艾弗森42.5%的運動戰命中率和31.3%的三分命中率肯定不算高,他生涯的真實命中率也只有52%,而現在的核心後衛,動不動就57%、59%。但是艾弗森的命中率是有其時代背景的。

第一,當時的外線球員命中率普遍不高,科比、麥迪、卡特這些人,巔峰期的命中率放到現在都要被質疑低效、浪投。但當時並沒有現在這麼強調三分+籃下、追求效率的極致。他們的命中率放到當時,是可以被接受的。

第二,以艾弗森為代表的那批核心,都是高產量的代表:艾弗森生涯前11年,有10個賽季場均時間都在40分鐘以上,生涯場均出手22次,巔峰期場均出手更是達到了27.8次,另外還有近10個罰球,這在現代簡直不可思議。

這麼高的產量,自然會引來對手的重重阻擊和重點盯防,而在這種背景下,艾弗森的命中率依然能保持到42.5%,已經非常不易,高產量+中等水平的效率,就足夠讓他成為得分王,放眼古今,能做到高產量+高效率的,那都是張伯倫、喬丹(以及73勝賽季的庫里)這樣的現象級怪物了。

對了,現在就有一個高產量+中等效率的得分機器,看他是怎麼帶隊贏球的,我們就能大概感受到艾弗森當年是怎麼幫助球隊的了。


XY!

對於像艾弗森詹姆斯,甚至神龜這樣的個人能力和天分超強,但單打…&外圍投籃不穩的高手來說…要想取得好成績,必須要量身打造一套非常適合他們的陣容。

咱們就拿00年前後的艾弗森76人隊舉例~

…首先,拉裡布朗教練,甚至他曾經是波波維奇的師父…牛逼之處,不多聊了。

…內線一群鐵血藍領肌肉棒子,護筐人牆肉搏…不論是01年最佳戰績前半程的當賽季蓋帽王拉特里夫,還是後半程的穆大叔,還有那兇悍的光頭蓋格兒…

…控球的需要一個防守好,不爭求全而又穩重的有一定定點外圍投籃能力的&。

…一群名氣不大,但實打實的優秀角色球員,比如最六麥基。

…趕上當時的東部,實在太面。

這個陣容,雖然在當年取得了佳績,但其實不夠理想,因為球隊最大的弊端是,缺乏幾個能給能接艾弗森突破傳球的外圍投手。

如有兩個場均10多分上下的狙擊手,即使是當年的OK,湖人也不見得4:2就穩能拿下來?!當然贏球是基本定格的?!

對於他們這種個人天分和能力超強,並且以長期持球和突破(分球),快下……為進攻核心的球隊…不論是05年之前的鐵血防守,還是最後的小球時代…不論內線和外線,都不能有另外一個,再以持球單打為主的得分手了…比如掘金的甜瓜。

最終的比較理想的陣容就是~以&為核心,配一個有一定單打能力但不佔球友的外圍副手…再加上一堆吃餅的鐵血內線以及幾個靠譜的外圍狙擊手。

其實總的來說這種球隊的特點都差不多,比如兩代冠軍的活塞隊…

這種以集體防守為主要特點的球隊,第一得分手的命中率要求的不算太高…關鍵是高輸出能力和消化投籃的能力…

其實最典型的就是看一看76人隊01年季後賽,尤其是東部半決賽和決賽的兩輪滿7對決…基本上就是這麼來的,如果艾弗森有一個外有一兩個外圍的幫手,打當年的雄鹿和猛龍就用不著最後一刻了…

而艾弗森的命中率也就不會上下浮動如此之大,使得最終的平均命中率那麼低了。

但由於他的身高…即使是再好的條件配置,估計45%左右也就擋住了。

不過這也不低了,麥迪和科比基本上也就這樣…甚至有時候還不到。

最後補充一點極為重要,但是不能用數據體現的…勇敢堅強,獨挑大樑,捨我其誰,永不服輸,重傷都不下火線,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愛誰誰老子最強…的精神…

這一點連科比都差很多…


76人的全隊配置就是為艾佛森打造的,全員防守,給艾佛森掄。

小艾的體能是全NBA最好的之一,場均40+分鐘,完全可以支持全場掄到底。

但有一說一,76人最好的一年也就是戰勝了一支50勝出頭的球隊進入總決賽,其餘都沒有出過什麼成績。

換成產量和效率都突出的老流氓、科比,甚至哈登,我認為成績會比小艾更好。


唉,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體育比賽變成了數據帝之間的較量,誰誰的命中率比誰誰高,誰誰的效率比誰誰高,所以誰誰比誰誰nb。

那麼,比賽到底比的是命中率,是效率,還是什麼,還是比分?同樣48分鐘內,一名球員20投拿了30分,另一名球員30投拿了30分,論效率,第二名肯定比不上第一名,但第二名球員卻在關鍵時刻縷縷幫助球隊,助攻,得分,最後取得勝利,那麼請問,最後各位的結論是什麼呢?

數據可以幫助人分析一名球員的特點,分析一名球員的表現,但就代表全部了嗎?並不是。一名球員首節9中1,末節11中9,另一名球員首節11中9,末節9中1,如果你不去細化數據,不去看比賽,只看賽後的總體命中率,看效率,看正負值,你能看出什麼?沒準第二名球員的球隊取勝了,最後正負值很高,但他一定比第一名球員好嗎?

數據是幫我們補充的,需要不斷完善和細化,但數據不能是引導我們判斷的,那樣就失去了體育比賽原本的意義。

某404球隊極度追求效率,當家球星完全就是效率至上的打法,一看真是命中率,高的一批,再細化以後,嘖嘖~不過如此。

真心的,當年如果該名球星去的不是404球隊,恐怕風評要比現在好很多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