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觀能動性,是人的意志積極主動創造性地發揮作為的一種特性,本質是人的精神意識對環境事物的反應-反作用。感知認知是人的精神意識對環境事物的反映,反映與反應即受作用與反作用構成一個反饋鏈,所謂知行合一。

這一切的邏輯前提:感知認識和行為實踐的本質是相互作用。更深層的本質是:精神現象是一種高級物質現象,思維是一種高級物質運動形式,思想觀念意志是一種高級物質形態,認知和行為是一種高級相互作用形式。不承認這些,則所謂精神意識、心理思維、思想觀念意志、感知認識行為及主觀能動性就通通成為莫名其妙的絕對特殊,與萬事萬物沒有共同的本質也沒理由遵循客觀規律。

真實存在的是人及人腦中活生生的精神意識。承認精神的客觀存在,甚至承認心理活動規律和思維規律,卻不承認精神現象的物質性,就是在構造非物質的存在和非物質的運動。邏輯上混亂不堪,也極其明顯地違背唯物一元論,更與科學事實不符。

這麼明晃晃地放在明面上的邏輯,大哲學家們竟然選擇性無視,與物理學基本問題的遭遇一樣匪夷所思。說明整個人類掉進了一系列思維陷阱、觀念陷阱、心理陷阱不能自拔了。人類瞎了,心瞎了,盲人摸象,盲人說象。心障、知障、觀念障,道不遠人人自遠之。


從----哲學邏輯學語法學----的角度說:

1、哲學有兩個常用詞:

甲:現象學----phenomenology---這個含有-----名詞學-nology;

乙:主觀主義--subjectivism-------這個詞含有---形容詞-jectiv;

2、人-名詞---&>蘇格拉底&

3、人-是-蘇格拉底的-本質--------------白-是-蘇格拉底的-現象;

4、可見,這兩個詞的漢譯,都未能表述清楚西方哲學應有的意思;

5、而你問的--主觀能動性,大概也是這種情況吧?充其量,是如何使用-形容詞的問題吧?


主觀能動性是物質宇宙大爆炸後規律運動產生的動物為了生存性等需要遵循規律改造世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