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https://mp.weixin.qq.com/s/EZZvz3vf3V4xpePnmjVBrA

最近收到朋友這樣一條消息:

我有些發笑,又不知道如何作答。我沒有辦法告訴他:

「我都發在小號了。」

是的,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習慣性把喜怒哀樂發在了小號。

而大號裏讓別人看到的,只是我想讓別人看到的。

因為我在恐慌:

今天和朋友聚了聚,

回家後簡簡單單發一張正正常常的合照配一句「今天真開心。」

想到別人可能會說「哇,這也太low了吧。」

秒刪掉剛才的朋友圈(或者微博)

選了一張擺的很有意境的酒杯調成黑白色調並挖掘這十幾年來並不豐富的文化儲備,

「將所有一言難盡一飲而盡」

很滿意地發了出去

第二天驚訝的發現

這句文縐縐的話竟然是某著名酒類五年前的廣告

嚇了一跳,趕緊再次刪掉。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發朋友圈發微博變得和詩詞比賽攝影比賽一樣,在發照片時你要反覆挑選,認真修剪,要配一個看起來很有感覺有深度的文案,還要挑一個合適的時間點將它發出去。

不僅是你發的內容,甚至你的評論你的點贊都可能被別人詬病。

你點贊一條美女的微博,就會有人猜測你和她的關係,內心給你們os一部《舔狗與女神》的年度催淚綠色大劇。有人會說「哇,這個人居然喜歡的是這種網紅臉」,更有甚者會直接私信八卦。

想要完全表達自己好像真的很難很難。因為你總被誤解。

2

當社交網路成為形象管理中心,每個人都極力在熟人面前保持良好樂觀的「人設」,於是,有的人朋友圈設置三天可見,有的人註冊了多個微博小號,當然依舊有勇敢的人無所顧忌。原本微博賬號都是為了社交,但漸漸的,「分割」出另外一個無人認識的空間,來發表自己的觀點。

Erving Goffman曾經說過,生活是一個舞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前臺行為後臺行為。前臺行為是觀眾看到的,可以簡單理解成「沒那麼熟的人」,例如工作裏的同事、上司、客戶、題主描述裏的男友家長。後臺行為則是隻有共同演出的劇組成員才能看得到的。至於這裡的劇組成員,不僅僅可以是「熟人」,也可以是某些情境下的利益相關者。

微博和朋友圈作為舞臺的一種,用戶在上面的所作所為無疑也可以視為一種表演。表演者實際上一直在控制著觀眾可以看到的內容,也就是自己想呈現給觀眾的一面。當微博上的關注者開始涉及多個羣組的成員時,就有可能同時包含了平時的觀眾和平時的劇組成員。這個時候如果不慎將呈現給劇組成員的內容呈現給了觀眾,那麼平時自己在觀眾面前塑造的形象就會被破壞。

為了避免這種矛盾,小號應運而生。

3

「怕矯情」是許多人表達自我的時候遇到的一個阻礙。在互聯網上,「矯情」的紅線變得很低,除了本義的強詞奪理、故作姿態之外,脆弱、動情、感動、悲傷、憐憫、甚至是激動、快樂……只要是抒發個人的感受,都有可能「顯得矯情」

「悲喜不能相通」的困境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放棄了本該有的自我表達。

《羣體性孤獨》的作者雪莉·特克爾曾經說,在 Facebook 這樣的社交網站中,我似以真實身份出現,而實際上卻往往在簡介上把自己美化成另外的人---我們想要成為的人。

而隨之有個新的名詞也誕生了——視奸

「視奸」,本是來自日本的舶來詞,最早由日本女性主義藝術批評家笠原美智子造出的。這個和制漢語辭彙來形容以荒木經惟為代表的男性中心主義的攝影,原意即男性攝影家通過照相機的取景框,用視線對女性施暴。顧名思義,之後引申為各種用眼睛來實行的性暴力,其中包括偷窺。視奸從廣義角度來講,也是性騷擾的一種。更多時候,會增加被視奸者的心理壓力和不安。

而來自身邊那些緊緊盯著你的眼睛,正是你不安情緒的來源,讓你不敢做自己,讓你活成那個虛假的「他」。他們從你動態,點贊,評論的點點滴滴來瞭解你的生活,拼湊你的形象,當他們不滿意時,甚至會用刻薄的語言來幫你重新雕刻,讓你越來越像「他」。

而前段時間盛行的喪文化,毒雞湯,就是這個大環境下的產物,它使得我們可以用一種在別人口中不那麼做作的方式,抖機靈地間接的表達出其實我們積極的生活態度,這些毒雞湯背後其實是我們也在認真生活的心。

所以,當被譽為「朋友圈小號」的微博也被人所扒出時,我們開闢最後一片凈土:

「微博小號」

4

微博「德卡先生的信箱」發布了一位網友的留言,我感悟很深:

「我們從QQ躲到了微信,從微信躲到了微博,從大號躲到了小號。問自己究竟在躲什麼,大概沒有在躲什麼吧。大概只是想要一個能不被評價對錯究其是非、盡情揮灑對這個世界的感受、不打擾別人也容得下自己所有情緒的地方。」

在這裡你可以發喜歡的詞句,沒人說你矯情;你可以瘋狂轉載抽獎微博,沒人說你貪財;你可以放心給plmm,sqgg點贊,沒人說你俗氣;你可以大方地秀自己的腹肌馬甲線,沒人說你裝。

這裡可以容忍你的胡言亂語,可以宣洩你的所有情緒,不管好的壞的。我們摘下面具,真正做自己,不斷地自我釋放自我和解

5

沒有故作高冷;也沒有自命清高;只是想在世界上留一點痕跡。

所以,下次遇到我,可不可以裝作不認識我。


因為我兩個大號都被微博無故封了。 以後再封也不想用了 早日倒閉吧渣浪


想啊……


避免被封號, 還偏讓我遇到了,正好我調用了備用號。


有些事情我想保存下來,想給自己一個回憶,我有很多的祕密,我不想與別人分享,卻又害怕自己會忘記,但我不想讓其他人知道,不過現在已經把微博刪了,或許未來的自己某一天會突然停下腳步,看看過去的自己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