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規定即自由。

所以說自由就是對不自由的否定。

凡是確定的、必然的,都是不自由的。

人的自由始於說不,終於點頭。說不意味著我異於他,點頭意味著他設定了我。但任何肯定都無法連續運動,自由顯現在不停地分裂中。

意識的虛空使人自由——正因為無法找到一個確定的同一的自我,所以人才是自由的。

我只在選擇中存有,自由永遠伴隨我在場。

選擇之外無自由。


並非如鳥在天,或者如魚在水,在不斷的失望與絕望中,領悟到的一種規則,試圖改變這一切,直到壽命終結,他發端於一段遺憾,淬鍊於反覆熟悉與領悟,最終你會認識到「自由」其實是系統性的,毀滅與消亡是自由真正的內核,如果你是上帝,你要創造一個自我運行的發條玩具,那麼你一定要讓這隻玩具保持一種不穩定性,讓他具有撕裂自身和環境的自毀傾向,而「自由」便是自毀傾向在短短壽命中的具象化。


謝邀。真正的自由,便是自然。

「我承認,人一生要追求自由。可是什麼叫做真正的自由?只有一個概念,真正的自由就是自然,自然纔是真正的自由

你給自己的人生設定一個紐帶,你天然地認為讀詩就是通向自由,某種意義上這不也是一種社會建構嗎?譬如你天然認為詩是更高雅的藝術,是這個世界上最純粹的一種文學形式,這不也是社會建構的結果嗎?對於我們絕大多數人來說,我相信,如果沒有老師的諄諄教導,沒有幾個人會天然地覺得詩這件事是自己靈魂最深刻的表達。可是哪怕沒有任何人告訴你,我們自己與生俱來就能感受到的本能是什麼?是見到與自己有生命紐帶的人,這是最自然而然的東西,它才叫作自由。歷史上各大詩人,曹操也好,陸遊也好,《示兒》裡面「死去元知萬事空」是給他兒子讀的,這些詩人返璞歸真之後選擇的是擁抱家人。再比如最自由的佛祖,佛祖一生寫了很多,可是你去讀讀佛經,死前他在做的也是囑託自己的徒子徒孫。這不會有損他的自由,因為擁抱自己真正想要的,這就去真正的自由。

這是我曾在一場辯論老友賽裏聽過辯手王肇麟對於自由的簡單解讀,在此引用一二。

我並不完全認同「見家人」必定比「讀詩」更自由,因為見家人本質上也是東方倫理下的一種社會建構,而讀詩所體現的自由更偏向於西方倫理所重視的意志自由。

但是我喜歡那句話,「真正的自由就是自然,擁抱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這就是自由。

這句話讓我想起許多將「我要自由」掛在口頭的人,然而追問他們什麼是自由,他們的回答通常是:「就是有足夠的錢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啊!」

這聽起來確實很爽,但少了什麼。試想,一個什麼都不缺的企業家每日揮霍,與一個每日忙碌耕田的農民,我們不能斷定企業家就比農民更自由。

因此,判定自由與否並不是看資金是否充裕,而是看內心是否充實。

寫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與當時蹚渾水的政治家們相比,他是自由的。因為對於陶淵明來說,他不在乎世人自己建構的社會,而是於自然中找到了自己生活的真諦,他的意志是充實的。

而對於一生忙碌只為追求俗世名利的人而言,他們是不自由的。因為他們被困在了自己建構的精緻牢籠裏。即使這個牢籠並沒有鎖,他們也不願意跳脫出來,誰叫被鑲了金的牢籠看起來那麼美呢。


是限制別人自由的最好的思想工具,人們需要的不是自由,而是秩序


自由是一個含義挺複雜的概念。

但一般人把它理解為我想喫香辣雞腿堡就能喫香辣雞腿堡,我想喫雙層牛堡就能喫雙層牛堡。

我可以憑自己的喜好選擇。

但對這個自由再深入一步,我喫香辣雞腿堡是因為我想喫,看似是自由的。但我為什麼想喫,咦,似乎我也無法控制自己為什麼"想"。

霍爾巴赫說我們無法控制自己想起什麼,就像我們有時候怎麼也想不起來我們一時忘記的東西。

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行為,卻無法選擇行為的動機。

自由只是一種主觀的幻象。


這個問題我在別的問題下回答過通俗舉例「獨裁」「民主」「自由」組織方式差別

很多人不清楚ZZ上「自由」「民主」是什麼,為了讓大家好理解,再通俗普及下獨裁、民主、自由的組織方式差別

你們公司全體員工都要工作午餐,為瞭解決午餐問題,有三個方案:

a. 獨裁:每個人掏出30元錢午餐費做一個大鍋飯食堂,公司總經理決定每天菜譜和餐飲公司或者總廚僱員;

評論:快速決策,但破壞權責對等統一關係,午餐基金所有權為員工,支配權是總經理,能不能喫上適合胃口的飯菜後果員工承擔,出錢和喫飯的員工很難有效對食堂運行監督,長期喫不上可口的飯菜的員工將憤怒發泄到食堂而可能砸爛食堂導致大家都沒飯喫

b. 民主:每個人掏出30元錢午餐費做一個大鍋飯食堂,全體員工投票決定每天菜譜和餐飲公司或者總廚僱員;

評論:多數人決定的機制,集合後的羣體權利責任統一。但決策週期長,確立共識時間長,一套菜譜很難滿足所有人口味甚至是否需要喫午餐所有人的情況,少數人強迫接受投票結果,長期爭吵難以避免,多數人對少數人的暴政。也可能因為投票作弊或者相關人員提供的候選食堂人員為一家,多數人暴政都達不到。

c. 自由:大家不用再掏30元錢,午餐自己解決。你自己從家裡帶飯或者外面去餐廳喫飯,或者自己做飯、煮泡麵、餓肚子挺著,再或者你們幾個願意喫大食堂的自己湊錢做一個大食堂也可,公司不統一限定,個人根據自己實際情況決定

評論:權利責任對等統一,能按照自己適合情況選擇喫飯方式和廚師餐廳,在大多數時候對喫飯的員工是最合理的解決方案。在食物選擇較少的偏遠地區剛開始能做出解決方式有限


自由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而是當你的肉體有做某些事情的衝動時,你的理性可以控制住你的肉體。能駕馭自己肉體的,纔是自由。反之,就是你的理性是被肉體囚禁的,你就不是自由的。

比如,某人撞到了你,你的肉體的反應是憤怒和報復。但是你理性的輸出應該是寬容。如果你不自由的,你就會被肉體驅使,報復對方。如果你是自由的,你就會一笑了之。


社會層面自由可以認為是不受他人干涉。

但深究個人層面的自由就很難定義了。自由也許可以理解為行為導致符合構想結果時的自我斷定。我構想行走,導致前進成功,我即具有行走的自由。但是如果失敗了,比如由於腿麻了或是被困住了等等,那麼我就失去了該自由,感受到不自由。

有時候,自由也被用在超出自我的地方,人們會認為自由飛翔是一種自由。也許可以認為自由即能夠將思想轉化為現實的能力,越為全能,越為自由。越少構想,越是自由。


是你得不到的東西。


我覺得人們現在所說的嚮往的需要的自由,其實就是毫無顧忌的幸福感。


人們很容易混淆天然自由和能力自由,就好比難以定奪空氣和黃金哪個更寶貴。

印」自由「機,不存在? - 朱敏寧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128526956



人生有限制,這種限制,包括外在的以及內在的。有選擇之後價值才能呈現,如果什麼都可以隨心所欲地得到,那什麼都失去了它的價值和意義,你根本沒有任何限制,也沒有任何真正的自由。


自由到底是什麼?

我覺得自由就是虛無縹緲的東西!


你想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自律即自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