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時義,明進退,與天地合其德。做個好人做個君子

天道的規矩,只是細化了,人要後天返先天,反著看即可,


所謂易經,是通的意思,各道既溶,,人生之內,數數當根也,萬物有生有滅,既陰陽,從元至有,而簡到繁,,當可學不可求也,人生是面鏡,能進能出為聖

看孔子和其他人寫的解讀周易的《十翼》,再看看《莊子》。這些文章就是繼承了周易思想,將抽象內容具體化了的產物。


聽我娓娓道來。。。。。。。。

按目前的文獻來看,《易經》分三種,《連山》、《歸藏》、《周易》,這三種都是夏商周三代用來占卜的書籍,當然,據說那時候的占卜方法特別多,比較有名的、文獻中有記載的就這三種。我們現在所說的《易經》指的就僅僅是《周易》這一種,《連山》已經失傳了,出土文獻王家台秦簡里有《歸藏》,具體的可以參看王興業的《三墳易探微》。所以我接下來要說的《易經》僅僅就《周易》這一本書來說,後兩本影響並不大。

進正題啦。啦啦啦。。。。。。。。。。。。。

《周易》由兩部分構成,周易古經和周易易傳(不想打書名號了,,,累),第一部分周易古經很多人說是周文王被關在羑里的時候寫的,其實現在學術界的考證結果是文王做出了貢獻,但他之後的周公、以及當時的巫官、史官都有增刪修改,文王算是傑出的代表人物吧。好啦,周易古經講什麼呢?就是算卦,逼格高點是預測,有興趣的可以翻看一下那本書,書裡面被稱為卦辭、爻辭的東東就是當時的算卦筆記,這些筆記也是以後的人算卦的依據。遺憾的是後來這種用周易卦爻辭算卦的方法在中國本土失傳了(暫時定為失傳,因為後來的人也有用卦爻辭的,但只是把它作為參考,很少有單獨依靠卦爻辭的。),納甲筮法、梅花易數、奇門遁甲、大小六壬等等等等開始流行開來(當然,大小六壬起源比較早了,我只是那麼一說,為了說明後來用周易古經算卦的方法確實少見了。),我之所以說它在本土失傳,是因為在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還有這種算卦方法,有感興趣的可以百度一下高島吞象和他寫的《高島易斷》,很是66666。 再來看周易的第二部分,周易《易傳》,一般都說這部分是孔子所作,其實據學術界考證,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以及弟子的弟子不斷增損的結果,孔子全權代表了。這部分內容共分十篇,也稱為「十翼」,大體就是解釋《周易》古經的(不知道我為啥打了一個書名號,是手癢嗎???啦啦啦),就內容來說分為兩類,一類是對古經的原原本本的解釋,幫助後人理解古經,因為從周文王到孔子那個時代,相差500多年,文字發生了變化;另一類是在古經基礎上的發揮、引申,這部分和古經的原本意思相差很大,多是孔子和他的徒子徒孫們自己的理解,但不是沒有道理,這類解釋有從另一個角度談古經的卦象(卦象是古經中預測的一種關鍵因素)的,有解釋自然規律的,有解釋社會規律的,有教人道德修養的,這些東西在古經裡面幾乎沒有(當然古經里肯定有些苗頭的,不然也無法啟示後人去這樣聯繫)。正是這些內容對後來的儒家、道家、佛家甚至整個中國文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所以在後代,《易傳》比周易古經更有影響力。簡單一句話:周易古經是算卦用的,周易易傳講的是哲學道理(當然易傳中的《說卦》說的也是卦象,和預測有關係)。

累了。。。。。。容我歇一會。。。。。。。。

通過上面的內容,我們發現,在孔子及其弟子的那個時代周易基本成書了,主要包含兩大塊,周易古經、周易易傳,那時是春秋戰國時代。到了後來的漢代周易的研究又有了新的進展,西漢有三大有名的易學家:孟喜、焦延壽、京房,他們解釋周易的時候是用和前人完全不一樣的路子,四庫館臣說他們「入於禨祥」,具體說來,他們在解釋周易的時候會跟天象和人間社會的禍福扯在一起,舉個例子,京房通過自己的那一套「卦氣」學說(卦氣說是易學家解釋周易的一種方法,也就是用天文曆法知識來解釋周易,這種方法有利也有弊。)推算西漢的皇帝和大臣們之間的強弱關係,詳細的內容大家可以去讀《漢書》。焦延壽是京房的師傅,有《焦氏易林》一書,孟喜在他兩人之前,不記得是不是焦的師傅了,而且孟的資料很少,僅存在唐代那個有名的和尚僧一行寫的一篇文章里。還是一句話:這三個人很牛,開創了易學裡面的「卦氣」一派。

累了,先寫到西漢吧。。。。。後面的東漢、唐宋元明清不想寫了,真的好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