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貓。不包括生病,氣候變化,火山噴發之類的。

補充一下啊。

大家都是答題高手,九年YS教育教會了我們審題的重要性。但是,人從自然屬性劃分為動物是沒毛病的,但是沒人會很自覺的把自己歸類為動物吧。

也怪我描述不夠準確,再詳細說下啊,我的意思是動物,不包括人類,也不包括現在食物鏈頂端的高級哺乳動物,比如獅子老虎。

比如有一個高贊回答說海蜘蛛,可以說答主非常懂我,不常見,讓人好奇,也知識科普。

所以大家不要回答人類了,謝謝。


問我要原答案的…鏈接的文章里該有的都有了,不要再問了…


蜜獾吹熊貓吹和水熊吹還滅不完了?今天還被小學生教育「大熊貓在食物鏈頂端」,不知道大熊貓有剋星也就罷了,竟然把植物性食物佔比99.9%的高度特化的食竹動物跟萬獸之王並列,你是要笑死我?沒錯沒錯,大熊貓是屬於熊,是屬於食肉目,但生物分類只能說明演化關係,不能代表其他,事實上大熊貓不是肉食動物,也不是雜食動物,就是食草動物,而且在進化過程中已經退化掉了對肉類鮮味的味覺,早就只會老老實實吃竹子了,遇到結群的豺狼、成年的虎豹並無戰而勝之的實力,在食物鏈中的地位決不比藏羚羊高,到了小學生嘴裡,則拳打華南虎腳踢印支豹毫無壓力。(攤手)


我來更新啦!

海蜘蛛鎮樓

廢話不多說了,文章鏈接:

TP愛好者:哪些動物是沒有天敵的??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更新:emmmmm,為什麼我都刪除原答案了贊數還在漲?有說我刪掉可惜的,我也覺得很可惜,我覺得更可惜的是原答案有很多完全我自己寫的硬核科普,但大家的關注點都在最後那幾行……但偏偏這個引起了廣泛關注的段子不是我自己的創意,心情十分複雜,遺憾、自責、羞愧、失望,都有……才有我半夜刪答案的舉動。

剛才又考慮了一下,準備以原答案為基礎寫一篇文章,會保留原答案的精彩之處,並設法讓它沒有任何知識產權問題,寫好之後我會在這裡貼上鏈接。

茲決定在48小時內完成上述創作。


思慮良久,還是決定刪除原答案…因為我也用到了來自網路的圖片和文字,那些圖片的原始出處並不明確,因此並不能認為我得到了授權;文字部分雖然絕大部分(95%左右)是原創,但是最後那一小部分(引起最多關注的部分)其實也是與前段時間看到的另一篇網路科普文有關係的,我也偷懶沒有標明出處。原來並沒有想到這個答案會引起這麼多關注點贊,就是把自己看到的有趣的東西分享一下而已,但是很明顯我這樣做是欠考慮的,造成了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盜圖、洗稿)給自己增加關注的事實,現在哪怕標明出處也於事無補,所以還是決定刪除,否則跟那些隨手截圖發布的營銷號也毫無區別了,簡直就是拾人牙慧、厚顏無恥。我一直認為我是足夠尊重知識產權的,但此番之事令我對自己十分失望,這真的是個教訓(喊口號容易,但關鍵在實踐)。對喜歡原答案的各位,我只能說一聲抱歉了……如果有截了圖的也請不要在網上傳播了,感謝!


當一個物種失去敵人處於巔峰之時,往往迎來的是墮落。所以,人類選擇了我自己和自己打,而另一波生物選擇了和環境鬥爭。

極地和高峰曾經是生命的禁區,誰能忍受更低的溫度,誰就能成為沒有天敵的存在。不過隨著恆溫動物的出現,越來越多的生命進入寒冷地帶,極地也很難保證沒有天敵了。不過與之相反的極熱之地還是很少有物種能夠挑戰的。

在深海熱泉地區,高溫、高硫化氫、低含氧量、低pH,絕大部分的生物對此只能望而卻步,而巨型管狀蠕蟲卻迎難而上,通過與之共生的古細菌和細菌,利用硫化物等還原性物質通過氧化產生能量,在這種最艱苦的環境存活下來,據研究其中最長壽的已超過250歲。管狀蠕蟲能長到1-2米長,雖然有些蝦和螃蟹會取食這些管狀蠕蟲頂部紅色部分,但是它們遇到捕食者時可以將身體縮下去,借著嚴酷的環境保護自己,那些蝦兵蟹將只能撿漏吃點邊角料,因此它們差不多算是無天敵的存在。

隨便瞎畫的,求輕噴。。。

巨型管狀蠕蟲,圖片來源維基百科,侵刪

不過它們還是有最大的天敵——熱泉本身,熱泉源於海底的火山噴發,在海底洋殼薄弱之處噴出,當熱泉不再噴出岩漿時,這些熱泉生命會迅速消亡。不過它們的後代會在海底繼續飄蕩,等到下一個海底熱泉產生時,它們會迅速重現熱泉的繁榮。

主要參考資料:

Riftia pachyptila?

animaldiversity.org圖標Giant Tube Worm - Deep Sea Creatures on Sea and Sky?

www.seasky.org圖標

百萬年以前,鹿豚由於在蘇拉威西島坐穩了食物鏈的最頂端,沒有天敵!於是,原本應該指向獵物的獠牙,進化成了成了指向自身的命運之劍。這根本就是造物主的精巧設計,所有生靈都必然要選擇一條歸途,為更宏大的生物鏈畫上閉環。

作為印尼獨有物種,真正讓鹿豚聲名遠播的,還是那一對華麗的獠牙。這對獠牙會伴隨鹿豚的一生不斷生長,甚至刺瞎自己的雙眼,扎進頭骨造成致命傷。


鹿豚是造物主的「現實魔幻主義」之作

鹿豚是造物主的「現實魔幻主義」之作
鹿豚是造物主的「現實魔幻主義」之作

「現實魔幻主義」,是作家劉震云為概括他的文學風格生造的詞,與拉美的「魔幻現實主義」的虛幻本質相對,強調的是魔幻般的現實。


比如,有一種生物形似野豬,卻多長了兩根神秘的獠牙。獠牙破面而出,不斷生長,華麗捲曲,直至刺瞎雙眼,戳入頭顱,最終致死。


顯然,這種被迫以雙目瞪視死亡的生物,更像是馬爾克斯或卡爾維諾小說里的某個充滿悲愴意味的象徵。但這種名叫「鹿豚」的生物,卻在現實世界裡真實存在,成為造物主的「現實魔幻主義」之作。

「飲鴆止渴」

2018 年 5 月,英國曼徹斯特動物園內,懷孕的六歲鹿豚媽媽 Kendari 誕下罕見的三胞胎寶寶。新生的小鹿豚,較普通豬仔小很多,非常脆弱。之後,經過保育區兩個月的精心飼養,鹿豚全家於 7 月正式亮相,向來高冷的英國人也紛紛前往圍觀這種神奇動物。


圓筒形身材,體重可達上百公斤,抬頭打個照面,細長突出的「豬鼻子」讓人輕易就脫口而出:這不是黑毛豬嗎?

且慢,仔細再看:相比於粗壯肥碩的「豬蹄」,眼前的這位四肢纖細苗條,媲美輕盈跳躍的梅花鹿,甚至讓人擔心是否撐得住那笨重的軀體。


此外,它還擁有相當複雜的多房胃結構,消化系統類似反芻動物,甚至更強大,這同樣接近於鹿。蘇拉威西島上的原住民曾據此認為,這種生物是豬和鹿雜交的後代,這是「鹿豚」名字的由來。


不過鹿豚的「豚」,到底還是「豬」的意思。和豬的愛好相同,生存於熱帶灌木叢里的鹿豚也熱衷於在泥漿里盡情打滾,把原本奶金色的漂亮皮膚染成灰頭土臉才肯起身上岸。不過,它們可不是貪玩,而是為了保命。


鹿豚的頭顱骨

鹿豚的頭顱骨
鹿豚的頭顱骨

原本應該指向獵物的長矛,最終成了求偶的花槍,成了指向自身的命運之劍。

鹿豚不太挑食,以水果、蘑菇為主食,佐以昆蟲卵或鳥類豐富食譜。但嘗過各種滋味之後,鹿豚最鍾情的還是一種形似足球、含有大量氫氰酸、對於人類和大多數生物來說有劇毒的果實:馬來亞大風子。這種果實結在高高的樹冠,成熟後自然墜下,因為含有致命毒素,鹿豚也不用和誰搶食,悠然享用即可。


長久以來,人們真正好奇的是鹿豚獨特的解毒能力,但後來發現,在其棲居地的泥漿地中,含有來自溫泉的豐富礦物質,或可以有效對抗氫氰酸的劇毒—並非鹿豚本身獨具神力。上帝先是投了毒,後又撒下解藥。於是,鹿豚就以「毒藥」充饑,以「解藥」續命,真正是一方水土養育一方「豬」。

死亡的凝視

作為印度尼西亞的獨有物種,真正讓鹿豚聲名遠播的,還是那一對華麗的獠牙。


今天人們所知道的青面獠牙、頭上長角的動物不在少數,但絕大多數的角都有著明確的生存用途。公鹿豚生長到 18 個月後,4 顆獠牙逐漸長出。其中,下獠牙突出唇外,用於激烈對決時插入對方的下頜,好比用匕首抵住敵人的咽喉。


但鹿豚脾性溫和,大多數時候並不欲致對方於死地。它們用下獠牙勾住對手捲曲的上獠牙,努力把它別斷。一旦得手,斷牙對於公鹿豚來說,既無礙飲食,更不致命,但會遭到母鹿豚的集體歧視——它將再也得不到愛情。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雜誌查看完整 28 篇內容

雜誌

看世界 2019年23期

繪製全新的世界圖景

¥15.00 會員免費


天生廢物沒有天敵,生在極端環境也沒有天敵,還有一種生活在相對封閉的環境內,也是沒有天敵的。

看到這張圖,或許有人會說,這不就是金黃色的鯰魚嘛,雖然少見,但並不稀有。

但這並不是金黃色的普通鯰魚,而我們今天的主角叫做——盲眼金鯰魚。

普通金色鯰魚長這個樣子:

而盲眼金鯰魚是這個樣子:

盲眼金鯰魚生活在卡拉哈里沙漠地下水深處,一個名字很美的地方——龍息洞。

龍息洞堪稱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湖,水深至少100米以上,盲眼金鯰魚就生活在其中,由於無比孤立,甚至連魚蝦都沒得吃,自然沒有天敵存在。

不過,也因與世隔絕在地下,視力也完全退化,只能依靠觸覺。

卡拉哈里沙漠地下有著綿延數千公里的龐大洞穴體系,水源極其豐沛,但對非洲人來說,卻是可望而不可即。

地下、高山、深海,以及孤島……環境相對封閉而沒有天敵的動物,其實還有很多,再舉一個例子,在沒有遇到人類之前的椰子蟹。

椰子蟹可長達一米,是最大的陸生蟹,也是最大的陸生節肢動物。尤其是孤島上的椰子蟹,基本上是沒有天敵的。

遇到人類之前:

遇到人類之後:


謝邀,這個問題有意思,這種自然知識類問題是最容易引起我興趣和讓我有想創作的慾望的。

之前寫過的知識類文章:

世界上哪些國家的地理位置不好??

www.zhihu.com圖標有哪些世界地理冷知識??

www.zhihu.com圖標海洋里到底有什麼可怕的東西??

www.zhihu.com圖標

我從小就看著《動物世界》長大,包括香港台的各類關於大自然和動物的電視節目也是我最喜歡看的節目。即使到現在,打開電視,我一般都自自然然點開鳳凰衛視或者是CCTV 9台10台,從不看電視劇,但還是很享受看自然動物類電視節目,尤其是BBC的拳頭產品《冰凍星球》,《地球脈動》,《藍色星球》,簡直讓我愛不釋手。

英國首相特梅姨送給其他國家領導人的禮物正是BBC的《藍色星球2》

那讓我認真想想看了那麼多年《動物世界》後有哪些動物是沒有天敵的。

我第一反應就是虎鯨,接著就是各種大型鯨魚,比如大白鯊和鯨鯊。記得很清楚,解說員反覆強調過虎鯨是沒有天敵的,在海洋中是一大霸主。

虎鯨(學名:Orcinus orca):是一種大型齒鯨,身長為8-10米,體重9噸左右,頭部略圓,具有不明顯的喙;背鰭高而直立,彎曲長達1米;身體黑、白兩色。兩翼骨遠隔開。顳窩大。下頜骨相對較短。在上、下頜每齒列有10-12枚圓錐形的齒。嘴巴細長,牙齒鋒利,性情兇猛,食肉動物,善於進攻獵物,是企鵝、海豹等動物的天敵。有時它們還襲擊其它鯨類,甚至是大白鯊,可稱得上是海上霸王。

虎鯨是一種高度社會化的動物,有一些群體組成的家族是動物界中最穩定的家族。虎鯨的一些複雜社會行為,捕獵技巧,和聲音交流,被認為是虎鯨擁有自己的文化的證據。分布於幾乎所有的海洋區域,從赤道到極地水域。水溫或深度沒有限制其範圍。分布延伸到許多封閉或半封閉的海域,如地中海、鄂霍次克海、加利福尼亞灣、墨西哥灣、紅海和波斯灣。

虎鯨的食物包括魚類、其他鯨類、鰭足類、海獺類、鳥類、爬行類和頭足類。在南極採集的虎鯨的362個胃中,217個含有魚類,75個含有小鬚鯨的殘餘,35個含有鰭足類,35個含有頭足類。

我個人很喜歡虎鯨,身材極為龐大,非常強壯。

而且兇狠,連大白鯊都毫無畏懼,真正海洋一大霸主。

大白鯊(學名:Carcharodon carcharias),又稱噬人鯊,是最大的食肉魚類,身長可達6.5米,體重3200公斤,尾呈新月形,牙大且有鋸齒緣,呈三角形,牙長10厘米,大型進攻性鯊魚。但正因為其特別巨大型,可以認為已經是食物鏈最終極獵食者,即最高級消費者。

大白鯊分布於各大洋熱帶及溫帶區,一般生活在開放洋區,但常會進入內陸水域。它們最喜捕食海豹、海獅,偶爾也會吃海豚、鯨魚屍體。

大白鯊最早出現於中新世,是唯一現存的噬人鯊屬的成員。因此其生存非常困難,可以說每一隻大白鯊的存在都是生命進化的奇蹟,恰如白堊紀的恐龍一樣。由於大白鯊的數量正不斷減少,瀕臨滅絕,故大白鯊現已被列為世界保護品種,禁止獵殺。因其體積大且具攻擊性而被認為是海洋殺手,並且被拍攝成同名電影和製作成同名遊戲。

這個就不用我細說了吧?人所共知的驚悚動物,電影都不知拍過多少回了。

鯨鯊,Rhincodon typus (Smith, 1828),鯨鯊科鯨鯊屬的鯊魚。鯨鯊僅1科1屬1種。身體龐大,全長可達2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魚類。體表散布淡色斑點與縱橫交錯的淡色帶,有如棋盤。鼻孔位於上唇的兩側,出現於口內。牙多而細小,排成多行。鰓裂5對,鰓裂基大,幾乎達身體的背緣與腹緣,最後1對鰓裂位於胸鰭基部的前方。背鰭2個,無棘,第1背鰭位在腹鰭前方,有臀鰭。尾柄具側棱,尾鰭呈新月形,下葉短於上葉。如鯨鯊,有二背鰭,大小不同,胸鰭大,位於第三對鰓裂下,腹鰭小,尾鰭叉型,口寬,端位,鰓耙如海綿狀。

屬大洋性魚類。食大量浮游生物和小型魚類。主要分布於各熱帶和溫帶海區,中國各海區夏、秋季節都有分布。性情溫和。

安第斯神鷲(學名:Vultur gryphus):又叫康多兀鷲,也有人叫它「安第斯神鷹」或南美神鷹。體長130厘米,體重達10千克,翼展可超過3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飛禽。雄性喙基部具肉瘤,臉裸露成紅色。

棲息在海拔3000-5000米的岩壁。主要活動於遼闊的草原及高達海拔5000米的山區。善於翱翔,能藉助山間的上升氣流升高,並悄無聲息地飛越溝壑大川。它們可以以任何動物的屍體為食,尤其愛吃牛羊的屍體。

當地安第斯人把安第斯神鷲當作「安第斯文明之魂」而加以尊敬,象徵威嚴,但西班牙殖民者登陸後大肆捕殺導致瀕臨滅絕,據估計,秘魯境內的種群數量在400-4000隻之間,壽命很長。是玻利維亞、智利、哥倫比亞和厄瓜多等國的國鳥,也是國旗和國徽上的主要象徵之一。

安第斯神鷲又叫康多兀鷲,體長100-130厘米,翼展達3.2米,雄鷲體重11-15千克,雌鷲體重8-11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飛禽。這種鷲體羽黑色,雄鷲前額有一個大肉垂,裸露的頸基部有一圈白色的羽領,裸露的頭、頸和嗉囊都呈鮮紅色,兩翼上有很大的白斑,雄鷲則更為顯眼。因它們主要棲息在安第斯山脈中溫尼佐拉至苔拉德福格的高山上,又因它們展翼達3米,體重達15千克,被認為是可飛行的最大的一種鳥,所以,人們稱它們為「安第斯神鷹」。

安第斯神鷲的中趾很長,後趾則發育不全,所有趾上的爪都相對較直及鈍。所以它們的腳很適合行走,很少會用爪來作為武器或抓住東西。它們的喙彎曲,可以撕開腐肉。雄鷲的瞳孔褐色,而雌鷲的則是深紅色。眼皮沒有睫毛。與一般猛禽不同,雌鷲體型小於雄鷲。

因為此鳥是鷹科大家族的成員。科學家經過長期觀察和測量,確認安第斯神鷲就是為數眾多的飛行鳥類中的巨人。據記載,最大的一隻安第斯神鷲,兩翅展開達5米寬,被人們稱為「難以置信的巨鳥」。當然,這是一個很特殊的記錄,確實是鳥類中的龐然大物。因為安第斯神鷲是一種猛禽,因而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猛禽。

安第斯神鷲擅長遠距離飛行,從秘魯科爾卡峽谷到巴拿馬海岸200多公里的路程,清晨出發,傍晚時分即可返回,途中僅吃一些海豹腐屍等食物。善於翱翔,能藉助山間的上升氣流升高,並悄無聲息地飛越溝壑大川。它們可以以任何動物的屍體為食,尤其愛吃牛羊的屍體。跟許多舊大陸鷲不同,安第斯神鷲很少聚成幾十隻的大群一起進食。安第斯神鷲十分貪食,不吃完屍體,是絕不會離去的。安第斯神鷲常常在吃食後飛到高高的懸崖上久「坐」,因為它們吃得太多太飽。不過,它們的消化系統肌肉發達,消化力強,即使所食過多也能順利消化。因為得到了嚴格的法律保護,安第斯神鷲在安第斯山區和南美太平洋沿岸比較常見。

接下來是我很喜歡的一名戰士動物 —— 蜜獾

蜜獾(讀音:mì huān;學名:Mellivora capensis)是鼬科蜜獾屬下唯一一種動物,雄性平均體長98厘米,雌性平均體長91厘米,雄性肩高39厘米,雌性肩高35厘米,雄性體重9-14千克,雌性體重5-10千克。背部為灰色。它的皮毛鬆弛而且非常粗糙,體型和獾的體型相當,其壽命可達24歲。

棲息於非洲熱帶雨林和開闊草原地區,獨居或成對生活,多在黃昏和夜間活動,白天在地洞中休息。雜食性,以小型哺乳動物、鳥、爬蟲、螞蟻、腐肉、野果、漿果、堅果等為食,可捕食劇毒蛇,尤喜食蜂蜜。與響蜜鴷具有典型互惠行為,常跟隨善於發現蜂巢但不能搗毀蜂巢的響蜜鴷,用利爪搗毀蜂巢,分享蜂蜜,而其厚密粗糙的皮毛可以抵禦蜂群的攻擊。性兇猛,生存力強;具同類相殘現象,幼崽存活率僅50%。

蜜獾以「世界上最無所畏懼的動物」被收錄在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中數年之久。分布於非洲、西亞及南亞。

蜜獾本身脾氣暴躁、膽量奇大、極具攻擊性。並且有仇必報,天涯海角去咬你,遇到什麼動物都敢上去拚命。平頭哥」 行事果敢,作風狠辣。一旦被它盯上幾乎難逃厄運。就是天涯海角你逃到月亮上也要咬你幹掉你!並且認為有動物威脅到自生安全,就會發動攻擊,不達目的不罷休。

而且這傢伙不僅是戰士加點,居然還輔修智力,從某種程度上講已經到了可以利用工具的程度。為了研究他們,英國教授抓回兩頭野生蜜獾,一雌一雄,而渴望戰鬥的蜜獾完全不能忍受這樣的屈辱,他們一次又一次的越獄。團隊先是用鐵門加鐵網,像這樣的

然後它們還是逃跑了。

很快被抓了回來,只能把鐵門換成水泥牆。

蜜獾族永不為奴。有道是窮的怕橫的,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儘管蜜獾本身的體型不大,但是由於它們那敢於玩命的性格,所以大多數動物都對它避之唯恐不及。

它的皮非常厚,這也成就了它無所畏懼的性格,在非洲大草原上,他們穿梭於獅群暢通無阻。也有不知天高地厚的小獅子試圖攻擊它們,咬了半小時沒有咬死最後放棄。

它見獅子不慫,見鬣狗、花豹不懼,它看淡生死、不服就干;它遇見蛇比中了 「大樂透」 還興奮,毒蛇見了它必須喊爹,哪怕你是條蟒;它以平均 10 公斤的體重,在殘酷的非洲大草原躋身大哥之列,成為屌絲的偶像;他是草原上的一道風景,把戰鬥演繹成生命!不戰,毋寧死!

據說一隻蜜獾曾經挖洞穿過鐵絲網和獅子打了一架,因為獅子在鐵絲網的那一頭多看了它一眼。

你沒看錯,平頭哥的戰鬥方式很下流,掏檔黨,招招讓對方斷子絕孫。

在平頭哥眼裡,毒性最強的眼鏡蛇不過是一根加了二鍋頭的香腸而已。所有的蛇毒對它都不起作用,哪怕是可以溶解肌肉的噝蝰蛇毒,它也不過是昏睡 2 小時便自動解毒。睡醒了撿起剩下的蛇肉繼續吃。

有人不禁要問,為什麼動物園裡從來沒見過這傢伙,因為一般的動物園根本關不住它,普通的動物吃飽了就睡覺了,平頭哥一天不打架渾身難受,實在沒對手了,同類也撕。

別看它外表呆萌,實在不是做寵物的料,稍有不開心,可能會把家拆成平地。它什麼都吃,什麼都不怕。不過平頭哥惟一一次滑鐵盧是遭遇貝爺。貝爺不小心踩了平頭哥一下,被狂追 6 個小時,最後把這貨當晚餐吃掉。

接下來就是我最喜歡的動物,也是我的生肖 —— 老虎

西伯利亞虎(學名:Panthera tigris ssp.altaica):又稱東北虎,是虎的亞種之一。是現存體重最大的肉食性貓科動物,其中雄性體長可達3米左右,尾長約1米,體重達到350千克左右。野生西伯利亞虎體色夏毛棕黃色,冬毛淡黃色。背部和體側具有多條橫列黑色窄條紋,通常2條靠近呈柳葉狀。頭大而圓,前額上的數條黑色橫紋,中間常被串通,極似「王」字,故有「叢林之王」之美稱。

棲居於森林、灌木和野草叢生的地帶。獨居,無定居,具領域行為,活動範圍可達100平方公里以上。夜行性,感官敏銳,性兇猛,行動迅捷,善游泳,善爬樹,很少襲擊人類。東北虎主要捕食鹿、羊、野豬等大中型哺乳動物,也食小型哺乳動物和鳥。捕食方式為偷襲。孕期為103至105天,一胎生2至4仔,二至三年生產一次,野生壽命15至17年,最高為20年,人工飼養情況下壽命為20-25年。

分布於亞洲東北部,即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朝鮮和中國東北地區。

西伯利亞虎擁有火一樣的目光,身體厚實而完美,背部和前肢上強勁的肌肉在運動中起伏,巨大的四肢推動向前,平穩而安靜,就好像在叢林中滑行。它還有尖硬的鋸牙鉤爪,5個非常銳利的虎爪使用時伸出,不用時縮回爪鞘避免行走時摩擦地面。西伯利亞虎生性內向,多疑而兇猛,動作敏捷,在叢林中出沒無常,一般人很難親眼目睹野生的西伯利亞虎。

真的太帥了(花痴臉 o(* ̄▽ ̄*)ブ)

科莫多巨蜥,學名Varanus komodoensis (Ouwens,1912 ),巨蜥科巨蜥屬的一種動物。又名科莫多龍,是已知現今存在種類中最大的蜥蜴。科莫多巨蜥兇猛,成體吃同類的幼體,有時吃其他的成體。能迅速運動,偶爾攻擊人類;但主要以腐肉為食,每天出洞到幾千米以外的地方覓食。

科莫多巨蜥已瀕臨滅絕,野外僅存3000隻左右 ,印度尼西亞已在科莫多島上建立國家公園,以使科莫多巨蜥的家族壯大 。

科莫多巨蜥多集結於印尼小巽他群島(科莫多島、林卡島、莫堂島、弗洛雷斯島)。

成年的科莫多巨蜥主要生活在熱帶草原森林。它們更喜歡開放的,有野草和灌木低洼地區,但也有人在其他地方發現過巨蜥,比如海灘,山頂和乾涸的河床等。

科莫多巨蜥把家安在岩石或樹底的洞里,每天早晨太陽升起時,它們就離開家先到岩石上晒晒太陽,將僵硬的身子曬暖和,然後就開始尋找食物。 巨蜥在進食完畢後,趴伏於叢林間,沙灘上或礁岩上,甜睡,曬太陽。它善游泳,具有潛入水中捕魚吃或在水下呆幾十分鐘的特殊本領,甚至能游過海洋。

科莫多巨蜥十分懼怕強烈的陽光,赤道地區正午時分毒辣的陽光使得科莫多巨蜥不得不在陰涼的地方休息。

因為成年的科莫多巨蜥會捕食幼仔,因此年幼的科莫多龍在八個月大前一般會在樹上生活,以求得有更大的生存機會。

科莫多巨蜥基本上是「啞巴」,聲帶很不發達;即使在被激怒時,也僅能聽到它發出的「嘶嘶,嘶嘶」的聲音

這個我一直很想去印尼去親眼看看。

北極熊(拉丁學名:Ursus maritimus (Phipps, 1774),是熊科熊屬的一種動物,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又名白熊。皮膚為黑色,由於毛髮透明故外觀上通常為白色,也有黃色等顏色,體型巨大,兇猛。

北極熊的視力和聽力與人類相當,但它們的嗅覺極為靈敏,是犬類的7倍;奔跑時最快速度可達60km/h,是世界百米冠軍的1.5倍。由於全球氣溫的升高,北極的浮冰逐漸開始融化,北極熊昔日的家園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在不久的未來很可能滅絕,需要人類的保護。

北極熊是現今體型最大的陸上食肉動物,成年北極熊直立起來高達2.8米,肩高1.6米。雄性北極熊體重為300~800公斤,雌性為150~400公斤;在冬季來臨前脂肪將大量積累,它們的體重可達800公斤以上。熊掌可達25厘米寬,熊爪可超過10厘米,北極熊奔跑的時速可達40公里,還能在海里以時速10公里游97公里遠。

北極熊頭部相對棕熊來較長而臉小,耳小而圓,頸細長,足寬大,肢掌多毛,皮膚呈黑色,可從北極熊的鼻頭、爪墊、嘴唇以及眼睛四周的黑皮膚看出皮膚的原貌,黑色的皮膚有助於吸收熱量,這又是保暖的好方法。北極熊的毛是無色透明的中空小管子,外觀上通常為白色,但在夏季由於氧化可能會變成淡黃色、褐色或灰色。

北極熊的大腳掌使得它可以用前腳掌當」槳「,在水中游泳,而寬大的後腳掌則用於在冰面上和雪地里行走;嗅覺極其靈敏,可以捕捉到方圓1公里或冰雪下1米的氣味;因大量進食魚類,北極熊消化了大量的維他命A,並儲存在其肝臟里,所以食用北極熊的肝臟會導致中毒。

北極熊的形象會出現在無數卡通片中,它們溫順、憨厚、可愛、忠誠,是人類的好夥伴。它們睡在冰川上的姿勢就像一個三歲孩童抱著布娃娃入眠一樣可愛。但是它們有時拍打頭部表示的則是恐懼。

北極熊是北美最大的食肉動物,體重達1800磅,站起來能有10英尺。每年都會有20到90個人受到北極熊的攻擊。它們沒有天敵,但卻可以把12英寸厚的密封罐撕開個4英寸左右的洞,就好像剝香蕉一樣簡單。

河馬(學名:Hippopotamus amphibius)是淡水物種中的最大型雜食性哺乳類動物,體型巨大,體長4米,肩高1.5米,體重約3噸,軀體粗圓,四肢短,腳有4趾,頭碩大,眼、耳較小,嘴特別大,尾較小,下犬齒巨大,長50-60厘米,重2.5千克,皮較厚,約40-50毫米,除吻部、尾、耳有稀疏的毛外,全身皮膚裸露,呈紫褐色.胃三室,不反芻。

生活於非洲熱帶水草豐盛地區,常由10餘只組成群體,有時也能結成上百隻的大群,單獨的河馬多是由群中被逐出的成年雄獸;白天幾乎全在水中,食水草,日食量100千克以上,水草缺少時,便在夜間上岸覓食植物或農作物;性溫順,懼冷喜暖,善游泳,可沿著河底潛行5~10分鐘;在交配季節,雄性間時有爭鬥,妊娠期約8個月,每胎1仔。哺乳期1年,4-5歲性成熟,壽命30-40年。分布於非洲。

河馬的身體由一層厚厚的皮包著.-,皮呈藍黑色,上面有磚紅色的斑紋,除尾巴上有一些短毛外,身體上幾乎沒有毛。河馬的皮格外厚,皮的裡面是一層脂肪,這使它可以毫不費力地從水中浮起。當河馬暴露於空氣中時,其皮上的水分蒸發量要比其他哺乳動物多得多,河馬的皮上沒有汗腺,能夠分泌一種類似防晒乳的微紅色潮濕物質,並能防止昆蟲叮咬。河馬不能在水外待太長的時間。出於這個原因,河馬必須待在水裡或潮濕的棲息地,以防脫水。

河馬喜歡營群棲生活,由雌獸統領,每群20-30隻,有時可多達百隻以上,尤其是在水草稠密的地方,平均每5.5平方米就有一隻。它有一套特殊的、如同閥門一般運用靈活的肌肉組織,在潛水時能將耳朵和鼻孔關閉起來,每次潛水時間可達5-10分鐘左右,但不像水生哺乳動物那樣在生理上有對水的適應能力,在陸地上生活的時間也很長,能以每小時20公里的速度奔跑,因此只能算是一種半水生動物。平時河馬將全身沒入水中,只把耳朵、眼睛和鼻孔露出水面,這樣不僅能夠正常呼吸,而且能夠及時發現危險而不被敵人察覺。除了安全和涼爽外,水也能幫助支撐其龐大而沉重的身體,使其在水中行走自如。

河馬雖然總是呆在水裡,只能潛水。在受驚時,一般避入水中。每天大部分時間在水中,潛伏水下時一般每3、5分鐘把頭露出水面呼吸一次,但可潛伏約半小時不出水面來換氣。河馬平時較安靜,一旦發起脾氣來,常常打架,它們各自用自己鋒利的牙齒去刺傷對方厚厚的皮膚。有時在河裡發起怒來,它敢頂翻小船,把船咬成兩段。

水熊也稱水熊蟲(Water Bear),人送外號「小美」,這是對緩步動物門(Tardigrata)生物的俗稱,有記錄的約有900餘種,其中許多種是世界性分布的。

水熊體型極小,最小只有50微米,而最大的則有1.4毫米,必須用顯微鏡才能看清,身體表層覆蓋著一層水膜,該水膜用於避免身體乾燥,同時可呼吸水膜中的氧氣。

水熊是地球上已知生命力最強的生物,可以在沒有防護措施的條件下在外太空生存,在喜馬拉雅山脈(Himalaya mountains)(6000m 以上,曾在5546米處發現過)、溫泉、南極和深海(4000m 以下)都能生存。

大家在科幻電影《蟻人》中見過這種生物,它們太小了,我們根本看不到,但是就是這種生物幾乎擁有不死的身軀,高溫殺不死它們,嚴寒拿他們也沒有辦法,甚至在真空的環境中都能生存好久,在它們生存的那種環境里,水熊蟲就是說一不二的老大。

水熊蟲(Water Bears)指的並不是單獨一個物種,這其實是個龐大的群體:緩步動物門(Tardigrada)。是的,整整一個門,這裡面人類所知的物種目前已經上千了,可能還有更多物種尚未被發現。

有著一個龐大的家族。當然,一次性介紹一千多個物種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要在這裡認識的是水熊蟲屆的一個代表:杜氏高生熊蟲(Hypsibius dujardini),這是最常見的水熊蟲物種之一。

這是它在wiki上的證件照(誰證件照還不是個懵逼狀)。

這些小傢伙生活在淡水中,以藻類為食,也可以在苔蘚上安家。它們名字里的「杜氏」來自法國生物學家費利克斯·杜雅爾丹(Félix Dujardin)。成年的杜氏高生熊蟲大約有0.5毫米長,藉助顯微鏡才能看清。

你可能需要藉助下比例尺來感受一下它的大小;圖為掃描電子顯微鏡下的Macrobiotussp. ,可以清晰看到它刺穿植物細胞的口部。

它們通體透明,身上覆蓋著蠟質的角質層。身體由頭部和四個體節組成,每個體節上都有一對肢體,每條腿上都長著超可愛的小爪爪。熊只有四個爪,但一隻水熊蟲就有八個小爪爪,足以體現水熊蟲作為萌物的優越性(霧)……

一個3D渲染下的水熊蟲,來看萌爪!

玩具公司Takara Tomy推出的杜氏高生熊蟲扭蛋。它的長度不到5厘米,差不多是實物的100倍大。

擁有超高人氣的科學萌物

在科學界,杜氏高生熊蟲的人氣是很高的,好多研究都選它做被試。科學家們愛它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在實驗室里相對比較容易養,而且只需要兩周時間就可以收穫下一代;第二,它基本上是全透明的,有個顯微鏡就可以把全部解剖結構和細胞發育看光光了,簡直不能更方便。現在,這種水熊蟲的基因組數據也已經被人類掌握。

設計對白:唔……都被你們看透了!圖為顯微鏡下真 · 被看透的水熊蟲。

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微生物博物館,還做成了一座水熊蟲雕塑。

當然,水熊蟲最迷人的地方,還是它們對極端環境驚人的耐受能力。如果去翻看那些水熊蟲們留下的極限生存記錄,簡直會覺得它們能活到世界的盡頭。

上太空真空暴露?沒死。

150℃高溫?沒死。

低溫到-272℃?沒死。

超大劑量射線招呼?沒事,還能挺過來。

小意思!看我活得好好的。

在2017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三個天體物理學家做了些腦洞大開的設想:來一場什麼樣的天體物理大災難能把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全都弄死?不出意外地,他們選擇了水熊蟲作為全世界生物的最後防線。至於人類嘛,反正在那之前早就死得脆脆的了。

水熊蟲可能是地球上最頑強的生物了……

進攻吧小怪物!

水熊蟲抵禦極端環境的法寶是「隱生」——脫去身體里絕大部分的水,進入代謝近乎停止的休眠狀態。當環境適宜時,它們還能從休眠中蘇醒過來,看起來依舊生龍活虎。如今,科學家們依然在探尋這一過程背後的具體細節。

隱(裝)生(死)的水熊蟲大概是這樣。

超強的水熊蟲?並非不朽

水熊蟲強大到難以置信的生命力已經有了相當的名氣,不過我得說,這裡面還是有一些容易誤會的地方需要澄清。

首先,水熊蟲個體並非不朽。它們其實連「長命百歲」都做不到,如果把作弊般的隱生時間去掉,一隻水熊蟲的壽命據估計只有3~30個月。即使算上隱生,我所知道最長的明確記錄其實也只是冷凍「沉睡」30年後再蘇醒(不是杜氏高生熊蟲,是另外一個在南極苔蘚上發現的物種)——這已經很厲害了,但還沒厲害到直接成為恐怖故事的程度。

不得不承認,人家作弊也很厲害好嗎。

其次,不是所有水熊蟲都那麼厲害。很多緩步動物可以通過隱生度過環境極度惡劣的時期,但不是全部;而且它們隱生狀態的耐受力也不盡相同,杜氏高生熊蟲在裡面其實就不算是特別厲害的。

掃描電鏡下三隻尷尬抱團的水熊蟲。

最後,即使有了厲害的隱生,水熊蟲也不是能扛過一切難關。它們不耐受機械損傷,想碾死幾隻還是沒問題的——但是別這麼做了,它們對人類無害,而且又那麼可愛,何必呢……

尋找身邊的水熊蟲!

水熊蟲的分布十分廣泛,這意味著,你其實也可以自己出門去找上幾隻,它們可能就住在你身邊呢。雖然不保證你能看到今天介紹的這一種,但尋找水熊蟲其實並沒有那麼困難。

揪點苔蘚就是採樣?沒錯。

在陸地上尋找水熊蟲,地衣和苔蘚是最好的目標,這裡可以提供水熊蟲生存所需的食物和濕潤環境。可以在身邊的院子里找找苔蘚,用刀片切下一些苔蘚,加一些清水將它們充分浸泡。接下來,用顯微鏡觀察浸泡苔蘚的水,就有可能從中找到爬來爬去的八爪小萌物啦!

當然,也別錯過《蟻人2》里的八爪「大」萌物哦。

遠古時期唯一沒有天敵的動物 —— 遠古蜈蚣

遠古蜈蚣和現代蜈蚣可是差別很大,不單是體型就連體內的體液也不一樣,現在的蜈蚣只有十幾厘米有點甚至是10厘米不到,而遠古蜈蚣竟然能達到2.6米,是現代蜈蚣的26倍,現代蜈蚣最多有22對步足,就連俄羅斯阿爾泰地區阿爾泰生物保護區發現一種新型蜈蚣最多也只有750條步足,而遠古蜈蚣有上千對步足。

遠古蜈蚣蟲生活在石炭紀時期,距今3億年前的二疊紀時期滅絕,外形和現代蜈蚣很是相似,但是模樣要比現代蜈蚣兇猛,而且蜈蚣是典型的肉食性動物,性情極其兇猛爆淚,而且食物範圍非常廣泛,特別是比它小的昆蟲類,比如:蜻蜓,蚯蚓,蜘蛛,蟋蟀,蝗蟲,蒼蠅等小動物,它有時候也會捕殺比它大的獵物比如蛇類,蜥蜴,青蛙,老鼠,捕殺獵物的時候它經常射出毒液的顎爪,有時候甚至會同伴之間互相殘殺,導致雙方中毒而致死的現象。在食物缺乏時候也吃少量嫩嫩的青草或者苔蘚來充饑,它還非常挑食,食物中稍有腐敗怪味就不願意進食。

蜈蚣喜歡呆在山地,不喜歡平原地區,喜歡生活在丘陵地帶和多沙土地,在平原地區生存的蜈蚣少之又少,它們還是喜歡呆在有挑戰的生存空間,蜈蚣生存能力很強,無論是堅硬的岩石和土地它都能用靈敏的觸角和扁平的頭板擠進縫穴順利通過或者棲息,當石壁密度過大或驚擾過多時,蜈蚣們會互相廝殺,在多石少土的貧瘠山地也會導致蜈蚣自相殘殺,它們白天喜歡潛伏在磚石縫隙、牆腳邊和成堆的樹葉、雜草、腐木陰暗角落裡,夜間出來活動,尋食,在天氣轉冷的時候也會和蛇一樣冬眠,暖春再出來覓食。

遠古蜈蚣是陸地上出現的首批無脊椎動物之一,幾乎沒有任何動物將它們當成盤中餐,但是獵物被蜈蚣咬傷後,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順齶牙的毒腺口注入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那日子可就不好過咯!

老鷹是小型猛禽,與一般鳥類不同,雌鳥體型往往比雄鳥更大。它性情兇猛,嘴呈黃色,上嘴彎曲,腳強健有力,趾有銳利的爪,翼大善飛。主要分布區為西藏、新疆和內蒙古、青海以及陝西南部安康、商洛等巴山茂林地帶。那麼,老鷹有天敵嗎?它的天敵是什麼動物?它喜歡吃什麼?

鷹在捕食食物鏈中是頂端消費者,沒有天敵,但是理論上鷹可以有寄生性的天敵。天敵,是指捕食食物鏈或寄生食物鏈中某生物的直接的上一級消費者。

老鷹為什麼不怕蛇?

鷹作為蛇的天敵,是有自己的一套防禦措施和技能的,在它們捕食蛇的過程中,被咬傷甚至死亡的狀況很少發生;舉例來說,非洲熱帶稀樹草原和開闊森林地帶生活的蛇鷲,就十分善於捕食蛇類。  

這主要因為兩點:身體優勢和捕食技巧。它們的長腿使蛇很難纏住自己的身體,而腳表面上很厚的角質鱗片如同一層厚厚的「鎧甲」,即使是毒蛇的利齒也無法穿透。在捕食蛇類的過程中,蛇鷲會避開蛇的正面攻擊,跳到其背後進行攻擊,最後,等蛇精疲力竭的時候,它才下手最後一擊:用利爪抓住蛇的要害,使其斃命。

老鷹喜歡吃什麼?

老鷹的壽命多長?

老鷹的壽命一般在50年,一次生蛋2~5枚,白底有紅棕色斑點、孵卵期約38天,它們的巢穴一般築的很高,老鷹一次生下2~5個蛋,一般僅能成活1隻小鷹,。

獅子(學名:Panthera leo;英文名:Lion):簡稱獅,中國古稱狻猊。是一種生存在非洲與亞洲的大型貓科動物,是現存平均體重最大的貓科動物,也是在世界上唯一一種雌雄兩態的貓科動物。

獅子體型大,軀體均勻,四肢中長,趾行性。頭大而圓,吻部較短,視、聽、嗅覺均很發達。犬齒及裂齒極發達;上裂齒具三齒尖,下裂齒具2齒尖;臼齒較退化,齒冠直徑小於外側門齒高度。皮毛柔軟。前足5趾,後足4趾;爪鋒利,可伸縮。尾較發達。有「草原之王」的稱號,是非洲頂級的貓科食肉動物。野生非洲雄獅平均體重240千克,全長可達3.2米。獅子的毛髮短,體色有淺灰、黃色或茶色,雄獅還長有很長的鬃毛,鬃毛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長長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

生活在熱帶稀樹草原和草地,也出現於灌木和旱林。肉食,常以伏擊方式捕殺其他溫血動物。分布於非洲草原、亞洲印度。在野外獅子活10到14年,圈養下更長壽,一般達二十餘年

大象,大象很早就成了人類的朋友,並成為人類有用的工具。大象非常聰明,能開闢場地,還能把死去的同伴安埋在落葉枯枝之中。大象壽命很長,一般能活到70歲左右,它在10歲到15歲性成熟,懷孕期長達22個月。大象分布極廣,大約在四千萬年以前,除了大洋洲和南極洲 以外,各洲都有它的足跡,然而現在主要有亞洲象和非洲象兩大類。

非蛻皮期的亞馬遜森蚺,這個就厲害了,足夠拍幾十部電影的主角。

亞馬遜巨蟒是世界上體型最大最強而有力的蛇類。完全成長者體長可達6米,將近重達150公斤。就外形而言,新大陸上難逢敵手。森蚺自古即以無聲殺手的惡名著稱於南美洲之河流和森林地帶。獨佔亞馬遜掠食頂尖階掠食者

亞馬遜森蚺(Anaconda)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蛇,最長可達6米,重達二百二十五公斤,粗如成年男子的軀幹;但森蚺長度一般在五米半以下。

森蚺生性喜水,通常棲息在泥岸或者淺水中,捕食水鳥、龜、水豚、貘、鹿、田鼠等,被當地印第安人稱為「食鹿獸」,有時甚至吞吃長達兩公尺半的凱門鱷。森蚺會把凱門鱷緊緊纏繞,直到它窒息死亡,然後整條吞下去,以後幾個星期,不用進食。

他們被認為是世界最重的蛇。喜歡生活在沼澤、淺溪和靜止的河川中,是秦水性最大的巨蛇。森蚺大部份在夜間活動,但也常在大白天看到它在曬太陽。

森蚺從來都是以力殺戮,而不是以毒致死。世界上也許還有其他種類的蛇與森蚺一樣長,但體積卻根本無法與之相比。

先寫到這裡,後續有時間再更新。2019.7.13


歡迎關注我的知乎號和我的知乎專欄:

慕容宇文公子?

zhihu.com圖標慕容公子云游世界之八仙女島語錄?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