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取回真經後,唐僧心中跟哪個徒弟最親近?


自然是孫悟空。哪怕不說取到經文迴轉大唐,就單單說斬除二心之後,師父真的是屁大點兒事都要喊「悟空悟空」。

掃塔要大徒弟陪,三藏沐浴畢,穿了小袖褊衫,束了環絛,足下換一雙軟公鞋,手裡拿一把新笤帚,對眾僧道:「你等安寢,待我掃塔去來。」行者道:「塔上既被血雨所污,又況日久無光,恐生惡物,一則夜靜風寒,又沒個伴侶,自去恐有差池,老孫與你同上如何?」三藏道:「甚好!甚好!」

你們看這個甚好甚好23333是不是隔著屏幕都感受到了師父的喜悅hhhh。

兩個人幾乎形影不離,「此時上弦月皎,三藏與行者步月閑行。」 整這麼浪漫,踏著月光散步,完事兒還不帶八戒沙僧23333

以前的時候明明嫌棄幾個徒弟長得醜,結果在天竺國:時已過午,三藏道:「我好去了。」行者道:「我保師父去。」八戒道:「我去。」沙僧道:「二哥罷麼,你的嘴臉不見怎的,莫到朝門外裝胖,還教大哥去。」三藏道:「悟凈說得好,獃子粗夯,悟空還有些細膩。」

細膩的猴兒哈哈哈哈哈傲嬌長老在線雙標可還行?你大徒弟從小打大嚇死多少人你心裡沒點數???總之就是矯情,非要大徒弟陪著去就是了。

然後接下來我要放一段閃瞎狗眼虐死單身狗的文字,你們一定要把這加粗的段落多讀幾遍體會一下這對狗男男的嘴臉。

唐僧道:「徒弟,雖然佛地不遠。但前日那寺僧說,到天竺國都下有二千里,還不知是有多少路哩。」行者道:「師父,你好是又把烏巢禪師《心經》忘記了也?」三藏道:「《般若心經》是我隨身衣缽。自那烏巢禪師教後,那一日不念,那一時得忘?顛倒也念得來,怎會忘得!」行者道:「師父只是念得,不曾求那師父解得。」三藏說:「猴頭!怎又說我不曾解得!你解得麼?」行者道:「我解得,我解得。」自此,三藏、行者再不作聲。旁邊笑倒一個八戒,喜壞一個沙僧,說道:「嘴臉!替我一般的做妖精出身,又不是那裡禪和子,聽過講經,那裡應佛僧,也曾見過說法?弄虛頭,找架子,說甚麼『曉得,解得!』怎麼就不作聲?聽講!請解!」沙僧說:「二哥,你也信他。大哥扯長話,哄師父走路。他曉得弄棒罷了,他那裡曉得講經!」三藏道:「悟能悟凈,休要亂說,悟空解得是無言語文字,乃是真解。」

呸!好壞都是你們倆說的,別人插的上嘴嗎?類似的還有獅駝嶺,

這坡下三藏看見,又惱行者道:「悟空,怪不得悟能咒你死哩!原來你兄弟全無相親相愛之意,專懷相嫉相妒之心!他那般說,教你扯扯救命索,你怎麼不扯,還將索子丟去?如今教他被害,卻如之何?」行者笑道:「師父也忒護短,忒偏心!罷了,象老孫拿去時,你略不掛念,左右是捨命之材;這獃子才自遭擒,你就怪我。也教他受些苦惱,方見取經之難。」三藏道:「徒弟啊,你去,我豈不掛念?想著你會變化,斷然不至傷身。那獃子生得狼犺,又不會騰那,這一去,少吉多兇,你還去救他一救。」行者道:「師父不得報怨,等我去救他一救。」

你猴兒喫個醋八戒就活該被抓????你眼看著二徒弟被抓了還要在背後逼逼人家生的狼犺不會騰那?????八戒沙僧合著就是你們倆秀恩愛的工具???

補充一點長老對八戒的態度變化,第一次兇八戒,是鳳仙郡求雨之後。

八戒笑道:「哥的恩也有,善也有,卻只是外施仁義,內包禍心。但與老豬走,就要作踐人。」行者道:「我在那裡作踐你?」八戒道:「也夠了!也夠了!常照顧我捆,照顧我吊,照顧我煮,照顧我蒸!今在鳳仙郡施了恩惠與萬萬之人,就該住上半年,帶挈我喫幾頓自在飽飯,卻只管催趲行路!」長老聞言,喝道:「這個獃子,怎麼只思量擄嘴!快走路,再莫鬥口!」

然後是天竺國,八戒道:「沒事沒事!我們與他親家禮道的,他便不好生怪。常言道:『打不斷的親,罵不斷的鄰。』大家耍子,怕他怎的?」長老叱道,教:「拿過獃子來,打他二十禪杖!」行者果一把揪翻,長老舉杖就打,

你長老打豬的這個畫面感………

還有從寇員外府上出來,八戒挑著擔,努著嘴道:「放了現成茶飯不喫,清涼瓦屋不住,卻要走甚麼路,象搶喪踵魂的!如今天晚,倘下起雨來,卻如之何!」三藏罵道:「潑孽畜,又來報怨了!常言道:『長安雖好,不是久戀之家。』待我們有緣拜了佛祖,取得真經,那時迴轉大唐,奏過主公,將那御廚裏飯,憑你喫上幾年,脹死你這孽畜,教你做個飽鬼!」那獃子嚇嚇的暗笑,不敢復言。

以及從側面看長老的態度變化:長老聽言罵道:「饢糟的夯貨!莫胡說!快早起來!再若強嘴,教悟空拿金箍棒打牙!」那獃子聽見說打,慌了手腳道:「師父今番變了,常時疼我愛我,念我蠢夯護我,哥要打時,他又勸解;今日怎麼發狠轉教打麼?」

最後,西遊記終篇,取經歸來。

長老仍命:「八戒沙僧牽龍馬,理行囊,行者在我左右。」

蒼茫人世,唯有孫悟空讓他依賴至深,也唯有孫悟空纔有資格在他左右。

不多說了,今天依然是被猴哥和師父甜到打滾的一天。


前期寵信八戒,後期偏重悟空。原文裏已經寫得很清楚了:

次日五更早起,喚八戒備馬。那獃子喫了自在酒飯,睡得夢夢乍道:「這早備馬怎的?」行者喝道:「師父教走路哩!」獃子抹抹臉道:「又是這長老沒正經!二百四十家大戶都請,才喫了有三十幾頓飽齋,怎麼又弄老豬忍餓!」長老聽言罵道:「饢糟的夯貨!莫胡說!快早起來!再若強嘴,教悟空拿金箍棒打牙!」那獃子聽見說打,慌了手腳道:「師父今番變了,常時疼我愛我,念我蠢夯護我,哥要打時,他又勸解;今日怎麼發狠轉教打麼?」


白龍馬。

天天得騎。

郭德綱騎白龍馬

玄奘,河南偃師人,出生於隋文帝時期,俗名陳褘。西遊回唐後,他最後有三個徒弟。他最愛大徒弟辯機。

辯機容貌俊秀,聰慧異常。15歲剃髮出家,十餘年潛心鑽研佛理,26歲便譽滿長安城。被玄奘選中,成為九名綴文大德之一。辯機高才博識、譯業豐富,幫助玄奘撰寫《大唐西域記》後名噪一時。後來被傳與高陽公主私通,被太宗處以腰斬極刑,玄奘為此而深感痛惜。 辨機雖有極高的才華,卻因一女子之累而橫死。所以在佛教史上是一位功罪難評,聚訟紛紜的人物。

另:二弟子窺基原為開國元勛尉遲敬德的侄兒。三弟子圓測原是新羅國的王子。


我覺得是豬八戒吧。也有可能是沙悟凈。但是絕對不是孫悟空。取經路上唐僧要恨死孫悟空了。一是孫悟空不把唐僧放在眼裡。二是孫悟空其實要比唐僧心更寬(這裡單指西遊記的唐僧,和歷史中的唐玄奘兩碼事)取經路上孫悟空無數次的安慰唐僧。唐僧無數次的感覺取經之路的艱難。然而孫悟空心更廣。


清醒的說,世上只有大唐西域記,一個玄奘和尚取經的歷程,類似的還有鳩摩羅什來中土,鑒真東渡傳法,都是歷經數次生死和艱難險阻的,不是小說不是演繹。至於西遊記為什麼去杜撰眾弟子和那麼多不存在的荒唐故事,以及拔高道教提高有限的迷之自信恐怕纔有趣,成人的思維,思考為什麼比較重要。作者寫得再精妙,畢竟還是虛構,也是有限的意識,玄奘當年批駁的道家彷彿又毀佛以及後來傷心於當朝統治者的侷限性——不能貫徹瑜伽師地論的普及,這論往小了說可以提高民眾智慧,往大了說提高几百年的國家進化的進程,也許唐朝就此不會衰敗,那後來的朝代確實會表達超級不滿意了,目前已知的東西方哲學,沒有辦法接近佛家尤其這部大論的,即使萬分之一!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