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的多樣性是如何產生的?現在是否仍有新的物種在產生?


信息的多樣性對於物種的多樣性具有決定性。

DNA是存儲信息的載體,生物是具有自我複製功能的信息的物質表現形式。

生物的進化本質是信息的複製、擴展和湮滅。

信息會丟失,生物就一定會滅亡。這句話的意思是,因為信息會丟失的特性,決定了特定生物一定會滅亡的結局。只要信息的這種特性不改變,特定生物滅亡的結局就不會改變。

好消息是,信息會憑空產生,新的物種就必然會出現。進化出的新物種是環境壓力(動力)的信息體現。人造生物(基因改造)試驗的本質是信息拼接並檢驗新信息物質實體在現實環境的存留能力。

信息是什麼?一切物質變動(包括不動,但運動是絕對的)的本身都可以稱為信息。信息的總量必然大於物質的總量,信息需要物質載體,所以物質相對信息的有限性決定了信息必然會丟失的特性。不存在永久的記憶,大多數已知信息必然丟失。從最宏觀的角度來看,無限延長的時間軸上,可存儲的信息量在歷史總信息量中佔比趨於無限小。假設大爆炸理論正確的話,只在宇宙誕生初的極短一瞬,全部信息被以物質形式存儲。一旦運動(變化)產生,信息即開始丟失。大多數信息對於人這種後來出現的物質形式來說,是無用的,或者說人還不知道如何利用。

因為宇宙和其物質是否永久存在並不確定(對人類不可知),所以是否存在永久信息也不確定。如果宇宙永生,那麼「宇宙存在「這一信息是必然存在的,因為它的存在已經自證了這一點。這一信息必定會以各種形式(物質間相互作用)被接收,但是未必會令生物意識到,意識的產生需要更多的條件。

生物個體的記憶可以當做是信息中的信息,它的存在是以無記憶本體的存在為基礎的。而本體自身就是信息的一種表現形式。這種嵌套類似於複合函數,本體物質形式類似於中間變數。

多樣性的天花板,即上限。(這是之前做的標記,想說明什麼內容,現下已經忘記)

之前還寫了一段,誤刪了,結果自己也記不得寫的什麼了。等於這段信息已平白的丟失,想重寫也辦不到了,因為原先的思維通道已經斷開,初始的觸發條件已經不存在。隨機的觸發會引發隨機的思考。當思維通道為發散型(不收斂)時,會有極多種思維結果的可能。觸發條件種類非常多時,重複觸發的可能減小。通道中發散節點非常多時,重複進入相同通道的可能減小。

所以今天我寫下的東西,明天我可能已經不知道了。這是由兩個主要因素決定的,一是記憶(意願和精力)的有限性,二是多發散長通道的低重複性。


這也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


物種多樣性,產生於,生物界同非生物界的良性互動。

良性互動的大致意思是:我沒辦法去說良性,我只能從它的結果來倒推。

良性的結果是規模的有限增長。

良性的結果是更精細的互動。這也是造成物種多樣性的直接原則。

維持多樣性的原則是什麼?是產生多樣性的環境?有限度的規模。精細的互動。

你可以看到,這些都在經歷巨大的變化。所帶來的是物種單一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