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目光短淺 眼界狹隘和年齡無關


首先給出結論,可以是,也可以不是,年齡與眼界在我看來沒有必然聯繫。

長大之後,必然發生的事,是你需要回答一個問題,如何活著。

你必然需要定義一個單位來衡量你的生活。

這個單位數值的增長在滿足你的慾望的同時,通常也會鎖住你的目光和眼界。

我猜測你想要說的是上面這句話。也就是所謂的,路走得太多了,把路當成了終點

對於大多數日復一日地重複行為的人來說,就是實實在在地鎖住了。

但只是鎖住,並不會削弱,甚至於在數值或者數值增長速率到達某個臨界時(不管是大到臨界還是小),還會起到促進擴大眼界的作用。

而為什麼你會感覺他們越來越短淺狹隘呢,一定是因為你的目光眼界還在擴大,兩相比較,也就有了越來越狹隘的錯覺。

通常情況下,我們都生活在錯覺中。

就好比 上面的故事,你以為他們越來越狹隘了,其實還有一種可能,在你的觀測中,他們的眼界沒有變化,而你的眼界的變化你通常是可以完全觀測到的,所以有了這樣的錯覺。

說句題外話。

眼界又是什麼呢?我們能夠看到的東西,就是眼界。

看得足夠多,足夠廣,是眼界;看得足夠少,足夠小,同樣是眼界。

甚至於我們拋開靜態視覺,只專註於動態視覺,同樣是眼界。

顯微鏡的意義也沒有人可以抹殺。

大和小這種二元對立,大概比較適合我們的思維模式,成為了某種常識。常識,往往就是謬誤的代名詞。

你看得足夠多,能夠給你創造、類比的靈感;你看得足夠少,能夠給那處小世界帶來生機。

孰優孰劣,各有評判。只有選擇的方向相同的人,纔好進行比較。

沒有任何事物的本來面目是可以用一個陳述句描述的,我們通常只是描述那個事物的某種狀態或特點。

通常情況下,我們都生活在錯覺中。


首先,謝謝邀請

我覺得人的成長和人的目光短淺與長遠,眼界狹隘與寬闊與否並無決定性聯繫。

相反,我認為人的成長是一個不斷汲取知識,不斷提升自我修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能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瞭解不同領域的不同生存法則,從而將自己磨練得更加圓滑,更加能適應社會。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的目光會因此而變得短淺,眼界會因此而變得狹隘。截然相反的是,我們會隨著成長而不斷豐富社會經驗,看淡很多以前看不透的問題,能對自己的人生做出更相宜的規劃。

個人感想,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如果你只是在小地方長大,那麼會成這個樣子是很自然的;但如果你從一個小地方往大城市走,你的眼界會隨著你的經歷和視野變得越來越大;如果你從小就看過很多東西,經歷過很多事,去過很多地方,那麼你的眼界在最初就會比大多數人大許多。

來自一個生在小鄉村,高中小縣城,大學省外某繁華都市的求學者。我覺得經歷越多,走過的路越多,看得越多,眼界也會變得越大。


不是。但是很多人有這種傾向。

一些人是目光本來就不長遠,只是在年輕時候沒有得到關注,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地位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會知道他們的短淺和狹隘。年輕時我們可能會以愣頭青或者需要歷練來為他們找藉口。

另外一些人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因為內在或者外在的因素,向一個領域縱深發展,以至於他忽略了其他領域的發展進步,而又偏執的以為自己所在意的或者所擁有的是最好的。這樣就會讓人覺得眼界狹隘。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