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事件:網傳華為工程師 22 月無休後猝死

目前,從流行病學研究上看,「心源性猝死」在世界範圍的流行現狀如何?「心源性猝死」的癥狀表現有哪些?應當如何治療?


謝知識庫邀請,先簡單解釋一下「心源性猝死」的定義:

由於心臟原因如心力衰竭(Cogestive heart-failure,CHF)或心律失常(Arrhythmia)等引起的,在短時間內發生的自然死亡稱為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基因相關風險分析,在我們廠的官方報告裏也有。

下面主要從基因角度,簡單引用我廠官方報告,分為:一、相關常識,二、影響因素,三、預防建議,四、其他事項,共四大部分。

以下內容,希望對讀到的你有參考價值。

一、「心源性猝死」的4個相關知識

  1. 發病時間:任何時間均可發病,老年人尤甚。
  2. 流行程度:據統計,平均每10萬人中出現該疾病約27例。
  3. 典型癥狀:心源性猝死的典型癥狀是病程短、死亡快。部分猝死患者會出現乏力、氣短、頭昏、心慌、胸悶、胸部或上腹部疼痛、暈厥、抽搐、噁心、嘔吐等癥狀;部分猝死患者可無任何癥狀就突然死亡。
  4. 治療方法:現場心肺復甦是心源性猝死發生後最好的處理措施。

對於一些本身具有心臟病的患者來說,除了規範治療已有的心臟病之外,目前公認有四大措施可以明顯降低心源性猝死發生率,分別是植入埋藏式心臟自動除顫器(ICD)、公眾體外自動除顫器(AED)、使用β受體阻滯劑(如美託洛爾)以及猝死現場及時的心肺復甦等。

二、「心源性猝死」有哪些影響因素?

心源性猝死的影響因素,主要可以分為可控因素不可控因素

可控因素有:

  1. 不良的生活習慣:吸煙、酗酒、熬夜、過度勞累等。
  2. 情緒波動大,如大喜大悲、暴怒等。
  3. 研究顯示,用力排便可使交感-腎上腺素神經張力增高,引起心率加快,血管收縮、血壓升高等,增加心臟負擔,誘發猝死。
  4. 不熟悉和關注猝死前先兆癥狀;有冠心病等心臟相關原發疾病的患者不注重治療和保養。

不可控因素有:

  1. 性別:男性比女性有更高的患病風險。
  2. 年齡:老年人更容易發病。
  3. 季節和時間:研究顯示,大部分心源性猝死發生在冬春季,夏秋季較少。猝死較多發生在早晨,夜間較少。

三、預防建議

  1. 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控制高血壓、血脂、血糖、戒煙、限酒等。
  2. 應避免較大的情緒波動,如暴怒、大喜大悲等,緩解自己的精神壓力。
  3. 避免過度勞累,要保持適當的鍛煉,切忌劇烈、超負荷運動。
  4. 研究顯示,用力排便與猝死發生有一定關聯。因此,建議注意飲食結構的合理性,少喫多餐,多食低脂、低膽固醇、高維生素、高纖維素食物。
  5. 出現猝死的先兆癥狀,如胸悶、心前區疼痛、極度乏力等應立即就醫。
  6. 有冠心病等心臟相關原發疾病的患者積極進行治療,每年進行一次專項體檢。

四、其他事項

1.檢測的基因:

主要檢測的基因是位於第2號染色體的BAZ2B,使用了其基因上及基因間的3個多態性位點rs174230、rs4665058和rs16847548。

WeGene「心源性猝死」部分報告示例

2.風險計算

該檢測的風險值是基於已經發表的與心源性猝死相關的學術文獻計算的。這些文獻通過研究心源性猝死病人和正常人的基因型差別,找到了部分和該病患病風險相關的多態性位點。WeGene通過這些文獻中的原始數據,為此次檢測中涉及到的多態性位點進行綜合的打分,得到所有用戶的風險值。通過和所有在WeGene檢測的用戶的風險平均值比較,我們可以給出用戶相對於人羣平均值的風險倍數,並且得到人羣風險的分佈情況。

需注意的是:該檢測項目的風險計算僅考慮了檢測中涉及的相關多態性位點,其它未知基因或變異位點以及非遺傳因素等誘發的疾病風險均未計算在內。

3.檢測細節:

WeGene提供的心源性猝死健康風險項目,使用了BAZ2B基因上及基因間的3個多態性位點。該檢測結果說明瞭該用戶相較於WeGene所有用戶而言,在檢測的3個多態性位點上的基因型組合,是否有更高的發生心源性猝死的可能性,該檢測不能代表用戶真實的心源性猝死的發生風險。該檢測的依據主要來自高加索人的研究,其他人羣僅供參考。

4.注意事項:

(1)該檢測未能覆蓋所有能導致心源性猝死患病風險的基因或位點。

(2)該檢測結果不具有臨牀意義。

(3)如有臨牀需求,請和有資質的機構或醫生聯繫。

以上就是結合基因報告,對「心源性猝死」的部分解釋。

希望該內容對你有所幫助,並採取積極措施進行預防。

如果你已有WeGene檢測數據,想了解自己的心源性猝死基因風險程度,也可以點擊以下報告網址:

登錄 - WeGene 微基因 - 專註個人基因組檢測與分析?

www.wegene.com圖標

參考文獻:

  • Genetic variations in nitric oxide synthase 1 adaptor protein are associated with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US white community-based populations.
  • Identification of a Sudden Cardiac Death Susceptibility Locus at 2q24.2 through Genome-Wide Association in European Ancestry Individuals
  • The Genetics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心源性猝死由於其發病突然,不可預料使人們談虎色變,那麼究竟什麼是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是否可防可治?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又該如何避免和預防這種疾病?

一.心源性猝死的定義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arrest ,SCA)指心臟突然停止跳動,導致腦及其他重要臟器的血供中斷,如果沒有及時救治會導致死亡。

二.心源性猝死的機制

室顫是一種心律失常,本質上是心臟電傳導系統功能紊亂,能在幾分鐘內導致死亡,是SCAs最常見的原因。室顫時心室以極快的頻率顫動,不能正常收縮,心臟的泵功能喪失,向機體各處供血中斷,最終導致死亡。

其他的電傳導系統的疾病也會導致SCA,例如:各種原因導致心臟的電信號變得非常緩慢甚至停止。如果心臟有電信號,但是心肌不能對信號有所反應也會導致SCA。

三.心源性猝死的病因

有很多疾病都會使得心臟電傳導系統發生紊亂從而發生心源性猝死,例如冠心病、心臟結構性疾病、應激等。

1.冠心病

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冠狀動脈負責給心肌提供充足的血流和氧氣。而脂質代謝不正常會使得血液中的脂質沉積在原本光滑的動脈內膜上,脂類物質堆積形成類似粥樣的白色斑塊,所以冠心病又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這些斑塊漸漸增多造成動脈管腔狹窄,使血流受阻或中斷,導致心肌缺血缺氧,產生心絞痛,嚴重的甚至是心肌梗死。一旦發生心肌梗死,部分心肌細胞會壞死,取而代之的是疤痕組織,而疤痕破壞了心臟原來的電信號系統,電信號傳導異常,致死性的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發生率增加。

冠心病是成年人心源性猝死最主要的病因,但是很多人在發生心源性猝死之前沒有冠心病的癥狀和病史。

2.機體異常工作狀態

人體某些功能狀態的改變也會導致心臟電信號系統的工作紊亂。例如:

1)劇烈的體力活動。劇烈的體力活動會釋放大量的腎上腺素。這種激素能觸發原本就有心臟疾病的人發生心源性猝死。

2)血液中鉀或鎂的含量太低。鉀和鎂在心臟電信號系統中發揮重要作用。

3)血液大量丟失。

4)人體嚴重缺氧。

3.遺傳性疾病

有些家族特別容易出現心源性猝死的案例,這可能與遺傳相關,也就是父母將異常的基因遺傳給了後代,一些決定心臟離子通道開關的基因異常,導致了其所調節的離子通道蛋白異常,是這類疾病的共同特徵。例如長QT綜合症(long QT syndrome ,LQTS),Brugada綜合徵等,它可引起突發的,不可控的,危險的心臟節律改變。可導致心源性猝死的遺傳性心血管疾病還包括一些如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擴張型心肌病,左心室緻密化不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發育不良等。

4.心臟結構性疾病

心臟的大小或結構發生改變也會影響心臟的電信號系統。例如長期高血壓或心肌炎引起的心臟擴大。

四.心源性猝死的危險因素

年齡增大SCA的風險明顯增高,男性發生SCA的概率是女性的3倍,有基礎心臟疾病的人也更容易發生SCA。兒童除非患有遺傳性疾病,否則很少發生SCA。

其他的危險因素包括:

1)冠心病史

2)家族中有人猝死

3)有心律失常史

4)心衰

5)濫用藥物、吸毒、酗酒

五.心源性猝死的癥狀

通常情況下,心源性猝死第一個癥狀失去意識(昏厥),同時沒有心跳(或脈搏)。在SCA發生之前,有些人可能會感到心跳極快,或隱隱感到頭暈,有些人會有胸痛,氣短,噁心,或嘔吐。

六.心源性猝死的診斷

心源性猝死的發生通常沒有預兆,非常突然,需要緊急救治,所以SCA更多的是一種事後推斷。

如果你是SCA高危人羣,應該尋求心臟專科醫生的幫助。心臟科專家將與你合作,以決定是否需要採取措施預防心源性猝死。醫生通常會建議你做以下檢查:

1)心電圖。這是一個簡單、快速、無痛的檢查,用以檢測和記錄心臟的電活動。它可以明確心臟當前收縮的頻率,心臟跳動的節奏(穩定或不規則),是否存在心肌缺血或心肌損害,當然,在有經驗的醫生眼裡,一些遺傳性心血管疾病的蜘蛛馬跡,往往可以通過心電圖的初篩發現。

2)心臟超聲。心臟超聲可以顯示心臟結構和大小,幫助瞭解心臟各個房間(腔室)和閥門(瓣膜)的工作狀態。

3)心臟核素掃描和核磁共振成像(MRI)。心臟核素掃描會將少量的放射性物質注射入靜脈,隨著血流到達心臟,然後用特殊的機器檢查放射線物質的分佈區域從而瞭解心臟的工作情況。心臟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種比較新的檢測技術,它可以對心臟結構和功能進行全面分析,是目前最理想最有價值的診斷技術。

4)心導管檢查。這是一種微創的檢查,需要在特殊的手術室內進行。檢查時要將導管插入上臂或大腿的血管內,導管進入心腔或者冠狀動脈,此時醫生由導管注入一些「顯影劑」。在X光照射下,經電視熒幕,醫生可以觀察心臟內腔,瓣膜或冠狀動脈,從而診斷心臟是否有疾病。

5)電生理檢查。也是一種微創的檢查,醫生使用特殊的導管記錄心臟的電活動情況,搞清楚心律失常的種類、心律失常的起源點和具體的發病原理。確定了這些問題,就可以進行有的放矢的治療。

6)血液學檢測。醫生可能會建議你檢查血液中鉀、鎂的水平;如果家族中有人發生猝死,醫生會進一步建議你檢測遺傳相關的一些指標。

七.心源性猝死的治療

1)院外急救。SCA患者通常需要立即電復律,電復律的裝置將電流送到心臟,幫助心臟恢復正常的節奏。SCA發生的幾分鐘內行電復律能顯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隨著時間流逝,患者的生存機會迅速下降。如果有人發生SCA,周圍的人越早呼救,搶救生命的治療越早開始,生存希望就會大大增加。

2)院內治療。如果患者從心源性猝死中倖存,應被送往醫院以進一步治療。醫生會尋找發生心源性猝死的原因,如果考慮有冠心病,會建議患者進一步行心導管檢查以明確冠脈病變,根據冠脈病變的嚴重程度選擇放支架恢復血流或轉診心胸外科行冠脈搭橋手術。通常心源性猝死的倖存者會接受ICD(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治療,醫生通過小手術將一種類似於起搏器的小裝置放置在患者胸部的皮膚下。這種小裝置會判斷心臟的電活動,在需要的時候發放電脈衝,幫助控制危險性的心臟電活動。

八.心源性猝死的預防

1)曾經發生心源性猝死但倖存

這類患者再次發生SCA的風險很高,研究表明ICD治療會減少患者死於第二次SCA事件的概率。

2)沒有發生過心源性猝死,但存在高危因素

如果患有嚴重的冠心病,那麼SCA的風險增加。醫生通常會處方β受體阻滯劑來減少SCA的發生。當然所有恢復冠狀動脈血流的治療都可以減少SCA的發生,例如冠脈動脈內植入支架或冠脈搭橋手術。植入ICD也是一項很重要的治療措施。

3)沒有發生過心源性猝死,沒有已知的高危因素

健康的生活方式會幫助我們減少罹患心源性猝死、冠心病或其它心臟疾病的風險。這包括健康的飲食,適度的體育鍛煉,戒煙,減重等。

內容來自好大夫在線科普文章:《心源性猝死》

作者:何奔 主任醫師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心內科

何奔醫生的好大夫在線網上診室?

m.haodf.com圖標

眾所周知,IT工程師需要經常加班,動不動就熬夜,但這是對健康危害非常大的,尤其是會導致一些心血管疾病。心源性猝死只是其中一個,下面整合介紹一下

心源性猝死病因 主要病因: 冠心病,肥厚型和擴張型心肌病,心臟瓣膜病,心肌炎,非粥樣硬化性冠狀動脈異常,浸潤性病變,傳導異常(QT間期延長綜合徵、心臟阻滯),嚴重室性心律失常,藥物中毒,心電不穩定,血小板聚集,冠狀動脈痙攣,自主神經系統不穩定,電解質失調,過度勞累,情緒壓抑,用致室性心律失常的藥物等

一、發病原因

1.病因

國外資料證明,在心臟性猝死中發現81%有明顯冠心病,其主要病理特點是一支以上的冠狀動脈&>75%狹窄,其中至少一根血管有&>75%狹窄者佔94%,急性冠狀動脈閉塞者為58%,已癒合的心肌梗死為44%,急性心肌梗死者佔27%。這些研究的提示:廣泛性冠狀動脈病變是冠心病猝死的主要病理,而冠狀動脈內的血栓形成及冠狀血管的痙攣,更進一步促進心肌損傷心電穩定性下降,從而誘發心室顫動,心臟停搏。

2.常見誘因

(1)體力勞累:較前劇烈而持久的勞動,造成過於疲勞。

(2)飽餐、飲酒及過量吸煙。

(3)精神神經過度興奮、激動。

(4)嚴重的心功能不全:不穩定性心絞痛。

(5)低鉀、低鎂血癥。

(6)某些抗心律失常的藥物。

二、發病機制

研究提示:廣泛性冠狀動脈病變是冠心病猝死的主要病理,而冠狀動脈內的血栓形成及冠狀血管的痙攣,更進一步促進心肌損傷心電穩定性下降,從而誘發心室顫動,心臟停搏。其機制可能是:

1.由於局部心肌缺氧,正常的傳導經路被抑制,心肌傳導纖維的起搏活動增強,導致異位搏動及折返激動。

2.電解質離子的不平衡 尤其是低鉀血癥或應用利尿藥引起的低鉀及心肌缺血壞死導致組織內鉀外流,使某些心肌細胞的跨膜靜息電位降低及自律性提高。

3.神經系統功能紊亂 病人在發病時多伴有交感神經或副交感神經過度興奮現象。

喜歡醫學就關注我們吧


心源性猝死是什麼?

心臟性猝死是指突然意外發生的死亡。心臟性摔死係指由於各種心臟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可發生於原來有或無心臟病的患者中,常無任何危及生命的前期表現,突然意識喪失,在急性癥狀出現後1h內死亡。

心臟性猝死發生突然,常常使人措手不及,所以專等醫生來救和或送往醫院去救,都會耽誤最寶貴的搶救時機。

心源性猝死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室顫是心源性猝死主要原因

心源性猝死救活幾率

相關報道指出,我國心臟猝死搶救成功率僅為美國的十分之一。據相關統計顯示,每年有700萬例心臟病病人,但是隻有50%的病人獲得了及時和恰當的治療,另外還有50%的人死於心臟病,88%是發生在家裡。數據顯示,心源性猝死在我國的搶救成功率不足1%,在美國是8%-10%。

1分鐘內做到錦囊中的搶救措施,搶救成功率大概是百分之百;

4分鐘內實施搶救措施,搶救成功率約為50%;

4-6分鐘內實施搶救措施,搶救成功率下降到10%左右;

10分鐘以上,幾乎無存活的可能。

冬季是猝死的高發季節,尤其是心源性猝死。由於寒冷的刺激,會使人的交感神經興奮,全身毛細血管收縮,血液循環阻力增加,導致血壓突然升高、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狀動脈痙攣,冠狀動脈血流減少,血栓容易形成,因而易誘發心肌梗死。

此外,天氣轉冷,人們通常運動量減少、體重增加,控制不好還會出現血壓升高、血糖不穩等情況,加上天氣變化,血管收縮等誘因,使冬季成為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


是生活規律造成的,怪不了別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