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做醫療設備相關工作的,在跟醫院的醫生聊天的時候,發現大家都不怎麼願意用國產設備,特別是高端設備,因此想問一下,到底大家在擔心什麼?或者說在使用的時候碰到過什麼坑?


國產機就是垃圾,三天兩頭報修,關鍵時刻死機。


別說高端的,低端的都噁心人

比如銑刀

進口設備用幾年沒問題,動力強勁刀頭銳利,再厚的骨頭輕鬆

轉一圈就卸下來。

國產銑刀銑一半顱骨刀頭斷了!我日!硬腦膜可能破了嘩嘩流血我一邊罵人一邊得抓緊時間換刀頭。

比如顱內壓監護儀

進口設備裏不容易感染,記錄波形上傳伺服器精準高端的一逼

國產的,容易感染不說,我不接感測器探頭也能報告出各種奇怪的數據?敢用?

更不要提高端設備,基層醫院有用國產CT的,病人拿來的那個片子真的沒法看。

說句跑題的

頭孢曲松鈉是神經外科常用的治療顱內感染的抗生素。

以前我們醫院有某國產藥廠的,真心便宜,大概兩塊五一隻(後來不進了)。如果我病人顱內感染我支持國貨或者圖便宜用這種,病人死得快了。羅氏製藥的頭孢曲松鈉也叫做羅氏芬,價格5倍以上,但是用了以後大部分病人體溫,血常規,精神,意識一天天見好。這就是國產和進口的區別。


可靠性第一,國產任重而道遠


首先謝邀,想問一下答主是去大型醫院推銷還是小型三乙或二甲推薦啊?本人是覺得,麻醉機而言,你要是在縣級醫院推薦國內的,因為價格等因素,肯定是可以的,只要有需要,因為麻醉機這東西,現在國內做的已經很好了,普遍的就是邁瑞的那種。要是大三甲,手術對麻醉的要求高精尖,那就會選擇一些國外的品牌Drager之類的,很抗用,基本不出毛病。


質量不行,公立醫院輔助檢查利潤率好些,需要補充大量診療虧損。大量做的話邊際成本不高,進口產品和國產貨的可靠性就出來了。不光設備,舉個例子熒光劑,國產的23塊。相關檢查95。這還是成本固定的。我們希望選擇進口的,國產的有是得得退,很耽誤事啊。一盒100支2300塊,一天不能做,少20個,這就是1500的純損失了.20個成本差能有多少200-300罷了


第一是國產質量呵呵呵。第二是醫藥代表攻克了院長。


就連國產葯也是,質量真的不敢恭維。就說結核四聯HRZE,很多人喫國產葯副作用很嚴重,噁心、嘔吐、肝功能異常層出不窮。但是讓他們去香港或者澳門買葯的話,喫起來基本很少出現不良反應。當然,價格也是國產的十倍左右。


5年前,明明國內一堆賣手機的,為啥還都願意加價排隊去買蘋果?

臨牀上用的飛利浦西門子百特等等比國產的故障率低很多,我們醫院日常使用,國產的也有,但同類型的機器國產的就經常要找工程師,硬體或軟體有問題,國產就勝在漢化,操作界面方便


可以關注一下聯影這個品牌


關鍵還是質量,


科裏有兩臺超聲,一臺國產,一臺索諾聲【非廣告】,很明顯,索諾聲解析度更好,看著更舒服。

科裏有n臺監護儀,進口的在有創血壓為30的時候仍可以測出,國產的在45以下就出不來了。

1進口機器,更人性化,考慮的更全面,界面更友好。

2進口機器,故障率低,更可靠。

3進口機器和別的機器能更好的串聯,介面更齊全,利於實現各類數據互通。更有利於維護。

4因為出貨量大,所以各類維護文檔更齊全,配件也更齊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