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的分析太複雜了,得寫好多論文的,簡單說吧!

1看身體外形,比如身高體重,可以大概確實這個人的身體狀況,比如特別瘦特別胖等,特別瘦最少大部分胃不好,特別胖不是懶工業原因,也有可能腸胃不好,

2看服飾,可以看出經濟和愛好

3看長相和面相,可以看出一個人過去是怎麼樣的,比如面色蠟黃(疾病),蒼白,發黑都可以一定程度上有疾病!但是呢面相可以看一個人過去大概是什麼性格,比如一個人的左右嘴角的高度差,左邊一般下意識多一點,往左偏說明真誠一點,右偏比較虛偽(裝的多),人的習慣很容易留在臉上,所以過去這個人最喜歡什麼表情,很容易留在臉上,最自然的那個表情最久,大概能看出來2-3種,看眼神,是不是發亮,走神最少可以表明很在意,不是敷衍…(這個話題太長下一個)

4言談舉止,比如說話的時候是恭敬還是隨便(態度),還有對某些辭彙的多少,如果嘴上一個勁說髒話(恐怕心裡也沒當回事)有些特定的辭彙會直接漏底(但是要分清是主觀還是下意識,主觀代表本來就這樣,下意識代表可能是周圍人學的也可能是第一次就學到這麼說的,沒有意識到問題!)

5行為氣質,氣質很難說清楚,但是和行為放一起,就可以看出是經常這麼做還是第一次,是習慣還是隨便而為!

總結只要經驗豐富,一般半個小時的談話就能知道到底怎麼樣,當然如果對面相很有研究,看一眼就能看出來,到底是什麼樣的!


我給你貼一段《文子》之中關於觀人取士的方法,以供你參考。

段落十

原文:文子曰:自古及今,未有能全其行者也,故君子不責備於一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博達而不訾,道德文武,不責備於人以力,自修以道,而不責於人,易賞也,自修以道,則無病矣。夫夏後氏之璜,不能無瑕,明月之珠,不能無穢,然天下寶之者,不以小惡妨大美。今志人之所短,忘人之所長,而欲求賢於天下,即難矣。夫眾人之見,位之卑,身之賤,事之污辱,而不知其大略,故論人之道,貴即觀其所舉,富即觀其所施,窮即觀其所受,賤即觀其所為,視其所患難,以知其所勇,動以喜樂,以觀其守,委以財貨,以觀其仁,振以恐懼,以觀其節,如此,則人情可得矣。

注釋:文子認為:從古至今,沒有能夠十全十美的人,所以君子不用完美的標準來衡量一個人。方正而不害人,廉潔而不傷人,正直而不放肆,博學多才而不隨便非議他人,既有高尚的道德,又能夠文武全才的人是很少的,所以君子不求全責備他人,而是自修自己的行為,因為不求全責備他人,就可以勸善賞功,自修自己的行為,就可以少出錯誤。過去夏後氏的寶玉,都不能沒有瑕疵,明月一樣的珍珠,都不能沒有斑點,然而天下人都寶貴玉璜珍珠的原因,是不因小的不足掩蓋大的美麗。現在的君王,經常對他人之短耿耿於懷,對他人之長視而不見,這樣苛刻的對待他人卻希望求賢若渴,也是太困難的事情了。所以一般人所認為的,地位卑下,身份低賤,從事污辱之事等等不是判斷個人能力的要素。要評判個人能力應該從大處考慮問題,所以判斷一個人的才華,在這個人尊貴時看他舉薦什麼樣的人才,在這個人富有時看他是否能夠施捨,在這個人窮迫時看他接受什麼樣的饋贈,在這個人低賤時看他的所作所為,看一看這個人處理患難困境的方法,就知道這個人是否有勇氣和毅力,鼓動他或喜或悲,以看他的操守,委託他管理財貨,來看一看他能否做到仁義,在他面對恐懼的時候,看一看他堅持的節操,經過這樣一系列的觀察,一個人的品行節操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了。

評:人無全人,全人必缺。故君子不求全責備,而反省自躬。文子觀人取士之法,後世多效之。魏晉時期劉劭之《人物誌》多有闡述。


你這應該屬於心理學範疇了吧,如果你不學心理學的話,還是日久見人心,別想著你第一眼看就能看出他是什麼樣的人


  1. 各種心理學測試專用量表
  2. 信息販子私隱信息分析(網址記錄、微信聊天記錄、常購買商品信息、行程信息、酒店開房信息、信用狀態、公司註冊盡調信息,等等)
  3. 日常肢體語言微表情等分析
  4. 親友熟人摸底調查
  5. 政審資料


問題描述太簡單,只要要有目標吧?交朋友?找合作夥伴?

沒有目標的問題很難解答…

分析一個人,從外在和內在。

外在,包括身體的物理數據:身高體重三維,長相,氣質,收入,穿著,學歷,語言水平,談話能力…

內在,包括性格脾氣,知識水平,個人修養,興趣愛好,思維能力,三觀等等…

太寬泛了。

有了目標就比較容易分析。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