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19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依然是所有主要經濟體裏最高的,人均GDP已經超過10000美元。中國的創新能力在全球排第14,甚至超過了很多發達國家。中國的研發投入佔GDP的百分比也是發達國家的水平。在科技創新方面,中國可以說是一個『早熟』的國家。

目前來看中國幾乎不可能掉入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進』。

有些人扯什麼人口紅利,勞動力成本提高,言下之意就是中國勞動力的質量必定一直很低,中國的科技產業必定一直落後,中國人只配靠人口數量和勞動力成本的低下去發展經濟。

經濟增長率和人口增長率都不是一個數量級的,人口增長的緩慢或者停滯完全可以考提高生產力來彌補。


不樂觀

不管是哪個國家,以現代的標準要想從貧窮一無所有發展變富,本質上就是通過國際貿易吸血積累的過程

尤其是對於資源稀缺的國家,能否通過提供產品(工業品、文化品)來換取超額的資源

目前文創產業的空間有限,而且就業太少。而且二產不穩,三產也沒啥用,參考泰國xx產業。所以問題是,我們能不能提供高價值的產品,取決於有沒有起碼20個「華為」

我們是世界工廠,但是對於外企的工廠只能獲得最低端的利潤,研發和資本收入並不能留在國內,而且會隨著貿易戰以及產業轉移而出走,比如三星蘋果已經轉移,但是oppo反而在重慶新建了工廠

目前我們出口的高科技產品有限,像高鐵特高壓都是小體量,尤其是高鐵,客戶太少,還有政治問題

科技突破分兩部分,一個是產生新產業,比如5G,而是搶舊產業。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時間緊迫,必須搶著10年左右,否則會長期陷入,所以前者突破的有限,新技術不僅需要時間突破,而且需要時間驗證市場,更重要的是我們離戰後發展黃金期比較遠了,人類科技新空間太少了,諸如量子之類的長期研究發展沒問題,可是用來脫離發展中陷阱肯定來不及了。後者的話必然面臨東亞歐美的問題,想要競爭,必然降低利潤(也就是常說的白菜價),可是利潤不高的話我們拿下這些產業(尤其是靠補貼)有什麼意義呢?而且你是可以崛起但是沒辦法做到壟斷,就算韓國相對壟斷的儲存器業,鎂光東芝還有一定份額

各大產業,化工,汽車,機械,半導體,電器,造船,都不樂觀

化工方面,還沒有華為出現,依然是巴斯夫陶氏lg sk日本甚至臺灣的天下,最近巴斯夫新在湛江設廠,中國化工產業大概會佔世界一半份額,而現在我們還得進口巨額的高端化工品。我們強的,是低端,石油。萬華化學有華為潛力,可惜依然再喫mdi的老本,看起來沒有其他的突破

汽車,國外已經強強聯合很多年,研發成本低,一個底盤很多車型,最近PSA和FCA合併。中國車企各自為戰,央企(一汽)地方國企(上汽廣汽傳祺奇瑞)私企(吉利BYD等),三種類型的完全沒辦法聯合,利益錯綜太多,最近的眾泰力帆破產,地方企業還要輸血保護,重複開發,重複投資,目前還有一堆新勢力。更不用說國產的零部件企業了

半導體,紫光長江存儲好消息不斷,可是離替代還很久,京東方依然在虧損,高端面板依然在韓國手裡,所以我們還要虧損多久?SSD已經在降價了,以後估計也是這個局面,很快就會降到和機械差不多的價格。做到白菜價的高端產業還叫高端產業嗎?

造船,基本上已經是中日韓特別是中韓在做了,可是目前的行業局面以及中韓之間的價格戰搞得造船業根本沒利可圖。靠著軍艦存活。

唯一樂觀的就是手機行業,全球去喫掉三星的份額,就算這個最樂觀的行業目前三星還是全球第一的銷量。電器行業很強,可是格力美的走出了嗎?不去吸血的話,再怎麼強也沒用。在這裡我強烈建議小米做成大商品店抓緊開拓國外市場,最近小米有一款電磁爐只要99元!我們的產品生產已經嚴重過剩,與此同時沒能很好的輸出,尤其是以中國品牌的形象輸出,小米的海外知名度其實比格力美的高多了,但是遲遲沒能開拓,僅僅是賣個手機,小米實在是太令人失望了。

這些都是和韓國高度相關的產業。

其他的軍工,因為與政治關聯,能競爭的過美俄歐嗎?互聯網,抖音還在虧損和麪臨美國調查,我們的互聯網強是本土強,可是不輸出的話有啥用呢?

醫療器械,邁瑞聯影很強,這個行業可以步手機通訊後塵,因為雖然是機械,但是電器屬性很強。雖然只有GE的尾巴大小,但是未來可期。

其他傳統機械就不用多說了,工程機械利潤低,徐工一年只有幾億元,這還是建立在工程機械已經遍佈一帶一路的基礎上,高端的工程機械同樣會面臨以上其他行業同樣的問題。沒錢開發,難度大,開發完了白菜價利潤又不高

各行各業,都不樂觀啊

另外,回到最初,變富本質上是換取超額資源的問題,資源越多越富,現在中國人能喫得起飯穿得起衣服,但是喫穿用的不夠好,肉類,紡織,住房,工業品的背後是海量的土地礦產資源,現在全球資源是有限的,總的蛋糕基礎是一定的,我們在非洲種韭菜僅僅是做大了工業品的需求蛋糕,但是工業品背後的自然資源有限,必然提高獲取資源代價,也就是說,非洲是一片貧瘠的土地,韭菜長勢不會很好,這也就是根本上為什麼歐美不去種的原因,對他們來講不值得。現在全球爆發抗議,本質上就是資源滿足不了龐大的人口問題,長久來看,我們崛起不僅僅影響我們,還會改變人類命運


我覺得有的人,完全不懂什麼叫中等收入陷阱,就人云亦云。

建議多參考一下日韓的發展階段和水準,以及印尼和馬來西亞的發展存在的問題。

凡事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和地區,都具備不錯的工業基礎,實現工業化,人均gdp接近一萬美元,工業產值比例都維持在40%。

韓國保持在41%,中國保持在42%。

很多人說的話,就是不懂裝懂。

真實情況是,中等收入陷阱確實是存在,不僅僅是國家,人也會陷入這一種困境裏。

成功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無一例外,都是以工業立國作為基礎的,而不是以超過美國什麼的作為標準,很多人還喜歡說要具備美國那樣多少多少大型科技企業纔行,我說,人家美國是60000+美元標準,不要說中國,就是德國日本這樣的工業國,能拿出來跟美國企業比較的也沒有幾家。

華為的確是最國際標準化的跨國公司,但不是唯一的。中國人均gdp僅僅接近1萬美元,就不要好高騖遠,想要具備美國的資本,搞個幾百家跨國公司,全球分佈,不要搞笑了,要是這樣,中國就不是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已經是高度發達。韓國2000年的時候,三星集團的規模也做不到那麼風光。

還有人說,華為只能撐一個深圳,無法撐得下一個中國。這不是傻是什麼,天真到了極端的說辭,誰說過華為要撐一個中國了?孤陋寡聞的人都混知乎,不叫人覺得知乎太失準了嗎?

中國有120家世界五百強公司,中國電網的技術專利可以瞭解一下,輸送電網技術在國際上赫赫有名,中國中車瞭解一下,高鐵和地鐵技術出口一直很具備競爭力,實際上在工業出口方面,中國高端出口已經算是不錯了,不要再把美國當做比較,人家美國美元霸權,技術制霸了多少年了,中國一個發展了四十年的國家就什麼都來個美國標準,不達到美國標準就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這不是扯淡是什麼?

2010年中國人均gdp為4000美元,2018年為9750美元,這就是你們認為的中等收入陷阱的發展速度?

韓國只有5000萬人口,兩邊靠海,有天然港口釜山,美國支持,日本技術轉讓,從人均gdp1000美元突破到10000美元花費了17年時間,中間因為太依賴出口市場,1997年金融危機國家破產了一次,跟IMF貸款緩過來。

中國人口14億,世界第一大內需市場,第一工業國,大部分領土都是內陸,技術引進被阻攔,經濟被美國歐盟打壓,從人均gdp1000美元突破10000美元用了18年

另外,唯一從1000美元突破到10000美元的亞洲四小虎馬來西亞1977年突破了1000美元,2012年突破10000美元,用了34年。馬來西亞和泰國若不是遭遇到金融危機,憑藉它還算不錯的工業基礎,還不至於走到這一步。

中等收入陷阱可以參考阿根廷這一個國家工業困境。

之所以無法進行產業升級,是因為產業升級基礎不具備。

阿根廷曾經生活水準超過美國,而且阿根廷工業基礎還可以,也會製造輪船和洗衣機等工業品,但是阿根廷存在一個巨大的問題,就是工業基礎缺失,在技術不具備優勢的情況下,阿根廷製造一臺洗衣機,零部件供應都找不到工廠做,需要進口,而人工價格高昂,成本加起來,你一臺破洗衣機價格比進口的優質洗衣機還要貴得多,誰還跟你買,這就是人工虛高+工業基礎不夠擠壓出來的困局。

現在仍舊需要中國加快產業升級,進一步改革,解放生產力,gdp維持在6%五年,人民幣保持穩定,就能基本擺脫中等收入陷阱。

回答這個問題的人,第一不清楚其他國家的發展歷史。第二不清楚美國企業到底強在哪裡,第三不清楚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是什麼。

這一個問題,一定會扯到美國,彷彿美國就是世界中等收入陷阱的風向標一樣,這一個維持了一百多年世界第一工業國,美元霸權,科技霸權,軍事霸權的世界超級大國對於他們而言,就只是一個小小的門檻。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若是算學歷,不過就是高中時期分數上到本科分數線而已,好吧,美國已經是哈佛在讀博士,你丫的一個高中生要跟他平分秋色,本科都沒有搞定,已經牛哄哄打算跟美國大型跨國企業來玩一把全球爭利益。

韓國目前唯一能夠對抗美國企業的,只有三星集團,而且三星集團超過一半的股票是外國人持有,也就是說韓國等於給外國人打工。

韓國突破中等收入陷阱不過也就是2000年左右的事情,到目前為止,韓國人均gdp仍舊只能達到美國的50%,已經是相當成功的範例,德國老牌發達國家,人均gdp不過也就是美國的70%,到底是誰規定要參考美國模式的?

目前中國2018年人均gdp還有經濟普查修改,2019年能穩定破萬美元,跟人口五千萬的韓國發展成績而言毫不遜色,中國10年內能夠穩定突破20000美元,就標註中國突破了中等收入陷阱。

英國、法國、美國、韓國花費10000美元突破到20000美元分別用了8年到12年的時間。


國際上很多國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產業升級失敗。

依靠低端製造業只能發展到中等收入,再想跨過這道門檻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就必須依靠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產品了。

我國要想跨過這道坎,也必須大力推進產業升級,爭取在國際上高科技領域立足,必須發展國內品牌進入國際市場纔行。

但是資本很多都流入了房地產,產業升級很難啊。


造成所謂中等收入陷阱,都只有一個原因。外資撤離和初級工業品價格大跌。

先是加入國際貿易體系,或依靠外資發展經濟,或出口能源礦產,總之就是依靠出口給發達國家來獲取經濟發展動力。

要擺脫中等收入陷阱,意思就是要不斷提升國民收入。

只要國民收入試圖擺脫中等收入,邁入更高階層,企業人力成本就一定會會增加。

這個時候,外資就會撤離,本國資本也會撤離,都會撤離到欠發展地區。

本國如果無法形成足夠的市場規模,產業無法做大做強,無法獲得足夠的競爭優勢,本國經濟萎縮乃至崩潰就是一定會發生的了。

即使是制定貿易保護措施也沒用,因為本國生活水平在快速倒退。

只要是走市場經濟道路的國家,都會面臨這個問題。

拉美的失敗,是由於拉美無法形成足夠的市場,產業都是由歐美市場說了算,本身又沒有進化出足夠的技術環境。結果就是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日本通過技術升級,自己就形成了足夠規模的市場,本身在全球貿易體系內也有一定的技術優勢。在二戰以後,日本也是與歐洲發展同步的。

韓國儘管市場規模小,但是技術的發展確實不錯,本國中低端資本儘管也在逐漸撤離,但是由於緊鄰中國,因為發展程度在中國之上,乘著中國發展的東風,韓國企業也獲得了很大的發展,韓國擺脫中等收入陷阱也可以理解。

倒是越南,只怕會步拉美和泰國後塵。

中國就完全沒有這種擔憂了。

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遠超二三名之和(按人口規模和收入水平綜合考慮)。

中國中低端外資一直在撤離中國,但是中國本身自己的產業發展的很好,很多商品的實際體驗比國際主流更好。

中國貨幣的甚升值潛力是很大的。至少同美元的匯率到2吧。

小國,比如韓國,日本,歐洲的一票國家,都有很大可能會逐漸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特別是韓國,容錯率極差,當三星無法引領電子產業發展時,韓國貨幣必然大幅貶值。

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等都是如此,容錯率也比較差。

英國大不了一頭扎進美國,其他歐洲偽發達國家可就慘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