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從事餐飲業,有些菜品會用到一些山茶油或者橄欖油。

接下來也想找個山茶油廠家合作做OEM,所以重點想了解山茶油。前幾天叫了一些茶油廠家過來報價,也送了樣品過來。當然想用最少的價格,找到最好最純正的茶油。這些茶油,外包裝都是貼著有機標籤,有些我也看了證書跟檢測報告,數據成分基本一樣,營養成分表這些我看著都差不多。但是,這些油的顏色跟味道就大不一樣。

廠家代表都拍著胸脯說他們的油如何如何好,基地是如何如何的大,設備如何如何的先進,製成的畫冊一個個都很講究很漂亮。因為價格也有差距,最低跟最高的一斤單價就有18元的差距。私下裡,貴的會說便宜的那些有勾兌有摻假,也有說是浸出油冒充壓榨油。 我越聽越有文章,這些肯定有假有真。為啥他們都是有機山茶油,為啥他們的檢測報告都是合格的? 難道真的檢測不出來?到底他們怎麼做到的,我該怎麼去辨別?


賣柑者言「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山茶油和橄欖油產業的名聲在天朝已經被黑心商人做爛了,不要去相信廠家的宣傳包裝,買天朝產的純正不摻假的茶油橄欖油只能去原產地購買(橄欖油在甘肅四川有少量生產),由於正宗橄欖油茶油和普通植物精鍊油的價格相差太大,天朝所謂的食品標準又是形同虛設,就給黑心商人創造了巨大的低風險牟取暴利空間,導致市場劣幣淘汰良幣,賣100%真貨的商家如果沒有渠道(專做土豪、官員、國企高管的生意)那麼只有面臨摻假或者被市場淘汰的命運。

謝邀。

雖然做分析化學是我的強項,但是食用油這個方面真心不是行家。只能提些個人看法作為參考。

我覺得這中間需要搞清楚的是,食用油的質量和「純正」恐怕沒有多大關係,因為「純正」不是一個可以具體衡量的指標。另外,口感和質量也沒有多大的關係,好喫的未必是最純的。不同種類的油,區別無非在於各種飽和及不飽和脂肪的比例範圍,以及各種微量雜質的濃度。各種脂肪比例決定了熔點和煙點,也就決定了炒菜的時候煙是大是小。中間摻雜的雜質決定了口感,當然這是個非常主觀的判斷。

油品的質量是有標準的(山茶油GB 11765-2003,橄欖油LY/T 1534-1999),這些是必須遵守的硬指標(當然,在山茶油的標準裡面有強制指標和非強制指標,非強制指標做得好不好也算是區分廠商的一個方法)。當然,如果廠商在證書上造假也是有可能的。

另外,我不認為壓榨油比浸出油更好。壓榨油不使用有機溶劑,因此可以保留很多的雜質。從一方面講,這些雜質能夠保留住油的原始風味,但是另一方面講這些雜質也可能會成為潛在的質量問題。GB11765-2003裏對浸出油的質量要求,也是高於壓榨油。同等成本下的浸出油,應該比壓榨油更乾淨。

至於「有機」,我覺得不用相信。雖然有國家標準(GB/T 19630),但是它是對生產過程的規範約束,而無法通過最終產品來檢驗。

所以我覺得,篩選的方法可以考慮以下幾點:

1、大廠家造假的可能性一般小於小廠家和作坊2、看看他們提供的證書上,是什麼機構負責化驗的。瞭解一下化驗機構是不是公認可信,甚至可以打電話過去查詢證書的真實性。3、如果證書都是可信的,那基本可以放心質量,然後可以試用樣品來決定炒菜的口味。根據口味來決定兩三家供應商。4、如果真的不放心他們的質量,可以自己拿樣本到大學或者化驗機構檢測,考慮到檢測的費用不低,只能檢測最多兩三個樣品。

油脂行業有一句話「油混油,鬼見愁」,依照目前的檢測水平能夠對食用油脂進行定性分析,但是沒有辦法進行定量分析,食用油脂的摻假方式多種多樣,目前有些方式也只能夠是依靠生產企業的自律,但是在利益面前顯然自律的效果就會差很多!(歡迎關注無二油脂訂閱號)


沒法鑒別 我就是做油脂行業的 只要技術好 根據脂肪酸組成在一種油裏添加少量的其他油來以次充好 這個無法鑒別 也檢測不出來 都是有人專門調配好的 根本測不出來 食用調和油就是這樣子調和出來的

瀉藥,強答一下,只說我知道的

油的定價直接關係主要兩點:生產工藝(出油量),茶油籽(原料)生產工藝分為:浸出 壓榨(熱軋) 冷榨三種

1.出油量分別是浸出>壓榨(熱軋)>冷榨;

2.油品的顏色與生產工藝會有直接關係顏色深:浸出>壓榨(熱軋)>冷榨 冷榨油相對會比較顏色清淡 3.工藝介紹浸出:有機溶劑為六號輕汽油,將油料中的食用油萃取出來,然後剔除掉化學溶劑;特點出油率高,能耗少,油品純凈,雜質少;天然營養物質也很少,壓榨:物理壓榨出油特點出油率比較高,能耗較高,油品好,天然營養物質較豐富;榨油過程溫度較高,部分營養物質流失(如維生素)冷榨:物理降溫40度左右,壓榨出油特點出油率低,能耗高,油品好,天然營養物質豐富;榨油過程溫度較高,大部分營養物質保存(如維生素);對於原料的標準要求高,需要避光儲存。

原料:

不同品種的原料出油量不同,出油顏色相同食品等級:普通》無公害》綠色A級》綠色AA級》有機食品不同食品等級的原料價格不同,標準不同,油品也不同關於有機食品等級:目前國內確實比較亂,品質參差不齊;但是有機標準相對比較嚴格,從種子到成品,產量都在監管範圍;監管部門按照原料多少和出油量計算產品發放有機不幹膠防偽驗證標的,

關於有機食品我比較認同一個人的看法,中國有機第一人:胡刪

有機聯盟組織山東某次活動時候與胡刪和來自全國各地的有機從業人員探討國內有機監管亂象問題

胡刪老師說:國家肯定會加大對食品的監管力度,有機食品不管是否有機種植,只要作了認證的產品,商家的產品也不會太差,肯定會減少或者不使用化學農藥化肥,這已經是對有機農業推進一步了....

關於油類的摻假,個人認為這事成本很大,或者廠家根本不屑去做,正規的廠家肯定對此事極為慎重,被發現肯定是滅頂之災;每一種油都需要單獨的生產許可執行標準和條碼號的。當然還有一種情況,調和油..可以按照比例調和,這種油也是需要單獨的生產許可執行標準的以最壞的心思揣摩別人這無可厚非,但是請對中國的食品企業抱有信心,尋找正規廠家尋求合作是根本。

突然想起個笑話,國內某大廠的廠家曾經給員工發福利的時候想用自家的油,結果員工都想法甩賣了,沒人喫......,也許你油機會去某些人家裡,看看這些廠家的高管和員工喫不喫自己做的油是個簡單的分辨方法嘿嘿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