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鍵盤幾年了,學過樂理學過和聲,古典基礎也有幾年,24個大小調音階琶音也都練過,然而即興伴奏也就c調和幾個近關係調比較熟,其他的調都得反應很長時間,到底如何練習才能突破這個瓶頸


一個字:練。

可以先在C大調上彈明白了,再逐漸移調彈

如果是歌曲的話,盡量用首調思維,同一首歌用首調思維的話就是一首歌的12個不同的位置,而用固定調去考慮的話這就是12首不同的歌。

放一個我在12個調上彈的平安夜:韓玉星:聖誕特輯:在12個大調上演奏的聖誕歌曲《平安夜》


又是幾個月後回來,目前12調已經熟練到可以立馬反應幾級的音,目前在正拍反拍,要去幾音,用音階琶音還是環繞過渡去,也就是單線條打好框架。正式進入下一階段的練習,也就是bebop調式和聲。

----------------------------------------------------------------------

幾個月後回來修改答案。我沒有刻意堅持那個練習,我所做的就是練習音階和句子的時候,想對應的和弦、調式、對應音的級數以及判斷這個音是否是和弦內音,十二個調否做同樣的練習。目前還是有一些調不太熟,不過在有和弦的情況下在流行上即興沒問題,在爵士還做不到。

流行和爵士的區別就是 流行一大段想一個調式,爵士每個和弦換調式。總而言之還是不夠熟練。

----------------------------------------------------------------------

我正在做一個練習,蠻有用的,幾個月後來分享具體的過程。

我想先分享它的原理。分為想法和練習方法。

首先在即興的時候我們腦袋呀想什麼。

比如一個G7,我們在彈C調的45676的時候,腦袋在想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相對於G的級數 7b 1232。

第二件事是音響效果,腦袋出現那個音,這個音感不是絕對的,而是首調的。

接著按著喜歡的順序去練習剩下的11個屬和弦。

這也是我們在即興時候的思維。在即興時候,我們不是靠手癖,而是腦袋清楚知道這個音相對於根音的級數,以及它的音感。

其次是怎麼系統的練習。

核心思想就是遍歷。

拿音階來說。從根音開始上行,從根音開始下行。接著三音五音七音。

上行我們會做3個音八分音符,5個音,7個音,9個音等。

下行也是。

和聲也是,各個轉位,練習的時候要注意根音在哪。如果你練習的是五度圈還應該注意你的和弦間是當前和弦的幾音流動到了下個和弦的幾音。

比如Cmaj,Fmaj。流動的音是G到F,B到A,級數是C的5音到F的根音,C的7音到F的3音。

還有可以練習每個調的251。

練完自然大調練習旋律小調。

最後,我的經驗是先把C調附近的練熟,慢慢再擴展,不然一次12個調很累。


得練

我一開始還感嘆科技發展,一鍵變調,12個調切換自如

後來接觸一些轉調的歌曲,就要先找出來,然後硬記。因為切換調手速跟不上。但總不是個辦法。

目前的練習方法就是,練耳+調+樂理,隨便找一個音當C,彈他的1234567,手,腦,耳同步練習。再繼續此方法。

我還是想說一鍵變調真香


除了樂理和聲那些理論 更重要的是手感 在各類視頻上有時會看到他們在彈一個特定的和弦時會伴有一個像聳肩的動作 這是在大量練習後生成的神經反應

對於常用調 或者說升降號不多的調 通常都能快速反應過來 而對於像B調降G這調這種反人類調 就需要多加練習 可以選一個小樂句 四小節八小節的 用半音升調每個調都過一遍 這對各個調各個和弦的手位很有幫助

另外在臨時救場時 如果用的keyboard 還可以用到transpose這個功能 事實上很多鍵盤手就是這麼乾的


用筷子吃飯其實對外國人是特別難的,不亞於你熟練鍵盤,但不吃就餓。

咱們都是實用主意,如果學的東西沒用,你大腦就不會記憶,所以我覺得有些鋼琴曲子很不錯,像海邊的阿狄麗娜,後面經常轉調,這樣,你去學習的時候大腦就會去分類和記憶。只有實用有用,才能學的快。另外我發現飛兒樂隊的歌曲也很擅長在後面轉調,你也可以去多彈他的音樂。


不用覺得太複雜。別看有12個調,其實可以看作總共就12個和弦的排列組合。因為每個調會共用很多和弦。

每個和弦無非就是練一下大小三、七、九等等,左手和右手的分解琶音這些。每天用很短時間就能練一遍。

所以沒有想像中那麼複雜。每三天集中練習一個調,就是練一些1563、王道進行之類,然後找級數譜子彈唱歌曲。每天半小時就行。一個月左右練完12個調。然後再輪兩遍。一般三個月下來就能12個調任意切換了。


你把你在C調能彈的伴奏solo放在每個調去彈,彈得滾瓜爛熟。


建議學首調。。

真的挺方便的。

另外多學一點和聲會讓你把近關係的範圍擴大很多。

比如C大調,FG是五度循環關係,f小是小下屬,c小是同主,c#小是同中音,以上的調以及每一個平行,同主,都是很近的關係。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