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能對未來48小時內的天氣狀況作出一個粗略的判斷


就這幾張圖而言,如果只是想看懂這幾張圖: 《天氣學原理和方法》 《天氣學分析》應該就夠了。 不過天氣學原理方法又需要高等數學,偏微分等基礎知識。圖上的一些基礎概念則需要學習《大氣探測學》《大氣物理學》後才能理解好。

如果想做預報,更多的是需要實踐方面的積累,只是根據這幾張圖,只能對大範圍天氣形勢有一個把握,例如知道有幾個槽,槽大概怎麼動了,副高在哪等等,而不能做預報。如果預報,還要結合數值模擬結果,結合水汽條件,變溫情況等諸多方面的知識進行分析。
這幾張圖是國家氣象中心的實況分析圖。看懂這幾張圖,只能用外推法做預報,仍然是非常不準確的。根據你的情況建議你,看江蘇省氣象信息共享平台上的數值預報。http://218.94.36.199:5050/grib/europ.htm我們專業預報員能得到的主要的一些資料都在這裡有體現。

現在業務預報其實是 數值預報+實況分析+預報員經驗 的一個綜合結果。數值預報決定了預報準確率的下限,預報員經驗決定了預報準確率的上限。普通人的話如果想簡單做天氣預報,直接看數值預報就好了。

另外,樓主提及的風的預報,對於每個地方的風都是有自己的特點的。當地預報員應該報的更好一點。就我所知,系統性的災害大風,預報的準確率還是可以的。普通人在相同用相同資料的情況下,應該很難贏當地的預報員。建議在中國天氣網直接參考本地的天氣預報。再推薦一個非官方的預報網站給你 天氣在線 t7online-全球城市兩周天氣預報 天氣實況 會員服務 商用氣象服務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預報是個既簡單又複雜的工作,是難以速成的,細節的問題我們可以繼續討論。

推薦日本作者武田康男拍攝與撰寫了一本科普書籍《氣象觀察圖鑑:風雷雲雨的真身與魅影》。

武田康男先生畢業於日本東北大學地球物理專業,曾作為一名氣象學家與氣象攝影家參與過極地科考工作。


這本書可以說幾乎將我所學的大氣物理學的全部內容以照片的形式包括其中,從千形萬態的變化雲層到或輕柔或磅礴的雨雪,從混亂紛雜的無形陣風到氣勢恢宏的電閃雷鳴,從壯美絢麗的天際晚霞到驚鴻一瞥的溫婉虹彩,你都能在這本書中有所發現。


作為一本圖鑑,最重要的其實就是圖片了,或者確切地說,應該被稱為「攝影作品」,作者通過一雙犀利的發現美的眼睛與高超的攝影技巧為我們帶來了數百張精彩的照片。從這些照片中你能以另一種角度觀察平時常見到卻被忽略的現象。「有多久沒有仰望天空了」,或許你不禁會問自己,亦或許你也會重拾孩提時的樂趣,不經意地去抬頭看看頭頂上的天空。你也會知道在這片天空中有不同的雲彩,在我們所觸及不到的高空中也有呼嘯的氣流,在飛機之上的天空也會出現絢麗的暈影。


如果說攝影作品是本書的一大亮點,那麼配合攝影作品的科學講解就是第二個亮點了。也許攝影作品會讓觀察的種子在你心中發芽,那麼科學講解就是告訴你怎樣去觀察了:風沒有形狀,無法見到,那麼,這本書可以教你怎麼去發現風的形狀;雲千變萬化,這本書也可以教你怎麼去發現不同的雲彩。這是一本優秀的科學圖鑑能帶給讀者最大的幫助了。

下面就由我來帶領各位細細地品讀與講解這本書的具體內容吧,我將這本圖鑑分為三大部分來解讀,分別是雲、溫暖的雨和寒冷的雪,以及天空中的光學現象。


首先我來講解第一部分——雲。


其實從人類文明出現開始,對於各種各樣的天象的觀察就沒有停止過,只是那時候的天象觀察是大氣科學與天文學的混合體,一直到近代,我們才將二者分開,天象這個學科關心的是大氣層之內的現象,而另一個學科天文學,則主要關注其他的天體,雖然二者也會在大氣最外層有所交叉,但就目前來說,已經各自發展成為一個獨立又成熟的學科。


自古以來,雲一直都是天象觀察的重中之重,從古代農學需要觀雲識天來進行農業生產,到近代航海家需要觀雲來躲避海上的風暴,再到現代各種氣象衛星的出現,人類對雲的認識似乎越來越全面。自從魯克·霍華德在 1802 年發明了雲的命名體系,兩個多世紀以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氣象學家都沿用或改進著他所發明的雲的命名法。當雲在極高的天空出現,像絲綢一樣、由冰晶組成的是捲雲,那些高聳的是積雲,平坦的是層雲,而帶來降水的就是雨雲了;那些高聳的、帶來降水與雷電的就是積雲和雨雲的合體——積雨雲,而略微隆起而有許多個體鋪滿天空的,就是層雲和積雲的合體——層積雲。雲也像動植物一樣,有著自己的命名體系。


那麼雲究竟在大氣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呢?我們又為什麼需要觀雲呢?事實上,雲可以說是一個顯著的徵兆,或者可以認為是一個圖騰,可以讓我們判斷出大氣的狀態。我們知道,雲主要由水滴組成,當然了,那些很高的雲,像是捲雲或者積雨雲,它們上部分的溫度很低,那成分就是由水滴凍結後的冰晶了,但無論形態如何變化,它的核心都是由水組成的,風和熱力則負責修飾雲的外觀。其實雲的形成就是大氣中水、溫度以及風的遊戲與博弈。所以,雲可以表徵大氣中看不見的水汽、能量,以及看不見摸不著的風。


當我們發現雲快速隆起的時候,就知道大氣中有著充足的能量在釋放,也有著充足的水分,那麼就有可能出現強烈的風暴。亦或者在夏天,當發現雲如同城堡的城牆一樣高高低低錯落有致,又像是燒開的水一樣,不斷地冒泡又破裂,就知道大氣中有能量在積累,將有可能出現雷雨……類似這樣的由雲預示的現象還有很多,沿海的漁民曾通過「跑馬雲」的現象來判斷是否有颱風接近,所謂的「跑馬雲」,就是指雲層在天空中快速地移動,看上去就像賓士的駿馬。當然了,現在天氣預報技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短期天氣預報的精確度越來越高,可靠程度早就遠遠地超過了通過觀雲得到的結論,現在的觀雲更多的是驗證一個現象,或許下次當聽到海上有颱風正在接近或者在附近的預報時,你也會發現天空中出現了大量的快速移動的雲朵。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現代航空業也從螺旋槳飛機變為了以噴氣式飛機為主流的飛行客運手段。於是,噴氣式飛機噴出的高溫尾氣與高空寒冷的空氣發生混合併降溫的過程,形成了一條一條的航跡雲或者更通俗地被稱為飛機雲,這些雲作為新時代科技的象徵從未在以前的人類文明史上出現過,可以說是人類造就了這樣的雲,是一種「人造雲」了。隨著氣象衛星的發射,我們又多了一種全新方式來監測一個地區甚至全球的雲,氣象衛星上安裝的可見光、紅外線甚至水汽的高解析度相機會為我們忠實地拍攝下雲的各種特徵,並通過數學方法將這些特徵變成計算機可以識別的資料,輸入運行在超級計算機上的天氣預報數值模擬模式中,可以更準確地預報將來的天氣。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本內容來自講書

講書

氣象觀察圖鑑

漠北

1. 其實雲的形成就是大氣中水、溫度以及風的遊戲與博弈

¥0.00 會員免費


這個圖應該是2013 年11月2日北京時間08時(世界時0時)的實況圖,從上到下是500hPa,700hPa,850hPa,地面的高度場和溫壓場還有風場,以及其他的一些觀測數據

500hPa上:我國處大部分在西風帶中,高緯是兩槽一脊,兩槽一個在西伯利亞西部,一個在貝加爾湖以東,脊在貝加爾湖以西;中緯度在河套附近也有一條槽,這些槽脊系統都是自西向東移動的。南海附近有一個颱風,把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簡稱副高)切成兩段,未來將會北上

這裡插播一句,業務上一般定義副高的標準是500hPa上588線以內,700hPa上316線以內,850hPa上152線以內,其中500hPa上是最明顯的。颱風的移動受多個力的影響,其中副高的形狀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颱風會沿著副高邊緣移動

700hPa和850hPa上總體形勢和500hPa上差不多,只是一般不叫作槽線,而是叫切變線,降水一般發生在切變線的附近,也就是鋒面降水;還有切變線南側的急流(大風速區)附近,也就是鋒前暖區降水。850hPa在四川附近有個低渦,應該可以算西南渦,在向東移動的過程中將會發展,雨區不斷擴大東移,降水逐漸增強


天氣學原理和方法,這本書把非推導部分吃透就行了,至於高數,你又不做數值分析,無視就好了。


看日本的氣象傳真圖比較好...裡面有很詳細的氣壓變化,以及特殊天氣下的簡述,不過你需要了解一下關於氣象方面的一些知識,至於預報的精確現在基本上是由求解的方式來解決影響天氣因子的數值來預測,這就是為什麼現在有運算速度特別快的計算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