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為文化或政治上的壟斷嗎?


民智已開,不好忽悠

一點不成熟的看法:

聖人是人類意識發展的階段產物,如同幼兒的成長,必先從翻身、爬行再到學會行走一樣。某個文化意識體在歷經了原始崇拜、儀式、文字等漫長能量積累後,作為自身文化的無意識集合體的代言人而誕生之物。就這樣,神靈從天上蒞臨人間,或者從人間升華到天上。(當然也產生些副產品,譬如尼采之類的)

在那個聰慧的木匠之子出生前,猶太意識集合的個體們懷著堅定的信仰、幾次亡國,忍受了上百年的奴役,最終才能在耶路撒冷生長出了這朵苦難之花。

穆罕默德呢? 在希羅多德的《歷史》中,阿拉伯人就作為傳奇般的沙漠騎士,被提到過。他還稱讚阿拉伯人是最信守承諾的民族。但直到一千年後,穆罕默德的升華,才真正使阿拉伯人脫離了蒙昧時代,結束了血腥的相互廝殺,走出了沙漠。

簡單的說:你在孩子已經成年後,還要求他模仿幼年時的步態,殊不知已經是種退化了。就拿近一百年來舉例:洪天王本是落第秀才,而李教主原為長春無賴。雖然短時期內能集聚些能量,但被主導意識集合體發現了,很輕鬆的就能碾碎。


亂花漸欲迷人眼耳。大道幾廢,聖人將出。

高人一般是不會露面的

高人一般是力挽狂瀾的時候才會出現

孔子是不是聖人

反正我認為不是聖人

這個世界上

也唯有中國這片土地能培養出最頂尖的人才

拭目以待吧。


總的來說,是時代變了。

我覺得,首先是因為全球化,東西方文明交匯,使得大家原本相對單一的價值觀變的多元化了。像以前,做成孔子那樣的道德完人,就已經可以成聖了。但是現在,道德完美的單一價值被打破,我們還需要腰纏萬貫、學富五車、心靈強大、懷抱夢想、家庭和諧、生活美滿等等,可能才會被幾乎所有人肯定。注意,是幾乎,而不是所有。

因為在中國古代,獨尊儒術的背景下,價值觀單一而又不容置喙,唯我獨尊,你要說點別的就是叛逆,詆毀聖人。而且儒家向來崇古貶今,認為古代的都是好的都要比現在強。所以即便後世出了孟子荀子朱熹二程王陽明等人,也就能稱個「子」而已,最多是亞聖。在古代單一且匱乏價值觀的背景下,你只要滿足了那麼簡單的幾條就行了:學問淵博和品行高尚。但是現在衡量一個人標準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氣質到外貌,從財富到學問,從妻兒到家庭,從地位到事業,大家已經很難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去衡量。不光判斷標準變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價值觀也變了。以前的聖人標準可能就是在教育、哲學方面有著絕頂造詣的人可以稱聖,那是因為古代儒家看不起其他的行業。君子遠庖廚,商人重利輕別離,把其他行業貶的一文不值。

但是現在這種觀念同樣被打破,編程很牛X的會被當成大神,很會泡妞的讓人羨慕嫉妒恨,甚至你在廚藝方面一騎絕塵也能讓人產生敬佩,而不是過去的「做得再好吃又能咋地還不是個伙夫」的觀念。


關注儒家首先要摒棄的便是進步觀點。在儒家說關注(或者說哲學說關注)的問題上,現代人並沒有比古人更加優越。五千年並不長,因為人的生活並沒有在本質上發生改變,面對的問題也沒有本質改變。所以這個問題實際上是不成立的,聖人為聖人,是因為他們實現了人之為人,是道理的人格化,與其他並無關係。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