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公司的近地軌道通信衛星星座計劃,提供覆蓋全球的高速互聯網接入服務。單顆星鏈衛星的重量約227千克,採用緊湊的平板設計,可最大限度地減小體積,充分利用獵鷹9號火箭的發射能力。衛星上有4個強大的相控陣天線,可以瞬間定位和重定向實現大吞吐量通信,成本呈數量級降低,並由單個太陽能陣列供電,採用標準化太陽能電池面板,易於批量生產。配備了高效的氪離子推進器,使衛星能夠進行升軌和機動,並在壽命結束時離軌。此外,星鏈接入美國國防部碎片跟蹤系統自動執行規避機動,避免與空間碎片和其他航天器發生碰撞,減少人為錯誤,以更可靠的方法避免碰撞。


2020年6月23更新

關於低軌衛星通信的分析及我國的發展建議?

www.infocomm-journal.com圖標

這篇文章講的比較全面,數據分析較多,重點關注

1 切換時間

2 比特能耗

3 單星平均和實際帶寬

——————————————————————————

2020年6月20日補充幾點預測

1、 2年內星間光通信實用不了,星間通信可能還是先要靠無線方式,這樣星間鏈路可能成為瓶頸。

2 、星上分散式數據中心可見未來都不可能,現在本身也不在其計劃中。但部署星上cdn是可能的,和YouTube等合作能卸載部分流量,但衛星和地面DC之間的帶寬仍然是瓶頸。

3、時延帶寬指標,星間光通信,製造成本50萬美元和平均壽命5年這四個目標至少一個實現不了,要做出取捨。

4、今年底到明年上半年的試商用階段,最大部分的註冊用戶來自特斯拉。

5、軍民通信網路的業務模式和流量特點存在差異,影響網路架構方案,必須有排序。

———————————————————————

有個評論以坐過飛機為榮。

好吧,畢竟中國僅有1/14的精英坐過飛機,確實值得自豪。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在全國網民高達近10億的情況下,區區一億精英在坐飛機這幾個小時里的通信需求,可能成為主流?

顛覆?還是繼續洗了睡吧

——————以下為原答案——————————

當前互聯網業務九成九的流量是發生在客戶端和伺服器之間,包括不限於:

抖音快手愛奇藝優酷發facebook google YouTube Amazon淘寶天貓京東美團吃雞王者

就算是看起來用戶到用戶到微信,其實大部分都消息照片視頻和朋友圈

也是要經過伺服器。

這些伺服器一般放在大大小小的數據中心裡,數據中心的帶寬一般Tb作為基本單位。

那麼問題來了:就算用戶到手機可以用衛星的1Gb寬頻連上,但從衛星到數據中心的Tb起步的帶寬問題打算怎麼解決?

結果就是連微信朋友圈都打不開。

比較適合的業務大概是視頻通話,直接客戶端到客戶端。

不過 視頻通話可是當年3G時代定義的標誌性業務。

洗洗睡吧


馬斯克畫餅大師。牛逼。這種大忽悠這麼多人崇拜。就知道科普的重要性了。


顛覆?單個衛星就60KG,所以不是天頂星科技就不要指望它的綜合射頻能力能強過單個5G信基站號塔。所以想像下,把42000個5G基站的信號平均分到全世界,自己能得到的帶寬就行了,這已經是不算超遠距離信號損失了的最理想化狀態。PS:覆蓋廣州需要5G基站 6.5萬個。


我說說不是互聯網的事兒

我看200多公斤的衛星,恐怕通訊不是主要,恐怕是用來掃描地球表面後做數據訓練,提供低軌道精準定位,導航,建模,監測之類的用,估計下一個產品就是實時地球多維度資料庫,就是胡歌地球那個東西,胡歌地圖裡的那個……

馬師傅做事通常不是正常hu的想法,就像你買特斯拉車,其實電樁和超級工廠才是他們的產品,星鏈本身一定不是他們的產品,能夠實時渲染並識別內容,並且能提供超高精度的地球數據才是目的,我猜是想能預測災害等等啥的吧,推演地球這個行星未來要發生的事兒我覺得才是馬師傅下一個產品。

純瞎掰,別在意

Btw, all knowing 2 all charted 不才是上帝精神之一么?


比爾蓋茨年輕時代的夢想,是讓每個辦公桌上都有一台電腦.他做到了.他的貢獻,讓信息時代從大型機房,高宅深院,來到了每個白領面前.不過,每個辦公桌上的電腦,同時也成為了億萬個"信息孤島".

這,就有了互聯網.

互聯網讓每個信息孤島,變成了一片網.但是,這片網是由網線固定的.曾經有一次,太平洋海底地震.整個中國,不多的幾個互聯網出口,最後只剩下西北方向,通過法國的那個埠,還可以勉強維持可憐的帶寬.一個星期以後,大家的使用體驗才慢慢恢復正常.

現在的星鏈,可以說,讓這種事情永遠不可能再發生了.這就是顛覆.

有人說,星鏈如何如何滿足不了需求.對星鏈期望太高,想多了,...,等等等等....喂,朋友,你大概還記得,"第一輛火車,速度還趕不上馬車"的故事吧.什麼是顛覆?火車製造出來了,儘管它噴著濃煙,儘管它只能在鐵軌上慢慢爬,還比不上村裡的郵政馬車.

但它確實就是顛覆.不過不是要顛覆馬車的.它的歷史使命,是讓人類從此走上了全新的發展道路:蒸汽機,柴油機,汽油機,電動機,機器人,以至於登月,甚至去開拓火星....

製造第一輛火車的人,也許沒有想到,現在的列車能跑六百公里.以後還能更高.同樣的,現在看到星鏈的人,怎麼可能想像得到,這個系統,未來是什麼樣子呢?現在我們只能說它是顛覆.至於它能成什麼樣子?

"不知道.說不清,反正好得很."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