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均GDP中國是9608美元。

2019年人均GDP應該是10500美元。

今天是2019年12月11日。

GDP分為名義GDP和實際GDP。

政府公佈的都是實際GDP增長率,是名義GDP減去通貨膨脹率的。

而算人均GDP的是名義GDP。

也就是說:如果GDP增長率是6%,通貨膨脹率是3%,名義增長率是9%。

估算2萬美元人均GDP是2019年的2倍,也說是200%。

如果中國未來12年GDP平均增長為4%,通貨膨脹率2%,年名義增長為6%,增長一倍的時間是12年,那就是2031年人均GDP超過20000美元。

(假設人民幣匯率沒有大的起伏)

如果未來8年中國GDP平均增長率為5%,通貨膨脹率為2%,年名義增長率為7%,10年翻一翻,2029年達到2萬美元。

如果未來6年中國GDP平均增長率為5.5%,通貨膨脹率2.5%,年名義增長率為8%,9年翻一翻,2028年達到2萬美元人均GDP。

但是,如果中美貿易協議達成,中國按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增值到5.5元人民幣兌一美元。

要知道,中美貿易戰2018年3月美國發動的,在貿易戰之前2018年2月美元兌人民幣是6.3以下的。

20000美元是11萬人民幣,按14億人口計算,約為154萬億人民幣。

很可能2025年前達到20000美元人均GDP。

如果按7的匯率,2萬美元是14萬人民幣,14億人就是196萬億人民幣,2018年90萬億。

估計要到2028年中國GDP能達到196萬億人民幣。

看一下美國GDP歷年的增長率,基本上是百分之二點幾,2008、2009是負增長,2011、2013、2016增長率不到2%,其他都是2%多一點點。

再看一下美國的GDP總量,美國2006年是13.8萬億美元,2008、2009兩年負增長,2010年是14.96萬億美元。

以美國3%不到的GDP增長率,從2010年14.96萬億美元,8年時間增長到20萬億美元。

中國如果以6%甚至5%的增長率,2018年GDP總量13.6萬億。

8年時間,應該增長到多少,自己算算。


實際上是加速的過程,日本韓國和我們的寶島臺灣在人均一萬美元之後基本都加速向2萬美元以上迅速發展,經濟增速反而不是最重要的決定因素,因為既然人均到了1萬美元,說明整體GDP的盤子已經做大了,所以即使保持在3~4%的增速,增量也是可以的,而最重要的是產業升級和匯率變化,完成基本的工業化之後,逐漸的匯率升值是必然的,中國也大概經歷這個過程,如果不是去年開始的中美貿易大戰和美國前幾年的加息週期,導致中國的匯率從6.3跌到了7,實際上按原有步調正常的話實際上今年的匯率很可能到6.1左右,匯率的變化會導致以美元計價的GDP 上漲,也就是說如果不是中美大戰和美元加息週期,中國實際上去年的人均GDP就可以超過一萬美元

匯率的提升也反應了產業升級的必要,低端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外遷也不是中美貿易大戰帶來的,實際上從2015年左右就開始了,只是中美大戰加速了這個過程而已,我是鋼鐵行業從業者,鋼鐵行業這幾年發展比較好有兩個原因,第一是淘汰落後產能,第二是產業升級的需要,目前很少有項目是不帶精鍊的了,長流程的冶煉項目都是1580以上高爐+「一罐到底」+「脫碳轉爐」+LF(RH)+連鑄,即使短流程也肯定要帶LF的,說明低端普碳鋼的需求在下降,而不鏽鋼的需求在上升。以往LF和RH國內做不了都是引進奧鋼聯和SMS的技術,現在國內基本都能自主研發和實施了。


2030——兩萬美元!

2040——三萬美元!

2050——四萬美元!

列強在一萬以後都是這麼增長的!


2018年9769美元,2018年是5年一次的經濟普查年,普查結果不久前剛出來,增加2.1%,則為9975美元,但2018年並未採用國際各國普遍使用的SNA2008,採用後實際在1萬+.

如果排除短期貿易戰影響,匯率按2014年的6.14,則採用了SNA2008和2014年匯率的2018年實際在1.1萬美元左右. 今年2019年名義本幣增速大概8-9%,依然按上面的演算法,則實際人均GDP在1.2萬美元前後.

未來貿易戰的短期影響會逐漸消除,2025計劃產業升級也會初步完成,匯率應該會小升一波,2014年6.14應該難度不大,也可能更高.

實際增速如果在6%左右,本幣名義8-9%,再加上2023年經濟普查年加成,到2025估計1.6-1.7萬美元以上應該問題不大. 要達到2萬美元的話,大概率是在2028-2030年期間. 實際增速未來變動不會太大,名義本幣增速也很難太大增減, 決定時間變動的主要還是匯率,是7,還是6.5,6,還是甚至5點幾.

總的來說,個人估計2025-2030區間皆有可能.


先不考慮美元貶值問題。

韓國1993年人均GDP8740美元,2006年到達20873。。。大概從9千到2萬用了13年。超過1萬美元以後增速也基本保持在5%左右(除了98亞洲金融風暴和08金融危機)。

日本1982年9291美元,1987年20071美元。。。從9千到2萬用了5年。時間這麼短,主要還是日元升值導致。

臺灣,1991年9136美元,2010年20939美元。用了19年,真是越來越跟韓國差遠了。

上海,2009年9千多,2018年2萬,用了9年。比韓國臺灣快。而且上海的人口,人均GDP,GDP總量,都快追平臺灣了。臺灣也就一個上海的體量,還折騰個什麼勁。菜政府還不如上海市政府有錢

我們國家整體總體來看,應該跟比韓國增速快,至少是差不多。所以2033年以前能超2萬。快的話2030。人民幣大幅升值的情況應該不會發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