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高中會因為考的不好就一直被低落的情緒籠罩,導致生活和社交都會受到很嚴重的問題。你的人際關係網會因為自己而接近崩潰,這個問題極其嚴重。一個人愛鑽牛角尖是有原因的,我在這裡說的會很客觀,沒有針對任何一個人,鑽牛角尖的人我總結了兩點原因:(一)心裡承受能力不強,也就是心裡素質差。換言而之,有自卑心理,他們會糾結於自己為什麼做不好,在腦子裡重複這個事件的發生。(二)嫉妒心較強,他們會希望事物按照自己所希望的方向發展,稍有一點偏差,就會心裡極其不舒服,又礙於說不出口,憋在心裡。鑽牛角尖的問題需要把自己這關過了,想想因為什麼,再換個角度想想這樣做對自己是不是也沒有什麼大影響,學會放下,只要不會危及自己的生命,那麼一切都好。最後我建議你看一下《人性的弱點》這本書,看看會對你有啟發嗎。


鑽牛角尖分很多情況,以下答案針對巨大人生打擊/失敗造成的牛角尖。

作為一個資深鑽牛角尖愛好者,我和牛角尖有數年的不解之緣。屢敗屢戰,愈戰愈勇,積累了一點微小的心得體會。

一個事實是,只有解決問題,才能真正的從牛角尖裏走出來;同時,很多事情只有時間才能解決。因此,當糟糕的事情已經發生,我們能做的是儘快的從沮喪情緒裏走出來,切換回挽救模式,直面你的對手——生活。那麼,具體怎麼做呢?

我面對巨大的打擊(胡思亂想到一晚上睡不著的程度),會這麼處理:

  1. 保證按時喫飯,按時睡覺,該見人的時候見人。哪怕喫不好、睡不著、面露苦澀,也要盡量靠近平時的生活節奏,不玩與世隔絕、自暴自棄的那一套。
  2. 跟自己許諾一個時間期限,比如一天。在這一天內,可以隨意找人傾訴、沮喪、哭,只要不犯法,怎麼都行,但是要記住這個和自己約定的時間點。
  3. 最重要的,這個時間點過了之後,開始有意識的控制自己的行為。注意,是行為而不是思想。人或許不能輕易控制思想,但是絕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我發泄的時候最喜歡找人哭、和各種人說話理清思路,但是一旦時間點到了,自己就告訴自己不再哭,也會剋制自己表達的慾望。這個原因在於,說具有超乎想像的破壞力,腦子裡想一遍、嘴裡講一遍、耳朵還會聽到一遍,這些多維度的負面信息攝入,會嚴重影響自己的狀態。所以,即便是不能控制自己去想,也可以努力控制自己不要去說。用逐漸淡定的行為,去安撫自己的精神。告訴自己沒什麼大不了的。反覆揭傷疤的人,很難痊癒。這一步的目的就是告訴自己要忘記傷疤。
  4. 當逐步掌握了生活的節奏,內心就會慢慢生出面對的勇氣。如果事情還能挽回,就開始著手補救吧;如果是自己控制不了的巨大悲痛,比如永遠失去了一些事物,那麼,做一些有進度感、能夠看到明確反饋的事情。比如嘗試著畫畫,跑跑步,學點東西。這種進度感很重要,是對抗生活、滋生勇氣的一種力量。
  5. 最後,多想想開心的事情,珍惜難過時來陪伴你的人。

勇敢一點,鍛煉一顆大心臟,做生活的強者。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既然過去不能挽回,不妨向前看。

加油!


有一次,我給幾百個大四畢業生做職業發展講座。我發現對於找工作,畢業生們有兩種完全對立的觀點。


一種觀點是:先就業,我先隨便找一個。簡稱: 幹一行,一行


另一種觀點是:得找到一個特別適合自己的工作,我才能去做。簡稱: 愛一行,幹一行 。


這兩種觀點糾纏在一起,把許多畢業生困住了。我得想個辦法讓他們突破這種思維。


你猜我怎麼辦?


我用了一張圖,如下:

圖片

圖片

圖 1-1


然後我對他們說:「同意『幹一行,愛一行』的同學,請舉手。」臺下有 1/4 的人舉手。


「舉手的同學,你們相信『幹一行,愛一行』,那你們會怎麼按你們所相信的去找工作呢?」我這樣發問。


臺下有人說:「那肯定是先隨便簽一個差不多的公司,踏踏實實幹活。」


我沒有表態,接著問:「同意『愛一行,幹一行』的同學,請舉手。」這回舉手的人比較多,佔了臺下一半多的人數。


「這回舉手的人,如果你們相信這個,你們會怎麼按你們相信的法則找工作呢?」我問了他們同樣的問題。


這回臺下回應的人多了一些:「我們得找到一條屬於我們的賽道,得找一個適合的,然後再工作。」


以上都是鋪墊,真正有意思的一步來了,我把剛剛那張圖變成下面這樣:

圖片

圖片

圖 1-2


我說:「現在我們假設,隨便簽一個公司踏實幹活在標尺的最右側,分值為 5 分,一定要找到一份完美的工作纔去幹在標尺的最左側,分值為-5 分,從 5 分到-5


分依據傾向性的不同有不同的分值,下面請大家在標尺上選出最符合自己的想法的分值。」

結果是,沒有一個人打 5 分,也沒有一個人打-5 分,大家的選擇大多分佈在-3 分到 3 分這個區域內。


我問一個打了 0 分的同學,他的想法是什麼。他說:「我會先考慮手頭上的幾個可能的工作,從中找個我相對滿意的。」


我又問了一個打了-3 分的同學的想法。他說:「我更想去做互聯網產品。我在大三時跟幾個同學一起做了一個很初級的產品原型,還做了一個初級的服務號。我得找一個這樣的工作,我覺得我能幹好。」


現在,你們能明白我為什麼這麼設計了吧?


我把「二元對立思維」變成了「灰度思維」。


當選項只有 A 和非 A 時,我們的思維會固定在這兩個選項上,要麼認為 A 是對的,要麼認為非 A 是對的。

此時我們的邏輯可以被歸納為以下句式: 要麼這樣,要麼那樣。


要麼對他完全信任,盡情合作,要麼就是陌路,再無往來。


要麼認為這個諮詢超級神奇,要麼就認為它完全沒用。


要麼認為成功全靠努力,要麼認為成功全憑運氣。


要麼認為自己情商超高、精於溝通,要麼認為自己不會說話總得罪人。


……


看著這些例子,你可能會覺得有點可笑,這不就是我們常常談到的「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二元價值評判嗎?你會覺得這種評判很不理性。


但實際情況是,在生活中,我們常常不由自主地陷入這種不理性。比如,我家孩子曾經連著好幾天和我提到他的一個同學很霸道,會欺負其他的同學,而且孩子班上其他的同學也這麼說,這時候,我們做家長的就不由自主地把他們描述的那個同學看作「熊孩子」「壞同學」。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電子書查看完整內容

電子書

思維破局

馬華興

磨鐵出版社

¥18.00 會員免費


我覺得鉆牛角尖的大部分原來是來源於缺乏安全感,喜歡跟自己較勁,後來搞得自己疲憊不堪。精疲力竭。

改善的辦法,就是給自己安全感,對自己樹立好信心。讓自己每天的心情好起來。

感覺很難,但是還是要努力。


我也在鑽牛角尖 每天都在鑽 很痛苦

為此浪費了很多時間

我總結,想要改善的話 唯一的辦法就是承認自己做錯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