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並不是觀測導致的量子態塌縮,而是由於量子態只是關於粒子狀態的一種概率性描述,但是粒子處於哪個態其實已經是確定的了(例如某個糾纏光子對,其被分開之後現在的理論都認為只要它們沒被觀測,那麼其態仍舊處於糾纏態,但是我覺得只是人們無法預言它處於哪個態,只能得到一個概率,而非它們真的「既處於那個態,又處於這個態」)。而最後觀測只是確定了他到底落到了哪個態。翻了所有已知權威的國內外量子力學教材,這個疑惑仍然未被解開。希望有哪位大牛幫幫我,告訴我到底哪裡想錯了。


某個微觀粒子處於什麼狀態是確定的,只有在某些情況下會有以一定概率處於某個態的情況,比如量子統計。題主提到的糾纏態是一種確定的態,類比與一個(1,1,1)的矢量,我們一般不會認為它既處於x軸,又處於y軸,同時還處於z軸,但不影響我們這樣用1x+1y+1z描述這個矢量。

量子態坍縮說的是觀測對粒子狀態的影響。在經典力學中,認為觀測對粒子沒有任何影響,粒子在觀測後仍然保持原來的狀態;而哥本哈根詮釋認為觀測會對粒子產生巨大的影響,使得粒子在觀測後處於某些特定的態。

形象地比喻一下。我們考慮兩個小球相撞,經典力學認為被撞的球質量很大,所以裝完之後基本還是維持原來的速度;而量子力學認為被撞的球質量極小,所以基本上就變成來撞球的速度了。

當然,觀測也不是一定會改變粒子的狀態。每一個觀測都不會改變某些特定的狀態,這些狀態稱為這個觀測的本徵態。如果粒子處於觀測的本徵態,在觀測後就不會改變狀態。

總結一下,量子力學認為粒子處於確定的狀態而不是相反,坍縮描述的是觀測對粒子的影響。


關鍵你說的「」是什麼意思?

打個形象的比喻:中國隊射門時,足球飛出去的狀態是什麼?如果按進沒進來描述足球的狀態,有進球態不進態。但是如果球門可以移動,你總是可以把球門擺在恰當的位置,使得足球的態總是進球態。所以按照進球態和不進態來描述足球的態,球門的位置(相當於觀測者狀態)總是會影響足球的態。

另一方面,如果按照飛行姿態來描述球的狀態,那麼球門怎麼擺都不會影響球的狀態。

第三方面,如果按照比賽規則和進沒進球來描述球的狀態,澳大利亞隊隊員射自己的門,就會瞬間影響中國隊的得分,產生了幽靈般的超距作用。

回到量子力學,哥本哈根闡述是第一種類型,愛因斯坦是第二種類型,現代量子力學對延遲選擇、量子糾纏的解釋是第三種類型。

撕逼撕的什麼呢?愛因斯坦說,按照你們的意思,射門之後球並不存在?進球了就存在不進球不存在?

狄拉克急了,比賽就是關心進球沒進球,你去管球存在不存在幹什麼?只有進了的球纔是有價值的,我們不討論沒進的球。——好像很有道理啊。

中國隊鐵杆球迷:狄拉克說的不但有道理,而且澳大利亞射自己的門,統計上說明中國隊前鋒的腳起伏出一個球,這叫「球場激發」,同時也說明中國隊的水平得到了提升——好像也很有道理啊。~

可是我們都知道,這裡面有些不對頭。


關於這個問題,有多種解釋,我個人比較傾向於多維世界理論。

特別是針對超距作用,多維世界幾乎可以完美解釋。之所以不確定,是因為到了量子級別,粒子體現了多維世界性,在未觀察之前,這個粒子(確切滴說,粒子不存在,存在的只是波/能量)處在多個世界中,每個世界的粒子的狀態是不一樣的,一旦你去觀察時,就確定了他在宏觀世界中的地位,波函數塌縮,也就是說,當你觀察時,你確定地觀察『這個世界』中的粒子,所以你當然觀察到的是粒子在這個世界中的確定狀態。

用攝影機和魚缸案例來解釋,有一個立方體魚缸(三維世界),裡面有一條魚(粒子),有六個攝影機(二維世界觀察者)分別對著6個面拍攝。同一時刻,觀察者只能使用1臺攝影機,而且是隨機的一臺,在未觀察之前,二維世界觀察者發現魚遊動的方向是不確定的,因為二維世界理解不了三維世界的運動軌跡,只能簡單地描述『上、下、左、右』,沒有『前、後』的概念。所以他每觀察一次,都會發現粒子的運動狀態完全不一樣,是完全無法預測的,甚至在雙縫實驗中,他會發現一個粒子可以同時穿過兩個狹縫(其實是兩個三維世界,這個世界從左縫穿過,另外一個從右縫穿過,也可以理解為兩個攝影機的觀察結果)。

總之,量子物理裡面各種匪夷所思的違反常識的理論,一旦套用多維世界理論,就變得符合常識並且可以輕易解釋各種現象。
請去格里菲斯最後一章(中文版或進口版,大陸影印版刪去了這一章),找貝爾不等式

你的觀點大方向正確,粒子態坍縮並非觀測導致。但波函數是一種「駐波解」,粒子態雖然「確定」卻並非「恆定」,而是兩個態週期性交變互化,是週期性有時序的變化,而不是「同時存在」的概率性存在。粒子態和粒子的位置也是間斷性、量子性的存在,並非恆定的存在。有位置的粒子態就是佛家所說的「剎那實在」、「剎那生滅」。還原為微觀粒子的「薛家貓」是週期性生死交替的,有無數條命。

因因因因為,如果波函數的疊加態的坍縮是由觀測導致,是明顯的「外因決定論」,那麼由於觀測不能使波函數疊加態再舒張開,波函數疊加態就會被觀測所消滅,並隨著人或貓狗豬玀們的不斷觀測或粒子與儀器的相互作用(退相干詮釋)而被徹底消滅,這就是明晃晃的波函數悖論。

波函數悖論在邏輯上要求「波函數自主週期性坍縮舒張」,與光波中的電場(光子)與垂向磁場的週期性交變互化一樣。這不但有光波的常識性物理圖像佐證,還可以用「二次干涉實驗」證明,就是用已經經過雙縫的粒子再經過一個雙縫裝置,如果仍然有干涉條紋就說明波函數能夠自主週期性坍縮舒張。


等我建立健全完整世界觀以後再來搭救你~~目前哥還掙紮在數學的泥潭裡動彈不得,暫時自顧不暇。

別信意識那套鬼話~~沒意義。

啥時間見到有賣系統唯物主義這本書就是哥啥時間出關了。

2012年10月9日,來自法蘭西學院的法國科學家賽爾日·阿羅什(Serge Haroche)和來自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與科羅拉多大學的美國科學家大衛·維因蘭德將分享2012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獎金。2012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最終落在了量子光學領域。兩位實驗物理學家——阿羅什與維因蘭德通過「開創性的實驗方法使得測量與操縱單一的量子系統成為可能」,因而贏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這兩位科學家以兩種相對應的方式,通過實驗研究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量子過程,體現了人類在微觀領域操控能力的最高水平,同時,這些技術潛在的應用前景也為人類社會的未來開創了各種可能。

維因蘭德領導的研究小組第一個通過實驗實現了利用兩個量子比特進行計算,為了實現這兩點,在極低的溫度下,維因蘭德通過激光脈衝作用於被周圍電磁場困住的處於疊加態的粒子來讀取它的狀態,同時又可以不破壞這種疊加態。這種實驗即使在十幾年前也會被認為是隻有在科幻小說中才能實現,現在則成為現實。這不僅是維因蘭德研究組高超實驗手段的體現,同時也依賴近年來通過電磁場捕獲粒子技術、激光冷卻原子技術和光學相干理論研究的進步。

阿羅什構建了一個光學腔來限制單個光子的活動,在接近絕對零度的溫度下,阿羅什佈置了兩個距離只有幾釐米的閃亮的超導體鏡子,單個的光子在進入這個光學腔之後,將會被限制在這個光學腔中長達0.1秒,之後才會逃離或是被吸收。

為了研究光子的量子態,阿羅什利用一種叫作裏德伯原子的特殊原子進行探測。麵包圈形狀的裏德伯原子體積比一般原子大上千倍,它對於電磁場的變化又極其敏感。在光子逃離光學腔或是被吸收之前,裏德伯原子以一個特定的速度一個接一個地進入這個光學腔,與光子發生相互作用,形成一種糾纏態。因此,當這些原子離開光學腔時,它們的量子態發生了改變,因此,通過測量這些原子狀態的變化,人們就可以瞭解光學腔內光子的狀態,計算其中光子的數目,並且瞭解它從量子態到經典狀態的轉變過程。

量子力學的開創者之一,埃爾文·薛定諤在1952年曾經說:「我們從來不用單個的電子、原子或是分子做實驗,我們只在思維實驗中這樣做,這總是會導致荒謬的結果。」這種結果,就是物理學家們至今也無法理解的微觀量子現象,比如量子「疊加態」,一個微觀粒子可以同時處於兩種狀態,而當它被「觀測」,或者與周圍的環境發生接觸時,疊加態則會消失,而變成某種單一的經典狀態。觀察到一個微觀粒子在未被打擾的情況下同時具有兩種狀態,或是同時出現在兩個地方,這正是薛定諤說的「荒謬」的結果。

爵士貓回復黃曉祥

阿彌陀佛。 學佛的目的在於瞭解宇宙世界包括生命現象的真相,由此做一個明明白白的覺者。 佛在悟道之際就有「原來眾生實平等無異,皆有佛性,能人佛不可思議解脫之境。如今卻被愚癡妄想所蓋,不見自性真心。」 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恰如一條束縛眾生的鎖鏈。 今天,那麼多大科學家,為何對量子力學的 波函數表達的幾率因果性 不接受呢,是因為他們已被 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束縛了,被經典力學的思想束縛了。科學家沒有可能握有絕對真理。佛學大師也沒有可能握有絕對真理。宇宙沒有絕對真理。這就是量子力學的思想的本質含義。量子狀態本身就是幾率因果性,量子在剎那剎那的表現,就以薛定諤的貓實驗的猜想來表達。量子狀態。表達的就是相對性,只有在宏觀與微觀的邊界上,波函數坍塌了,纔是一種宏觀世界的絕對性。佛學的空性思想,就是相對性與絕對性的融合的極好的思想表達。

把酒黃昏後(作者)回復語謙

不,我運用的是哲學的辯證思維解答問題,不屬於科學範疇,自然也就沒有所謂的民科之嫌了

爵士貓回復把酒黃昏後(作者)

薛定諤提出薛定諤波函數,認為電子不是一個粒子,而是一波,它沒有具體的位置,也沒有具體的路徑。為何,因為這就涉及人對時間與空間思想的定義,在量子狀態,人們日常理解的時間與空間概念不存在了。嚴格的說,時間與空間在量子狀態是沒有的,量子狀態只能用多維度的平行世界來表達,佛學說一念三千,量子狀態就是在多維度的平行世界纔可表達。薛定諤的貓處於既死又活的疊加態,就是人們用日常的經典力學的思想模式來思維,就必然有時間與空間的確定,就要確定量子的路徑,具體位置,就有了量子是波還是粒子的矛盾。 波恩認為波函數代表一種隨機,一種概率,不是電子電荷在空間中的實際分佈。他認為電子本身不會像波那樣擴展開區,但是它的出現概率像一個波,嚴格的按照波函數分佈。波函數的概率性隨機性,確實量子狀態的宏觀上合理的理解,不是量子狀態在空間的實際分佈,因為空間時間的概念,已不適合表達量子狀態。 以雙縫試驗為例,一個電子穿過狹縫後只會在屏幕上隨機留下一個小點,只是在亮處出現的幾率更大,暗處更小。一個電子出現的位置是隨機的,但大量電子總體的模式是一定的,就是形成干涉條紋。 雙縫試驗的測試裝置,測試裝置本身是宏觀性的不是微觀的量子狀態,電子在屏幕上的表現已經是在退相干條件下的波函數的坍塌,是一個宏觀的表達。電子在屏幕上的表達,還是保持了量子狀態的幾率特性。但是你想由雙縫試驗來解答量子狀態,是不可能的,雙縫試驗是在宏觀狀態的,量子在實驗中已坍塌為宏觀的一種表達。薛定諤的貓在實驗中已不存在,貓已經是在宏觀世界的另外【新的存在】,一種絕對性的【新的存在】,【新的存在】已丟棄了相對性,【新的存在】就是經典力學理解的【存在】。

把酒黃昏後(作者)回復zhhoo

站在更宏觀的視角看,一切學術思想都是等價同胚的,有興趣你可以瞭解下「王陽明心學」,王陽明的「心外無物」這一說,其中對物的解釋和量子退相干非常相似,站在相對宏觀的視角看,這些都是殊途同歸的,平行宇宙論,在某種視角下亦是正確的

爵士貓

答的好,世界就起始於人的自我意識之開始。人的意識原處於量子世界狀態,意識已分別,就進入了波函數坍塌,就有了宏觀世界的邊界,就有了文明。人的意識,就符合波幾率,就是佛學的空性。平行世界,多世界理論,只能在解釋量子狀態中有效,進入宏觀物理世界就失效了。退相干理論,應是量子狀態到宏觀世界的邊界,如何確定的理論。波函數坍塌,其實就是量子狀態的轉向過程,退 相干 過程就確定了宏觀世界。所以, 退相干理論 是可以用物理實驗進行檢驗。平行世界,多世界理論,因為處於量子狀態,不能用物理實驗進行檢驗。


我要告訴提問者的是,量子力學是一個學科,不是一個行為,不是一個理論,不是一個定理,哪裡來對錯之說?如果你提問說勾股定理是否錯了,π值是不是3.1415926......最多算你無知提了一個爛問題,但是你問數學是否錯了?我就要懷疑你是否腦子有毛病了。如果你說一夫一妻制不合理,某些法律條款得改改,也算你有質疑精神,但是你問有沒有人覺得法學錯了,你說你想要表達什麼?而你,確實就是提了這麼一個不著邊際的「問題」!量子力學是一個學科,哪來的對錯?你讓我說你是傻呢還是傻呢!關於量子力學的理論哥本哈根解釋、多重宇宙解釋、退相干解釋等等十幾種,對於各種理論目前各執一詞,沒有定論,最多的區別也只是支持某一理論的人多或少。如果你是想問這些個理論那個是錯的,我也要告訴你本身也沒有確定那個是對的,何來質疑那一個是錯的。結論,別知道幾個名詞就瞎題問題。


無法分辨也不要去證明,在無盡時空中,概率再小的事,也會發生;

而拋開時空和維度,一粒沙,和世界相比,並不能誰不比誰更真實,這裡涉及到認知和理論補全。


意識使波函數坍縮,這是現在比較主流的所謂的哥本哈根解釋,然而並不一定是絕對正確的。

其實你的想法已經有很多人想到了,針對這種說法,有一個很出名的說法,叫「會噴火的龍」,說的是在房間裏有一條隱形的噴火的龍,只不過我們感受不到而已。然而這只是一種無意義的猜測而已。我也可以說房間裏有會飛的馬,只不過我們看不見而已。

所以現在一般支持的說法是:觀測不到就跟不存在沒兩樣。而且理論研究已表明,量子在觀察之前確實屬於疊加狀態,不管科技如何發達,都無法同時觀測到量子確切的位置及速度。根據這個疊加原理量子計算機纔可以被製造出來。

所以,你的說法依據量子論來說是錯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