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機械工程師的工資很高為什麼還有人說很慘?並且自稱為「機械狗」?


工資……高?

好吧,工資高低是怎麼算的暫且不論,單對工作本身,我是不滿意的。因為太多時候,阻礙我們重工業企業自身進步的,除了個人不夠努力以外,現行的技術體系也極端的陳舊。


我畢業一開始沒有做設計,當HR和售後服務工程師的時候,還真挺羨慕幹設計、工藝的工程師們,可以每天在手冊的海洋裏沉浮,每天都在學知識。

後來空降到企業下屬的某分公司做設計室主任,一下子就沉浸到手冊的海洋裏。而且一開始明顯的水土不服,底下一堆老師傅,各種問題等著你拍板。突然之間,研究生學的東西都不夠用了,有一種超越能力極限的感覺。

拚命去學習,過了半年之後猛然發現,問題不過如此。從專業角度,本來就沒有人什麼都會,遇到問題多鑽研一下,多問幾個人,自然就有答案。平時再多查查手冊,就更是沒什麼難題了。至於稀奇古怪的現場問題,反正我也是幹售後出身,也沒什麼難的。

這說明什麼?新知識少,而且很多所謂的門檻,都是固步自封的結果。我曾在當時提出了好幾個自己覺得很合理的方向,都被老專家們阻攔了。然後有人偷偷告訴我,這樣做不是錯,而是會把專業的核心祕密暴露出去。

核心祕密是什麼呢?就是這東西並不複雜,一旦被人喫透,大家就沒飯碗了。

當時我看著手下十幾個年輕人和十幾個老同志陷入深思,可是我還是想為了年輕人的未來博一把。當然,失敗了。後來還嘗試過一次,過程記錄在這個回答下面。

Benjamin:如何評價一汽大眾 2020 屆校招,幾乎砍掉了所有機械,車輛等專業的招聘需求??

www.zhihu.com圖標

有時候機械專業面臨的就是這種感覺,對求知的困惑,在固步自封環境裏的壓抑,對知識面被不斷壓扁的掙扎。

後來我調到工程科、採購科去做主任,拓展了自己的知識面,甚至在辦公室主任的崗位上考過了經濟師,順利成為了分公司第一個擁有管理類職稱的高級工程師。

但是知識面越廣,就越覺得機械行業裡面很多專業走偏了。為了一個飯碗而阻礙行業的進步,不顧後面很多年輕人的發展。而且這種現象見得多了之後,就讓人越來越失望。

說起來,我對這份工作,至少機械工程師身份的工作是不滿意的。


上個月分公司人事調整,我又從辦公室調到了設計室,重新任設計室主任。新領導給我的任務就是,步子邁的大一點,大膽一點,顛覆原來的技術體系,一定要有新方向。

我和新領導表態,這世界上沒有什麼純技術活動,一切都是經濟活動。我會秉承著經濟可靠的效益優先原則,穩定推動技術進步。至少在我這兩年任上,為將來的技術新方向奠定好基礎。

雖然現在和老專家體系還在激烈鬥爭中,但是我堅信,這一次,我一定能撕開一個口子。而且這一次我調整了重心,重點是培育新員工,形成一個體系,讓他們最終來取代舊體系,而這個工作可能要很久。不過總要有人來開始。雖然對我來說沒有什麼收益(不出政績),但是認準了就一定要做下去。

我們在工作中如何證明自己來過?那就是留下我們的烙印,只要想做,就一定能成。


假話,非常滿意。

真話,也是非常滿意。

機械本碩,機械行業,工作沒幾年,年收入30個,這個收入我內心其實不滿意,因為我知道我多累,上學沒比擼碼的少用功,上班也沒有少加班,錢上面跟擼碼的同學差了不是一星半點。要說心裡沒想法,那是假的,畢竟人心不足蛇吞象,眼睛都是往上看的。

但是,我也是知足的,畢竟是在機械行業,我這年紀,能到這個數,比大多數同行已經好多了。去年招人時候在簡歷池看到不少年紀40多歲的老工程師,期望薪資填寫10-20萬的大把。這個數,在同學聚會聊天時說出去,也不至於抬不起頭,還是可以正常做人。所以我開頭就說非常滿意。

寫到這裡,我很感謝讀書時候的師兄師姐,知乎上的機械大神,提前告訴我了傳統機械方向的蹉跎苦逼。我按照師兄師姐,知乎機械大神的建議,自學了simulink,c,python,畢業論文也是自己在知網看著別人論文,自己定的題目,自己寫完,沒有按照導師提高的課題來。

我們導師搞來搞去都是一些機械設計優化的東西,拿各種理論做優化,這個領域其實很深奧,值得專研。但是,也很坑,出去企業上班無用武之地,工資低,就是畫圖建模搞產品開發,誰管你優化不優化。優個毛線,安全係數就是那麼多,你優化完,你敢說安全係數可以降低?你敢說,評審時候領導也不敢讓你通過,立馬一巴掌拍回去。

優化省那點料,省不下幾個錢,還把烏紗帽給賭進去,這種賠本買賣沒有哪個聰明會幹。

畢業時候靠著電控,拿offer非常順手,比實驗室任何一個機械設計的都順手,錢還多。喫散夥飯時候,同門跟我說:以前覺得你寧願信網上人敲鍵盤也不信導師,覺得你是撒幣瞎折騰,現在才覺得撒幣的是自己。

我只能呵呵一下,沒看導師都快退休了麼,安享晚年帶孫子的人,誰管幾個學生的前途。

任何時候,自己的前途都要掌握自己手裡,不要寄託在別人手上。

念書時,自己把握了學業方向,給我帶來了至少三五年的優勢。

現在工作,依然時刻關注行業發展,跟各路大拿交流。在看到如今經濟大勢,國家政策後,今年跟領導鬧騰了,爭取了兩個很有前景的項目,時代在變,技能要求,項目要求也在變,要跟上變化。如果不去爭取,未來三五年還能不能安穩的笑傲江湖,是個問號。

在去鬧騰之前,想了整整兩個月。談話的話術,怎麼開頭,講什麼理由,領導什麼反應,每一種反應又該如何回答,在心裡練習了千百遍。後來,去到領導辦公室,五分鐘談完,如我所願。

今年這一步,讓我至少能在五年後極具優勢。

碎碎念這麼多,就是想表達,要有主見,要敢於迎接變化,要有執行力,想到了就著手幹!

想轉行的同行,還在等什麼呢?想轉專業的機械學子們,又在猶豫什麼呢?你不拼一把,永遠都不知道原來自己有這麼大能量。


作為機械工程師。我去年,今年基本算是滿意的。

當然看明年更高的收入目標是否可以實現。

但要問我:從事機械這行業是否是我的最優選擇?我卻真的無法回答和判斷。

我是99年從it行業轉到機械行業的。(別人都是機械轉的IT。)不知道我是不是特殊的個例。

我有時思索過這個問題。在機械行業喫飯,這到底是「休閑模式」還是「地獄模式」的開局。如果當時我是另一個選擇,會不會人生更容易一些?會不會步入更幸運或華麗的人生?

但人生有時真的沒法復盤,也確實無法假設後再模擬。

機械行業對我。並不是知乎描繪的「揭不開鍋」這地步。也算勉強混到了比大多數人還強一點點的收入。

這收入所需要付出的辛勞和代價,我也無從判斷是否比同收入的碼農更累。

有現實的朋友或知乎網友倒是評價過我。以我的適應能力和吸收能力,堅持搞it可能會發展得更好。更高的薪水,更高的待遇天花板。

我無法確定或驗證這個假設。

其實這麼多年,我耿耿於懷,總是在腦海里思索一個問題是:

我如果在那個暑假,堅持了玩音樂的夢想。我會怎樣呢?


「越老越喫香」,這句話沒問題吧。。實不相瞞這是個積累經驗的行業沒錯吧,經驗越多你越厲害拿的工資越多這個邏輯沒問題吧。。都回憶一下自己剛上班前幾年再跟我說時代變了

原答案:拿it行業比,高考時候兩個專業分數差並沒有很大,四年大學出來,首先工作環境。招機械畢業生的公司很大一部分都在很偏僻的地方,it行業呢,寫字樓;其次工資,機械越老越喫香,it行業呢,掌握最新的技術比較喫香,機械行業想拿高工資起碼要30至35歲以上了,而it行業剛畢業的起薪就差不多這個數,20至30歲的時候我覺得是最需要錢的時候,但是學機械的這十年在幹什麼呢?在積累經驗,在畫圖一線,甚至很大一部分人還在生產一線,環境髒亂差,拿著到手五六千的月薪,還要忍受公司各種不公的剋扣,在最需要錢的十年反而是最窮的十年。至於機械狗,很多都是我們真正從事機械行業的人自嘲的時候說的罷了。。

文筆不好,個人想法,不喜勿噴。


22~30階段大概薪水3K~8K,30~35大概10K~15K(必須當上領導層,不然依舊在8K左右)有時候你會懷疑人生,30歲了拿在手裡的工資也比不上焊接線師傅的私活錢。我大概是那批唯一沒有機械轉IT/工程項目的人,看到這個問題突然眼淚掉了下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