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整個社會羣體對於慈善的投入,其中可包含國家或自發組建的機構。


慈,是有慈悲心,善,是有善念,慈悲,善念,就是愛!用愛心付出是不分多少,是悲心愛心,付出無所求得心!


任何事情,一說越...越...就絕對了,而這個世界上不存在絕對的真理。因此,慈善投入也不是越多越好。

慈善投入是社會的第三次分配,主要關注的人羣是一部分弱勢羣體。

在提高社會生活水平和福利保障方面,政府發揮最大的作用。我們每個人都交稅給政府,這是強制性的,讓政府調配資源讓社會運行得更好,政府通過普惠型和特惠型福利保障讓我們能夠生活得更好。

因此問題中國家對社會羣體的慈善投入應該是不準確的,政府投入的那叫社會保障。

慈善投入的資金應該是來自於社會個人或者企業的捐贈。主要是個人吧,我認為企業沒有必須的責任一定要投入慈善(現在講企業的社會責任好像跟企業做慈善等同為一個概念,但其實不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責任就是生產出市場需要的產品,善待員工,不危害社會,按照規定繳納稅款。這已經是一個很好的企業了。

第一次收入分配是按勞分配,但是那些沒有勞動能力的人怎麼辦?!通過政府調節的第二次收入分配兼顧公平。那第二次收入分配仍然解決不了的問題怎麼辦,比如低收入家庭、低保對象因為生病、災害等問題陷入困境?那就是第三次收入分配發揮的作用了。通過社會愛心捐款解決一部分這部分人的一部分問題。

現代社會的特徵就是行業分工和專業化,你說國家、其他機構(不包括慈善機構)都投入做慈善這事兒好得了嗎?!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纔是最好的方式。

水平有限,解釋得不夠透徹,意思在這了。


只能說,希望所有的慈善資金都能進到最需要幫助的人的口袋,在中國需要幫助的人太多了,目前慈善投入一定是越多越好。中國有多少貧困的山區,孩子、婦女、老人過著沒有尊嚴的貧困日子,有多少人因為沒有錢治病而等死......,中國留守兒童等等社會問題有待解決,解決問題之後才會有人有幸福,解決問題需要金錢,只有全國經濟都發展了,才能......


想想浙江13年的餘姚水災後,咱浙江就很少捐款了。之前捐款咱們浙江一直捐的多。


看自己的財力情況,重要的並不是錢有多少,而是你的心在何方


個人覺得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能做到幫助最大化越好!而且,不能出現利用愛心慈善而作秀或者實現自己利益這樣的事情發生!只要是做好事,善事,投入多與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謝謝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