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年結束的時候發現自己不適合,但是選了一件事就要做完,所以我就加油先畢業再說。至少在我發現自己適合做別的以前,能把眼下做好。總比知道自己不適合做科研,又不知道能幹啥,然後兩個都沒做好強。4年博士畢業以後現在我還是不曉得自己適合做啥,生活貴在嘗試嘛


蟹邀。

從我們課題組,乃至整個研究所而言,百分之八十九十的博士是選擇去高校的。似乎在入學博士的時候,做起來了基礎研究,就已經確定了科研這條路。發論文的喜悅和過程的跌宕起伏似乎也讓人比較習慣和接受。

我是少有的課題組去企業之一的博士。但是,我並非不適合,我覺得我適合科研,因為論文我也發了不少,瞎整也能整出點。但是,我不熱愛它!

適合,但不熱愛了。這個圈子有太多讓我們毀三觀的事,有時候甚至讓人覺得它不再單純,科研界的嚴謹治學教書育人現在已經很大程度上變成了拉幫結派利益共享。博後制度讓各大好壞高校吊起來點兵點將。總之,離開,並非不適合,只是不熱愛吧。

點到為止,我想你們都懂。


自己搞科研的速度沒有導師發掘新方向快的時候。。。

玩笑歸玩笑,科研這東西,沒有興趣驅動是搞不起來的。

嘎。


當我發現自己更喜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時。

最開始選擇讀博士的時候,我給自己的理由是想做一點research,因為我剛好有一點物理的知識背景,所以選擇讀了物理博士。在做research這方面我對待很多學科沒有明顯的偏好,我對很多商業行為也很感興趣。即使是做物理,我中途換過一次方向,跨度還算蠻大的,我也很難講出更喜歡哪個方向,我只能辨別出自己更喜歡在哪個老闆的管理下工作。

與力所能及相對比,在力所不能及時,就會觸發我的拖延症。

我是個追求相對完美的人,對自己的期待比較高,做每件事情都想做好。但是,博士期間我幾乎每周都有搞不定的事情。最可怕的是,有些任務我不擅長又不得不做,我在起手之前就懂得自己做不好,就會觸發拖延。隨著deadline的到來,內心的煎熬過程不言而喻,而且拖延勢必造成工作質量的降低。

不擅長的事,在我整個學習生涯中從未變得擅長。

從小學讀到博士,我發現,我擅長的事,我只需要正常做,就能達到看起來還可以的水平(當然是和我這個能力區間內的同學對比)。但是我不擅長的事,我即使付出一些努力,也依舊做不好,很多方面甚至困擾了我整個學習生涯。

挑一個最近對我困擾最大的來講,寫作。讀小學的時候,我周五晚上就能把周六日的數學作業寫完,但是周日晚飯的時候語文老師留的日記/作文一定還一筆沒寫。讀初中的時候,我放假第一周能寫完整個暑假的數學作業,作文必然拖到最後一周再寫,一周編寫1-2個月的作文太難了!現在也是如此,我恐懼寫paper,恐懼寫cover letter,恐懼寫response letter,恐懼寫一切,無關中文還是英文。


一次次換課題,一次次失敗,總是發不出論文,心理抑鬱到不想吃飯的時候。


基金項目拿不到,小自己十歲的師弟拿到優青的時候


對著漫無邊際的文獻 卻沒有一點自己覺得新穎的想法時。

初涉科研,才漸漸發現,智商的差距,層面越高,就越是鴻溝。


做了很多基礎工作,準備在實用角度切入問題時,被認為不夠創新

現在的學術已經對所謂創新有了一份莫名其妙的執著

用數據說明一個之前沒說過的問題已然不夠,有實用價值也不夠

沒見過的,沒聽過的,沒預測到才是更受歡迎的

至於實用與否,不是科研界的關注點

最後的印象是,科研選題中越虛無縹緲,越fancy越高大上,越受歡迎

編輯,審稿人,科研工作者,都一定程度上為這種趨勢的形成和推高做了莫大的貢獻

然後科研界的人還用科研不需要受限於實用來安慰自己,繼續構建自己的新裝

並在小泡泡里歡天喜地地慶祝自己取的重大突破

這時候,我知道我不適合這類科研

我適合的是另一類科研

實用端有問題需要些學術知識實驗、分析、研究才能改善提高的科研

然後看著自己改進過的產品飛上天

這是另一種歡天喜地

所以,我大概只是一個工匠,不是科學家


每一天都活在折磨中……

然後就算髮了文章,也開心不起來。


一次次換題,一次次失敗,發不出論文,延期,厭學,寧願刷頭條刷知乎也不想看文獻的時候。


讀博一年半,導師給了一個研究方向

現在還在門外苦苦徘徊


每次實驗失敗的時候,想不出好的idea的時候,組會被導師批評的時候,同門發了好文章而自己兩周空空的時候……

答應我,都不要覺得自己不適合科研好嗎~眼前的困難都解決不了,那你適合啥~啥都不適合好嘛~

只有在你發現了自己有比做科研更擅長的領域的時候,才可以說自己可能不適合科研~

PS:其實我是很佩服不走科研路的同學們,他們有想法,敢創新,有足夠的精力,對未來有明確的規劃。而我,實驗已經壓垮了本磚工的肩膀,文獻佔據了我不怎麼健全的心智,已經沒有時間和精力來思考除了科研能幹啥了。


當你

看了文章沒想法,有了想法寫不出,寫出來之後被罵邏輯差,改了之後導師不滿意,投出去石沉大海被拒稿,被拒稿後嗷嗷哭,嗷嗷哭完發現還得接著寫

的時候,

你就知道自己不愛科研了。


第一年就發現了,但是不討厭,做好現階段的事情,至少以最低的要求畢業,總有飯吃的。


智商被吊打時,與科研大牛聊自己的學術時,一年發一篇論文同學發了十篇時


從決定考博開始吧,能保博的都適合,不想除外。


fa xian shuxue bu hao de shi hou.


永遠都會有這種時刻。因為總是有新的挑戰。

直到有一天,你只是把它當成一份工作,而你可以吃老本了。


搞了很長時間的東西,以為結果非常正確的時候,結果被現實打臉

最最最最主要的是!!!導師放羊,換新的方向,完全靠自學的時候


paper投了幾次都悲劇,導師不帶完全靠自學,各種碰壁到懷疑人生,你會發現當年拿個985碩士學位找個科技公司搬磚,有吃有喝瀟洒自如不也挺好的嗎?

讀博士有一部分真的是靠天吃飯,智商努力啥的也彌補不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