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聽成年人補充維生素D,為什麼小孩普遍都要補充維生素D呢?缺少維生素D會怎麼樣?國產OTC維生素D和保健品維生素D有沒有本質區別?為什麼保健品要貴這麼多?智商稅嗎?


首先得說,成年人也要補充維生素D。並不是不需要補。

由於飲食習慣的關係,比起孩子來,家長倒更有可能鈣攝入量不夠,因此需要常喫一些含鈣多的食物,比如蝦皮、芝麻、黃豆製品等等,能養成每天喝牛奶的習慣就更好了,因為雖然牛奶的含鈣量中等,但更容易被人體吸收,還能提供優質蛋白。

而且,由於現在大家都意識到了防曬的重要性,加上常在室內辦公戶外活動的時間沒有那麼多,光靠曬太陽合成維生素D並不穩妥,所以家長們,特別是女性和老人,也可以每天補充維生素D,避免鈣質流失。

鈣是我們身體中的常量元素,在人體中含量很高,能佔到體重的1.5~2%。一個成人體內,所有的鈣加起來,有1200克以上,這些鈣有99%都集中在牙齒和骨骼中,比如在骨骼中,按重量算的話,有25%的都是鈣。

缺鈣會讓人體發生很多健康問題,對正在長身體的寶寶,如果長期缺鈣,就會導致骨骼鈣化不良、生長遲緩、新骨結構異常,嚴重的還會出現身體骨骼變形。

但這意味著我們該經常給孩子補鈣嗎?並不是!

應該補充的是維生素D。

蓋房子的時候,只是把磚拉到工地,房子就能自動蓋好嗎?顯然不可能。孩子骨骼增長也是如此,光是攝入足夠的鈣還不夠,鈣還需要被消化系統吸收,再運輸到骨骼處,通過細胞的鈣化變成骨骼的一部分,這樣才能幫助孩子一天天長高。如果中間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那麼鈣就沒法順利地被吸收利用了。

而維生素D(主要是D3和D2),則幾乎參與了整個過程。在小腸,維生素D能夠幫助鈣的吸收;在血液中,它能夠幫助調節血鈣濃度和鈣磷比;在骨骼中,它能夠幫助鈣離子進入成骨細胞,協助骨骼形成;對孕媽媽,它能夠幫助胎兒從母體獲得鈣。

維生素D對鈣可以說是全程陪伴無微不至了,而缺乏它的後果確實也很嚴重,比如寶寶缺乏維生素D會導致佝僂病,而大人則會患上骨質軟化和骨質疏鬆。不過,人體卻常常無法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因為維生素D在食物中含量相當低,因此想光靠食物來獲得每天所需的維生素D是不現實的。

另外,雖然我們的皮膚受到陽光照射時,能在紫外線(UVB)的作用下,產生維生素D。但有個前提,那就是不能做防曬,而且由於皮膚裸露面積和陽光強度的關係,產量並不穩定,比如冬天我們可能只會露出臉和雙手,這時陽光的作用就很有限了。

而且小寶寶皮膚很嬌嫩,不抹防曬霜的話,受到陽光直曬很可能發生曬傷,增加皮膚癌的風險,所以靠曬太陽補維生素D並不適合小寶寶

因此,我們需要適當補充維生素D。那麼具體該怎麼做呢?

維生素D,這麼補纔行

正確的做法,是給寶寶服用維生素D補劑,讓寶寶每天能攝入400國際單位維生素D即可。雖然這句話說起來很簡單,不過在實際操作的時候,應當注意下面這些問題,否則就可能攝入太多的維生素D,導致中毒。

首先,家長一定要搞清楚單位,務必記住下邊這個換算關係。因為真的有家長誤把「μg」當成了「IU」,導致給寶寶補多了維生素D,長此以往就容易導致寶寶出現內臟鈣化、高血鈣等問題。

另外,考慮到操作起來更方便,醫生通常會建議寶寶每天補充400IU的維生素D,但很多寶寶的食品裏其實都含有維生素D,比如配方粉、營養品等等,有不少補鈣的產品比如鈣片也含有維生素D。

不少兒童食品或營養品含有維生素D(注意單位是μg、mcg,都是微克而不是國際單位)

因此,有時寶寶每天攝入的維生素D會比推薦量稍多一點,不過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每日維生素D攝入在400-800IU並不影響寶寶健康。

但如果家長關心之下各種營養品一齊上陣,就很有可能造成寶寶維生素D攝入過量了,因此家長應當留意寶寶的食品的營養標籤,而且最好不要同時給寶寶使用太多種營養補劑。

此外,家長也要注意,有些海淘來的維生素D補劑,其實是給成人喫的,有時一顆葯裏維生素D含量能達到1000IU,像這類產品就不大適合給寶寶喫了。

盲目補鈣要不得

大概是鈣的重要性常被反覆強調,寶寶(比別人家的孩子)出牙慢、學走路晚、腿不夠直等常見現象,原因經常都會被簡單粗暴地總結成兩個字——缺鈣,於是很多家長就經常用各種食物和補品給寶寶補鈣。

其實前面說的這些,往往都是家長對寶寶的發育進程不夠瞭解,誤把寶寶間的個體差異當作了異常,和缺鈣並沒有關係。

另外,對寶寶來說,母乳、配方粉、營養米粉中,都含有不少鈣。因此對飲食正常的寶寶來說,通常並不會缺鈣。

而且,俗話說過猶不及,任何營養物質,攝入超過一定限度,都會對人體產生不好的影響,鈣也是如此。

現在家長們普遍有了給孩子補鈣的意識,商家也常常會生產以補鈣、高鈣、加鈣為賣點的食品或補劑,如果一股腦都給孩子喫,常會造成鈣攝入過量,這會給孩子的健康帶來很大的隱患。

比如血鈣濃度過高,會加重腎臟負擔,還可能引起腎功能不全、組織鈣化和腎結石,還會引起軟組織鈣化和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所以,可千萬別寶寶一有什麼情況,就先想著補鈣了。


1.維生素D可以促進人體小腸對鈣的吸收,尤其是碳酸鈣如果沒有維生素D的幫助,在人體的吸收率會大大降低,還會容易引起便祕。

2.缺乏維生素D可以導致腫瘤,也就是癌症,尤其是患乳腺癌的幾率會比正常人高4倍之多。

3.缺乏維生素D可以導致高血壓。高血壓患者在服藥的同時補充維生素D可以更好地穩定血壓。

4.缺乏維生素D會導致人更加容易患二型糖尿病,因為維生素D可以提高胰島素細胞的敏感度.

5.維生素D與肺功能成正相關性.(對哮喘,呼吸道感染有重要關係性)

6.缺乏維生素D會導致佝僂病

藥品寫著「國葯準字:XXXX,有 OTC 標誌的,為非處方的藥品。

按食葯監規定,它就是賣 1 分錢也要保證安全有效。

可以參考一下之前熱榜討論過的OTC維生素C和保健品的問題

2 元的維生素 C 和 100 元的維生素 C 區別大嗎??

www.zhihu.com圖標

結論就是如果你不想交智商稅,就老老實實買OTC吧!


陽光照射會讓我們得到維生素D的活性物質(Cholecalciferol,又稱為維生素D3或膽鈣化固醇),作為維生素D家族的一種,維生素D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也被看作是一種作用於鈣、磷代謝的激素前體,它與陽光有密切關係,所以又被稱為「陽光維生素」。

維生素D2在皮膚經過紫外線照射合稱為維生素D3,然後進入體內參與重要的生理過程

目前已知的維生素D至少有10種,但最重要的是維生素D2(麥角骨化醇)和維生素D3(膽鈣化醇)。維生素D3(膽鈣化醇)主要是由人體自身合成的,人體的皮膚含有一種膽固醇,經陽光照射後,就變成了維生素D3。

如果皮膚充分接受陽光照射,太陽中的紫外線B (UVB)與皮膚中一種叫做7-DHC的蛋白質相互作用,並將其轉化為維生素D3,即維生素D的活性形式,目前人們所說的維生素D也大多特指它的活性成分維生素D3,日照促進人體自身合成的維生素D足以滿足人體基本生理功能的需求,當維生素D缺乏,就會給我們帶來骨質疏鬆症等病的高風險。此外,維生素D對人體免疫系統也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維生素D3通過RAS系統,參與人體內的生理過程。

維生素D通過調節鈣的水平來幫助保持骨骼強壯。保持足夠的維生素對骨骼健康至關重要。缺乏維生素的人會出現肌肉疼痛、肌肉無力和骨骼疼痛等癥狀。在嚴重的情況下,缺鈣會降低鈣的吸收,導致生長緩慢、骨軟化和骨結構減弱,增加骨骼畸形、骨質疏鬆和骨折的風險。對於孩子來說,生長發育期骨骼、肌肉、神經的生長和強化更離不開維生素D,以及其他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人體自身合成維生素D,需要陽光裏的紫外線。如果不愛曬太陽,或者沒機會曬到充足太陽的人羣,沒法自身合成就需要額外補充一些,一般70歲以下每天攝入600IU維生素D,71歲以上每天800IU就夠了,補了太多(超過4000IU)可能會有毒副作用。脂肪含量高的魚類(三文魚、鯖魚和金槍魚)、蛋黃、乳酪、牛奶等常見飲食中都含有維生素D。

對於實際上並不缺乏維生素D的人來說,出於預防疾病的目的、額外使用維生素D膳食補充劑的合理性,著實遭受了不少的質疑。

歸根結底,尤其是對於孩子,能通過食物和曬太陽過去的,盡量不要依賴補充藥片。還是用NEJM雜誌觀察欄目的話來說吧——

「Enthusiasm for recommending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to prevent a wide range of skeletal and extraskeletal disorders was diminished considerably by three publications in 2018.」


維生素D:母乳含量少,建議出生後補

有一些寶寶出現肋骨和胸骨畸形、O和X型腿等癥狀,實際上並不是因為鈣補充不足,大多數是因為缺乏維生素D(VD)。

維生素D最重要的生理作用就是促進寶寶腸道對鈣的主動吸收,相當於一羣搬運工,負責鈣的運輸。

不過,由於母乳本身的VD極低,完全不能滿足各月齡寶寶的需要,所以出生不久後,寶寶就需要按劑量補充。

1、不同階段,寶寶需要多少VD?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年版)》的數據,0~0.5歲、0.5~1歲、1~3歲這3個年齡段的寶寶每日都應該攝入10微克,也就是400IU的維生素D。

2、哪些寶寶需要補充VD劑?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年版)》,寶媽全天候泌乳量產生的VD大約為2.5微克,相對於寶寶的需求量明顯缺乏。

0~6月寶寶:

美國兒科協會(2008年)認為,母乳餵養及部分母乳餵養的寶寶,出生數天後(中國是2周)就要補充VD,非母乳餵養的寶寶,如果每日配方奶不足1L,也應該補充VD。

中國營養學會則認為,母乳寶寶才需要額外補充,配方奶粉寶寶食用符合標準的配方食品不需要再額外補充。

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建議,母乳寶寶在出生幾天後開始補充VD,劑量是每日400IU(10μg),如果配方奶不足可考慮補充VD。

從上面的不完全統計數據看,一般600mL配方奶可提供5~7μg的VD,未能滿足寶寶需求,因此,笨爸爸建議飲奶量較少的寶寶也進行補充。

由於VD是脂溶性維生素,容易在體內積蓄,所以配方奶粉寶寶可每隔2~3日左右補充一次VD(400IU劑量)。

中華醫學會:《兒童微量營養素缺乏防治建議》

另外,對於早產/低出生體重寶寶、雙胎/多肽寶寶,出生早期應該加大VD補充量,可每日攝入20~25μg(800~1000IU)的VD,3個月後再改為10μg(400IU)。

6月齡以上寶寶:

一天的母乳、600mL配方奶和75克米粉分別能夠提供的VD是2.5μg、5~7μg和3.0~4.9μg。

對於母乳寶寶來說,口糧主要為母乳和米粉,但加起來也未能滿足10μg的需求,所以還是建議繼續補充VD,補充頻率可以減低,2~3日一次。

配方奶寶寶,除了配方奶還有米粉,可以在每日600mL配奶+2~3餐米粉的基礎上,不再繼續補充VD。

3、還有哪些食物富含VD?

如果不想寶寶的食物只有奶粉和米粉這麼單一的話,也可以考慮下從其他食物中去獲取VD。

含量最高的是紅鱒魚和大馬哈魚的魚乾,達到15.6微克/100g,如果寶寶能夠喫稀粥了,那麼可以每次加入10~15g的魚乾,能提供的VD大概是2微克左右。

其他食物中,蛋黃、香菇、雞蛋都含有一定的VD,每天喫一個雞蛋,寶寶可以攝入1微克的VD。

4、可以通過曬太陽補充VD嗎?

美國著名的兒科醫學期刊《Pediatrics》曾經給出一些這樣的數據供參考:春夏秋季白種人在早上10點到下午3點之間,日曬10~15分鐘就能滿足自身對VD的需求,但是亞洲黃種人需要的時間是3倍,也就是寶寶可能要曬30~45分鐘才能滿足。

寶寶雖然出生後不久,皮膚就能開始合成VD,但是這樣長時間的照射對寶寶健康是不利的。一是陽光中的高能藍光可以透過晶狀體,達到視網膜,影響對寶寶視力;二是寶寶皮膚柔嫩,過早暴露在日光下這麼長時間,皮膚可能會被紫外光損傷。所以對於0~0.5歲的寶寶,不建議通過日曬來補充VD。

5、有必要補充維D之外的其他維生素或複合維生素嗎?

有些寶媽可能覺得,給寶寶喫複合維生素,這樣就可以維D、維A、維C什麼的一起補齊了。但其實並不建議寶媽這麼做。

看起來,寶寶是喫了更多的營養素,但是這裡面違背了一個原則:缺啥補啥,不缺不補。

比如維生素A,根據《兒童微量營養素缺乏防治建議》的觀點,母乳中維生素A是比較豐富的,其次配方奶也是強化了維生素A的水平,因此,一般寶寶是不容易缺乏的,加上維生素A是脂溶性物質,容易積蓄,補得多造成過量。

同樣的道理,像B族維生素、維生素C、K等等營養素,喫複合維生素相當於重複補一次,造成浪費。

還有些複合維生素是添加了多種礦物質的,寶寶在日常膳食已經攝入不少礦物質的情況,再補充就加劇了腎的代謝負擔。

所以,選擇複合維生素來補充某種營養素的話,很難拿捏的準。但是,如果醫生建議說,寶寶多數營養缺乏,那麼複合維生素也是有用武之地的。

小結:

出生後,不管是母乳寶寶還是奶粉寶寶,從大概2周開始就要額外補充VD補充劑,每日劑量為400IU;

0.5~1歲這個階段,母乳寶寶需要額外補充VD;配方奶粉寶寶每日600mL奶+2~3餐米粉,可以不用再額外補充VD。

維生素D產品怎麼選?看這篇文章:

寶寶維生素D評測(下):4款有香精、防腐劑,1款油脂質量差!?

mp.weixin.qq.com圖標

更多母嬰知識及母嬰產品評測,歡迎關注「寶寶評測」知乎號和微信號(id:baobaopingce)查看。7年商品對比檢測經驗,不投機取巧,用科學理性的笨方法提供靠譜的消費建議。


維生素D缺乏會導致生長期的兒童發生佝僂病,並導致青少年和成人發生骨軟化症。

佝僂病 — 佝僂病是指生長中的骨和軟骨發生礦化障礙;根據其嚴重程度不同,患兒可能沒有癥狀,或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疼痛和易激惹、運動發育延遲、生長不良以及對感染的易感性增加。年齡較小的兒童可能表現出鹵門閉合延遲、顱骨軟化、額部隆起、肋骨串珠、手足鐲,以及O型腿或X型腿(膝內翻或膝外翻)。

骨軟化症 — 對於成人和年齡較大的青少年,其生長已完成、骨骺板已融合,並且一般都有礦物質儲備,這些情況都可幫助預防骨骼畸形。發生於成人和年長兒童的礦化受損可導致骨軟化症,這種病可能沒有癥狀,也可能表現出局部或全身性的肌肉和骨骼疼痛。

生化改變 — 維生素D缺乏可以使腸道對鈣和磷的吸收減少。PTH增加,導致骨鈣動員,故而血清鈣水平維持正常或有一定程度的減少。

嚴重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患者可能會出現嚴重的低鈣血癥,尤其是在極快速生長期(如,嬰兒期和青春期),此時PTH和1,25(OH)2D水平升高導致的骨鈣動員增加已不能滿足增加的鈣需求量。這可引起抽搐或手足搐搦,或可表現為呼吸暫停發作、喘鳴、哮鳴音、肌張力減退和反射亢進,年齡很小的兒童尤其容易出現這些情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