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沒有即錯又不錯的事嗎。這是概率問題,那來的什麼對與錯。還可以進幾步微積分呢,離你的對錯就更遠了。亂彈琴!

島國野生貓貓之間的橘勢都這麼地緊張?

我是覺得大橘講得更有道理~:

康德說範導。大橘的範導概念借用來很合適。

讀完《毛澤東選集》,我們有什麼收穫?

點個贊再走!


內容審核中

內容將在審核通過後自動發布

──實踐理性批判。好!


理想本身沒什麼錯,誰沒有理想?但主義有問題。主義的意思就是以理想為主,以其義來生活。比如,我們說一個人理想主義,是說這個人靠理想活著,脫離實際。

與理想主義相對的是現實主義。現實是今天,理想是明天,理想和現實是生活的兩面,都不能主義。也就是人不能太現實,也不能太理想。人們的正常生活應該是腳踏實地,面向未來。立足現實,胸懷理想。

另外,理想是理性地想,不是感性地想。理想要有一個理性的目標,所謂理性就是符合常識和科學的,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的,可以實現的。感性嘛,往往是空想妄想。


理想主義其實人人都有,人做一件事情,不都應該是先在意識中創造出一個理想中的行動目標或者行動結果,再將其作為行動方向的嗎?小者,如扔飛鏢(不知題主玩過否?),就算是idiot白癡也是在理想中將靶心作為目標的,但你射不到靶心就氣地自殘就不對了。

大者,如制訂計劃,那也是在構想理想中的未來啊,但如果你平時都從來沒有完成過自己的計劃,這次制訂時仍然要求過高,甚至跪地發誓完不成就下地獄,那就不像話了。

理想主義是有輕有重的,過分地理想主義就變成了盲目地追求完美,或太糾結,目光短淺。盲目追求完美就是忽視客觀事實、條件與規律,不自知,期望過高,欠思考。太糾結就是小肚雞腸、短尺狹度,糾結於小的瑕疵差錯,一點不符合理想就失落泄氣。如果你是在追求一個長期的大的目標,就應該關注於最後的目的,而不是行動的過程中的小失誤與各種不如意。

其實年少幼稚的我就是被(過分)理想主義的思維模式給害慘了的,我幾乎什麼都糾結過(注意是「」,要是我天天都 ~ 糾 ~ 結 ~ 一 ~ 切 ~ 那不如死了的好),看電影遲到糾結,理想中中是早到買爆米花,美美完整看一場;打乒乓球輸了糾結,理想中當然是贏咯;寫作業本想寫全對結果錯了一個糾結;計劃沒完成糾結;一直到幼時去遊樂園,笑著去哭著走⊙﹏⊙

......小小少年煩惱多多......

然後在我改變自我,改變人生(這件事有些複雜,概括說來就是,我在骨折休學時因為某些機緣悟到了自己一個已經為自己帶來毀滅性影響的毀滅性的壞習慣,以及錯誤的生活方式與三觀,遂始進行改變,包括生活上的思想認知上的。)的過程中,理想主義的錯誤思維方式有給我帶來了不可逆轉的巨大消極影響,讓我走了巨大的彎路。

總之,我歷盡挫敗、打擊、心理變態、還有一段時間的頹廢與絕望後終於明白,這一切很大程度上是拜理想主義所賜(其實我秉性的懦弱也稱得上是罪魁禍首)。

理想主義不錯,但過度的理想主義實在很害人。理想主義可以有,但別糾結,別盲目追求完美。什麼事都要拿得起,放得下。成大事者還不拘小節呢,眼光要放長遠。特別注意,認準一個目標就別再糾結其他的事情,也不要太關注過程,過程不完美結果不一定不完美,過程完美結果也不一定完美。看開一點,沒什麼大不了的,人生本來多磨難,別自己給自己添亂:-&>哈哈~

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人之際遇,有齊有不齊,而能使己獨齊乎?己之情理,有順有不順,而能使人皆順乎?以此相觀對治,亦是一方便法門。

縱化大浪中,不喜亦不懼。

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形影神贈答詩-陶淵明)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定風波-蘇軾)


理想主義並沒有錯。但絕大多數人只停留在「想」,而從未去「理」,在實際生活中往往還是依照現存的規則去行事,並不改變自己的行動思維,必然受到現實鐵拳的飽和攻擊。一點點朝著「想」的方向去「理」是社會推進的動力源。


沒有錯,每個人活著都要追求點什麼


任何東西都沒有對錯,只是看你站在那個方面去想罷了,這個世界不可能是對錯,而是嵌在對錯中間


真就什麼弱智問題都能問了?


沒錯。錯的是沒有理性主義的嘲諷者。相信希望!為了未來!


理想主義不存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