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日本的&,美國的mountain house 之類,保質期長達十年到20年以上的食物,為何在國內幾乎沒見過?是我們關於保質期的測定標準和國外不一樣嗎?還是因為食品監督局不讓廠家標那麼長的保質期?

另外超長保質期的原理是什麼?

既然沒法做實驗,那麼這個保質期是怎麼計算出來的?破壞性加速實驗嗎?


國內沒有明確保質期的東西是不標保質期或標18個月、「保存期限2年」之類的。在GB7718-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中明確寫著,食醋、食鹽、味精、固態食糖類、酒精度在10%以上的飲料酒可以不標保質期。

而且,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在儲存條件達標、包裝完好、色香味沒有變化的情況下,是可以喫的,只是廠家不為過期食品的安全負責。鹹肉之類高鹽食品、蜂蜜?楓糖漿之類高糖食品、密封滅菌的罐頭食品之類其實沒有明確的超期不可食用的概念。

我國普通人家裡最常見的超長保質期主食是精米(磨製或拋光的商品大米都可以),在4.5攝氏度以下的乾燥環境裏(可以是裝在玻璃罐裏)一般可以保存30年。糙米因為含油較高而容易變質。奶粉、乳酪、幹豆類、巧克力、咖啡、茶葉、陳皮在密封容器裏也可以長時間保存,國外有實驗驗證過30年前生產的幹豆可以喫,並沒有變質。這些東西大多在普通的超市、糧油店、小賣部之類就可以買到。

超長保質期是可以被歷史證明的。歐美許多國家的軍隊在19~20世紀喫過18世紀剩下的肉乾,日本20世紀喫了不少19世紀剩下的鰹節。考古學家喫過埃及金字塔裏裝罐擺放了兩三千年的蜂蜜,沒什麼問題。食品廠認為有必要的話,加速破壞性實驗、Weibull感官分析等實驗方法都是可以做的。


我只能回答為什麼國內沒有:

美國經歷過冷戰,核大戰的陰影覆蓋每一個人,所以需求大這類產品非常多。前蘇聯這類東西也不少。日本地震就像家常便飯。

國內沒有這個還真是國家和平,沒有這方面需求。 冷戰的時候實力太弱,窮。有點發展了,國際環境變了。偶然有點自然災害和那國土面積之比相對於日本來說就跟撓癢癢一樣。沒市場不賺錢沒事誰研究製造這東西。

為啥保存期長。非專業人員回答大概是這樣

91年,老爹從邊貿買過蘇軍的軍糧。方鐵罐的黑列吧(沒錯鐵罐頭裝的麵包)、脫水雜菜、還有一些說不出是什麼東西的食物。反正我小時候是不喫那些不明不白的東西。是老爹貪便宜......

這些東西的共性

1、超級厚實鐵罐、外皮質量特別好的油漆充氮氣密封、一般罐頭刀撬不動,收破爛的踩不扁。保護好,從廢墟里挖出來都不破的。

2、內部物體極其乾硬、高度脫水化。麵包烤的幾乎焦了,曲奇餅不要錢的放糖,濃濃的社會主義齁甜。細菌難以繁殖。

3、罐頭裡有一層厚到有點扎手的鋁箔紙包住磚頭似的麵包,防止堡壘從內部攻破。

4、超大份的保鮮劑,你平常買麵包裡面那袋保鮮劑是很小的一包吧。它這個毛式風格超大份!像口杯蓋子那麼大的圓餅。這個放水裡咕嚕咕嚕冒泡起化學反應,小時候玩這個捱打了,記憶很清楚。

5、濕的有水的食品做成濃縮脫水化的,濃縮紅菜湯,像印刷機的油墨一樣粘稠,紅褐色的。喫的時候兌水煮開,加乾燥的脫水蔬菜。味道不是一般的詭異...

還買錯了好幾個不是食品的東西,老毛子拿其他的東西來濫竽充數。

可能是凈水器或者什麼東西的的濾芯,火花塞那麼大一根一根的,也是罐頭。小毛巾還是繃帶啊不清楚用途的罐頭。


超市有壓縮餅乾,還有罐頭


買梅林、荷美爾生產的馬口鐵罐頭就好。陰涼乾燥環境下,20年也沒問題。

還有秦皇島綠皮罐頭、馬口鐵桶壓縮餅乾,都可以輕易十年。

要是運氣好能買到真的軍用罐頭,三十年都可以大比例保證安全……我在九十年代喫過六十年代初的備戰水果罐頭,甜美!

另外

各種凍幹食品,原包裝不破損,十年保證安全毫無壓力。

買一臺深冷冰箱,-24度以下,只要不停電,肉凍個十幾二十年玩一樣。

~~~~~~~

提問者覺得國內這類東西少,主要原因是國內生鮮供應與跨區域物流發達程度都是世界最好的一檔,保存期越長成本越高,根本競爭不過新鮮食物。


請看萬能的淘寶啊,這方面美帝還是走在我們前面啊。

絕非廣告啊,我也是搜著玩看到的。

我覺得自己作好規劃定期更新,完全沒必要這麼長保質期一直囤著啊,買一批罐頭,每年喫一部分,再買同樣數量的補充上,保持總量平衡就成。

https://m.tb.cn/h.VcXswcB?cv=UFKd13FYLoEsm=7b25cd (二維碼自動識別)

https://m.tb.cn/h.VcXrlCa?cv=i0Yw13FYSW2sm=87e686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