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佛因果。


放生,源於道家思想,興於漢傳佛教,濫於當代。其聲勢在今日極其隆盛,破壞生態,民怨載道,愈演愈烈的放生熱就跟邪教傳銷一樣,顯然走向了一種狂熱的極端。不但佛教僧侶頻頻帶領信眾買物放生,道教也不甘落後,前陣子有位道長在山上放生一籠小白兔,怕是一轉身就讓老鼠拖走了吧,挺無語。甚至有基督教牧師為適應中國國情,迎合信眾需求,也帶著信眾放生,心疼牧師三秒鐘,在中國傳教不容易啊。

我國最早相關放生的記載,大約是《周易》比卦中九五爻辭:

王用三驅,舍逆取順,失前禽,吉。

大意為君王狩獵時,三面包抄,但留缺正前方,放了向正前跑的禽獸,以示君王好生之德。

而今天意義上的放生,則出自戰國前期的道家經典《沖虛真經.列子》:

邯鄲之民,以正月之旦獻鳩於簡子,簡子大悅,厚賞之。客問其故,簡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慾放之,故競而捕之,死者眾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過不相補矣。」簡子曰:「然。」

這段話已明確指出,放生不如禁捕,也就是不殺生。但是今天很多僧徒在宣傳放生時,只引用該文前半段,卻有意無意不提禁捕的後半段。包括百度百科上「放生」詞條中的引用,也將這後半段省略了。

其實在正統佛教中並沒有提倡放生,佛陀一生之中,從未有過放生之舉,也未組織過弟子放生,原始佛經《阿含經》更是沒有一處地方講過要修放生,佛陀所宣導的十善業,其第一條是不殺生,這也與道家尊生貴生的思想相契合。但很明顯放生不等於不殺生,不殺生更加符合佛陀的教導。

在《太平御覽.郡國志》中也有一段記載:

後魏使李諸來聘,武帝問曰:「彼國亦放生否?」諸曰:「不取,亦不放。」帝大慚。

這其中的「不取」,也即是不殺生。

佛藏萬卷,提到放生的也就大乘經典《金光明經》、《梵網經》等屈指可數的幾處,且強調的都是與傳統道家思想相契合的「發乎本心,隨緣放生」,絕不是今日所泛濫的買物放生、盲目放生。

曾見有僧人在寫帖子宣傳放生時,煞有介事的引用佛經《大智論度》曰:

諸餘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

然而今天是互聯網時代了,查詢資料只需一分鐘,檢索佛藏會發現,《大智度論》中的原偈為:

諸餘罪中,殺罪最重;諸功德中,不殺第一。

篡改經書是屬於哪種惡?好像佛陀並沒有提到過,挺尷尬的。

還有僧人在鼓動信眾放生時,宣傳說勸阻放生的人都是邪魔外道,目的是阻止他們消除業障。我也不知道他是哪來的自信,感覺如此之良好。這都9102年了,大家都很忙,沒誰有那閑工夫阻止你成佛好嗎。

前些日有位道長朋友想帶領信士放生,問我此事是否可行。明知不可為而為,我略尷尬,但也明白他的本意,只能為其起一局奇門遁甲,選擇一個生門方向讓他去放。

也許只能說放生屬於一種好事,因為在放生過程中會生起喜心。但如果你不知道怎樣放生是科學的,正確的,對待生靈本身,以及生態來說是安全的,那你就持不殺生吧。若都不殺生,又何須放生。或者去種樹也是非常殊勝如法的事,再不濟打開支付寶為螞蟻森林貢獻一些能量也不錯。

今天民眾對放生的怨聲,很大程度源自大家日漸提升的生態意識。先秦古籍中記載的狩獵活動,「春蒐、夏苗、秋獮、冬狩」云云,就是按照不同季節來進行相應的打獵活動,以免破壞生態平衡。春秋時期左丘明所著《國語》記載:

山不槎櫱,澤不伐夭,魚禁鯤鮞,獸長麑麋,鳥翼鷇卵,蟲舍蚔蝝,蕃庶物也,古之訓也。

大意為:「古人教導我們,不能砍伐新生樹枝,不能割取幼嫩草木,禁捕小魚,捕獵時要留下幼獸,保護雛鳥、鳥卵和幼蟲,這是為了使萬物繁榮生長。」可見,其實在農耕社會中,我們的先民幾千年以來,一直都普遍具有非常科學的生態環境意識,只是進入現代之後反而將此意識丟失了。

很感慨,為什麼西方社會可以科學與宗教和諧共存。科學家,知識分子等,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而我們的宗教卻在教唆信眾如何愚信,貶低科學。

正確信仰,不要迷信(此處泛指盲目地信仰崇拜),任重且道遠。


醫生救活了一個人,然後這個人去殺了人。那麼醫生是不是也等於間接殺了人?

各人因果各人負責。

只是對於放生,要特別小心。有很多細節要注意,否則弄巧反拙。

比如說外來物種,能不能存活,會不會造成生態災難等等...

可參考:怎麼看放生,放生是好是壞?

此外,除了放生,其實護生功德更需要人去做。例如各種保護瀕臨絕種的動物,植樹保護環境等,這些都有助於生態的回復,有助於動物們的生存,都是屬於護生的範圍啊。別把放生看的那麼狹窄。

---------------------------------

在這個時代,救濟貧苦,纔是最契機的行善方式。

經典裏說過:「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

《地藏經》也提到:「南閻浮提,有諸國王、宰輔大臣、大長者、大剎利、大婆羅門等,若遇最下貧,乃至癃殘喑啞,聾癡無目,如是種種不完具者。是大國王等欲佈施時,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親手遍佈施,或使人施,軟言慰喻,是國王等所獲福利,如佈施百恆河沙佛功德之利。何以故。緣是國王等,於是最貧賤輩及不完具者,發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報。百千生中,常得七寶具足,何況衣食受用。」

供養佛陀的功德是很殊勝的,更何況佈施如恆河沙數的佛陀,那就更不可思議了。

「未來世中,有諸國王及婆羅門等,見諸老病及生產婦女,若一念間,具大慈心,佈施醫藥飲食臥具,使令安樂。如是福利最不思議,一百劫中常為凈居天主,二百劫中常為六慾天主,畢竟成佛,永不墮惡道,乃至百千生中,耳不聞苦聲。」

各種經教都證明,佈施貧苦的功德是非常殊勝的。

-------------------------------

關於佈施,其實也是一門大學問。

可參考我另一個回答:隨緣行善 or 發自內心力所能及做善事?

你放生魚,是你的功德,魚喫蝦是它的罪過。

那如果,醫生救活一個人,那個人天天喫牛羊雞魚蝦鳥的肉,請問醫生是救錯了嗎?


如果自己為了方便打獵救了一隻將被殺掉的獵狗,然後也去打獵殺動物了,整個事情連在一起屬於殺生。

如果純粹因為慈悲救了一個人或者動物,就算被救者以後殺生,也是殺生者自己的罪業,和他人無關。


不會,魚喫魚蝦是為了生存,而人喫是為了口腹之慾


假如一個人需要你救,剛好你能救,救了他也可能做很多壞事,殺很多動物,你是不是就見死不救了


這就要想想放生的本質了

你放生是為了什麼?

聖母們說:你怎麼可以喫兔兔,兔兔那麼可愛

那咱們也別喫肉了,豬也很可愛,小鴨子,小雞也可愛,小狗,小魚也可愛

那這樣……咱們就素食叭

那小草不是生命嘛,那咱們喫的麥子,水稻長出來的時候不是生命嘛,土豆不是可愛的小生命嗎?

那感情好,人類就靠喝水活下來叭

有些的放生,是比如鯨魚擱淺放生讓它回歸大自然,有些放生,可能就只是為了自己心裡的滿足和成就感叭

評論區輕噴


很重要的一點,看發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