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3星

新榮記(新源南路)

米其林2星

京兆尹

屋裡廂

米其林1星

采逸軒

萃華樓

大董(工體東路店)

大董(東四十條店)

厲家菜(西城)

富春居

淮揚府

IL RISTORANTE NIKO ROMITO

湘愛(工體東路店)

京雅堂

老吉堂

利苑(金寶大廈)

Mio

拾久

家全七福

晟永興(朝陽)

北京廚房

The Georg

新榮記(建國門外大街)

新榮記(金融大街)


米其林指南=官方認證?太認真就輸了

最近,在餐飲界和吃貨界,北京米其林指南的發布,引起了一陣騷動和爭議。相比於上海、廣州的榜單,米其林北京榜單的中餐數量明顯佔據絕對多數。這被認為是帶有明顯的、想要打開北京市場的示好態度。不過,這一榜單卻沒能讓網友們認同或滿意。更是有業內人士質疑,這份榜單帶有想當然的「異邦想像」。

很多人表示也是看了榜單才發現,原來北京還有這些吃貨的好去處。只是,在仔細看了食物品類之後恍然大悟,原來儘是些北京的知名小吃,甚至還專門歸結了北京烤鴨店榜單。不得不說,米其林確實夠用心,一股濃濃地討好本地人的意味躍然紙上。一些人表示對北京的特色小吃,諸如鹵煮、豆汁兒、炒肝等實在不感冒。但初來乍到的遊客們之於北京的印象,或者北京之於他們的魅力,還是在於這些特色小吃,哪怕你嘗過後覺得並不喜歡。

或許,這就是為什麼,北京米其林指南的「北京特色」這麼濃。在國內,米其林榜單幾乎每一發布就會引起爭議。而反過來講,其實正是我們太把它當回事兒了,所以才會顯得更加苛刻,更喜歡從榜單中挑刺。這就好比一般書籍里的錯誤,很少有人指出,一旦教科書出了差錯,很容易就能在網上形成熱點。

所以,或許不是米其林太傲慢,而是我們對外來企業和品牌,總抱有一些「高期待」式的偏見。說到底,無論是追捧還是抵制,米其林指南本身就是面向遊客的產物,大可不必將其作為一座城市的美食文化門面一樣來關注。它代表不了北京美食,也不可能反映全貌,更不是什麼「官方認證」,可以參考,太認真就輸了。

當然,以平視的心態看待,我們也不能對米其林的這份指南上綱上線,動輒給其打上「文化俯視」的標籤。畢竟,要求一個外來者以本地人的眼光品鑒當地美食,又讓所有人都心悅誠服,是不現實的。換句話說,本地人都無法辦到的事兒,又怎麼能夠要求一家外來評價機構完美表現呢?

美食評價本身就是仁者見仁的。站在不同的立場,以不同的身份和姿態去審視這份指南,肯定會有不同的觀感。而當我們走進一下餐廳時,腦子裡也千萬不能「唯米其林馬首是瞻」。而是要關注到多方的評價,比如身邊人的評價,網友的評價,衛生部門、市監部門的官方評價,等等。

評價體系的多元,才是真正反映一家餐廳真實水平的前提。要知道,任何領域,都沒有絕對的權威。如果某項指南能夠成為一個行業的絕對風向標,那簡直是這個行業的災難。我們生活在一個越來越多元化的社會裡,面對多元的姿態應該是包容。當然,國內餐飲業對於不同的評價體系也應該擇其善者而從之,米其林僱傭一批職業評審員,每人每年匿名用餐約250次,入住酒店約160晚,進行約600次探訪並撰寫超過1000份報告。這種職業化、體驗式的評價體系就值得我們學習。

總之,與其對米其林恨鐵不成鋼,不如努力叫響自己的聲音。相比追著米其林指南跑,我們更期待本土能夠湧現出權威的、可靠的、有影響里的評價平台和體系,且越多越好。


這是個讓人無力吐槽的榜單!

充滿了對臆想中的北京衚衕里鄉土審美的諂媚奉承的拍馬腿!(拍錯馬屁!)

以及充滿可疑的內幕交易的猥瑣氣息!

除此之外,更無價值!

不值得評論!

----輪胎廠,看看你們都評的是些什麼玩意兒啊!


首先告訴我一個事實:新榮記台州總店也是得了大眾黑珍珠三鑽


評成這樣,真不如不評,至少還能安慰一下自己。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