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挺好啊,現在女生都聰明瞭,找不到合適的,寧缺毋濫,還不如一個人過日子舒服


自己開心就好哈哈哈為自己而活


我肯定會晚婚了,也有可能不結婚。

晚婚的客觀原因(對外說),因為我要工作,要碼字,且現在稍微有了些成績,也算有一得。

主觀原因(真實),對感情的要求太高,對自己的要求也很高。覺得現階段的自己不夠好,不足經營一段我想要的親密關係。

且覺得婚姻應該是一件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的事兒。即:婚姻不是必須品。如果有很好,沒有,我自己也過得很好。

肯定也會寂寞孤獨。可…和不喜歡的人在一起也很孤獨。

最後,晚婚和不婚都是個人意志的選擇。晚婚和不婚的人都是很有勇氣的:要承受家人朋友乃至社會強行賦予的許多壓力。晚婚和不婚,也是對自己和他人負責的一種行為,如果湊合結婚,會有無數雞飛狗跳,禍害自己也禍害別人。

最後,我希望所有人都能過得幸福,不管是已婚的還是未婚的。

晚婚和不婚是一種無損於他人利益的選擇,如果可能的話,但願這個社會多一些寬容和多元,允許而非批判諸人的晚婚和不婚。


獨立自強,現代社會很多女生的想法都不一樣了,我的想法就是結婚這件事不是非要存在的,也不要顧慮別人的看法,你覺得遇到合適的人想結婚了就結,沒到時候就先做好自己也不要有壓力,不要讓別人的看法影響到你,做好自己,開心就好!


謝邀,我敬重她們,並且理解她們,晚婚或者不婚都是自己的選擇,我們都不是她們本人,她們的選擇我們又怎麼有權利指責呢?


每個人選擇不同 三觀不同 家庭環境 成長環境不同 互相尊重


不知道我為什麼要寫這個標題,或許自己關於晚婚有些想說的吧,那麼就來寫寫我身邊幾個晚婚朋友的故事吧!

第一個故事還要從她講起,她是誰?W君,在前邊的文字裏已經多次的提到她了。

就是在大一的時候,那時候是她研究生的最後一年,她還在師大,因此我們能有時間出去約一下,而每次出去聊得話題都離不開戀愛或者是婚姻。

那是2019年的初春,北方的風還是那麼的刺骨,我和她又出去約了一次。那天我們先在萬達見了面,然後打車直奔那個主題餐廳,在車上,一開始我們並沒有交談,快到目的地了,我們才開始聊了起來,聊得是我和F君的故事。一會,車就開到了那個串串店。

在喫飯的時候,我們聊到了她和她的相親對象。

她說,今天我和你出來本來和他(那個所謂的相親對象)說了,我要和我學生出去。他說,行。

現在,他又說難道在你心裡我還沒有你學生重要唄!

她有些無奈的說到:我來之前跟你說了啊!

聊了一會,她說到,他今年35歲了,條件還不錯,可是我就是感覺那裡有些彆扭。

我喫驚的說到,「這。。年齡是有些大啊」

「給我介紹對象的學校那些老師就說,都這個年紀了還挑什麼,我都不好意思再讓人給我介紹了」

我安慰道,咱條件又不差,要學歷有學歷,要模樣有模樣,既然這麼些年都過來了,那為什麼不再等等呢?前些年家裡還會催一催,給些壓力,之後到了某個年紀家裡可能也就不再催了。

那次喫飯之後的兩個星期,是高中班主任的生日,在見面的時候,她倆已經分手了。我說,嘿,好。

她無奈的說到,別人都說好,只有他(我自己)勸我分。

在那次喫飯之後,我和她就再沒見過面,關於她之後的感情生活我也就沒有在過問,祝福她吧,願她能找到一個好的歸宿吧。

下一個故事是關於另一個姐姐的,我們都管她叫小Q姐,是偶然間在一個微信羣裏認識的。

她和W君同歲,關於她的故事我們只知道一個,那個人也是比他大一些的。

他倆是經公司同事介紹認識的,其實一開始Q姐就不太願意,也是剛剛認識沒幾天,無奈借著公司同事的面子,也不好多說什麼。

那個男的怎麼說呢,就是死皮賴臉的和你相處,而且還有些小心機。

關於小心機這個問題,有一次那個男的想要和她位置共享,那天Q姐休息在家。七姐拒絕了,後來Q姐解釋道,你們知道他為什麼要和我位置共享嗎?

為啥呀?

「看我住在哪就知道我的家裡條件大概是什麼樣的,你說他心不心機。」

啊!他怎麼這樣。

後來沒幾天Q姐就和他說明瞭他倆不合適,而後的幾天,他一直在Q姐的公司門口等他,Q姐一直不想見他,那個男的看著一點希望都沒有了,索性就放棄了這段認識時間不長的所謂的感情(暫且這麼叫吧)。

晚婚,我想誰都不想這樣。

年近30歲,甚至更晚還不結婚。這在我們父母那一輩的傳統觀念裏是很少見的。可是現在的社會就是這樣,男生多,女生少。年年的結婚率上不去,離婚率又居高不下。

就像李宗盛在歌中唱到的那樣:

我從不想獨善其身,

卻有預感晚婚。

關於她倆的故事就說到這吧。

(如果未來有一天,我能瞭解到她們後來的感情生活,她們都找到了那個值得她們相伴一生的人,我還會把她們的故事講下去的。)

那在未來的某一天我是不是也會加入晚婚大軍,還得看緣分吧!

(如果真有那麼一天,我想還會這些年發生的感情故事寫下去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