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容易低落和脆弱的現象很有可能是你的高敏感情緒導致的。

假如你是一個高敏感情緒者,那麼你的情緒反應往往會比
其他人來得更快、更迅猛,持續時間更長。或許你每一天都會
在這種情緒的掙扎中度過。由於意識到自己不能預料情緒的反
應方式,你開始懷疑自己。歷經反覆的情緒肆虐,你生活中的
苦惱和煩擾會越來越多。


生活中,你會遇到很多不理解或不接受你這種強烈的情感
表達方式的人。也許他們會覺得你反應過激、過度敏感、過分
誇張,而你可能會悲觀地將自己視為異類,開始討厭自己,甚至憎惡自己及自己所經歷的一切痛苦。
同時,你可能也很珍視這種情緒敏感的能力,你認為,帶
著一顆悲憫的心與人保持交往是人生快樂的源泉。

你想放下這
種痛苦的情緒,保持著與他人溝通及體驗快樂的能力。
處理情緒的技能之一就是要了解高敏感情緒者所具有的性
格特徵。

——《真正厲害的人,都能掌控自己的情緒 》 卡魯恩· 霍爾著


別!給!自己 心!理!暗!示!

就我自己來說,遇到挫折會下意識尋找解決方法,或者反省自己。儘管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得到很好的處理,甚至容易沉溺在情緒里(或還會再遇到類似的情況),我的應對方式也僅僅只是寫下來(梳理思路),問問朋友和父母。所有挫折的解決都需要實踐檢驗,所有情緒也需要合理髮泄。

如果你實在困惑不已,可以找醫生諮詢,不要一個人胡思亂想


抑鬱症和抑鬱情緒是兩個級別的妖怪。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

正視情緒,勇敢面對生活。每個大人都是負傷前行的勇士。


謝謝邀請,其實還是自己太過於敏感了,太過於糾結這件事情了。一切並沒有你想的那麼複雜,其實很簡單的。調整自己的情緒,放鬆心態,做好充分的準備,然後再試試看。


遇到挫折會失落、難過、沮喪其實是一種挺自然的反應,但是我們因此又再責備自己,或者覺得這是不好的話,就會容易形成惡性循環。

要打破這個惡性循環,還是需要在產生這些挫折、失落的時候安慰、鼓勵自己,這樣才能搭建起逐漸建立自信心的氛圍,而不是一種在自我打擊的氛圍。

相信在這個方向,自信心會越來越強,內心能承受挫折的能力也會自然而然的強大起來。

抑鬱症是要經過專業診斷的,除了簡單量表測試之外,最重要的是和諮詢師深入溝通,探究你的整體情緒、認知、行為狀態,抑鬱情緒有三低,三自:

1)情緒低落:就是不開心、高興不起來,心情苦悶、鬱鬱寡歡、整日愁眉苦臉、唉聲嘆氣等。

2)興趣減退:即對原本感興趣的事情喪失了興趣,甚至對任何事情都喪失了興趣,即使勉強參加一些興趣活動,也無法從中體會到快樂。

3)精力低下:即感到疲倦、乏力、渾身沒勁,這種疲倦往往精神上的疲倦多於身體上的疲倦,而且無法通過休息得以緩解,甚至是越休息越累。

4)自卑:即自我評價低、缺乏自信,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別人、對自己全盤否定。

5)自殺:即感覺得生活無趣、活著沒有意義,因此有結束自己生命的想法,甚至付諸行動。

6)遲滯:動作緩慢,反應遲鈍,大腦像生鏽一樣、轉不起來,做事猶豫不決,執行力下降、拖延。

持續超過2-1年以上是需要及時調整的,建議尋求專業的諮詢幫助。


這很正常,不要動不動就懷疑自己有抑鬱症,這種想法過程,才是一 魔咒。

情緒脆弱,可能和你成長經歷有關係,或者與父母之間的溝通模式有關係,嘗試從這些角度來反思一下。

抑鬱症的特點,持續的心境低落,對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體會不到興奮高興這些感受。

如果只是遇到挫折就失落,難受,那麼先去接納自己的這種情緒,然後待在情緒里,看看會想起一些什麼事情,也許那些事情,就是這種情緒模式的源頭事件。

另外,想想,這種情緒持續了多久了?是哪些人容易讓你有這種感受?是什麼讓你現在提出這個問題?你希望獲得什麼樣的幫助?(僅僅是建議,還是更加專業的心理干預?)


是,然後呢?

不是,不就沒有問題了嘛


經歷的少了,使勁經歷!少胡思亂想!


容安嘗試科學普及一下抑鬱障礙。

一、概述

抑鬱障礙(Depressive Disorder)是一種常見的心境障礙。在WHO(1992)疾病及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計分類(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 Related HealthProblem, ICD)第10版(ICD-10)的第5章「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中,抑鬱障礙主要包括抑鬱發作、複發性抑鬱障礙和惡劣心境。臨床工作中經常使用的術語是抑鬱症,內涵上主要指抑鬱發作、複發性抑鬱障礙。需要強調的是,至少有10%的抑鬱發作患者會出現狂躁發作,此時診斷為雙向障礙。今天容安主要和大家探討抑鬱發作、複發性抑鬱障礙。

二、抑鬱障礙的流行病學研究

1984年,美國國立研究所(NIH)調查研究顯示,抑鬱症終身患病率為4.9%(男性5%,女性10%),惡劣心境為3.3%;

1994年,美國國家共病調查研究顯示,抑鬱症終生患病率為17.1%(男性12.7%,女性21.3%),惡劣心境為6%;

近年來,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顯示,目前關於年度生活能力喪失殘疾(years life lost disability)的數據,在中高等收入國家裡,抑鬱症已經居榜首了,在低收入國家裡也位列前十。

三、抑鬱障礙的疾病負擔

抑鬱症對個體身心健康、社會交往、職業能力、軀體活動有顯著不良影響。評估抑鬱症患者社會功能的兩項為期16年的隨訪研究顯示,有25%和11%的患者存在軀體及社會功能減退。抑鬱障礙相關心理社會功能損害包括:不能工作或工作能力下降、婚姻不和諧、親子關係問題等等。

WHO的全球疾病負擔(GBD)的合作研究顯示,1990年全球疾病負擔的前5位排序為:下呼吸道感染、圍產期疾病、腹瀉、AIDS、抑鬱症。全球精神疾病負擔中,抑鬱症為17.3%,高居榜首;抑鬱症占傷殘調整生命年(DALY)的4.2%。研究還預測到2020年,中國神經精神疾病負擔姜蔥14.2%增加到15.5%,加上自殺和自傷,將從18.1%上升至20.2%,佔全部疾病負擔的20%。抑鬱症是精神疾病負擔中最主要問題(1990年為44%,預測2020年為47%)。

抑鬱障礙不但具有與高發病、高複發、高致殘的特點,而且目前疾病總體診治識別率較低,尤其在綜合醫院中,中國上海的識別率大概為21%。

四、抑鬱症的臨床表現

1、抑鬱發作

抑鬱症的核心癥狀為情緒低落、興趣缺乏和快感缺失,可伴有軀體癥狀、自殺觀念,發作至少持續2周。

1)情緒低落:悲觀失望、無助感、無用感、情緒低沉。似有無限悲傷在心頭,自稱「活著沒意思」等。典型病例呈現晨重晚輕節律改變的特點,即心情低落在早上較為嚴重,傍晚較為減輕。

2)興趣缺乏與快感喪失:缺乏興趣,對以往感興趣的事情興趣顯著減退,喪失體驗快樂的能力,不能從日常的活動中獲得樂趣。

3)思維遲緩:患者常感到腦子像糊了一層漿糊,思維速度緩慢,反應遲鈍,思維閉塞、阻滯。言語減少、語速慢、應答交流存在困難,工作學習能力下降,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4)運動性遲滯或激越:活動減少、動作減慢,嚴重者可以不吃不喝、不語不動,表現為木僵或亞木僵狀態。激越者表現為緊張、煩躁不安,腦子裡反覆冥想過往經歷,大腦處於緊張狀態,難以自控,惶惶不可終日,甚至表現出衝動攻擊行為(這一點可能和大家印象中的抑鬱症不一樣哦)

5)焦慮:緊張、坐立不安、來回踱步、揪頭髮、搓手頓足等,有的患者亦表現出明顯的易激惹。

6)自罪自責:患者自我評價過低,自感一切不如人,所有問題都是自己的過錯,認為自己連累了親人、家庭、社會,嚴重者可以達到罪惡妄想。

7)自殺觀念和行為:抑鬱發作的患者中至少25%的人有自殺企圖或自殺行為。嚴重的患者會出現「擴大性自殺」,覺得活著的親人也非常痛苦,可在殺害親人後再自殺。······················

8)精神病性癥狀:在抑鬱存在一段時間後可出現幻覺和妄想。

9)軀體癥狀:睡眠障礙、食慾減退、性慾減退、體重下降、便秘、軀體疼痛不適、乏力等等。

2、複發性抑鬱障礙

起病平均年齡40-49歲,每次發作持續3-12個月,複發頻率較低,發作間期一般緩解完全,少數患者可發展為持續性抑鬱。有過1次發作的患者複發可能性為50%,有過2次抑鬱發作的患者,複發可能性為70%,有過3次抑鬱發作的患者,複發可能性為100%

五、抑鬱症病因及發病機制

1、遺傳因素

抑鬱障礙的發生於遺傳密切相關。父母兄弟子女同病率為12%-24%,堂兄弟姐妹同病率為2.5%,雙卵雙生子(DZ)同病率為12%-38%,單卵雙生子同病率為69%-95%。

2、神經生化因素

研究初步證實中樞神經遞質代謝異常及相應受體功能改變與心境障礙的發生有關,證據主要來源於精神藥理學研究資料和神經遞質代謝研究。5-羥色胺、去甲狀腺激素、多巴胺等神經遞質相應受體功能的改變以及受體後信號傳導系統的改變也參與心境障礙的發病。

3、神經內分泌功能異常

許多研究發現,心境障礙患者有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PA)、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HPT)、下丘腦-垂體-生長素軸(HPGH)的功能異常,尤其是HPA異常。

4、腦電生理變化

腦電圖研究發現,抑鬱症發作時多傾向於低α頻率,躁狂發作時多為高α頻率或出現高幅慢波。睡眠腦電圖研究發現,抑鬱發作患者總睡眠時間減少,覺醒次數增多,快眼動睡眠(REM)潛伏期縮短。

5、神經影像改變

CT研究發現心境障礙患者腦室較正常對照組為大。MRI發現抑鬱發作與患者海馬、額葉皮質、杏仁核、腹側紋狀體等腦區萎縮。功能影像學研究發現抑鬱發作患者左額葉及左前扣帶回局部腦血流量降低。

6、心理社會因素

應急性生活時間與抑鬱障礙的關係較為密切,抑鬱發作前92%有促發生活事件;女性抑鬱發作患者在發病前1年所經歷的生活事件頻度是正常人的3倍;個體經歷一些可能危及生命的生活時間後,6個月內抑鬱發作危險係數增加6倍。常見負性生活事件包含但不限於喪偶、離婚、婚姻不和諧、失業、嚴重軀體疾病、家庭成員重病或離世等。

關於抑鬱症的診斷、鑒別診斷、治療及治療規範等都有很明確的醫學流程,為了避免讀者自行診斷甚至用藥,在這裡容安不過多介紹。

關於抑鬱症,目前醫學了解的還不足夠,而我們能做的又太少太少…

寫這篇晦澀的科普文就是希望能夠給大家一個科學參考,關注到身邊可能患有抑鬱障礙的人,當他們透露出自己心情低落時,或許是心靈在吶喊,發出生命的求救,給他們一些關心,而不是「有啥好難過的?」「出去走走就好了」之類的敷衍,或許你可以建議他去看精神科醫生或心理諮詢師,你的一句話也許會讓一個生命明亮起來…

更多關於抑鬱症的討論,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容安心理」,在「問容安」版塊交流


昨天剛上了點人格心理學的課,老師講過抑鬱症的表現一般表現為:持續三個月以上的情緒低落和行動力低下。

受挫而導致的情緒低落,我覺得是挺正常的,不過每個人的情緒反應表現也是各不相同的,有些人情緒感受強,所以持續的時間較長。

受挫失落很正常,但是怎麼學會去面對更加的重要。抑鬱症沒那麼容易得,也不要動不動就給自己下標籤!

好好加油!


遇到挫折失落難過是很正常的,不是抑鬱症


都會有這個過程吧,提高自己的抗壓能力


跟性格有關係吧,這種性格的人是容易得抑鬱症,注意,是容易,不代表一定,不要給自己心理暗示!!!

要區分開抑鬱情緒和抑鬱症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