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王洛賓。成就百度百科都有,一生創作歌曲一千多首,歌劇七部。雖然我們現在稱他為民歌之父,但是他不是唱傳統民歌的,而是改編民歌和創作歌曲的。這和鮑勃迪倫以及同時代的民謠音樂家情況相似,也是改編民歌,以及用民歌的特性創作自己的作品。

不同之處是,迪倫雖然被認為有左派思想,但實際上沒有參加太多社會運動,自己也常否認自己代表了什麼。而王洛賓參過軍,抗過日,幹過革命。迪倫20出頭就風生水起,也是正好趕上民謠復興運動並扛起大旗。而王洛賓大半人生處在亂世,一會兒參軍一會兒坐牢,直到晚年才被推廣給大眾。迪倫的歌除了被大量翻唱,更多的是自己的錄音作品。而王洛賓自己演繹的作品幾乎聽不到,都是靠他人之口傳唱。

現在回頭看,我能想到的,和迪倫年代相差不大,創作形式和作品量級相似,作品內容也契合所處時代背景,最終能加冕中國民謠之父的,也就只有王洛賓了。


中國民謠到目前為止,恐怕還沒有一人能夠代表。

如果用高原高峯來比喻的話,或許當下中國的民謠有高原,但恰恰是沒有高峯。

提起鮑勃迪倫,最接近的當屬號稱半壁江山的汪峯,其人模仿鮑勃迪倫的痕跡比較明顯,作詞有其影子,作曲也還不錯,但演唱能力稍遜一籌(氣短)。最重要的是,一個崇拜鮑勃迪倫的人怎麼能代表中國民謠呢?恐怕沒誰允許。

許巍,老狼,萬曉利,李志,鄭鈞,以及很多知名不知名,能賣出去票賣不出去票的,活著的早逝的,一起構成了中國民謠的高原。

也許是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民謠在國內音樂圈對地位始終沒有得到應有的待遇,以至於民謠有點走上了無病呻吟的道路。

以上僅個人看法。


美國人的民謠和中國人的民歌不是一回事情。

中國民歌的範疇非常廣泛。大體上有下面這麼幾個大類:

1,一直以來我國代代相傳的山歌小調,尤以少數民族地區最為獨特經典。如貴州苗寨,湘西侗族等地區的勞作時吆喝的號子,小曲等。2,正經的體制內歌唱家們創作並演繹的「民歌」,比如小背簍,在希望的田野上。3,流行音樂市場繁榮後眾多音樂人創作的音樂。在不斷的發展中,逐漸演變為各種風格交織融合的模糊化和去標籤化特徵。這個大類下又有以下幾個子項:

3.1港澳臺方面,香港的黃霑羅文暫且不提,著重講述臺灣民歌運動前後湧現的一大批優秀音樂人及作品。包括李雙澤,楊弦,胡德夫,李泰祥等,這裡面有很多經典歌曲值得一聽,像《鄉愁四韻》《橄欖樹》。當然也有像非常典型的地方民謠《綠島小夜曲》以及前幾年在電影《路邊野餐》中作為插曲出現的《小茉莉》。後續就是羅大佑,李宗盛,陳升等金牌製作人的時代了。他們的作品早已深入街巷。

3.2 內地方面早期,最早開宗立派的是以高曉松老狼葉蓓為代表的校園民謠,九十年代和魔巖三傑的搖滾在神州大地口耳相傳,你方唱罷我登場。那是黃金的九十年代,也是仕子們白衣飄飄的年代,執政者逐漸失去初心的年代,以及投機倒把者原始積累的年代。他們的作品人們也早已耳熟能詳。3.3 內地方面新千年後,民謠不再是校園民謠這個範疇。歌者們發現原來我中華大地上下五千年歷史還有太多可以發掘的故事。於是民謠作為一個統稱開始了它的細分與獨立發展。有些甚至永遠成為了無人問津的半地下音樂。如早年在中國美術館門前賣唱的粵北歌者楊一,一人之力把西北地區的地方民俗音樂發揚光大,這個唱著山西歌的廣東客家人如今已成為了一名佛家居士移民德國。也有人評價他是中國的鮑勃迪倫。3.3.1 最重要的當屬民俗類的音樂(或者叫老歌新唱),自楊一之後,這其中不乏各領風騷的後繼者,如蘇陽,野孩子,低苦艾,張尕年這一批西北派。除此之外還有新疆的洪啟,馬條,廣東的五條人,四川的白水,等等。3.3.2 新世紀後的普通獨立民謠,這些音樂人風格獨樹一幟,作品立意深刻,有思想深度。應該作為一個分支記錄。比如浙江的鐘立風,貴州的堯十三,北京的宋冬野,趙雷,南京的荔枝(你離開了南京,從此沒有人和我說話。逼哥,我沒忘記你。感謝你用音樂為這個時代無助的年輕人發聲。)3.4 當然還有一個不應忘記的小分支我們稱之為「城市民謠」,這一類音樂大多是城市精英階層求偶不得的抑鬱之作,或者抒發淺薄自我的小確幸思潮。港臺大陸皆有。這裡面有深層次的社會經濟發展內因暫且按下不表。以藝術的眼光來看稍顯乏味,比如《旅行的意義》《活著》之類云云。3.5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大家很喜歡的南山南等一大批播放器榜單曲目,由於近幾年作為概念熱炒的所謂「民謠」,引領了非常多獨立歌手開始瘋狂製造文字垃圾。大量言之無物,空洞乏味,無病呻吟的曲目橫空出世,我們只能簡單將其歸類為: 「網路民謠」。

有了上述基礎,再來看中國是否能出鮑勃迪倫。

答案是,真沒有。最重要的原因是審查制度導致的音樂人無法實現「文以載道」。沒有了為人民發聲的權利和意願,如何去尋找那些在風中飄著的答案。

如果勉強選擇一兩位,也只有臺灣的羅大佑和廣東的楊一可謂是中國的鮑勃迪倫了。不過,拋開政治因素而言,美國有 Bob Dylon,中國有 Bobby Chen。

私下提一句,

這幾年陳升在大陸幾乎沒有人再提,音樂創作方面卻沒有停下腳步。

早年間作為製作人的陳升也寫過很多流行歌,隨著年歲漸長,自邊關三部曲之後重心轉回臺灣省內,近三年內的主題都回歸了非常傳統的民謠,和絃簡單,旋律悠揚,配器以木吉他加貝斯為主,細節仍然豐富有意味。

17年下半年一口氣發了兩張專輯,包括《歸鄉》,《南機場人》,前者主題顧名思義講述作者故鄉彰化縣,後者則以臺北地標之一南機場作為佈景闡述外省老兵及其後代們的故園情節。

至此,他已發完三十張專輯。從《北京一夜》到《把悲傷留給自己》,從《家在北極村》到《愛情的槍》。沉澱下來的是一個個時代特有的片段。

19年的新專輯《七天》也值得一聽。包括《樹搬家》,《一直以來》都是很抓耳的民謠。

[手機碼字,胡言亂語,歡迎批評討論]

新年又快到了。

作為渺小個體的我衷心祝願這片土地越來越美好,活在這裡的人們越來越幸福。希望我們的國家可以快快統一。希望我自己病去無災,安心度日。祈禱上天和故去的親人真的有童話般的魔力,護佑我們健康快樂地生活。

讓那些民謠中最美好的寄託趕快到來吧。

愛人你可感到明天已經來臨,碼頭上停著我們的船。

結伴創將來多麼地美,你的路我的途,再也不分己與彼。

小茉莉,請不要把我忘記,太陽出來了,我會來看望你。

懷緬過去,常陶醉,一半樂事,一半令人流淚;夢如人生快樂永記取,悲苦深刻藏骨髓。

借我那把槍吧,當真理站在謊言的那邊,我就解決我自己。

謝邀,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我提名中國臺灣的胡德夫大爺!有投票的嗎?


中國沒有人能達到鮑勃迪倫那種成就和影響力,我國的老狼可以說打開了中國民謠還有校園民謠這個圈子,南京那位不得不說他的歌確實影響了一批人的思想,其實還有羅大佑但是他的歌嚴格來講不能算民謠,流行音樂教父嘛。但是他的影響力對我來講,比上面兩位要高很多。


如果說美國民謠 我覺得吧bob Dylan 代表不了美國的民謠 要說美國民謠 首先拿出來的是啥 當然是代表美國所特有的鄉村民謠啦 然而 bob Dylan 在鄉村民謠方面還沒約翰尼卡什有所建樹

所以談鮑勃 可以談民謠 但不要談美國


王洛賓

近一點的胡德夫

新生代周雲蓬,李志


逼哥。

回答結束。


王洛賓啊,這老爺子你們都忘了麼?


準確的說現代流行音樂裏的所謂民謠只有美國民謠,我也只認美國那種民謠

我們來分析一下中國流行音樂裏的各種民謠

校園民謠其實就是校園題材的流行歌

野孩子這種,完全就是民歌新編

再來就是所謂新民謠,周雲鵬之類,他們本質是詩寫得一團遭的詩人,即不民也不謠

最後是近十來年出現的幾位,要麼是粗口歌要麼是都市情歌

如果說中國民謠是什麼,只能說像野孩子,蘇陽這類最貼合民謠這個詞


悄咪咪地說,陳升。北京一夜。


趙雷,宋冬野,貳佰,堯十三,馬頔,謝春花,花粥,徐海俏,陳粒……很多很多,


臺灣的胡德夫吧


如果說的是吉他伴奏為主的「民謠」,很可惜中國暫時還沒有像鮑勃迪倫這樣成就的,不管從文化影響力,還是音樂上的影響力,都沒有誰是能像鮑勃迪倫那樣,比較突出的。

我知道會有人想扯到Politik的方向,其實不用非得往這上面扯,鮑勃迪倫能這麼久你還能提到他的名字,是因為他在音樂方面也是「常青」的,也確實時不時還會出一些有影響力的作品。

目前能想到的,就高曉松是比較有影響力的,不過他主要是為老狼等歌手提供好的作品,老狼在同期歌手裡,有影響力的作品算多一些,但實際也是很少的。

至於你說最近十年的。。。(臺灣其實很多,但跟大陸這邊的發展進程其實不同步,所以這裡暫時先不說)


保持理智,相信未來


趙照


五條人、蘇陽


個人覺得宋胖吧,


我心目中是一票人 比如宋胖子 比如趙雷 比如馬頔還有堯十三和南京市民李先生以及貳佰等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