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不能這麼說,成唯識論記載,第八阿賴耶識就是大眾部所主張的根本識,上座部佛教所主張的有分識,化地部所主張的窮生死蘊。

《成唯識論》:「餘部經中,亦密意說阿賴耶識有別自性。

謂大眾部阿笈摩中,密意說此名根本識,是眼識等所依止故,譬如樹根是莖等本。非眼等識有如是義。

上座部經、分別論者,俱密說此名有分識。有謂三有,分是因義,唯此恆遍,為三有因。

化地部說此名窮生死蘊。離第八識無別蘊法窮生死際,無間斷時。謂無色界,諸色間斷;無想天等,餘心等滅;不相應行,離色、心等無別自體,已極成故。唯此識名窮生死蘊。」

第八識就是十二因緣法的識支,這個各個部派佛教都有自己的解釋,唯識宗就解釋為第八阿賴耶識,不同的是,唯識宗認為世間萬物都是從此識的等流種子裏變現而出,這一點是其他宗派反對的,因為其他佛教流派都認為世界是客觀存在,並不是識所變現,而且這個也無法證明,因為世界的本質是心還是物屬於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哲學爭論,人類歷史上至今沒有最終答案,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到底是唯識宗對還是其他佛教宗派對是無解的,因此回到你的問題,沒任何證據可以證明這個能變現萬物的第八識存在


爾時薄伽梵而說偈言

一切有為法 如訖闥婆城

眾生妄心取 雖現非實有

諸法非因生 亦非無因生

虛妄分別有 是故說唯心

無明妄想見 而是色相因

藏識為所依 隨緣現眾像

如人目有瞖 妄見空中花

習氣擾濁心 從是三有現

眼識依賴耶 能見種種色

譬如鏡中像 分別不在外

所見皆自心 非常亦非斷

賴耶識所變 能現於世間

法性皆平等 一切法所依

藏識恆不斷 末那計為我

集起說為心 思量性名意

了別義為識 是故說唯心

心外諸境界 妄見毛輪花

所執實皆無 鹹是識心變

色具色功能 皆依賴耶識

凡愚妄分別 謂是真實有

睡眠與昏醉 行住及坐臥

作業及士用 皆依藏識起

有情器世間 非由自在作

亦非神我造 非世性微塵

如木中火性 雖有未能燒

因燧方火生 由此破諸闇

展轉互為因 賴耶為依止

諸識從彼生 能起漏無漏

如海遇風緣 起種種波浪

現前作用轉 無有間斷時

藏識海亦然 境界風所動

恆起諸識浪 無間斷亦然

如酪未鑽搖 其酥人不見

施功既不已 醍醐方可得

賴耶妄燻習 隱覆如來藏

修習純熟時 正智方明瞭

諸識隨緣轉 不見本覺心

自覺智現前 真性常不動

猶如金在礦 處石不堪用

銷練得真金 作眾莊嚴具

賴耶性清凈 妄識所燻習

圓鏡智相應 如日出雲翳

若有修空者 順空而取空

觀空與色殊 不名真觀者

觀色即是空 色空不可得

此即勝義空 是真解脫者

客塵無自性 無明妄分別

實相非有無 眾生虛妄見

猶如日月明 流光能普照

如來清凈藏 具足諸功德

真妄互相燻 猶如二象鬥

弱者去無回 妄盡無來去

蓮花性無染 出水離淤泥

菡蓞開敷時 見者皆歡喜

如來無垢識 永斷諸習氣

清凈智圓明 賢聖所歸趣

猶如最勝寶 無復諸瑕翳

輪王為寶冠 常置於頂上

如來清凈藏 永離諸分別

體具恆沙德 諸佛之法身

住真無漏界 清凈解脫身

寂滅等虛空 法性無來去

佛現三界中 不生亦不滅

此界及他方 湛然常不動

平等真法界 佛與眾生如

非斷亦非常 大悲恆不盡

諸佛法性身 本覺自然智

是真勝義諦 唯佛方證知

自性體無生 牟尼本寂靜

流轉諸三有 畢竟歸依處

法無來去相 三世常寂然

住真三昧者 見彼法界身

清凈不思議 恆沙眾德備

此即無漏界 諸佛之所依

佛具三種身 體相用平等

甚深廣大性 勝義無差別

無漏無變易 遠離一切相

煩惱及所知 本性恆清凈

無垢無染著 是真調御師

性凈即涅槃 亦是法身佛

體備恆沙德 無垢不思議

六度常圓滿 此即薩婆若

廣大無邊際 永斷于思想

斷習成菩提 具恆沙功德

於諸法自在 普現諸色像

大悲清凈果 常利一切眾

無漏無分別 願力皆圓滿

猶如摩尼珠 隨色皆能現

譬如工畫師 能畫種種相

所現諸境界 皆是識心變

眾生諸性慾 如來悉能知

法身恆不動 願力隨緣現

示現兜率天 降神乘白象

生處於王宮 出家修苦行

即詣菩提樹 降伏諸魔怨

成佛轉法輪 或現涅槃相

示現有生滅 真身恆不動

鈍根樂小法 方便說涅槃

真如法界中 無有涅槃相

大悲樂饒益 引導於眾生

猶如大商主 誘進諸愚少

菩薩廣大心 鹹令入涅槃


很難證明。

佛經記載,釋迦牟尼在成道覺悟的時候,最初的本願並不準備將佛法傳出,普度眾生。因為佛陀的覺悟智慧,只有達到同等境界的佛陀纔能夠相互印證,而對於沒有達到佛陀覺悟的眾生來說,聽聞高深大法就如同向盲人描述太陽,毫無實際利益可言。但是因為他最初修行的發心是為瞭解脫眾生的生老病死,為了能夠使有情眾生解脫三界六道輪迴之苦,這才將一定層次的宇宙真理講出來,引導眾人走向永恆光明的涅槃境地。在傳法的過程中,也曾向身邊的上部座弟子講述過更加高深的佛法,這就是佛教中「大乘」與「小乘」佛法的來源。這些佛法與他在普通大眾前所講出來的佛法是不同的,只限於當時身邊的四大菩薩、十大弟子,這些上根弟子所述,一般根器的弟子就算是聽聞講法,也無力印證佛法中的真性,將自性中的覺悟與法性光明結合起來,這是修行境界的不同所決定的。所謂的「法無定法」,除了佛法在宇宙不同層次、不同境界、不同世界的如意展現以外,還包括針對不同修行層次的人,佛法對於他(她)心靈智慧的感悟、引導,體現也是不同的。


很多人理解歪了,八、七、六識的關係,相當於地上有個立著的木頭,太陽一照,形成個影子。

這個影子就是六識,木頭是第七識,光是第八識。

假設我們只能看到影子,看到它一會縮小,一會拉長。我們會覺得它是有自主意識的。

但實質上呢,影子無自性,是光的移動造成了它的移動。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句話中的影,指的就是這個。

沒有第八識,就解釋不了為什麼會有六識。沒有光,哪來的影?從現象就證明第八識是第一定存在的。


我感覺阿賴耶識就是為了辯論而假設的一種存在。因為早期佛教究竟法也說,順應世俗的吉祥話也說,但是後來佛陀被聖化了,所有言論都變成不能質疑的真理,所以那些世俗的吉祥話客氣話為化緣說的民間俗嗑也被聖化成真理了,而這些東西和佛教核心理論是根本不可調和自相矛盾的。所以調和這些矛盾可是費了腦子了。

很可能阿賴耶識就是應付辯論的產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