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歷史上,同樣的計謀反覆使用是常態。比如朱棣,喜歡以身誘敵。比如龐氏騙局,直到今天長盛不衰。

但是,人物地點對象過程完全一樣的計策,能反覆耍起來的真不多。

劉伯承是例外。

1937年秋,太原會戰。劉伯承帥129師於娘子關東南機動,在一個叫七亘村的地方,發現一處有利設伏地形。即命386旅設伏。

1937年10月26日拂曉,日軍第20師團軸重部隊1000餘人中伏,被殲300餘人386旅只傷亡10餘人。

然後,劉帥開始了驚為天人的騷操作:得知正面國軍湯恩伯部開始撤退,判斷日軍急於追擊,遂決定在七亘村再次設伏。地點、部隊、戰法完全不變。

最騷的地方在於:設伏的目標都是一樣的。

此前中伏的日軍輜重部隊,被吃掉一部後退到附近的測魚鎮休整,要完成輸送任務,必須再次經過七亘村。

28日上午,日軍殘部果然又來了。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原來的味道。日軍被殲100餘後逃脫,386旅傷亡20餘。


怎麼不能?

打開電視看看法制節目,電信詐騙的手段翻來覆去就那幾個,看得你感覺世界上傻子真多……


當然能

正所謂

一招鮮,吃遍天。


先漲價,然後打折促銷。用一萬次都有用。


在《管子》中,記載過齊國發起的多次貿易戰,都是用的同一種計謀,分別針對魯國、梁國、楚國、代國。

以魯國、梁國為例:

具體操作步驟是:

01經過調查得知,很多魯國、梁國百姓都以織綈為業。(綈是一種絲織品,比較厚的綢緞。)

02齊桓公主動穿綈織的衣服,並命令左右臣子也穿,起到帶貨的作用。

03下令齊國百姓不許織綈,全都從魯國、梁國進口。

04管仲向魯國、梁國的商人高價收購綈,偽造出一個虛假的市場需求。

05於是,魯國、梁國的老百姓,便紛紛放棄務農,選擇利潤空間更高的織綈業。

06一年後,齊桓公忽然改穿帛衣,並使齊國臣民效仿,全部放棄綈織衣物。同時,關閉關卡,不與魯、梁通商。

07這樣一來,魯國百姓們織的綈賣不出去,換不到糧食,整個國家就陷入饑荒和經濟失序。

齊國以此辦法,數年就搞垮了魯國。

很快,魯國宣布歸服齊國。

總而言之,管仲擊垮魯國的方法,就是改變這個國家的產業結構——通過扶植手工業,來擠占農業的生存空間,達到打擊農業發展的目的。

在《管子》中的另外兩個故事:買鹿制楚、買虎皮降代,也都是同樣的套路:齊國通過高價購買楚國、代國的土特產,來達到打擊他們農業生產的目的。

不過……我個人覺得這三個故事都是偽造的……


瀉藥,一技行天下,


同樣的套路可以複製嗎?條件不變,當然可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