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覺得是感測器。

感光晶元還沒有達到膠片的高度,從高感、低感、像素、色彩上都有進步的空間。我覺得它在這麼多科技的支持下,有足夠的潛力能超過膠片。但目前我們欠缺的還有很多,功耗、噪點、發熱量都是比較大的問題。

感光晶元的缺點會限制相機很多方面的發揮,CCD最大的問題就在於無法讓相機升級為全副,雖說對長焦有好處但是放棄廣角絕對是很多人不想看到的。CMOS最大的問題在於噪點,與此同時它的畫質也不如CCD。但結構簡單和發熱量低是它最大的優點,結構簡單意味著可以在低成本的情況下做大尺寸,低發熱量能讓相機的連拍速度大大提升,同時提高相機壽命。

感光晶元是相機的核心,在這方面的提升應該能帶動相機其他方面的進步。相反的,鏡頭做的再好,對相機本身沒有太多的提升。如果加大力度提升鏡頭,那麼你會發現很多時候機身限制了鏡頭的表現,但機身的提升會讓我們更大程度的挖掘出鏡頭的潛力。
感測器大小直接影響畫質的,同樣放大到100%crop的話就算外行也看得出非常大的區別。而鏡頭的對畫質的影響主要有更銳點,(很多一般可能不太看得出大區別),色散少(色散的後期修正太簡單了,而且再好的鏡頭也一定是有色散的,這個工序少不了)。其他對焦啊顏色啊之類的問題都和畫質無關就不說了。像5d2這樣除了畫幅都挺爛的相機也能這麼受歡迎,可見感測器的吸引力有多大了。


這個問題要換個角度理解。鏡頭仍然有提升空間,但每一分進步的代價都太高昂。而感測器相對就要容易多了,代價也低。所以近些年來感測器是提升相機性能的主要途徑。
我同意被摺疊的答案,單反相機沒有瓶頸。

當然是感測器!

優秀鏡頭的進光率已經很不錯了,隨便一顆單反的鏡頭進光量都比人眼大得多吧?

而感測器呢?有哪塊感測器達到人眼兩億的像素、超大寬容度還有精準的色彩還原度了?

X3感測器(目前相機的畫質擔當)細節、畫質最優秀,但ISO超過400就不可用了;

索尼α7SII(高感擔當)高感可以達到12800基本可用的程度,但是像素低、畫質不夠優秀。而且相對比人眼,12800也不算啥,比6400高一檔而已;

索尼α7RII(像素+畫質擔當)細節和畫質都不錯,但是高感也一般~~~低感畫質依舊不及X3感測器;

另外感測器體積也無法做小,除非損失畫質

……

所以感測器才是最大的問題。


是廠商的不思進取帶來的相機被手機在技術上的吊打


我比較同意「單反相機沒有瓶頸」。
明顯是感測器。大中畫幅優秀的鏡頭很多也很便宜,注意,很便宜!但是中幅數碼後背很難做,成品率低,幾萬到幾十萬不等。

如果出現了一種可變曲面cmos感測器來代替現在的平面感測器的話......

那才叫碉堡了好么

所有鏡頭的相差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超長焦和超廣角鏡頭為了解決各種相差問題多塞了多少鏡片進去乃知道么

試想一下鏡頭裡不會再需要螢石鏡片和非球面鏡片以及各種為了矯正畸變產生的多餘鏡片組的世界.....

鏡頭從此以後輕的多 小的多

而且還便宜了....

以上非yy 忘了在哪看到一個消息說已經有組織做出了4*4像素的可變曲面感光元件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