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這 1% 的差距是出於法律的嚴謹還是成本的控制?

對於一線品牌的顯示器來說,完全有能力做到 100% sRGB 的情況下為什麼還要做一個 99% sRGB 的顯示器,是不是99%覆蓋可以減少校色的成本?滿足99% sRGB可以做到以較低的成本同時滿足其它色彩範圍?

補充:我知道容積和具體的色彩表現是兩個事情,只是看到同一個品牌的官網存在兩種數字,讓我好奇是其中的邊際成本太大,還是有意識地在高端產品上用一些不同的營銷話術。


我們都知道,「完美」一詞絕大多數時候存在於理想之中。

matebook 14

1040 G5

U2417H

Conpect D CN715-71

以上數據包括使用普通面板的筆記本、廣色域面板的筆記本、以及普通顯示器的色域實測值。理論上,它們都屬於「100% sRGB」的範疇,沒有問題,除非你咬文嚼字。但如果你要挑刺,那你的理由必定是「實測值不符」。

實測值和理論值不符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放到任何學科任何領域,多麼嚴謹的產品中,都會有這樣的現象。很多嚴謹的地方,會在理論值旁邊加個括弧標明一個波動區間,比如+-5%。說回屏幕色域,不知道題主有沒有發現,很多廠商在寫的時候都會註明「典型值」等字樣?說白了,就是這個道理。

實測值非常容易出現偏差,這與測試儀器的精度、測試場景、測試時屏幕的狀態、測試軟體的不同、被測試屏幕的質量、品控、測試演算法等等一系列因素都有關係,而不是「完全有能力做到 100% sRGB 的情況下還要做一個 99% sRGB 的顯示器」。最簡單的,看CN715-71的例子,標稱100% Adobe RGB,軟體給出的實測結果是99.9% sRGB,98.6% Adobe RGB,哪裡「缺斤少兩」了?很可能是軟體演算法的問題,又或者光線經過濾色片後的飽和度恰好少了那麼一點點,誰知道呢?

廠商是否「完全有能力做到100% sRGB」?假設一個場景,題主投資了上百萬開了個屏廠,產出的面板都要經過檢驗,以Displaycal 3.8.3軟體的結果為準,以CIE 1931的sRGB IEC61966-2.1標準為參照,如果被檢測面板實測數值達不到100% sRGB色域覆蓋,則該面板立即報廢。我敢保證,不用一年你這廠子就要倒閉。

所以,有沒有能力?如果你肯彌補屏幕良品率大幅下降到來的巨大損失,以及出廠前面板調校所需的人工費用,那當然有,完全沒問題。這就相當於讓你每次做一件事情都做到完美無缺一樣,也許真的可以,但不現實。

所以,這1%,甚至不止1%,是出於成本的控制,也是現實生產條件的制約。


技術層面已經說的很多了,我簡單表述下我的意見

色域覆蓋和容積都是數學表述方式,全靠RGB的xy或者uv坐標來計算,廣色域做到色域容積比sRGB大很容易,然而再通過映射實現100%與sRGB相同卻很難。除了激光光源可以實現單一頻譜,普通顯示器的LED光源和彩膜的光譜特徵都只是一個類似波鋒的形狀,測試儀器即便是分光色度計,波長精度也只能達到2nm、4nm、10nm,誤差也總是有的,而且材料設計和光學特性並不精確相關。

色域容積相同不代表一定完全覆蓋,上圖有助於理解這兩者差異。A為顯示器實測色域,雖然面積上看與sRGB(B)相同,可能廠商也標註了100%sRGB,但實際上A的色彩落在sRGB範圍內的肯定少於100%。

覆蓋率是指跟標準圖形間的重合度,只能無限接近100%,99.9%是否可以等同100%這是數學問題,99.999%呢?色度坐標本身取小數點後面4位還是5位對計算都有影響,實際產品怎麼可能像標準那樣剛好是x=0.64000000,y=0.3300000。

都知道純金的含義是隻有Au原子,問題是100%純金很難做出來吧,一般商品也就能做到99999。

(20200127更)再補充,實現測量上的100%覆蓋也可以是原生色域在三個坐標上都大於目標標準的頂點,形成包含關係,比如BT2020完全包含BT709,很多100%sRGB以上廣色域面板可以達成這樣測試成績,但如果沒有優秀的色彩空間管理,只能以廣色域顯示的話,依然會過飽和,這是色域覆蓋率描述的一大弊端,所以需要同時看色準,或者說,色準比覆蓋率更重要。

還有個同色異譜的問題,三基色顯示本質上就是欺騙人的眼睛,換其他動物看還指不定看出什麼。

追求字面上的100%srgb沒什麼意義,廠商標註99%大概是法務上的考慮,1000臺機器能保證有999臺在99%-99.9%之間,剩下一臺剛好100%就忽略吧。

至於標註100%的產品,首先肯定有精確到幾個9的篩選條件,我佩服他的勇氣和信心,也許人家就千里挑一選出來了呢,再有就是避免單純只是比sRGB大的那一種。

多說一句,顯示設備的原生色域只有一個,就是色域容積,測量時分別測RGB的色度坐標,測紅色時R=255,0,0這樣,GB並不發光,如果要映射到窄一些的色域,顯示器或者PC的色彩管理會把純紅顯示成=255,1,1這樣,帶一點G和B,顏色就不是純紅了,發白一點,色度坐標就會向窄色域的頂點靠攏,大概原理吧。


其實目前市面上的100%sRGB和99%sRGB的色彩覆蓋範圍幾乎是一樣的,沒有太大的差距。

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測試環境的不同,比如測試儀器、軟體、屏幕的狀態都有所差異,會造成同一塊屏幕由不同的廠商測量出來的結果也不是完全一致的,有的會測試出99.2%sRGB,而有的廠商則會測試出99.8%sRGB,這都是在誤差範圍內的。並且如果所有的廠商都以100%sRGB作為出廠標準,但檢測軟體只檢測出99.5%的sRGB,那該面板將直接報廢,成本會非常高。

另一方面也是由於廣告法的限制,商業廣告中不能出現太絕對的詞,如果宣傳100%sRGB,但買回來自己卻測試出99.6%sRGB......消費者的滿意度也會下降~

因此這1%的差距和題主說的原因一樣,既是成本控制,也是法律約束。

(內部人員泄密,笨球不會被打吧~)


顯示器sRGB/AdobeRGB/NTSC/DCI-P3色域說的是什麼?科普貼(看完你就是磚家)

首先來說一下什麼是色域:

色域是對一種顏色進行編碼的方法,也指一個技術系統能夠產生的顏色的總和。簡單來說就是在色彩中能覆蓋到的面積。色域又被稱作「色彩空間」(英文名:colorspace),之所以大多數人都說色域而不說色彩空間是因為「域」是一個數學名詞,可以更好地體現不同的色彩是有範圍的。

色域是現在很多顯示器和一些電視廠商宣傳的重點,在如今解析度,長寬比等參數相同情況下,能夠進行價格檔位區分的賣點也就在色域,刷新率,面板材質,響應速度這幾個點上了。響應速度還好理解,越快越好,降低重影。那色域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有的顯示器72%NTSC,有的100%sRGB,看起來比較標準都不同。今天我們就好好說道說道這個色域的問題。

CIE1931色域

CIE 1931 色域色度圖(人眼可見色域)

  呈現出來的形式大致就是上面這樣,上圖是由CIE國際照明委員於1931年發布的,它們是在20世紀20年代後期由William David Wright 和John Guild 將實驗結果合併到CIE RGB色彩空間的規範中,從中導出CIE XYZ色彩空間。

  簡單的說,肉眼能夠看到的色彩空間就是這些了,but,顯示器並沒有這麼大的空間,和人眼相比,顯示器能夠顯示的色域更小。

sRGB

sRGB是最早期的色域標準之一,至今仍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力。它是由當時的微軟(software)與惠普(Hewlett-Packard)共同定製於1996年,並且得到了來自業界的W3C、Exif、Intel、Pantone、Corel以及其它許多業界廠商的支持。

上圖的三角形就是sRGB的範圍,相當於CIE 1931的一個子集,覆蓋面比較小,小s的意思是standard,標準。不過由於sRGB標準定製較早,很多技術和概念都不成熟,

而且當時的CRT顯示器對於顏色還原實在是差。sRGB色彩空間大概只有當時CIE色域標準的30%,色彩還原度不高,而且觀察色域範圍你就會發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sRGB對於綠色部分色域覆蓋非常少。這個就導致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對花草森林等場景的色彩表現力不足。也正是因為這樣,它對顯示器的要求不高,所以現在市面上大多數顯示器都能達到sRGB100%。

Adobe RGB

Adobe RGB就是由大名鼎鼎的Adobe公司所發布的,而且網傳這個標準還是一個意外失誤所形成的標準。

  1997年開始,adobe就在研究創建一個色彩管理配置文件,當年的操作系統都沒有色彩管理功能。photoshop的首席開發工程師Thomas Knoll決定根據另外一個色域標準 SMPTE 240M來構建ICC文件,不過由於當年網路不發達,這個標準並沒有提供在線版本,但是Photoshop 5.0發布時間要到了,他們等不到紙質版本寄到,所以這位首席開發工程師乾脆就直接上網搜了個看起來很官方的數據來用在Photoshop中,也是心很大。

  不過實際使用中卻效果拔羣,尤其是在色彩範圍和CMYK轉換方面表現非常好。但隨後有SMPTE 240M的狂熱用戶來告知Adobe ,這個標準並不是SMPTE 240M的標準值,而是一個當初SMPTE 240M初選的時候使用的理想值,不是現實中的標準值,更不靠譜的是那位工程師在複製紅色主色度坐標時出錯,導致SMPTE標準的表示更加不準確。儘管Adobe後來嘗試了多種方法來糾正這個錯誤,但最初的錯誤版本卻是表現效果最好的,索性Adobe也就放棄了糾正,直接把這個色彩標準改成Adobe RGB自己註冊了商標。

Adobe RGB色域可以說是sRGB色域的升級版,因為它主要解決了印刷與電腦顯示器顯現顏色不同的問題,並且提高了在青綠色繫上的顯示,也正因為如此,它佔據CIE色域達50%之多。這個標準藉由Adobe家的設計全家桶軟體被平面設計和印刷業界所廣泛接受,對比上兩種色彩空間,Adobe RGB可以說是高端專業人士使用了,目前也只有部分高端顯示器能夠做到99%的Adobe RGB色域,基本都是用在設計方面。

但是我們要區分開Adobe RGB色域以及Adobe RGB標準格式數據,後者是圖像、視頻顏色存儲數據標準,而大部分圖像處理軟體和印刷出版的軟體都支持Adobe RGB標準格式。

NTSC

NTSC是National Television Standards Committee的縮寫,意思是「(美國)國家電視標準委員會」。 NTSC負責開發一套美國標準電視廣播傳輸和接收協議。此外還有兩套標準:逐行倒相(PAL)和順序與存色彩電視系統(SECAM),用於世界上其他的國家。

這裡我們討論的是NTSC色域,而非NTSC制式電視信號,NTSC色域由美國國家電視標準委員會在 1953 年訂製。

NTSC色域通常被用來測試電視屏幕所能覆蓋的色彩範圍,雖然也有拿它測試電腦顯示器的,但是相對來講並不標準,所以它到後期一般只是用來對電視的屏幕進行評定而不是電腦屏幕。更最重要的是對於 PC(廣義的)和移動設備來說,幾乎沒有內容創作者是以 NTSC 為工作空間的,它保留下來最多的用途還是用於比較其他的色彩空間。

普通用戶接觸的比較多的是sRGB和NTSC色域,但是這裡許多廠商都推出一個72%NTSC的概念。

72%NTSC:100%的sRGB色域約等於72%的NTSC色域。這裡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色域是沒有換算關係的,之所以會有這麼一個換算是因為sRGB的色域範圍恰好幾乎全部囊括在了NTSC的色域範圍內且佔比恰好為72%,所以纔有了這麼一個換算方法。

DCI-P3

DCI-P3是一種應用於數字影院的色域,它是一種以人類視覺體驗為主導的色域標準。儘可能匹配電影場景中能展現的全部色域,可以更好地滿足人類視覺的體驗.它也不是色域最廣的標準(目前最新的標準為Rec.2020),但是在Rec.709標準之上。

DCI-P3是一款更加註重於視覺衝擊,而不是色彩全面性的色域。並且相對其他色彩標準,它擁有更廣闊的紅色/綠色系色彩範圍。

綜上各類色彩空間標準對比圖

色域並不是誰比誰更好,每個色域都有其特定的專精用途,對於攝影師或者專業設計師,那準確的色彩顯示是必需的;對於對色彩要求不高的來說就不是特別必要。所以要根據你的用途來選擇。

注意:

sRGB達到100%的話,NTSC近似達到72%,NTSC 並不能完全覆蓋住 sRGB。嚴格上說,sRGB 是不能直接換算成 NTSC 的,反之亦然。

所以用色域界定屏幕的好壞總結起來就是:

  1. 100%sRGB/72%NTSC 以上色域的屏幕,是不錯的屏幕
  2. 90%AdobeRGB/90%NTSC 以上的屏幕,是非常優秀的屏幕。
  3. 65%sRGB 或者 45%NTSC 的話,那這個屏幕就是非常垃圾的屏幕


這裡邊涉及到兩個概念,就是覆蓋率和容積,偷換一下而已。覆蓋率99%是真的99%,所謂覆蓋率100%的可能實際是容積110%,120%,130%只是寫出來沒意義


成本。

這裡的99%是指色域覆蓋,色域容積一般是大於100%的。

Navis Li:【進階】當評價一款產品時,我們關注的是什麼?(一)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顯示器(屏幕)

99%srgb的便宜。

99%p3,99%argb的,都能100%覆蓋srgb。但是面板貴呀。


原因是三原色的準確性。

還有可能是因為這些顯示器採用了抖色技術。

高興:什麼是抖色Dithering?——節選自《高興說顯示進階篇之三》?

zhuanlan.zhihu.com圖標高興:什麼是sRGB標準?——節選自《高興說顯示進階篇之三》?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