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能夠感受到聲音從真實的方位傳來,電影院杜比還有其他特別的嗎。

聲音真實定位需要電影源本身支持纔有效果,電影源本身支持聲音定位的話環繞音響設備也能把定位還原出來。

既然不用杜比也能達到這些效果。

如果這樣,杜比音效是噱頭嗎


全景聲需要從兩方面看,首先是製作端,之前的Dolby TrueHD以及Dolby Digital PLUS和Dolby AC3均是採用聲道作為環繞聲基礎,也就是製作人員需要在製作音效時先排量好所有音源,然後根據每個聲道每個聲源的發聲音量進行調節製作。費時費力。而全景聲的出現讓這個工作大為簡化,所有音軌(發聲物體)全部輸入系統,然後在3D位置中控制其移動軌跡即可自動生成環繞聲編碼。

到使用端,電影院和家庭影院上不再規定音箱的具體數量,專業影院解碼器可以做到32聲道,而家用解碼器目前最高是13.1聲道。但不是說必須13.1或是32聲道才能完整重放全景聲。哪怕你只剩下2聲道,也能完整重放完整全景聲,只是音箱越多肯定效果越好而已。家用方面,全景聲對播放器材並不要求,基本上能輸出Dolby TrueHD源碼的高清播放設備即可,這個兼容讓最早的藍光機都能兼容。當解碼器識別到全景聲編碼,會根據該解碼器的輸出聲道數量自動調配每個聲源在所有音箱中的發聲音量從而達到環繞聲效果。而如果換做以前基於聲道的格式,則如果你少兩個音箱,會將缺失的聲道讓相鄰音箱代為發聲,造成定位不準的情況。所以如果你是用全景聲系統,那麼第一次調試的自動校正是必須認真做的,不然設備無法得知你用了幾個音箱和音箱的位置。

其實在調整很好而且滿足7.1基本要求的影院中,全景聲和Dolby TrueHD差別不會很大,當然,全景聲增加了天空聲道,對於頂部音效的表現力會比沒有天空聲道的Dolby TrueHD好,但大部分舊規格影院則會將環繞音箱位置放高來製造一定的頂部音效。在全景聲時這些音箱做好是降低高度,標準是和觀眾坐下時耳朵高度一致。

結論,不是噱頭。


題主有這種問題,我猜:

1、應該是沒在杜比影院看過電影。

2、看過,但因為感知力低,無法區分差異。(沒別貶低得意思,每個人得感知力確實不一樣。)

3、在杜比影院看了個爛片,沒發揮好杜比影院得功效。等於看了個假的杜比影院。

不過,一般杜比影院在放電影正片之前,都會有一段大概5分鐘左右預覽介紹廣告視頻,看過那個視頻的人,應該都能區分杜比影院和普通影院得區別。所以第三條可能性不大。

我對電影設備沒什麼研究,只說說我自己的觀影感受。

1、杜比影院精準的定位聲音來自具體哪個空間方位。

2、聲音鏗鏘有力,真正做到了中音甜,高音準,低音沉,總之一句話,就是通透。

3、屏幕夠大,彩色更鮮艷,對比度亮度更高。已經無限接近於電子屏的效果。杜絕了傳統電影畫面發灰的問題。

我覺得,作為一個普通觀眾有這三點就足夠了。自從有了杜比影院,我就再也沒看過IMAX。


我個人感覺,在杜比影院片頭宣傳杜比全景聲的時候,效果確實好,你能清晰地感受到音源環繞的感覺,無論前方還是後方,還是上方的某個角度,都有音源覆蓋。

然鵝。。。。當我看到正片的時候,就感覺效果大打折扣,聲音永遠集中在前方,是比普通影院聲場寬一些,但也就是普通IMAX的水平罷了,和宣傳片效果相去甚遠。

我個人理解為現在的片源錄製的時候可能根本不會用到11.1甚至更多聲道的錄音,所以杜比全景聲位於後方和上方的音響系統與前置音箱之間並沒有分離度,大家都放一樣的聲音,又有什麼稀奇的呢?

註:杜比影院看的婦聯四和流浪地球。


謝邀,就是因為普通的電影院不支持聲音定位才誕生了杜比全景聲這種技術。

普通的電影音源最多就是7.1聲道,而電影院卻有十幾個音箱,將音箱分為幾組,每組播放特定的聲道。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坐的不是比較中間的「皇帝位」,聽音效果肯定是不好的。

杜比全景聲就是為瞭解決這個問題,通過計算讓每個聲音都能用合適的音箱播放,讓聲音在合適的位置響起,加上放置在頭頂的音箱 大大提高了位置精度,讓坐在不同位置的觀眾都能好好欣賞電影音效,並不是什麼噱頭。


你感覺是噱頭有這麼幾點:

1.你看的是假的全景聲;

2.你的耳朵分不出普通影廳的聲音和杜比全景聲的區別;

3.你對影廳的音響系統的效果不在乎,也就是所說的聽個響就行,要啥自行車;

4.八成你沒體驗過過杜比全景聲。


沒必要。

一般人聽不出來。

有心的影迷才會去。

杜比的音效確實好,可是畫面不如IMAX。

如果為了音效,可以去。

不過畫面相比普通影廳還是好的。


看具體影廳的標準,如果聲壓混響等指標都夠硬,看那些大場面還是十分舒適的。但是很多時候出於成本考慮很多電影院的廳只考慮有無,量達到了,但是質還差點意思


明天詳細寫寫。


我好像每次都感覺不到啥…好像都一樣…就是體驗感不怎麼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