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大佬給自動化新生一些建議?


作為百度百科自動化專業詞條目前版本的作者,偶然看到這個問題,簡單說說吧。

自動化(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_百度百科?

baike.baidu.com圖標

1.要有自己的想法

關於自動化的相關言論很多,吹捧者比如所謂的「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厭惡者比如所謂的「十大垃圾專業之首」。該聽誰的,我看啊,最好都聽,也都不聽。自己去思考。不要過多的想自動化專業怎麼樣,而要想對於自己,這個專業怎麼樣?

2、反推法思考

那麼問題來了,自己怎麼想。我們在做數學題時經常使用反推法,拿著結論推條件,這種思路其實比題要重要的多。咱們不妨借用一下,

第一個問題,你未來想做什麼?

第二個問題,想做的工作需要什麼技能?

(這裡的技能也包括學歷要求等)

第三個問題,這些技能都需要怎麼培養?

第四個問題,先培養哪個技能?

第五個問題,今天學什麼?

大家都是聰明人,加上網路這麼發達,一搜什麼技能需要學什麼都有詳細解讀,去招聘網站找意向崗位及其要求,然後分別分析應該不是難事,我這裡就不多說了,這五個問題答案稍微清楚了。咱們就可以討論自動化專業問題了。

3.該不該轉

首先,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培養方案,不同院校的自動化專業課程安排後期有不少區別,畢竟帶有院校特色。如果沒有,可以問問學長學姐都學的什麼課。

拿著這五個問題的表,和自己學校自動化本科培養方案對比,著重對比需要學的課程和自己學校開的課程。一對比就知道了

如果課程體系裏自己需要的課很少,不要猶豫,直接轉就行,轉不了畢業後報個培訓班也行。比如想做安卓開發,網頁設計,沒幾個院校的自動化專業涉及到這個。

4.當自己的導師

有些同學經過對比,發現自己需要學的一些課學校會教授,比如工業自動化方向,機器人方向,好點的院校的培養體系裏還有人工智慧方向。

這時候就不必轉專業了,但也不是說萬事大吉,只聽課就行了。以前面五個問題制定的發展路線為主,學校開的課好好聽,在保證績點的基礎上重點抓那幾門需要會的,畢竟考過或者80,90+和會,這是兩個概念。學校沒開的,自己需要的課自己學,自己練,自己當自己的導師。

可以參考下面的個人見解

System control:自動化專業技能樹說明?

zhuanlan.zhihu.com圖標

5.特別注意實時性

大學路漫漫,時代在發展,單位需求變化,人的夢想也會跟著變,這就決定了沒有能用四年一點不變的方案。需要隨時注意目標崗位的需求變化,此時就回到了一開始討論的問題,對於吹捧和勸退言論聽不聽的問題,這兩種言論,反映了一些變化,比如為什麼吹,為什麼罵。看看吹捧者說的典型怎麼做的,學習經驗,聽聽勸退者訴的什麼苦,吸取教訓。

就到這裡吧,至於具體的問題,也不是一句兩句能說清的事,歡迎各位大佬移步:

自動化專業的一點個人認識?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個人理解,僅供參考。


還記得本科時一位老師說過:大學教給你的不僅僅是某一科知識,更重要的是一種思維模式。至今仍然深以為然。從高中到大學的轉變實際上就是從被動重複型學習到主動探索型學習,也就是我們平常說得要學會自學。一個很重要的途徑就是研究你們學校的專業教學大綱。一般這種大綱在學校網站上都能找到,上面會清晰的介紹你們將要上的課以及所佔的學分學時,可以做到心中有數。

本科第一年就是打好數學基礎的時候,高數,線性代數等數學專業課一定要學好。另外,個人經驗來講,這種數學課一定要多做一點題,不要犯懶以為會了就不去算,到了考試或者考研的時候計算量一上來就蒙了,計算準確率不高,數學這種考試算錯了分數基本不會很高了。英語自然也不能落下,四六級早早準備早早通過,這些都涉及到你以後的工作或者研究生(保研或考研)。無論找工作還是考研保研,績點高一些總不是壞事,所以認真學習吧,騷年們!對於想要保研的同學,不要輕視每一門課,包括思修馬哲毛澤東思想。另外大一也是可以充分享受課餘時光的時候,參加兩個感興趣的社團,培養一項喜歡的運動,多交點朋友,享受美好的大學時光。

到了大二大三開始接觸到一些專業課,一般不會很難,上課認真聽,作業按時做就OK了。遇到感興趣的課,建議多去圖書館找相關的書籍或者論文多看看,不要侷限在課堂知識上。另外,想出國的小夥伴們,現在是時候開始背雅思,託福,GRE的單詞了。這種標準化考試自然是越早考出來,越有利於你的申請。另外, 大二大三還可以挑選一些專業相關的競賽參加(各種數學競賽,各種數學建模競賽,飛思卡爾智能車競賽,中國智能製造挑戰賽,機器人大賽,電子設計大賽等等等等),競賽主要就是增加經驗,學習知識。拿到獎項自然更好,但是得失心不要太大,享受與隊友並肩作戰的感覺。

先寫到這裡,想到什麼再補充~


如果你後期讀研想從事軟體開發類或者演算法類工作,學好下面這些課程或許非常重要。

  1. 數學類: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等;
  2. 計算機類課程:彙編語言、C程序設計、C++/Java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與演算法、操作系統、計算機網路、資料庫原理、Linux等;
  3. 外加學好英語,英語基礎很大程度上決定我們能走多遠,熟練閱讀英文資料是工程類人才的必備能力。

不是說自動化專業本身開設的電路、模電、數電、自控原理等課程不重要,而是自動化專業大部分人畢業從事的工作和這些課程沒多大關係了,實用性並沒有計算機類課程強。傳統控制做的人非常少,對於大部分人而言傳統控制沒什麼前景,自動化很多人就業轉向了CS方向。從就業實用性角度來說,我列舉的課程參考價值更大,也更容易找到好的工作。


如果真對自動化感興趣,抓住1 2個競賽去鑽研。付出真的會有收穫,成績不會差的。保證有較高的績點。建議讀研。本科弱電 強電 控制 儀器儀錶的知識多儲備一點。讀研看自己興趣,可以轉到電氣 搞電氣自動化,也可以做機器人 也可以做人工智慧。如果想搞理論,控制理論要繼續學習數學,特別是複分析。人工智慧要學好實分析,概率論,線性代數等等。如果不讀研,最好的路還是去電網,考電網的自動化。


看到這個問題,真的很讓人羨慕,遙想我們當年剛進大學的時候,真是無知而無畏,總以為大學的日子很長,到最後輸得一塌糊塗。

所以很多人以為那些成功的人只是贏在了起跑線上,其實別人一路都在贏。

也許這就是所謂的「一代新人趕舊人」吧,現在新生代的年輕人的獨立思考能力要比我80後那代人好很多了,雖然也有頹廢佛系之流,但是總體而言,現在的年輕人要比我們曾經思考得更多一些。

當然也不排除是互聯網放大了這種思考的影響,但是更多的年輕人願意去思考,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無論是對於他們自己的未來,還是對於整個社會的發展,都是好事。

其實對於自動化方向的新生而言,我並不主張過多的將自己的學業「職業化」,太職業化的學業是沒有樂趣和寬度的,大學學習應該是一個實現自我多元化成長的過程,所謂的專業方向的研究和深入,大學階段並不需要太過於深究。

特別是本科學習階段,這個是一個基礎性的學習階段,在這個學習階段,我認為作為學生需要做以下三個事情。

01 努力學習好既定的基礎理論知識

其實每個學校都對相應的專業設定了相應的基礎課程教育,我們首先不討論這些課程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就單純從專業方向的知識體系來說,這些課程設置還是很有價值的。

大學的專業課程教育會幫你建立一個成體系的專業基礎知識,可以為你以後的專業發展與研究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大學教育,尤其是本科教育乾的就是打地基的工作,只有打好了這個地基,你纔有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性。

這也是所謂的科班出身和野路子的最大區別,很多野路子的方法雖然在工作中很實用,但是因為不成知識體系,所以沒有太多的發展可能性,很多時候只能做好一點的工作,但是如果你的專業基礎知識積累得夠好,你可以無限的拓展你的發展方向和空間。

其實對於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應用,就像磨刀和砍柴的關係,學習基礎理論知識就是一個磨刀的過程,這個過程很無聊,而且看不見成果,但是如果忽略了這個過程,你砍柴的時候就很喫力了,這也就是所謂的「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

所以在大學階段,一定要把這把刀磨好了,凡是都要有節奏的來做,飯要一口一口的尺,步子要一步一步的邁,步子邁得大了,容易扯著蛋

02 掌握一個好的學習方法

其實絕大部分人的職場能力的差距都體現在做事的方法上,所以任何人都需要掌握一套對自己而言行之有效的方法。

而大學過程就是訓練這套學習方法最好的階段,特別是與專業的理論基礎知識結合起來去踐行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是一個一箭雙鵰的事情。

其實大部分都討厭自己學習的專業,並總是安慰自己說,將來我也不會在這個方向就業,所以對於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都報以無所謂的態度,都覺得「六十分萬歲,多一分浪費「。

這其實是一個很愚蠢的事情,如果你的專業基礎課程只能夠勉強及格,那也就意味你的學習能力也就剛好及格而已,甚至拋開運氣的成分,你的學習能力根本就不及格。

那也就證明你沒有為自己打造一個具有可行性的學習方法,那在未來的職場競爭中,你很難做到持續性的贏面,這也是為什麼牛逼的人走到哪裡都牛逼,傻逼的人換到哪裡都傻逼的道理。

其實任何學習方法都是需要踐行的,如果不通過實踐去總結和訓練,你很難真正打造一個具有強烈的個人色彩和優勢的學習方法,而與專業課程相結合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也是你最大的切入點。

03 拓展自己的綜合能力

什麼是綜合能力,大部分人沒有這樣的定義和概念,如果從職場應用的角度出發,我的建議是盡量為自己打造一下幾種能力:組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能力,自我犧牲能力,演講能力,領導能力等。

為什麼要打造這些能力?

因為你將來進入職場後,你很難在專業能力上迅速的拉開與同事之間的距離的,況且還有那麼多職場前輩在那裡排隊,如果你單純的通過專業能力去進行職場競爭,那是很單薄的,也很難有優勢可言。

但是如果你在上述的幾種個人綜合能力上有優勢的話,這會很大程度助你脫穎而出,從而獲得更大的職場發展空間和寬度。

而且這些個人綜合能力具有很強的職場適應性,它們基本上適用於任何專業的職場,所以這是一些具有職場綜合普惠性的能力,它們和專業能力的侷限性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專業能力只能協助你處理好專業方向的問題,但是如果你換一個職場方向,那專業能力對你的協助就會無限度的降低,例如你以前是一個醫生,你現在想去做一個機械工程師,那你的行醫能力對於機械工程這個工作就沒有什麼價值了。

但是個人的綜合能力不一樣,你換到什麼崗位都需要這些能力,所以這些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具有很大的投入產出比,是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

此外

你還需要對自動化方向的未來職場有一定的瞭解,例如你的從業現狀是怎麼樣的?你的就職崗位會有哪些選擇?

之所以要了解這個東西,是因為你需要對自己的努力方向進行評估,有效的評估。

如果你個人的未來職場「志不在此「,那就趕緊轉方向,因為你現在還完全來得及。

盡量把自己努力的方向和職場發展方向,興趣及個人優勢結合起來,這樣對於個人的人生可持續發展具有莫大的好處。

其實大部分大學畢業生終其整個大學生都可能找不到自己的興趣所在,這是一個很不值當的事情,甚至有時候我覺得,大學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發現自己的興趣,並配以基於興趣的知識體系和能力。

這樣在將來人生的發展中,才會真正找到自己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否則也不過是隨波逐流而已,被動一生。

至於那些所謂的比賽、企業實習等等,有時間和機會的可以玩一下,但是不強求,因為那不是學生階段需要去突破的事情,是屬於錦上添花的美好,並不是每個大學生的標配。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