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戰鬥機為什麼就不如美國?究竟差在了哪裡?是發動機還是什麼?假如中國想在最短的時間使本國的飛機趕超美國,最快的辦法是什麼?


能夠不「越追越遠」就值得放鞭炮慶祝了,航空航天想發展就一句話,砸錢。

大家都惦記著多快好省,可能是覺得半個世紀之前那些事都忘了,那些人還在老歪脖子樹上掛著呢。


你家祖上八輩子貧農,家裡窮的叮噹響。結果到你爹這一輩,你爹倍兒有出息。篳路藍縷,艱苦創業。打下來一份偌大的家產,不吹不黑,也就世界第三吧,目前基本快要坐穩世界老二的位置。也結果你給你爹說:「爹啊,你說咱家資產咋就老比不過隔壁蓋茨叔叔呢?」你猜猜你爹會不會吐血三升?

為啥比不過蓋茨叔叔?少年,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啊。你蓋茨叔叔他祖上多少蔭庇?關係、票子啥玩意沒有?你爹祖上留下了些啥?開局一個碗?你蓋茨叔叔住大豪斯啃牛排的時候,你爹在啃窩窩頭。你蓋茨叔叔從哈佛豪橫退學的時候,你爹上西工大的學費都是隔壁蘇伯伯贊助的。能比嗎?這能比嗎?

我國的航空工業是一路從無到有,篳路藍縷開創出來的。在新中國成立至今的七十年里,我們走完了其他國家一百餘年的道路,這已經是前無古人的偉大成就。六十年前我們還是一個貧窮落後的農業國,而今我們已經可以輕易拿下世界航空工業的桂冠,和世界最先進水平並無代差。

我們在今天,必須承認和美帝在戰鬥機領域還有差距。這是事實,無可否認。但我們必須看到追趕的過程,看到未來的趨勢。在追逐的征途上,該對比的不僅有里程,更應還有速度和加速度。

中國在資金投入、技術水平均處於弱勢的情況下能夠追趕超越,這是付出幾代航空人的嘔心瀝血。只要你翻開中國航空發展歷史,你就能明白中國戰鬥機發展的脈絡,明白這一路走來是何等不易。

殲5、殲6,這兩型戰機是中國開始自主生產噴氣式戰鬥機的肇始。在蘇聯的援助下,我們開始具備自主生產當時先進水平戰鬥機的能力。但是,我們也僅僅是具備了生產能力而已,要改,抱歉,辦不到。不是你設計的,你就不會明白這個零件為什麼是這樣,這個參數能不能改。逆向,從來都是一件不容易且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而在殲七殲八上面,這個問題得到了最大化的體現,引進米格21整機和部分技術之後,中蘇交惡。中國斷絕了繼續引進獲得先進戰鬥機的可能。當時我們甚至連圖紙都不全,只能在逆向測繪的基礎上一點一點摸索著嘗試。就這樣,各類基於米格21基礎之上的改型戰鬥機在長達數十年的時間裡,以自己並不先進的機體扛起了一個大國的制空重任。在殲7這條線上,我們一路改改改,改到21世紀。算是徹底吃透了二代機,殲7-2,殲7-3,殲7P,殲7MF,乃至於脫胎於超七的梟龍。一代代的改型背後,是技術滴水穿石的突破,是代代航空人的付出。

我們也從未忘記那些「廢案」,那些停留在模型中、圖紙上、原型機階段的戰鬥機。他們也許從未變成現實,也許從未翱翔藍天,也許只能默默在展廳中落灰老去。但是每一個計劃,都是中國航空工業深深地腳印,不朽的里程碑。從東風104、東風107、東風113,到殲9、殲12、強6。技術的挫折或許困住了現實,卻從未困住追趕的步伐,從未困住大膽的思想和腦洞。

到了十號工程,我們才最終追趕上了世界的主流水平,可是這個主流,別的國家早已實現了太久太久。繼續追吧,畢竟你蓋茨叔叔家裡的愛撫娘娘還是熱辣得緊呢,不搞幾架「殲十改」怎麼鎮場子。

從未有成功是一蹴而就,都是代代耕耘後的水到渠成。你只看見中國的戰鬥機水平不能吊打美國,但是你並沒有看到在從落後到先進的一個個改型中有滲透了多少努力,付諸了多少心血。

好飛機,都是風洞吹出來,材料堆起來的。三歲小孩都知道,材料是拿錢拿時間燒出來的,但問題是你爹當年上學的學費都緊緊巴巴,哪來的錢去打高爾夫玩社交?現在確實是有錢打高爾夫了,但社交怎麼可能一蹴而就?總是要長久試出來的。

一代人只能幹一代人的事。你爹已經做的不能更好了,未來要超越你蓋茨叔叔,還得靠你。「崽啊,咱家未來在你手裡,別讓阿爸對你失望。你要覺得咱家不行,就好好經營,把你蓋茨叔叔丫家裡懟下去。總有一天,咱家的摩托一定會比他家強的,這一天,不會太遠。」


隨便扯點航發的數據當例子吧:

FX601台架試車,1986年;

YF119和YF120裝機進行飛行驗證評估,1990年;

F119地面試驗,1993年;

安裝了F119PW100的F22首飛,1997年。

中國同時期的航發怎樣你自己可以查找一下資料。

但還有一個你需要注意的時間點是:

1998年7月22日,你們敬愛的那位老人在全軍打私工作會議上明確表明:解放軍和武警一律不得……

說一個不恰當的例子:這和大部分普通高中生上數學課有點像,你前一天沒睡好,第二天上數學課打了一節課瞌睡,然後你就發現整章都聽不懂了。

我們也是一樣,在現在和可以預見的一段將來,中國軍事力量的發展仍舊處於追趕階段。當然我希望的是,承認差距是讓我們有埋頭苦幹的動力,而不是自暴自棄的借口。


我在美國就是學aerospace的,接觸過不少這個行當的老美,也接觸過國內航校過來的,從他們那裡知道了不少國內這個所那個所的八卦,我就說說我的看法。老美這個行當待遇是有在當地來講是競爭力的(跟矽谷華爾街那些還是不能比),工作壓力不算大,除非搞測試否則一般不用加班。公司管理水平也比較現代化,效率雖說不如科技公司,但跟國內那些企業研究所比,爛事比較少。國家一直有投入,所以待遇還可以,因為待遇還可以,找來的人多數水平就都不錯(我感覺學術水平相當於國內航校gpa八十多分的學生,他們的優勢在於很多人接觸實際項目比較早)。這種模式就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只要有錢,不需要錢學森那種天才,就能出成果,雖然效率不比西海岸那些公司。國內能人不少,但是沒錢也就找不來牛人。要是能多發點錢,引入一下現代企業管理的手段,提高效率少點爛事,然後再發揮一下優勢講情懷談奉獻,差距是可以縮小的。老美這裡你要求他們長期一周工作六七十小時不現實,除非錢特別特別多。


目前中國戰鬥機跟美帝相比,整體代差上來說已經沒有了,J20跟美帝最先進的F22和F35是各有長處的。

短處上,差距最明顯的就是發動機。因為航空發動機可以說是工業皇冠上的那顆寶石。

不要以為得到了發動機,你就能仿造出來,一個零件擺在你年前,它是什麼材料的?是如何加工的?表面是如何處理的?它的受力情況是什麼?這些你都不知道,你或許能仿造出一個外觀一模一樣,但實際性能可能完全不同。

航空發動機沒什麼捷徑可走,美帝不可能對我們玩技術轉移。中國欠了幾十年的債,只能靠更大的投入更大的努力去追。

要投入什麼?巨量的以B(十億美刀)為單位的錢!以萬為單位的科研人員,以百為單位的生產研發單位,以十年為單位的時間。然後耐心等待。

好在美帝這幾十年自大的有些偷懶,不然想追上,真的很難。


整體代差已經被消滅了。

問題的關鍵依然是動力系統,先進航空發動機的設計製造水平仍有很大差距。不夠強勁的動力系統會在很多方面制約設計。有了更先進的動力系統才有能力去搭載功率更大性能更強的電子設備。在其他方面的技術儲備估計也沒有美國幾十年的積累豐富。

過分追求短時間內彎道超車是很危險的,無論是航發還是整機的發展,都是建立在大量長時間的基礎性突破和實驗的基礎上。可以通過大量投資來加快這個過程,但是該走的路還是要腳踏實地的走完。

十年之前國防軍事上的壓迫感和無力感比現在更絕望。十多年之間,太行發動機有各種好的壞的新聞,引起了各種爭吵,現在也終於稱得上可靠了。


很簡單,中國綜合國力過去相去美國太多。中國的航空工業起步也比美國晚了50年,迄今為止,航空工業累計投資不會超過美國的二十分之一!你國力弱,起步晚,投資少,還要求中國的航空人做到與美國的並駕齊驅……,呵呵。

二戰,美國就造了以萬為計量單位的作戰飛機,其航空工業的科研、生產力量和所佔據的市場,是天文數字的存在,那時候中國的文盲率高達95%,在農村,牛車還是富農地主家才配的起的,絕大多數人沒見過甚至沒聽過啥是飛機。

冷戰,剛剛結束內戰全國一片殘磚瓦礫,中國面臨著技術和經濟的雙重封鎖,僅僅靠著模仿蘇聯的過氣飛機起家,具備有限的生產和設計能力,國家經濟和市場不足以支撐航空業的發展。而美國這時的航空業就不用說了吧。

以1949年為分割點,如果研製一型飛機比作是舉辦一場球賽的話,老美打打廣告賣賣票,直接在體育場舉辦就行了,叫好又叫座。而中國則是要挑塊地方,組織人員先建個體育場,培訓各種管理人員,訓練一支球隊,再四處找市場,拉贊助,費了一頓牛勁,球賽稀稀拉拉的辦起來了,當然,你不能奢望這時候的中國「球賽」有什麼高水平感官衝擊,他能辦起來就不錯了。如果以殲20服役為時間點的話,中國有了過去五十年的積累,基本上也能學學美國直接在「球場」辦「球賽」了,因為中國的航空工業體系已經完善了。

殲20的出現對中國來說是劃時代意義的,這是自萊特兄弟飛上天以來,中國有的自研國產飛機第一次與歐美最新作戰飛機(F35系列)做到技術同代並同步服役。現在,已經很難說中國的戰鬥機「不如」美國了,但是航空工業是真的不如,投資還是太少。


我飛過的殲十、F16、SU27,談一下感想:

三者都是三代機的標準,殲十和F16的主屏和抬頭顯示設計類似,F16座椅我們稱為老闆椅,可以躺著開飛機,人機交互更好,很多軍迷認為後仰傾斜座椅可以做出更高的過載,其實不是的,飛機能飛出什麼姿態和什麼座椅關係不大,最大的作用其實是視野,加上F16的氣泡座艙,視野很好,抬頭就能看到身後,狗斗的時候優勢明顯。說到視野,殲十座艙的加強筋是有一定影響,就像汽車A柱,而且鴨翼的關係,在做大角度偏轉或者翻滾的時候會影響側後方的視野,所以殲十在座艙內有後視鏡,盡量讓觀察角度多樣化。視野在狗斗中有時候是決定性的,F16的人機交互會讓人和戰場融入一體,提高對現場的感知做出最優選擇,就像遊戲體驗里談的浸入性。

狗斗時的瞬間盤旋能力和敏捷性,殲十略優於F16,這點怎麼說呢,就是拉到具備角度,殲十更快,比你先找到射擊窗口,你就over了。航電水平,這個不能說,涉密。這麼說,在體系支撐下,彎彎的F16沒機會和我們狗斗。

其實個人認為SU27才是狗斗之王,SU27我做過30多次的眼鏡蛇機動,那感覺會上癮,那種機動性會讓人快樂。但是四代機主打的現代戰爭下,su27的用武之地不大了。

這三個戰機,狗斗中的勝負還是飛行員取決定性作用,這麼說,不管我駕駛什麼,對面只要不是四代機,都會是我飛機上的一個擊殺標誌。

PS:已經不飛了。這個是十年之前的體驗了。


首先,咱們確實不如美國,但是印度同樣不如美國,你就能說咱們和印度差不多嗎?

其實咱們的戰機和鷹醬的差距已經非常小了,唯一明顯的差距就是數量

美國現在有180多架f22,我們現在服役的J20可能還不到50架(主要是發動機限制了產能)

美國二代機已經悉數退役了,我們現在還再用J7,J8,

艦載機方面,人家F18還F35高低搭配,咱們現在只有J15,連艦載預警機都莫得(不過J20優秀的航電可以充當預警機使用)

總的來說,我們代差是趕上了,但是也僅僅是剛趕上,我們的數量不如鷹醬的多,一些老式戰機的質量也不如鷹醬。

不過我相信,這些差距我們會慢慢趕上的


他吃牛肉,你吃稻穀;

他在乾隆41年建國,然後他在幹嘛,你在幹嘛?

他科技領先,你會複製粘貼。

他經濟、文化、軍事都是全球化。

領先正常的,我們慢慢趕。

看看摩托車,汽車,是不是落後?

飛機落後就正常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