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個例子,比如A與B是很親密的閨蜜,當B主動去找新朋友,或是表現出對某一其他朋友特別的好感時,A會感到不適,悵然若失。這樣的A的心理正常嗎?

(只包括友誼,男女朋友和親戚不包括在內,也不會引起不適。)


應該屬於道德綁架吧。

心裡會想:「我把你看成是我唯一的朋友,但是你只是把我看成其中的一個。」

然而很不幸的是,我曾經也是這樣的人。

現在倒回去看,覺得那時候的自己很可憐也很自卑。

我的朋友當然有權利去結交其他朋友,去和他們相處。

但我自行放棄了跟別人交流的權利,而奢望朋友也相應的放棄自己的權利,只跟我一起相處。

我拼盡全力對朋友好,希望她把我看作最好的朋友而不是之一。

我的朋友先開始表示不理解,我們經常吵架,我甚至在她好不容易說出:「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之後,還不自信地反覆確認。

我很慶幸她能接受當時暴躁又偏執的我,但是當記憶沉澱下來後,我發現這其實是不對的。

我們有對唯一一個朋友很好的權利,但我們不能以此為籌碼要求對方也對自己好。「我都對你這麼好了你還跟其他人玩」,只是一種自虐式的自我感動。


人之常情,這樣做能被理解,但不能被認同。


正常現象,每個人處的環境不同,自卑沒什麼朋友,一個能處的朋友他會很用心,但這也不能左右你對朋友的態度!平常心對待就行,他雖然失落,但不會怪你的,我也是這種人,容易吧別人重,也羨慕我最好的朋友跟別人很好,但沒一點反感的!自卑心而已!


心理學告訴我們,想知道一個人的內心缺少什麼,不看別的,就看其炫耀什麼;想知道一個人自卑什麼,不看別的,就看其掩飾什麼。

可以說是安全感缺乏的表現吧,當自己把全部感情寄託在一個人身上的時候就會有這種表現,當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心態就炸了。

這種心態絕對是不利於人際交往的,碰到這種情況,還是自己調整心態吧,努力提升自己,或者把感情分散在多人身上,可以有效避免這種情況。


可能A還比較年輕吧,在青少年的時候很容易出現這種感覺。但是如果年紀不小了,還是建議自己嘗試調整一下,畢竟成年人交友和親少年交友是不同的。成年人交友更注重一種分寸感。

這樣的想法不正常,是自私的表現。你只可以要求自己,而不可以要求別人。你可以把對方只作為你的唯一,卻不可以強求對方把你也當作唯一。最近看到復旦大學陳果老師說了一段話,人為自己考慮不叫自私,完全只為自己考慮才叫自私。如果你也要求別人把你作為唯一,那就是自私了。對方有處朋友的原則和方式,是否把你作為唯一是對方的自由,你只管付出你的真心,對待你的唯一就好,選擇的權利在對方。

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點個「贊同」和「感謝」給我,謝謝!


謝邀。我就是A 本身是一個孤傲的人 一般人入不了眼 能打心眼裡認可稱得上是朋友閨蜜的人 少之又少 。對曾經最好的朋友就是那樣 現在掰了才發覺其實對她多數情況下並不是在乎而是佔有慾。本身也是一個安全感極度缺乏的人 害怕失去她 所以一直緊緊的抓住。說到底我可能更愛的是自己。


是的,我就是這樣的A, 不隨便交朋友,但是一旦結交就對朋友超出了普通的好。等到朋友滿足不了自己的期望時很難過,有時候就想斷絕關係。

我想這一切都來自於內心缺愛的表現吧。其實放眼望去我媽的性格也差不多,而現在已經能看到女兒交友的模式也在朝這方向發展,或許家庭環境對小孩子的感情世界的建立的影響是超過了我們的想像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