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至少我覺得是。我看過她演的戲,不多,可都是她粉絲所說的經典之作。

但我不覺得演技炸裂,我也不是啥影評人,我也不是幹那個的,電影拍出來是給觀眾看的,我從一個觀眾的角度去說吧。

我很愛看些老一點的片子,因為他們演戲,會讓你感覺你是一個站在旁邊看熱鬧的人,這件事是真實發生的,說沒有演的痕跡過分,但很自然,看的舒服。

但章子怡我就完全沒有這種感覺了。她比現在許多年輕演員演的好,這是自然的,我承認,根本沒法比。不過我看著她就像提線木偶,太不自然了,而且我jio著她眼神不對勁啊,像盲人,聽她粉絲說她有點散光,大概是這個原因,讓她演的沒靈氣。

太尷尬了,她的演的角色只停留在表面,讓人看不下去。

許多人吹她的演技,我還真是不知道說啥好。


是的!!!章子怡的演技就好像一首隻有副歌的歌,完全沒有平仄之分,處處抒情,讓人看著特別累。演技好是好,但是也要有節奏。她演的戲每一幀截出來都唯美,每一個片段截出來都精緻深情,每一個鏡頭都可以做教科書,但是沒有留白,就好像乾隆的大花瓶,處處精雕細琢工藝考究,拿著放大鏡無論看哪裡都是精妙絕倫,但堆疊在一起會讓人喘不過氣。她離神壇只差這一步。


各大平臺盛讚章子怡演技以至於持有相反觀點如我的人感到「曲高和寡」。

就本人非專業的角度看來,子怡小姐的演技屬於表現派,但趨於碎片化。前一詞大概是她所屬的武功派別,後一詞指的是她的個人風格。她會在某個瞬間讓觀眾感到她的確端出了好幾個層次的演技,幾秒鐘內微表情層出不窮,精確控制面部肌肉和眼神。一部電影由好幾個這樣的瞬間構成,其餘時間皆為過渡。觀眾回想起電影的時候,想得起的便也只是這幾個瞬間,而不是一個有血有肉的電影人物。

什麼是有血有肉的人物呢?

想一想隔壁鄰居,同班同學,辦公室的某位你特別熟悉的同事。跟他們的接觸實際也是由無數個「瞬間」構成的。但因為他們的個性是連貫而真實的,你對他們的印象便是一個整體,而非碎片。換句話說,與他們接觸的moment and moment 之間是有關聯的,是可預測的(邏輯上的可預測),是處境化的。所以你一看某雙可能從來沒見過的鞋子,就立刻本能得到:噢這不就是老王的鞋子嗎?又好像你讀紅樓夢,裡面的對話雖沒寫是誰說的,可你立刻就知道這不是誰誰的語氣嘛。又好像電影藝妓回憶錄鞏俐放火後最後那個遠景鏡頭(還是中景忘了),她沒有一句臺詞,臉部肌肉微表情又看不清,但是你知道她就是初桃。那就是初桃會有的轉身。

相反我記憶特別深的同一部電影裏,章子怡演的小百合有一場戲是趴在地上,有媽媽桑在她的腿上刺青(?還是別的什麼來著),她因為疼大叫一聲,那一聲如此嬌縱,不是喊疼,是在宣告得意。那一刻,我不知道小百合會不會這樣叫,小百合的性格模糊到無法判定和預測,但那一聲絕對是且只能是章子怡的叫。寫滿了她的名字。

也許,正因為章子怡小姐本人的性格太過飽滿,太過dominant,所以她無法代入任何一個人物,她只能透過精心設計和安排的表演技巧,來「表現」這個人物此時「理應」會有的狀態。這種合理的精妙,你也不能否認它是精妙的,只不過它需要很多條件,比如:該場戲的戲劇衝突特別適合表現,那麼這一場的精妙就會特別明顯(好操作)。又比如,這個人物特別容易設計,個性很鮮明,效果就會好。同理,條件達不到的時候,精妙就無法發揮。種種條件的便利和制約之下,表演就只能呈現出不連貫的碎片化了。

她進步的空間,不太可能是轉入「體驗派」陣營,畢竟那是qualitative difference, 而不是quantitative difference,也就是說,她再怎麼努力也成不了鞏俐。但她可以成為更優秀的她自己。精妙的演技設計精益求精,爭取受到的條件制約更小一些。從而設計和設計之間再連貫一些,過渡更自然一些。這就算很大的進步了。

個人之見,粉絲勿噴。再怎麼的,章小姐還是很多人喜愛的。


有點讓我失望了。

她在演員裏演的艷紅,讓我想到了十面埋伏裏的舞女(抱歉忘了她名字了),讓我想到了宮二,讓我想到了………就是想不到這是一個妓女。

然後在某一個答案裏,有個答主說,她可能不適合演妓女吧。這個答案…真是讓我無語,意思是蔣雯麗很適合妓女嘍?演不好就是演不好,沒有合適不合適!


個人認為 她的演技過於刻意了 就像一個歌手很刻意的用著各種唱歌技巧 帶著觀眾融入角色 融入電影中 纔是讓人看著舒服 拍案叫絕的演技 總感覺她只是在告訴觀眾她是如何刻畫這個人物的 觀眾看完會覺得演技不錯啊 很牛啊 但僅此而已 無法讓觀眾投入角色和劇情本身

(個人觀點 也不一定描述的準確 只是一直以來體會不到她的演技好 總看著不那麼舒服 所以我也只能試圖描述自己的感受)


章子怡獲得過很多獎,但是感覺觀眾緣並不好,好勝心太強了,顯得很刻意,不自然,不討喜。


怎麼說呢,個人觀點,就是基本挑不出毛病來,這也是她最大的毛病,個人更喜歡閆妮!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