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俄石油合作,每每國際油價下跌,「中俄原油合作吃虧論」就大行其道。雖然官方和個別有識之士都曾闢謠,但謠言仍是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最近一次就是當下俄羅斯和沙特打得火熱的石油價格戰。

今天就挑明了講,從俄羅斯買油,到底虧不虧。

先把答案放上:不虧。

2013年6月,經過雙方協定,中國將在以後的25年內向俄羅斯增加採購3.6億噸原油,每年增量接近1500萬噸,合同總金額高達2700億美元。

有人由此推算:2700億美元採購3.6億噸原油,大約750美元一噸,摺合約為102美元一桶。這邊國際原油價格已經破跌30美元/桶,但咱們還按照2013年中俄兩國政府的約定,按照100多美元/桶的價格從俄羅斯進口原油,這樣一算,中國預計損失1900億美金,約合人民幣12500億。

持這種想法的人,有意或無意地踏入了一個認知陷阱,即覺得既然簽了協議還付了錢,那麼從俄羅斯買的油就是定價,這是極其錯誤的——從俄羅斯買的油不是定價,所謂的「2700億美元大單」說法並不準確,咱們更沒有一次性結清所有款項。

先說油價,目前國際上所有大宗能源商品的供銷協議價格完全是隨行就市、根據市場行情起伏波動而不是固定不變的,中俄能源貿易同樣如此。有一個專門的計價公式來確定俄羅斯輸往中國的石油價格,石油價格在國際市場上的浮動自然會考慮在內。

只要查一下中國海關總署定期發布的統計數據,就能很容易地看出中俄石油貿易的平均價格,例如在2017年,俄羅斯對華出口石油4565萬噸,總價183億美元,平均每噸400.88美元,摺合每桶57.27美元。沙特對華出口石油3613萬噸,總價141億美元,平均每噸390.26美元,摺合每桶55.75美元 ;2018年,俄羅斯對華出口石油6023萬噸,總價323億美元,平均每噸536.27美元,摺合每桶76.61美元。沙特對華出口石油4349萬噸,總價228億美元,平均每噸524.26美元,摺合每桶74.89美元;2019年,俄羅斯對華出口石油6620萬噸,總價317億美元,平均每噸478.85美元,摺合每桶68.41美元。沙特對華出口石油6845萬噸,總價331億美元,平均每噸483.56美元,摺合每桶69.08美元。這樣看,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石油的單價,比從沙特的進口價格還要便宜1美元。

從中國進口原油的總數量,也能看出倪端。在2019年1月份,中國進口原油總數量為4259.7萬噸,總金額為186.8億美元,均價為438美元/噸,摺合59美元/桶。經查詢,2019年1月的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的平均價為60美元/桶。在2019年8月份,中國原油進口量為4217萬噸,金額總計197億美元美元,平均單價469.32美元/噸,摺合63.8美元/桶,而2019年8月的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的平均價為63.9美元/桶。2019年前11個月,我國進口原油4.62億噸,進口均價為每噸470美元,摺合63.9美元,與同時期的國際市場平均價格持平。這說明,中國進口的石油,都是很合理的價格,根本沒有所謂的俄羅斯高價石油。

當然有人覺得,中石油為什麼不把中俄原油長期貿易協定公布出來,讓大家了解這個公式,就沒這麼多麻煩了。但事實上,相關計價公式是商業機密,任何一家企業都不願把貿易協議公開,這麼做等於漏了自己的底牌。下次再跟別的公司談判的時候,就容易陷入被動。

所謂的「2700億美元大單」是怎麼來的呢?其實就是當年媒體報道的時候,根據當時的油價一頓加減乘除,算出來個採購總金額。說實話協議里根本就沒這個總金額,完全是媒體們為了寫標題自己做起了算術——不然怎麼告訴讀者這筆單子有多大?

事實上,從俄羅斯進口石油不僅不虧,而且很有必要。我國經濟體量大,能源需求量大,同時缺口也大,有超過70%的石油需要進口。能源進口多元化事關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始終是我們的目標。雖然俄羅斯是我國第一大石油進口國,但遠沒到一家獨大的地步,僅比排名第二的沙特高了一點點。

前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先生著有專著《篳路藍縷——世紀工程決策建設記述》,書中詳細講述了中俄原油管道十五年艱苦談判、篳路藍縷的過程,也曾提到我國石油進口的尷尬之處:

「2016年中國進口原油3.8億噸,只有中俄、中哈、中緬三條陸上管道,而中緬管道仍是轉運從海上來的中東原油,所以真正陸上來的只有中俄、中哈兩條管道,管道進口量僅佔全部原油進口量的10%左右,其餘全部要從海上運輸……」

我們國家的能源進口局面沒有想像得那麼安全,俄羅斯是搬不走的北鄰,又遍布油氣富礦。如果對雙方都有利,抓住機會改善一下石油進口結構又有何不可呢?

張國寶先生還曾在書中寫道:

「我寫下這些回憶文章的時候,成千上萬和我共事的同事,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和普通勞動者浮現在我的眼前。中國人民是勤勞樸實、吃苦耐勞的群體。他們使我感動,使我由衷地對他們表示敬意。是他們的奉獻創造了偉業,創造了歷史。」

你想不到的地方,不意味著沒有人替你操心;你看不見的地方,不見得沒有人為你付出。正告那些「帶節奏」的造謠者:你可以不在乎自己的智商,但請尊重別人的努力。


謝謝大家的點贊!第一次獲那麼多贊還是很開心的哈哈!許多人在評論區留了一些問題,提出不少質疑,一開始我是打算有空的時候逐一回復的,後來發現很多朋友幫我回答了,答得還很好,我也就不多嘴了。

不過還是就700億美元的預付款做一下解釋,我看不少人還是注意到了這點——其實這也沒啥,預付款也不是一次付清,而是分批打入。大宗能源商品的買賣,付款不像平時上街買菜,而是固定時間結一次賬,比方說月結、季度結、年結,支付預付款就像辦張卡,日後一段時間的貨款可以部分從卡里扣。

至於貨款,還是那四個字:隨行就市。有朋友在評論區里說梅德韋傑夫在Facebook上說中俄石油貿易應該「照付不議」,這挺扯的,大家把國外政治人物看得還是太嚴肅了,人家在社交媒體上說的話有時不必太當回事兒。石油價格有漲有跌,按隨行就市的原則定價才符合雙方利益。

這樣當然不虧,遠洋運輸風險大,很容易被人卡脖子,陸路管道運輸就穩定的多,要知道簽一個長協,是要把許許多多因素考慮在內的。


第一:公知廣泛傳播的謠言:2012年年底中國在與俄羅斯簽署的2700億美元石油購買協議中購買了俄羅斯約90美元每桶的高價原油。

我們買的俄羅斯油價其實不高,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統計數據,數據顯示2015年前十個月,中國進口俄羅斯原油3371.86萬噸,金額142.83億美元,單價423.6美元每噸(約合56.4美元每桶);進口沙特原油4243.84萬噸,金額180.28億美元,單價424.8美元每噸(約合56.64美元每桶)。中國與俄羅斯簽署的是20年石油購買協議,這期間中國購買的俄羅斯原油價格與當時國際石油價格一致,是隨行就市的。俄羅斯原油價格甚至要比沙特原油價格還要便宜1美元,從哪裡證明中國從俄羅斯購買了90美元高價油呢?

第二:這是在幫助俄羅斯、伊朗,同時也是在力挺石油人民幣。

節省外匯儲備。因為,擴大這些國家的份額,就等於擴大石油人民幣份額。中國是世界石油第一大進口國,每天進口超過1000萬桶,也許目前中國不能完全掌握石油定價權,但是買誰的原油,我們還是能自己說了算的。唯有這樣,得到中國資金支持的伊朗、俄羅斯才能夠挺住,一如2013年和2014年中國與俄羅斯簽署2700億美元石油採購和4000億美元東線天然氣管線協議才幫助俄羅斯走出困境,同樣,也是因為中國持續採購伊朗原油,才讓伊朗能夠挺到現在。

所以我們為什麼要在上海開原油期貨交易所,買卡達,伊朗,俄羅斯這些去美元化國家的原油,就是為了和美國沙特搶原油定價權。一時的價格不重要,重要的是定價權,這個才是王道。


首先真實的價格高贊回答已經推算出來了,其中邏輯大家也都看得懂。我只補充一點:中俄石油交易結算用的是人民幣。


中國需要多個原油供應商,免得單一供應商出事,我們跟著倒霉,或者被卡脖子。

我們還需要俄毛在歐洲發揮牆的作用,把不斷東進的北約當在外面。不然三面流氓基地+F35的包圍圈我們吃不消。


俄羅斯外交在進行轉型,這個轉型跟中國外交轉型非常相近,在外交戰略目標上堅持安全利益與經濟利益、國家利益與國際責任的相結合。中國以前談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俄國人從來不說這句話,說安全比什麼都重要,一切以安全為中心。原來俄羅斯是一切以安全為中心,現在堅持安全利益與經濟利益結合,老百姓吃不上喝不上不行,會煩普京,那就不能僅僅以安全為中心,跟我們相反,我們一切以經濟為中心,現在叫綜合利益,綜合發展,國家利益與國際責任的平衡。

當前,官方的中俄關係報告中指明一點,中俄關係已進入互相提供重要發展機遇,互為主要優先合作夥伴的新階段。這是一個什麼概念?我的老師當年在起草這三千多字的聲明當中,加入了雙方互為戰略後方的說法,但是領導希望加入「互為戰略後方」,中俄背靠背,互為戰略後方。俄國人不同意這個概念,「互為戰略後方」什麼概念?你在前面胡造,出了事就退入到我這兒來,我給你兜底?俄國人不幹。

後來我們加入了什麼?「互相提供重要發展機遇」,這是什麼概念?我們以前總說我們遇到了、等到了戰略機遇期,是被動的,消極的,等來的,盼來的。我們現在可以自己營造戰略機遇期,發展機遇期,我們在一起就是戰略機遇期,互為主要優先合作夥伴,這個概念跟以往都不一樣。

另外,「中俄現在的關係還要把兩國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政治關係優勢,轉化為經濟人文領域務實合作成果。

經常說中俄兩國政熱經冷,高層熱底層冷,政府熱民間冷,有很多種說法。兩國關係這麼好但經貿水平那麼低?最多的時候才800億,1000億還沒達到。不能這樣算,中國連續15年是俄羅斯最大的貿易夥伴,佔了貿易總額的12%左右。俄羅斯貿易盤子就6000億,我們已經拿到了將近1000億,我們不可能全拿了。

中國能買的俄羅斯的能源,石油一年四五千萬噸,就這些,很難再獲得大的突破。資源稟賦決定的貿易形式,很難獲得大突破。但是我們要把這高水平的政治關係轉化,轉化為投資,轉化為兩國協調發展戰略,才會有一些新的變化。

但是,過去和俄羅斯的合作告訴我們:

俄羅斯這個國家它從來不可信,從來不可靠,但不是說一個人不可信不可靠就不能合作,要用規則來鉗制,要用利益來鉗制,要用經濟血脈來鉗制,一旦我們一條石油管線、經濟管線、天然氣管線建立起來了,俄羅斯就跟我們建立了穩定的聯繫,中國現在是它第一大石油進口國,四五千萬噸,俄羅斯出口兩億噸,中國佔1/4。現在管道聯繫建立起來,如果一個管道不能穩定地運行25年,那麼成本是回不來的。

其實我們不應該著急跟它建立這些管道聯繫,中國又不依賴於俄,不讓能源成為武器,那中國就得能源進口多元化,能源使用多元化,我不僅使用傳統的能源,我還使用新能源,太陽能、核能、風能這些東西,可燃冰這些東西都可以使用。同時我們從緬甸進口,從中亞進口,再從俄羅斯進口,就多元化了,這樣的話我們也不會對俄形成依賴,但是會建立這種穩定的聯繫。

通過這種聯繫,我們就能在一個聯合陣線當中,這不是結盟,這是利益鉗制,或者叫利益互相的藉助,就是這種關係,一種實用主義的關係。

更多有關話題

如何看待俄羅斯開始為中國供氣一萬億立方米,為期30年?

俄羅斯與中國的關係究竟是什麼樣的?

為什麼有人說俄羅斯的腐敗之症已「病入骨髓」?

目前中國的軍力,能碾壓俄羅斯嗎?

歷史是如何評價戈爾巴喬夫的?

俄國現在的權力分配是什麼狀況?

俄羅斯工業實力已經落後中國很多了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