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 WWDC19 上發布的 Mac Pro 2019?

在 WWDC19 上蘋果宣布了重量級硬體產品Mac Pro工作站以及Pro Display XDR顯示器。如果你擁有一台iPhone或者iPad,並打算購買新款Mac Pro,那麼蘋果的官方線上商城允許你使用AR技術看看這台性能怪獸放在桌上是怎麼樣的(你可以前往蘋果官方網站的商品頁面,向下滾動之後就會看到「See Mac Pro in AR」,Pro Display XDR產品頁面同樣也提供AR技術服務。)


國內X線電影后期公司的來說一下

一部分現在DI部門的現狀

白蘋果的話只有選 垃圾桶/iMac,配套 數串 雷電2/3設備:

光纖盒子 - 便宜一點的小一萬吧,一台電腦至少需要一個來訪問SAN

陣列箱 - 剪輯部門還好只需要10T左右就夠了,畢竟走代理;IO部門遇到大的項目動輒幾個120T連一串

IO卡 - BMD家的還是便宜,但是後面連的一把SDI、RS422之類的線體積也不小

以上除了存儲以外都還得專門用一個架子/柜子裝在一起

所以現在更傾向黑蘋果的方式,硬體基本全能塞進去,後面走線大家都知道怎麼著也比一個架子上散著放方便和安全很多,當然帶倆萬兆乙太網口以及N個雷電3的主板基本沒有就是了

現在Mac Pro先不說性能吧,至少從外在的設備擺放和日常的操作上解決了痛點,尤其是設備成本的痛點。。畢竟沾到雷電二字的設備都不便宜

當然擔心的是Mac Pro強大的制熱功能

光是IO部門現在一個房間6台Mac/Hac + 若干配套設備都跑起來,除了冬天外都需要空調長期開著降溫,如果換成6台Mac Pro全速渲染出片(這劇48集今晚凌晨送走哦),那估計得聯繫行政小哥檢查一下空調夠不夠用了

至於性能,就算沒人care等渲染交付的加班狗,怎麼著也別讓客戶等太久吧。更何況有些時候根本經不起等待,第二天就要在XX市放片,從接到需求 到 出片 校驗 拷貝 打車去機場 機場到影院 拷貝到影院伺服器 校驗 測試的時間都爭分奪秒

真正懂的人才明白時間成本才是最大的成本;一套Mac Pro(+XDR)那點硬體的投入……跟很多存儲,甚至專業的交付、QC系統比起來真是太便宜了


作為一個用logic pro編曲的人,當它演示logic那將近4000個同時有音頻和midi的分軌,同時還有數不清的bus通道,無數插件的時候,居然還能一邊播放一邊快速拖動工程界面。

我當時基本要瘋了。

其它我比較知道的,red的一張視頻加速卡7000刀,蘋果這個加速卡是真香。同等價位買專業顯示器的,兩年前的藝卓現在也要4萬,最高1000nit,只有4k。sony彩監更別提了。

而性能本身,看看隔壁惠普同等級別的工作站那做工,那價格,現在看起來就是被新mac pro按在地上摩擦的貨。

下面一堆從來沒接觸過行業領域的人拿著pc的標準在那強答,讓我想起一個詞:「對牛彈琴」


影視從業人員回答一波,以下回答均針對此行業。

先說結論:

1.mac pro主機將成為大多數影視後期公司的主流機器。

2.新顯示器對於平面工作者來說有意義,但對於影視後期來說沒太大必要。

(1)按照目前國內的後期流程,基本上繞不開MOV封裝的proress編碼,而這個編碼本身就是蘋果自家的,在蘋果系統上有最好的流暢與穩定性。

(2)從剪輯軟體上來說,主流剪輯軟體無非是final cut pro,premiere,AVID。

其中AVID成本高這個高成本中包括硬體成本,剪輯師的學習成本,剪輯助理的學習成本導致的剪輯助理費用,導致中小成本影視後期工作室很少用;

因為大家習慣了final cut pro 7這個遠古版本,導致大多數剪輯師認為premiere操作邏輯不太舒服;

再加上因為final cut pro x的獨特便利,如素材管理,時間線乾坤大挪移等,越來越多的項目使用final cut pro x。

甚至現在還有很多剪輯師在使用final cut pro 7 這個早已不被新系統支持的剪輯軟體。

所以,mac成為了後期剪輯平台的幾乎唯一選擇。

(3)如果用mac,那麼只有兩個方案:mac自家產品與黑蘋果。

業內人對黑蘋果的態度是,能不用就不用。不僅因為涉及到複雜的安裝調試,需要懂設備的人來時刻進行維護,還因為其不穩定的可能性。而在影視項目中,穩定性永遠都是第一位的,不管是前期設備如攝影機,還是後期剪輯工作站。

所以,黑蘋果基本上都是「不得不」的選擇。

(4)黑蘋果存在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便宜。

散熱。蘋果只有三款pro級別工作站,分別是macbookpro,imac pro,垃圾桶。筆記本的散熱不必說,imac pro高度集成化,那麼多硬體擠在屏幕後面,天生長了一副散熱不行的臉。垃圾桶的散熱只是看起來很美好,實際上不僅散熱出問題,電源的功率甚至無法支撐頂配垃圾桶的全負荷運轉。

高度自定義性。影視後期的不同工種需要不同種類的配置,比如剪輯需要單核夠強的配置,以及cpu對於h264編碼的優化加速。實測垃圾桶頂配12核cpu的H264編碼時間線流暢度,不如imac中配。 而渲染輸出需要大內存和多核性能更高。蘋果之前的工作站幾乎只能用戶自己更換內存,手動能力高的可以自行更換垃圾桶的cpu,而對其他的硬體無能為力,尤其是顯卡,基本上都是集成的。

(5)2019 Mac pro基本上解決了這些問題。

當然,乍一看並不便宜,但是和影視後期的其他設備相比,這個價格並不是不能接受,監視器、大容量硬碟陣列基本都在這個價格之上。作為生產力設備,咬咬牙還是可以更換的。

散熱,目前並沒有測評報告,但從原理上來說,一定會比垃圾桶要強,但強多少,不好說,和黑蘋果的自建水冷設備差多少,也不好說。

高度自定義性,這個是新mac pro的核心競爭力,不用依賴雷電介面的拓展,可以直接在機箱里換,cpu 顯卡等設備更新迭代,直接換就好。可以自定義一套適合幹活的設備,這一點無比誘人。

再說說顯示器。

剪輯用的顯示器夠大很重要,而對色彩精準度,對比度,單個像素的位深並沒有要求。而調色時,達芬奇這種調色軟體的標準配置是上屏卡+監視器,顯示器終究是顯示器,無法上屏,色彩精準度也和比它貴很多的監視器不可同日而語。

這台顯示器是給平面工作者用的,對標藝卓專業顯示器,但本來能用得起藝卓的工作室就少,用一台一般的顯示器+較色儀也可以完成工作。所以這台顯示器,應該沒那麼受人待見。


Apple 牌 PC,算是一個不錯的答卷。

目前看起來 PCIe 的結構是:

高性能部分,PCIe 3.0 16x *2,通過 PLX 擴展為16x *4,從而連接四塊 GPU 或者兩個雙芯卡。

但是看著又不像傳統的 PLX 晶元,感覺是 Apple 和 Intel 專門定製的橋。

同時配置了Infinity Fabric Link(Intel 平台 interconnect 真慘)作為卡間互聯,兩個 Radeon Pro Vega Module 也可以互聯,目測可以形成高達 128GB 的 Memory Pool,這不僅僅對視頻工程有幫助,而且對機器學習工程也有幫助。另外就是配置兩個 Intel 的 TB 橋晶元,這樣就可以接 6K 顯示器了(真變態),同時配置了 DP 1.4 用來兼容傳統顯示器。

以及 Apple 設計的新 Pcie 介面相比傳統介面能提供更強的供電能力,這就沒有接 8pin 的破事(雖然 Apple 還是給了一個疑似自定義的 10pin 供電口,大概是計劃給特殊的卡用。

剩下幾條 PCIe 的規格分別是 16/8/8/4(PCH)。16/8/8 應該也是用了 PLX 之類的方案實現了擴展。Apple 自己提供了一個 AIC+USB+Audio 的 IO 卡,這也算解釋了為什麼除了頂部有 IO 之外背面沒有固定的 IO。

目測頂部兩個 TB3 走的是 C621,不過這次 C621 有了自己的 Uplink PCIe 擴展,Tx 增強到了 5x(並沒有什麼卵用)

那個 Aferbunner 明說了就是 FPGA,可能是 Xilinx 家,可能是 Intel(Altera)家。這種東西買 IP 就行了,Apple 靠的無非是一個規模成本。以及, FCPX only。

這次也特別提到了第三方萬兆網卡的支持。以前 Apple 基本上只支持特定 Subsystem ID(vendor)的 X520/X540,連原廠卡都要刷 eeprom,現在看起來能夠支持 4 SFP+/QSFP 的 X710,可喜可賀。我也不想用 X3 這個破玩意了。以及,電源位置有兩個 RJ45 TE 口,顯得有點意義不明。


專業顯示器和圖形工作站我也算略有了解,之前做過衛星圖像處理器測試設Mac Pro立功了,Mac Pro立功了!

不給垃圾桶任何的機會。他們可以提早回家了!

偉大的Apple的Workstation!他繼承了Apple的光榮的傳統。

Power Mac G3、G4、G5 的把手在這一刻靈魂附體,Mac Pro一個人他代表了Apple Workstation悠久的歷史和傳統,這一刻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不是一個人!……


  • 顯示器

專業顯示器和圖形工作站我也算略有了解,之前做過衛星圖像處理器測試設備,要求30bit圖像顯示,P3色域,4999刀藝卓的專業顯示器只能買入門款,還是舊款處理價。現在這個技術更新速度,真是個好時代啊。

多說兩句,前兩天老黃把Quado專業卡的10bit輸出功能終於下放給了Geforce系列,看來AMD新品還是對刀法精湛老黃不少壓力的.

之前AMD是Redeon系列和FirePro都支持10bit輸出的,A卡極致色彩的哏就在這裡,畢竟戰未來的A家驅動爛出了一定境界,沒事藍屏簡直是家常便飯,Windows Server下軟體關機必藍屏,最後用組策略禁用了軟體關機,讓客戶直接按電源關機把這個問題繞過去了.顯卡控制面板都要依賴.net雖然有和Microsoft合作推廣的因素,不過也說明驅動團隊人力應該是嚴重不足的,只能把調優和控制面板的優先順序放後,想施展刀法也沒那個能力.
  • 工作站

再說說工作站,只能說這個價格真香,同價格DELL至強處理器工作站的不喜歡那種折來折去去的結構,做工也很垃圾,HP的Z系列工作站,現在是z8g4,之前是Z840,其實一直在種草,因為很像舊款Mac Pro的結構設計思路,但是就是在等Apple的畫餅,現在看起來是值得的。

下面這個圖是DELL XPS 8930的結構,為了追求體積小巧電源部分是摺疊式固定的,實際安裝時非常礙事.

所以Precision 7920把電源硬碟光碟機都做成前後抽取式的,但是顏值嘛

對於刀片和上架伺服器倒是不錯算是優點緊湊空間裡面也能螺螄殼裡做道場,

但是對於工作站尤其是性能級工作站,Dell就比不上HP或者Apple這種有WorkStation傳統的老牌廠商了.

這種性能工作站要求:

1擴展槽多

2支持全長全高卡

3電源跟上

4散熱跟上

5結構簡單可靠

所以垃圾桶和Dell這種功耗和擴展都有限制的解決方案其實並不算合適的性能級WorkStation.

  • 應用

影視應用:

連垃圾桶都能頂住,剪片子這個配置完全沒什麼問題,更何況還有加速卡.

機器學習:

Apple生態系統下CoreML可以用A卡加速,只不過用TensorFlow神經網路訓練沒法Cuda加速但是這個我覺得也不是太嚴重的問題,小規模數據集下我試過Intel Xeon CPU相比Nvidia GPU也能大概五五開.

遊戲:

遊戲想上光追不支持Nvidia有點煩,AMD光追應該也是有在開發中的Solution的.下一代主機大概率支持光追,到時候A家支持光追的顯卡應該也發布了更新顯卡就可以.所以現在首發買個5700做亮機卡撐到換顯卡應該是個不錯的策略.

軟體開發:

不知道Apple這個機器對esxi的支持如何,我自己開發是比較依賴虛擬化解決方案的。

如果Mac Pro能插個Nvidia的顯卡直通到Ubuntu或者Windows虛擬機裡面跑Tensorflow我覺得連前面機器學習和遊戲的場景也能Cover了.

很多開發環境還是要靠虛擬機隔離才靠譜,比如LabVIEW要求軟體和驅動版本對齊,所以基本上一個版本就要留一個虛擬機,

Linux驅動開發也是要上虛擬機的,而且有快照幹什麼事情就更放心,比時光機粒度更細.可以隨時後悔葯.

  • 發布會就能看出來的幾個亮點

1 FPGA加速卡

這個也給其他第三方提供了參考設計,雖然FPGA加速在行業應用很多,但是引入到影視行業還算比較新的.

2 兼容PCIe,砍掉了SATA,

內匯流排統一到 PCIe/NVME 外匯流排統一到USBC/Thunderbolt,看起來是大勢所趨,至少PCIe還會維持很長一段時間的統治級標準.

SATA砍掉只希望有第三方的MPX轉Sata硬碟籠,我感覺並不是很難,畢竟有很多資料是容量優先的,拿紅盤存就夠用了的,本地存儲還是有比NAS或者移動硬碟方便的地方的.

(另外Apple官方SSD最大只能到4T,1.5T內存做個Full Dump就沒空間了.)

3 MPX

這個改進了供電功耗避免了一堆走線,對擴展更友好,統一風道散熱在專業設備比如cPCI/PXI/PXIe用了很久了,PC借鑒過來也是好事.降低總體噪音/提高散熱效果.

擴展卡模塊化設計對專業設備來說也是好事安裝更牢固可靠,不需要像工控機搞額外的壓條加固

輔助供電

壓條

總體來看很有可能像USB Type C一樣搞成PCIe的一個增強版標準,

如果生態比較好形成一個跨Mac的新標準也不是不可能,

畢竟HP都可以出支持PXIe的工作站,出個支持MPX的WorkStation我覺得也挺好.

缺點是在過渡階段,對於需要輔助供電的大功耗PCIe板卡需要一個PCIE to MPX的適配器或者把MPX的輔助供電轉接出來的轉接線.

VMIPMC-5565

另一種思路是做成MPX的PMC載板這樣可以借用已有的PMC擴展板卡生態不過PMC板卡一般功耗不大,估計也不用上MPX.

做成PXIe to MPX模塊倒是對儀器應用算是一個可行方案,只要驅動跟上,說不定真的能在Mac生產線上用Mac Pro做測試設備.

廚子下次去代工廠也許就不用看見裝Windows的iMac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