擼?/P>

產品買的人多。

為什麼產品買的人多?

因為產品符合消費者的需求。


你這問題就不該在這問,小米一天在知乎能倒閉800遍。知乎er裏全是本科清北,哈佛耶魯牛津海歸博士,現任上市公司ceo,年薪上億。隨便挑一個出來都能說出小米的商業模式的缺點,不如HOV的種種原因。好像誰都比雷軍懂手機,懂市場,懂互聯網,能分分鐘把雷軍按在地上摩擦。

然而就是沒有一個人能雙手離開鍵盤。


小米為什麼能迅猛發展,一路高歌猛進,順利走進 世界 500 強?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其商業模式。如果想了解一個更加客觀和真實的小米,需要從它的財務報表中窺探一二。(下文中提到的圖與表信息,可以在文末視頻中找到)


實際上小米在 2018 年的預披露當中提到,它 2018 年的銷售費用雖然是上升的,但是它大大的減少了在中央電視臺做的廣告費,它自己最好的代言人是它的 CEO,所以一個企業高調是為了節約它的銷售費用,是好事。


可是我們看它的股票市值圖,這個圖看上去不那麼另愉快,雖然小米預告的銷售額增長非常迅速,50% 的增長,但是投資者不怎麼買賬,小米的股票市值是 2700 億港幣,它是做什麼的呢?在它自己的招股說明書裡面說它是一家互聯網公司,我們知道在投資者和小米之間,最大的爭議就是小米是做什麼的。


小米自己說它是一家互聯網企業,投資者說小米是一個買手店,賣什麼的,賣電器的,賣手機的,主要是賣手機的是嗎?


如果小米是一家手機店,那就用手機店的估值,做手機的賣手機的手機店的估值,如果是互聯網企業,互聯網企業的估值是 GMV,那是不一樣的。


我們知道小米從公司本身來說,當然希望用更加適合自己的估值模型,但是它到底是什麼,它需要證明。

另一方面,我們看到它的費用當中,銷售費用仍然在上升,它解釋是因為手機的運費,但是廣告費是下降的,行政管理費用大幅度上升,上升到了 121 億,是因為股票上市的時候,股權激勵被執行。好,其它變化不是特別大,我們來看這張圖,大家有看到小米的主要 3 個收入來源,智能手機、IoT 和互聯網服務。


另一方面,我們看到它的費用當中,銷售費用仍然在上升,它解釋是因為手機的運費,但是廣告費是下降的,行政管理費用大幅度上升,上升到了 121 億,是因為股票上市的時候,股權激勵被執行。好,其它變化不是特別大,我們來看這張圖,大家有看到小米的主要 3 個收入來源,智能手機、IoT 和互聯網服務。


請大家看智能手機這一行,2018 年毛利率是 6.2%,上一年是 8.8%,智能手機的毛利率下降了,但是 IoT 產品和互聯網服務的毛利率略為上升,可是因為智能手機的銷售收入佔它銷售收入的比重非常高,所以這個導致它的綜合毛利率下降,那麼智能手機的毛利率下降,其實也代表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非常非常激烈,所以主戰場已經從中國燒到了印度,再燒到了移動互聯網覆蓋率比較低的國家和地區。


所以,這個趨勢也許會延續,這個可能是投資者比較關心的話題,如果大家認為小米是一家手機企業,那麼手機毛利率的下降肯定會導致整個公司估值的下降。所以大家看到股票市值體現了投資者仍然認為小米是一家賣手機的企業。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46 節內容

鹽選專欄

我的商業新思考:八位大咖詳解商業暗知識

王小川、周其仁、傅盛等商業大咖 本課程的主講人包含創新創業領域 8 位企業家、學者和運營操盤手

46 小節 | 7 小時

¥399.00 會員免費


厲害厲害,知乎果然夠厲害,天天討論小米倒閉。

如今小米進500強,感覺找不到黑點,就不討論這事。

然後轉而問「小米憑什麼進世界500強」。

當小米拍照DOX排名靠前時,知乎網友說「花錢買榜的」。那這不就能解釋了,憑什麼進世界500強?這是「花錢買的榜單」唄~~~

(手動滑稽)


雖然我是自甘海軍,但是我這裡還要幫小米說句話:小米的出貨量怎麼就憑不上進世界500強了? 有紅米做高性價比手機多好,壓著其他牌子漲不上去,消費者能買到便宜的紅米,也能買到便宜的榮耀,豈不美哉?


7.31更新:

黃章曾經說雷軍:賤人賤己賤行業。

無論是小米手機,還是小米周邊,小米可以說是在很多行業,充當了一個攪屎棍的角色。

動了別人的乳酪,擋人錢財猶如殺人父母,不遭友商恨,是不可能的。

ov地毯式的實體店,冠名各大綜藝,代言一請就是一打小鮮肉,錢從來哪裡來?

華為幾十年的技術沉澱,現在纔敢和蘋果三星掰掰手腕,你讓小米和華為一樣?

可能嗎?

再者,沒有小米紅米品牌,你覺得hov會不會出榮耀,IQOO,realme等性價比品牌?

遭友商恨,我理解。

可那麼多羣眾還恨,我不理解。

大概si乎果然是友商的輿論戰場吧。

——————————————————————

以下是原答案:

你以為小米辣雞,質量差,可小米差不多是出道即巔峯,寥寥幾年就上市。

你以為雷軍只是賽猴雷,殊不知人家早在創建小米之前,就已是巔峯,江湖裡論資排輩比兩馬都高。

你以為小米各種不行,卻不看看小米早已經成為智能家居的業界大牛。小米周邊產品屢出爆款。

你以為,小米能在智能手機一片紅海之中拼殺出來,僅僅靠的是性價比?

自己看看現在曾經敢和小米玩性價比死了幾家?

酷派,360,聯繫zuk,樂視。

你們嘲諷小米沒有專利,沒有技術沉澱。

卻不想想,小米才幾歲?以他現在的體量和資金去和華為比技術沉澱?

以卵擊石。

可就算如此,也算是出了一款澎拜聊表心意。

讓每個人都能感受科技的樂趣,我覺得小米做到了。

沒有小米的這個攪屎棍,國產品牌能發展這麼快?

你能用的上這麼親民的手機?

千萬別說那個時間點沒有小米也會有其他品牌出現去做性價比,那照您這麼說沒有秦始皇也會有其他人統一六國一樣,畢竟天下大勢分久必合。

這個邏輯?

就這樣的一個手機品牌,你們竟然還想搞死?

您的屁股是不是做錯位置了?

滴滴合併優步,三年了,司機還有補貼嗎?

乘客還有優惠嗎?

起步價都漲到多少了?


咱今天就來一條一條說說

要技術沒技術,性價比誰都能做,連OPPOvivo都打不過。質量問題一大堆(這個是根據知乎用戶的普遍反映),只知道做營銷,一個互聯網公司憑什麼進500強,會鬧的孩子有奶喫麼?

這是題主的提問

0,小米憑什麼進500強

眾所周知,小米已經倒閉了,所以問題不成立

1,要技術沒技術

  • 首先沃爾瑪等表示不服氣:超市誰不會開
  • ov有啥技術?升降麼?步進電機麼?雙曲面麼?還是屏下攝像頭?事實上,這些所有都是屬於供應鏈的技術,ov在這一方面投入確實更多且更激進,但沒有一項是能夠形成壁壘的,比如三星的屏幕,華為的基帶,蘋果的ios和A系列處理器
  • 小米再不濟也有自己的自研soc且能商用,吹ov技術麻煩先讓ov拿出來一個

2,性價比誰都能做

  • 樂視做了,樂視死了
  • 360做了,360死了
  • 努比亞做了,現在沒幾個人理了
  • 魅族做了,現在跟不起了

3,連oppovivo都打不過

這是2018年的銷量,自己看

4,質量問題一大堆(這個是根據知乎用戶的普遍反映)

同樣根據知乎用戶普遍反應蘋果因質量問題過多所以根本沒法買

5,只知道做營銷

圖:不做營銷本分廠

6,互聯網公司憑什麼進500強

馬雲:?????????

馬化騰:????????


哈哈,我又來掛人了,前幾天因為政治敏感被封了兩次。。。淦!

這是今天碰到的,就這題目,嘖嘖,大家感受一下,這和某些海軍開除國籍差不多了,咋的,小米不是國產啊?大家都是婊子就小米不能立牌坊啊?

回來找個東西,結果發現這個問題又TM改了,改回為什麼了哈哈哈,上一次叫憑什麼,有意思有意思!


更新一波哈,這個問題原來是小米憑什麼進五百強,對,憑什麼!現在居然改了,真是無趣。

順便掛個人,這個人我是真的看不懂他在想什麼玩意兒,第二次掛他,煩的一筆


還是那句話,勸各位知乎er別把自己太當回事,也別把知乎當回事,知乎不是知網,知乎說到底還是一個娛樂軟體,你以為知乎很牛逼?知乎上說的都是事實?

小米一天在知乎倒閉八百回,一天出上萬個質量問題,一天被hov按在地上錘八百次,一天被幾萬個前米粉給痛斥其罪。

但是

有用嗎?

知乎一天倒閉八百回的小米成了最年輕的世界五百強

說明什麼?

說明你知乎算個屌!

會哭會鬧的孩子不一定有糖喫,肯乾的孩子絕對有糖喫,小米就是那個肯乾的孩子。


我是洪華,是穀倉學院(小米生態鏈大學)院長,北京青禾穀倉科技有限公司 CEO。在我看來,小米可以進入世界 500 強的原因,與它背後的宗旨密不可分。


小米一直以來的宗旨是:「讓人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


為了這個目標,不管是小米還是小米生態鏈都奉行「喫虧」的原則。同時,把握時代的脈搏,以速度作為企業發展的要義。


在公司架構中,聚集了來自各行各業優秀的大佬,他們將更高的標準帶入了簡單的手環、充電寶,甚至引發了行業內部的變革。

「喫虧」做成兩家千億公司

隨著小米的高速發展,很多商界前輩來小米交流,其中包括一位曾經兩次把公司做到千億規模的商界大佬。小米的聯合創始人劉德問他:「你認為做一個千億規模的公司,最重要的祕訣是什麼?」


他的回答出乎意料的簡單,就兩個字:「喫虧」。


「喫虧」帶來更大的生意


其實,小米也正是由於這種「喫虧」的精神,纔有了現在的高速發展。


雷軍所說的「高品質高性價比」,本質上也是一種喫虧邏輯,就是:「你自己少賺一點,讓用戶佔便宜」。


從單筆生意來說,表面上看可能是喫虧的,但當用戶覺得這個東西物有所值,就很有可能進行重複購買,也很有可能推薦給他的朋友們。所以,從長遠來講,這種看起來是「喫虧」的買賣,其實能帶來了更大的生意。


互為利益放大器


還有,小米生態鏈之所以能取得現在的成績,也正是由於這種喫虧的邏輯。


大部分早期的小米生態鏈企業,都是小的創業企業,他們之所以能快速發展,其實是享受了小米公司整體的發展紅利。特別是小米品牌對生態鏈企業的背書。


因為當他們有了「小米生態鏈企業」的稱謂以後,無論是面對投資人、還是供應鏈、還是用戶,都會更容易獲得信任。


但其實這種品牌背書,對於小米來說並不容易,因為如果其中哪怕一家企業的品質出現問題,都會給小米品牌造成很大傷害。


所以我們說小米生態鏈企業在早期發展的時候,的確是享受了小米的紅利,對於小米來說,看起來可能是「喫虧」的。


但是反過來說:小米也有好處。


第一個好處是,只有你能「喫虧」,才能吸引到更多的硬體創業者加入到小米的體系和生態。


第二個好處是,這些生態鏈企業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能夠吸引新的用戶到小米的平臺上來。這樣小米和小米生態鏈企業的關係就可以說是互為利益放大器。


所以,無論是小米還是小米生態鏈,正是通過這樣一種「喫虧」的邏輯,獲得了快速的發展。

大公司是由時代造就的

小米從第一款產品上市,到現在短短六年多的時間裡,可以說是超高速發展的。今年更是有望突破一千億的營業收入,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那麼,小米發展這麼快,最大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小米的聯合創始人,也是小米生態鏈的掌門人劉德先生,說:「最大的原因其實就是運氣好。」


同樣,雷軍先生在小米接待綠公司聯盟的企業家時,也提到了這個問題。他說:「小米成功的絕大部分原因,就是運氣,只有 20% 的比例靠的是努力。」


把成功原因都歸結為「運氣好」,也許是謙虛的說法,但是仔細想想也很有道理,大公司的確都是由時代造成的。


首先,我們國內的大企業很多都是由時代造成的:


家電的普及,造就了海爾、格力這樣類型的家電大企業;


電腦 PC 的普及,造就了聯想這樣的大公司;


城鎮化進程,造就了萬科、恆大、碧桂園等這樣房地產的巨無霸企業;


出國留學的熱潮,造就了新東方這樣的公司;


互聯網的興起,造就了像 BAT 這樣的企業。


小米,也的確是在移動互聯網興起和智能手機普及的這個節點,迅速壯大發展起來。


所以國內的這些企業本質上就是踩對了點,把握住了時代的脈搏。


國外的大企業也基本都是因為把握了時代。


「Idealab!」(矽谷知名孵化器)創始人 Bill Gross,很好奇自己孵化了一百多家企業,其中幹得好的企業之所能成功的最大決定因素是什麼?


他經過深入研究之後發現,決定這些企業成敗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創意、團隊、商業模式,更不是融資,而是 timing,也就是時機。


比如 Airbnb,就是可以去別人家裡住宿的一種共享經濟商業模式,取得了成功。其實在過去,如果要讓一個陌生人住到自己家裡去,其實是很困難的。但是,當時整個美國經濟不景氣,很多有富餘房子的房東想賺外快,這樣他就能夠忍受一位陌生人住到自己家裡來。


反面,在 2000 年左右有一個視頻網站,叫做 http://Z.com。這支團隊陣容豪華,背後資本也雄厚,但最後還是失敗了。失敗原因主要是因為整個互聯網帶寬的限制。


但是過了幾年,同樣是視頻網站 YouTube 就強勢崛起,其中最主要原因就是 Flash 技術的成熟,以及整個寬頻的普及。因為只有這樣,才會讓互聯網觀看視頻變成為可能。


對比 http://Z.com 和 YouTube,這兩個項目創意類似,但因為啟動時機不同,就造成了這命運的大相徑庭。


對於創業者,或是想轉型的製造企業來說,如果只想做個小而美的公司,那麼只要找幾個合夥人,努力一點就可以實現盈利收入。


如果想做一個百億以上的大企業,僅靠努力和打拚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把握整個時代的脈搏,找對風口,纔有可能做成一個超級巨無霸企業。

速度,是互聯網時代創業最重要的維度

大家應該注意到,現今公司的成長週期正在變得越來越短。


以前的同仁堂,它發展了幾百年才變成一個知名企業。


反觀 IBM、貝爾等矽谷的美國企業,也用了上百年才奠定了自己江湖霸主的地位。


微軟用了 50 年到達現在的規模。谷歌、阿里巴巴、亞馬遜等互聯網時代的代表,則是用了 20 年到達他們的巔峯狀態。


而最近新湧現的一些企業,比如優步、滴滴、小米,其實也就用了五、六年左右的時間,就成了一個現象級的公司。


由此可見,這些大公司的成長週期真是越來越短。


那麼,這又是由什麼因素促成的呢?


一是因為現在的商業環境變化太快,再加上互聯網技術和互聯網思維的迭代更新也很快。


所以在互聯網時代創業,不能再用傳統的方法,最重要的維度應該就是:速度。


那麼,「速度」為什麼如此重要呢?


一、技術發展的節奏,也就是技術的迭代是越來越快的。


二、現在用戶的選擇餘地很大。如果產品不夠好,用戶可能馬上就轉而選擇競爭對手的產品。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20 節內容

鹽選專欄

小米生態鏈創業筆記:創業公司高速成長的祕密

洪華 穀倉學院(小米生態鏈大學)院長

20 小節 | 2 小時

¥19.00 會員免費


我覺得題主對小米瞭解的不多,覺得小米上市不到10年的公司憑啥能進500強。

1.要技術沒技術

捱打站穩,你行就有人買,不行就被淘汰。據我所知,小米還是有人買的。至於360,樂視....

2.性價比誰都能做

要看你怎麼理解了,單純的soc性能÷價格的話,小米確實不是最便宜的。但也是最便宜中前五名了。問題同1,360和樂視都涼了。

3.連OPPOvivo都打不過

這句話不完整,小學考試小明98分,a和b考了99分,確實小明不如a和b。那其他同學不如小明的呢?況且除了a,b,小明,上面還有個100分的呢。

4.質量問題一大堆(這個是根據知乎用戶的普遍反映)

我買個手機,如果沒有質量問題,我會來知乎說一句:「我用的很好,沒問題,謝謝。」麼?

5.只知道做營銷

營銷很正常吧?哪個公司的產品不做營銷?只知道做營銷是什麼意思?我是沒聽懂。

比起營銷,朗朗上口的廣告詞是很重要的,例如南孚聚能環,大寶sod密。ov有充電五分鐘,通話二小時(2小時啊,我還以為一小時呢,寫評論提醒),人盡皆知。那我說「物質」越少,「人性」越多。你知道我說的產品是小米麼?

6.一個互聯網公司憑什麼進500強

馬雲:阿里巴巴b2b網上交易市場等

馬化騰:騰訊計算機系統

劉強東:京東世紀貿易

我覺得你不是對互聯網公司有偏見,而是對小米有偏見。

很多人都說小米哪哪不好,我承認,他說的有理有據,例如供貨不足。

但是小米的產品在我理想價位中滿足我的需求,那麼對我而言,這就是我想要的產品。其他產品同理。但是我個人覺得,滿足以上條件的,小米產品居多。


不要黑小米,它值得尊重,很多人是希望小米去拼蘋果而達不成所以罵它。

讓手機價格冷下來降下來總有人做但不見你做不見哪個牛叉廠商做,就是人家小米做。

國產除了華為說一家能比得上小米的品牌???燒錢營銷的ov價格怎麼樣?小鮮肉的代言費有你們買手機的貢獻,除了營銷ov還剩什麼?珠海那家自我陶醉的手機品牌如何了,奄奄一息了吧?中興有自己的技術,但是似乎不怎麼發力。

如果小米這樣一家公司不值得尊重,那還有幾家值得贊的?


我不是針對誰,我是說世界上所有的零售商

諸如沃爾瑪,以及711等等

要技術沒技術,要產品沒產品

開超市我在自己家也能開

這些公司為什麼還不倒閉?

會鬧的孩子有奶喫嗎?

(原問題有諸多嘲諷描述,「會鬧的孩子有奶喫」也是摘自問題,現已被刪除)


要是真的誰都能做,誰都能成功。

為什麼會有魅族的現狀,為什麼會有鎚子的慘狀?魅族是一直在打性價比牌,鎚子一直打情懷牌。

小米是性價比+情懷,但兩者小米都做到了極致。

成功都不是必然的。

為什麼性價比這種看似人人都覺得不就是便宜嗎的東西,小米能發揮到極致?

有性價比又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纔是小米生態鏈產品要達到的效果。

有性價比又給人極致的性能體驗和能力範圍內最好的用戶體驗,是小米手機一直在做的。

便宜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小米互聯網模式的優勢主要還在於,沒有中間商賺差價,開源節流,提高了利潤,擴大了競爭優勢。

雷總曾說「站在風口,豬都能飛」,但要成為那頭飛的最高的,卻也是異常艱難。

小米最艱難的時期,不也瀕臨倒閉。

小米最輝煌的時期,估值是上市初的數倍。

小米一直在與友商的競爭中,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從手機到穿戴設備,日常生活用品,到家電。

不知不覺,小米電視已經搶先了如此大的市場份額。

這些不都是小米的成功,都是值得學習的地方。

MIUI橫空出世那幾年,也是要多好用有多好用,讓人人參與,打造系統,提升用戶體驗。

因為我從米1用到現在,我是真心覺得,小米讓我享受到了科技帶來的樂趣,讓我能給家人買到如此便宜又好用的手機,能在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範圍內,買到好用又能打的產品。

小米用一代代的產品建立起了品牌忠誠度。

所以我喜歡小米,願意為小米發聲,更樂意給身邊需要小米產品的人推薦小米。

當然,小米能取得如此的成功,與雷總是一個不差錢的土豪是息息相關的,也與雷總背後有大量投資人的支持,分不開。

我覺得要是老羅,一定會想方設法做一切利潤最大化的事情,結果就是喫相難看,提前出局。

好感,好用的感覺,品牌的建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點點地來,小米創業九年來,一直都在打造這種極致的性價比品牌體驗。

今天,小米五百強了,又成功了一小步。

可喜可賀!!!

王之葵託利:2020年618小米什麼值得買【手機篇】?

zhuanlan.zhihu.com圖標

真?無能狂怒!


憑小米沒有聘請題主這樣眼光獨到的人才


前一陣子我在知乎裡邊說,小米即將成為最年輕速度最快的500強的時候,好多人圍攻我。

所以問題的實質是:小米是中國第2強世界第4強的手機公司,他不入500強,簡直沒天理。

更何況小米的產業鏈非常龐大,遠不只是手機,僅僅是比手機他已經世界第4了,再加上其他的,完全可以把ov按在地上摩擦。


更新,評論裏說得對,是我太急了,再加上手機板塊一直腦殘眾多,喫飯時看到這個問題,一邊喫一邊答,進套路了。

不尷尬,有錯就認,有錯就改,也給自己長個教訓,再不濟,我不是提前匿名防了一把麼【狗頭】

———————————————————————————

提問題的這個人,擁有近2000個關注者,5萬多個贊同,這樣的用戶,在知乎並不屬於籍籍無名之輩,反而是知乎用戶裏少數的那一批。做到這個地步的,大抵無非是各領域專業者,科普號,段子手,營銷號,賣顏家,KOL,智商收割機與鑒別器等等。

可悲的是,這些大V或者近V,微V羣體中,越來越常見類似這種愚蠢的問題或者見解。這個問題描述裏滿溢著中學憤青的氣息,見不到專業分析或認真思考,只有自以為是的想當然,在侮辱了自己智商的同時順便嘲笑了自己的「粉絲」。

小米憑什麼進世界500強,還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500強?

因為小米做了正確的事,用了正確的人,沒有讓這一類智商殘疾者沾染自己。

不過如此。


在自然界,衡量一種生物的某基因是否有遺傳下去的必要,就是它是否能夠在苛刻的自然選擇中被保留下來。

貓科動物是頂級的掠食者,擁有著靈活的體魄,敏銳的嗅覺,數倍於人的反應,靜若處子動若脫兔。

可是人類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

人類還不是有武器。

人類還不是數量多。

其實對於小米這個企業來說也是一樣,最年輕的500強企業就是他交出的最好的答卷。

還不是做的組裝機。

都沒有自己的科技。

就會做所謂的性價比。

可是,他就是在優勝劣汰的商業競爭中,被挑選了出來。

不管你服氣不服氣,他就是世界500強排行榜排名第468位,全球互聯網公司排名第七,僅用9年登上世界500強榜單的小米。


是啊,我也納悶呢

前幾天某易啥的平臺不都在說小米快倒閉了嗎

還分析的很對

評論裏也是這麼說

怎麼轉眼就世界500強了?充值了吧

我發現小米真的牛,什麼都能充值

德國紅點獎能充值,安兔兔也能充值,評價攝像頭哪個什麼公司來著,也能充值,現在世界500強也能充值一個

小米真牛

什麼?我聽誰說的

網上都這麼說啊,你們村剛通網吧,多上上網,刷刷那什麼易

小米快倒閉吧,倒閉了就不用再被耍猴了,想什麼時候買華為手機,就什麼時候買華為手機,真開心


我不知道小米究竟有沒有技術,也不知道小米能不能打贏OV。

我只知道自從有了小米,我才瞭解了手機的性能,手機的成本逐漸透明化,手機的利潤逐漸降低。

我不知道如果沒有小米,還有沒有另外的人給我們普及驍龍8系處理器究竟哪裡好?反正我在線下聽到的都是OV「高性能十核手機」,「高通八核手機」,也分不清驍龍430和驍龍855的區別,也很有可能被前置2000萬像素矇蔽了雙眼,「後置高清三攝」,沒有人告訴我們「為什麼1200萬像素反而更清晰」等等。

我已經脫粉小米好久了,以前我回答問題一定要利益相關說明自己是個米粉,現在不會了。小米以前是個很酷的公司,相比當時高高在上的蘋果三星更加親民,相比於當時大黑邊的華為更加好看,相比於當時藍綠廠性能更加強大,所以我當時是個米粉。可能我說的這些缺陷友商都已經改進了,華為黑邊不再寬大丑陋,OV的配置也跟上來了,但是如果沒有小米,我們只配用曾經的那些手機。

從小米note2之後再也沒買過小米,但是每年的mix系列是我保留的手機發布會節目。

希望今年mix4能讓我再次購買小米手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