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讓人看不到目標的訓練模式,是很難讓人有信心走下去的。

掌握動作要領?動作要領是什麼,動作要領的意義是什麼,套路訓練如何與動作要領對應起來的?


練習套路,從技術上說是讓你明白一些動作的攻防含義和技術原理,瞭解其變化用法。從功力訓練上說是鍛煉身體協調性,將自身結構在發力過程中合理運用,訓練自己發力效率最大化。


古時候的實戰傳武,套路就是教案,便於教學。

近代以來隨著傳統武術邪教化、傳銷化,套路的功用產生了如下變化:

1、通過一些特殊隱蔽動作標記師門派別,利於金字塔式的封閉人員管理

2、可以儘可能拖延教學進度,配合「十年不出門」之類的雞湯話術,可以多收幾輪「供養」

3、通過重複的刻板動作,破壞弟子的健全人格,實現對弟子的洗腦精神控制

4、通過對已有動作招式的重新排列組合,低成本製造差異化,以便營銷

5、利用輕柔套路低體力消耗高效刺激分泌內腓肽帶來的欣快感遮蓋練習者已有的基礎病痛,實現所謂的「健身」、「養生」

6、利用套路教學時間漫長的特點,在客觀上製造脫離實戰的事實,久而久之讓弟子無法接觸到真實武術,無形中禁錮弟子思想、失去思辨能力。

待續。


我也學練太極拳,也有個十幾年了,太極拳套路、推手、散手、器械都學練過,我來講講套路的作用。

太極拳作為武術的一種,就我的瞭解和理解來說,和其它武術都有很接近的訓練內容,但也有一些內容,身上的感覺,比如講松沉勁、支撐八面、立身中正等等還有其它的要求,特別是像我這樣業餘愛好的人,在沒辦法每天都有人陪練和教練的情況下,想要訓練和保持,就只能自己訓練,套路就是古人發明的一種自己訓練時對招式和要求的最好的訓練手段。


記住幾種基本的攻防方式,練習發力的流程。

話說這些東西你們師傅不講的麼?先學會找結構起樁,然後學齊八法五步,基本的搥掌指抓肘,踢踹踩勾膝這些東西,然後才開始學的套路吧?


這個問題不好說,可以舉例說明一下。

比方說太極拳起勢:

  • 十指垂直指向地面,然後慢慢指向足前一尺的地面,然後慢慢指向足前兩尺的地面,然後慢慢指向足前三尺的地面……然後慢慢終於指向地平線。
  • 在這一過程中,雙手從一開始的掌心相對,雙手同時慢慢從小指側翻掌,當十指指向地平線的時刻,雙手掌心也變為都沖著地面。
  • 以上動作完成時,即十指指向地平線時,兩臂肘尖是指向身體外側的,即假如十指指向地平線時指尖指向南方,則兩肘尖分別指向東西方。
  • 這時候少停,然後將分別指向東西方的肘尖改成指向地面,同時保證雙手姿態位置不變,即始終保持掌心指向地面,雙手與地面平行。
  • 少停,肘尖開始慢慢下垂運動,同時保證雙手姿態不變——即始終保持掌心指向地面,雙手與地面平行——的前提下,雙手位置慢慢隨肘尖的下垂運動而自然下降。
  • 以上動作直到肘尖指向身體後方為止,過程中雙手掌心都需要與地面平行。

起勢到這裡就結束了。

這個起勢的動作,其意義在哪裡呢?

通過這個規範動作,可以調整兩臂肩、肘、腕、掌、指的協調運動,包括運動與靜止的配合,各個方向直線運動與曲線運動的配合。

它不強調練力量,只強調神經系統與運動系統的配合程度,並通過這種強調,通過緩慢的幾乎接近靜態姿態保持訓練,把力量和柔韌也兼顧了。

大概就是這樣。

一套優秀的套路編排基本就是為了這些目的:神經系統與運動系統的配合,兼顧提高力量和柔韌。


體驗攻防招式,練習靈敏協調,提高神經募集肌纖維的能力。

如果談論格鬥,有兩大訓練體系,一種是圍繞著自我的封閉式技能,以自我的為主體的訓練內容,包括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柔韌等等,而靈敏協調的素質,是力量,速度,控制,起動等綜合的體現,套路的最大重點就是通過複雜動作的訓練,使你的身體控制能力提高,再加專註的精神,能有效提高神經募集肌纖維的能力。

另一種是以養生為主的太極拳,有大量的中醫的「氣」學說,經絡學說,氣功,引導徒增內容,借用套路的練習,很益於養生。


我是洪式太極拳門下一個最不成器的弟子,就說一個比較淺層次的含義,組合拳也可以稱為一個小套路,比如直勾擺,勾勾擺,這樣的動作組合。太極拳的套路也有相似的意義,就是熟練各種基本功怎樣能夠順利地快速地銜接緊密地進行組合使用。

其實套路一般一天一套就好,主要是基本功、適當訓練功力,還有把套路拆開練單式或小組合。光練套路想用上手,我費了三五年,其他的老師應該要快一些,但是顯然不會像一個月只練掩手錘這樣上手快的。謝謝。


只練套路,是為了不斷掉傳承,待後人將我們的文化繼續發揚光大。

既練功又練拳,套路可以幫助你儘可能地模擬出在實戰中身體可能會做出的技擊動作,增加協調性、養成習慣和本能反應。

之後再分解成單式、散手訓練、單操、對練等,回歸技擊格鬥本質。

套路重要麼?不重要。有用麼?有用。

太極拳訓練是個相當苦逼的過程。現在大多數的教學中,套路的意義更多是吸引感興趣的人來參與太極拳,又因為套路簡單,所以在套路的教學中循序漸進地加入基本功訓練會讓學員不斷地有階段性的成就感,不至於半途而廢,對於身體底子差,工作強度大的學院,同時兼顧到活動身體、調節氣血、放鬆身心、消除疲勞的作用。


提高支配身體的能力


你說得對!

首先,古人不練套路。明末的武學書籍裡面,記錄的都是單個技術動作。套路的出現可能只有200年。想練功夫都是單操手,器械訓練,然後實戰訓練。

動作要領必須一個動作千萬次的訓練,所以套路的出現一開始可能只是記錄作用。每一個門派需要記錄自己的東西,文字繪畫都不能很好地記錄技術動作,所以編個套路,起到字典的作用。

現代套路的意義第一可能是健身,套路總比長跑有意思。

第二個意義就是表演了,類似於一種舞蹈。可以說是類似於書法的表演形式。

古人也不練站樁。


太極拳的套路和其他武術套路本質一樣,多是在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下所產生的,為了便於傳承,用套路把所有的技擊技巧串在一起,讓每一代人如此的去傳承,以保證它的原貌不失。

套路是散招的集合,為的是便於傳承與發揚。練習套路,要深入的研究套路背後的功法和技擊內涵,以及門派的文化特色,通過精雕細琢,真正的做到形神兼備,把技擊技巧和功法展示出來,這就達到了一種藝術的境界,也達到了防身自衛的目標,其中健身的作用只是練習的副產品。

在套路演練上,我的老師曾和我講過:

「打拳要有春華秋實,有華有實。

所謂春華,就是太極拳的每一個動作出來要漂亮、功架大方,一靜則方向、位置、角度、軌跡準確到位,一動則無有不動,每一個動作都是一個完美的畫面,讓人賞心悅目;

所謂秋實,就是拳打完要收穫碩果,也就是說每個擊法都是有的放矢,不能有華而不實沒有用處的地方;

一套拳比劃下來容易,但練對了難,四擊、六合、八法、十二形都得體現出來,意識要逼真,氣勢要威武,功法要嚴格,少了這些內涵和規範,那就算不上好。」

我想,以上這些也許就是在練習太極拳套路中應追尋的目標和意義吧!


太極拳的套路,起源於單操。古人習練太極拳,是先訓練單操。各式單操都訓練過關後,為防止遺忘,將其串聯,才形成了套路。這種訓練方法己經延繼上千年了。

單操分自練和對練,單操過關,也就意味著實戰技擊也過關了。所以習練古傳太極拳套路,可以保持和提高自身的實戰技擊水平。

如果越過單操的系統訓練,直接模仿古人的套路;這種訓練方法,只能強身和表演,沒有實戰技擊能力。


這個問題,已經被問到了無數次,歸根到底,是練習武術套路的意義在哪裡。

實際上,在實戰上,武術套路是一種「應對方法」的具象化表現,是一種深度的理解思維。通過練習套路,理解這個武術套路蘊藏的方法邏輯,形成自身的理解,最終通過技巧體現在進攻或者防守上。

在修身上,武術套路的出現,往往是模仿自然界的一些事物或者現象產生的,通過練習武術套路,很容易get到這個點,那麼也容易悟到其中的道理,也是對精神境界的提升。


現代人受媒體影響,有錯誤的觀念,以為拳套子無用。

其實,拳架子最凝聚著一個門派的精華,是創拳者心血的結晶,不能輕改。

比如孫祿堂形意八卦練至頂峯,得了太極拳後,在晚年創了孫氏太極,太極拳就是孫祿堂武學的最高結晶。

練孫氏太極,就等於和孫祿堂對話。當然,你要有真傳才和他說得上話。

我所學的太極拳套路,單單一個起式就包含了八個單式,這八個單式我練了一年多才找到感覺,現在仍在練。不練八式就練不好起式,不練起式就不知道如何提高八式。

起式還要做到虛靈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各種要求,而這些要求是貫穿於整個拳中,不可須臾離也。

最重要的,松。鬆了,氣血旺盛,隨著特定拳式活動,循經走脈,滋養內臟,就養生了,所以拳不輕改,你比祖師爺聰明?

但往往現代人就愛改,瞎改亂改,覺得這樣實戰好,那樣格鬥強……附會到拳擊散打上,把好好的拳架子全毀了……


你想不想感受下自己的重量


練內勁

內勁這個詞在內家拳裏提到較多,沒有確切的定義。較技時,如果出手綿沉,勁力極富變化、準確,一般就說他的內勁好。舉重的我們說他力大,推手的即使人已耄耋,我們仍說他內勁好,兩者相比,論力量大小,耄耋不能與舉重的相比。所以,通常所說的內勁,其質量高低不是以力量大小為主要指標,而是以用力過程的綿沉和富於變化為論。從這個意義上講,內勁其實不內。套路系單人獨練,不與外界發生力的作用,對外不顯力,那麼,套路意義上的內勁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單個物體不存在力的作用。套路雖為單人獨練,然自身肢體各部位之間卻要發生牽拉擠壓等相互作用,有作用就產生力,是內力。套路練習通過特定規則將內力升華轉變成內勁,這種內勁名符其實,發生在拳手體內。

對自身運動的控制

推手是用,走架是體。體驗內勁的過程就是了解、洞察自身的運動,進而掌握、控制自身的運動的過程。自我感覺自我體驗的內勁有什麼用呢?俗話說「打鐵先要自身硬」,它道出一個淺顯的道理:要改造世界,先要改造好自己。技擊也不例外,先練己,在自己身上下足功夫,控制自身,把握得住自己後,再言與人較技。我們看到從未練過拳術的常人相搏,往往一拳打空一腳踢空,自身便會旋起來,背朝人家遭人擊打,甚者撲空前栽倒地,或身體懸起一屁股蹲地起不來,自己出力打倒自己。技擊如此,人生莫不如此,最強大的對手是自己,戰勝了自己便是戰勝了對手。有人說技擊本領不是打出來的,是練出來的,某種意義上講有它的道理。

套路練習中的一套特別規則,如「一動無有不動」「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用意不用力」等等,都是他種武術和日常行為中所不見的。練習中刻意操持這些規則,能極有效地掌握對自身運動的控制本領。長期練習的人,在生活、勞作中不容易被絆倒、滑倒,即使滑倒也不容易受傷。在技擊時,也自然不容易失勢為人所乘。

有助於鬆柔

人由小到大,從松弱無力到有力。長期的勞作積累,又從有力走向生硬。練外家拳術,如果不得要領,往往出現越練用力越生硬的現象。有些內家拳老師反對學生兼習外家的東西,就是出於這種擔心。雖然推手的用力有似松非松、將展未展、不使蠻力的要求,然畢竟是要用力,有時需要用大力直至用極大力。凡用力,都會或多或少產生僵硬這一負面結果。再則,初學推手乃至相當長時期,將不可避免地要用硬力、蠻力。如何在太極拳求極柔軟的道路上有效及時地消除來自練功過程和勞作過程中的僵硬呢?用意不用力的太極拳套路練習能達到這個目的。推拉重車,在由靜止到動起來時用力最大,動起來後保持勻速最省力。同樣道理,時快時慢的運動,在由慢轉快時用力大。太極拳走架要求勻速,勻緩走架最省力,最能達到柔軟的目的。練太極拳套路的主要目的不是練力氣,是練柔軟。力氣安排在體能素質練習中。

我們注意到,只會推手不會套路或套路練習不多的,推手時總是生硬有餘而柔韌不足,推手水平的提高受到較大的限制。

訓練神經系統

從生理學角度而言,強大的力量不僅來源於肌纖維的增粗,更來自神經系統的高度完善。骨骼支撐、肌肉收縮完成動作,是在神經系統協調下進行的。人能急中生智,能在情急之下超常發力、有特異表現。太極拳走架獨特的身心法則,如「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盪,神宜內斂。勿使有凸凹處,勿使有斷續處,勿使有缺陷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使神經系統對肌肉運動的控制能力增加,使肌肉運動更精細、高效、低耗。既能「節節」各自為政,挨何處何處發,又能「貫串」由腳而腿而腰完整一氣。全身鬆柔貫串是靠節節鬆柔貫串後實現的,當各節點鬆柔貫串後,各節點就具有更為獨立的行動能力,具有了彼此保持鬆散的聯繫的條件,不僅保護性增強,而且動起來更為迅速、更完整和連貫。

從生理學角度而言,調動更多的肌纖維參與工作,會使發出的力更大。練習太極拳套路的時候,多著意「空松圓活、全身好似氣球、身體有如懸空」時,「氣遍身軀不少滯」尤為明顯。常處「氣遍身軀」「牽動往來氣貼背」這種功態中,會使氣粗逐漸走向氣精,客觀上起到了調動更多的肌纖維參與運動、發出的力也會更大的目的。這個現象,我們的前輩已經看到「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長力?蓋人身之有經絡,如地之有溝洫,溝洫不塞而水行,經絡不閉則氣通。如渾身僵勁滿經絡,氣血停滯,轉動不靈,牽一髮而全身動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氣即至焉,如是氣血流注,日日貫輸,周流全身,無時停滯。久久練習,則得真正內勁」(楊澄甫)。勁根源於力,力根源於氣,內勁以氣為基礎,太極拳棚勁不失的放鬆能有效地促進氣機的活躍。

在練太極拳套路之前或之時的站樁,能夠幫助練習者快速得氣。按照太極拳的身心法則練習,日久氣機自然會越來越活躍,越來越精細。要注意的是,「氣宜直養而無害」,氣只宜養不要導引,勿忘勿助,純任自然,「在氣則滯」。

氣機精細有助於調動更多的肌纖維參與工作,會使發出的力更大。那麼,到底能有多大的幫助呢?假設有兩個人,一個就練力氣,一個只練太極拳套路,可以肯定地說,力氣是前者大,要大許多。常說練太極拳能增加肺活量,能增加多少呢?假設有兩個人,一個只練長跑,一個只練太極拳套路,可以肯定地說,前者肺活量大,要大許多。所以,力量、肺活量等體能素質主要是在套路外獲得的。太極拳套路的作用不同於專項體能素質訓練的作用,專項訓練的特點是對該項素質起特別效果,太極拳套路的作用卻是比較全面。要客觀看待、評價太極拳套路的作用。


套路的意義在於方便。

太極拳前輩對本門長期發展、歸納的練功心得體會進行總結,然後經過一代又一代的提煉,慢慢創造出太極的一招一式。再然後,後面的前輩高人將他前面的前輩總結出的太極精華內容,通過編排的方式,根據不同招式的重要程度,合理安排這些招式出現的先後次序、出現的頻率、前後的小變化等,將需要練習、需要注意、需要掌握的太極精要,最優的安排在套路里,以便於初學者學習太極,便於入門者精進太極,便於老師傅傳授太極。

—— 有套路作為入門敲門磚,新手可以方便的模仿師傅動作,便於逐步掌握太極內涵;重複套路,便於太極入門者可以較快的提升太極水平;而藉由套路,太極師傅可以相對容易和系統的來講太極每一動,便於傳授太極技術。

套路練習,是每一位想要入門一窺太極世界究竟的練習者,都需要走過的路。就像學游泳,總要有個規範動作,纔好學游泳。不管你學蛙泳,還是蝶泳或是自由泳,都需要有個規範動作,便於學生學習,便於老師教授,便於學會游泳的人提升游泳水平。

這是 @TaiChi 大師兄 想說的套路的意義—— 方便。


勢與勢的銜接。


1,養生。

2,練武。

3,健康。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