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林與他既然能夠選擇婚姻,說明她有足夠的勇氣面對生活,當然也許婚姻或許她老公未讓她感覺到安全

林的老公是怎樣面對她的過去?真的有人能夠接受嗎,你願意接受愛的人的過去嗎,希望她坦承還是把真話帶進棺材


我看過林奕含所有發表在facebook、痞客邦和其他小眾博客平臺的說說、日誌、文章,認真讀過所有她提及她丈夫的內容,也看過她去世後,臺灣媒體對他丈夫的報道。我試著來解答你的困惑。

首先,林奕含的丈夫是她在政大的同學、摯友,他知道她因抑鬱症休學,也知道她所有過去,他愛她,他選擇陪著她去面對,陪她旅行散心,陪著她蒐集證據去起訴陳星,鼓勵她堅持寫作還幫她審閱她的書稿,陪著她聯絡出版社,參加書展和發布會……他教她在愛情裏最重要的兩個字:平等。

她是個坦誠、通透、勇敢的女孩子,她在出書之前就已經在一個博客裏寫過她的遭遇,還曾召集一個網路聲討狼師的活動,鼓勵更多女孩把自己被狼師侵犯、騷擾的證據和故事告訴她,她們一起去走法律訴訟。這件事也曾引起網路熱議,但是這個博客網站已經關了,現在看不到了,這件事她自己說過,她的父母、發小在她去世後接受採訪時也曾談起。

在婚禮上面對眾多來賓,她都能坦誠地講述自己的病,呼籲人們打破對精神疾病的扁平化認知。新書出版後,面對媒體和讀者追問的:這本書是不是你本人的經歷?她在採訪中面對媒體承認,她雖然不是房思琪,但她得知思琪遭遇的方式和普通人的得知完全不一樣,這本書是真人真事。這已經說得很坦白了,並且她也不曾迴避自己有抑鬱症、自殺傾向等。在她去世前幾個小時,她囑咐雜誌編輯一定要刊出兩篇文章,那兩篇自我感情剖白的文章在她的fb上也曾貼過,並非自殺前才寫的,他的丈夫一定是看過的。面對外人,她都如此坦蕩,更何況面對丈夫。

她的婚姻生活也並非大家以為的不好,甚至有人說婚姻是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我覺得這個說法對她、她的丈夫都很不公平。如果你看過她在博文裏提及她丈夫的內容,會發現,她丈夫對她是非常寵溺的,這些內容是奕含在博客裏為數不多地展現出小女孩兒、小女人的一面。比如,她口渴時懶得走去拿水,撒嬌讓老公幫她拿水,形容老公邁著長腿,大步跨過去拿水的樣子讓她心裡有光。比如,她和丈夫有很多夫妻間可愛的暗語,在街上看到美女走過、去飯店看到價格太貴,兩個人都有專屬暗語來溝通。比如她丈夫陪她參加書展、書友會,會在她走神遊離或是情緒波動大的時候,耐心地替她回答記者、讀者的話。她的丈夫在追悼會上說,和奕含在一起的時光是他這輩子最幸福的時光……

至於有人不理解,為什麼她婚姻幸福美滿還會選擇離開。首先,重度抑鬱症是精神上的癌,奕含已經很努力地在面對、在治療了,她的丈夫也陪著她一起。我傾向於認為奕含的婚姻像是化療和放療吧,可以幫助她好轉,但可惜沒能根治或是保證不複發。最終,奕含也沒能戰勝這個癌,請不要用猜測和謠言來苛責他們。

另外,這個問題,奕含的一則fb動態可以看出,為什麼婚姻沒有留住她,答案是,因為她的善良,因為她愛她的丈夫。她在fb動態裏說,她對她的丈夫做的最殘忍的一件事就是,讓他意識到,身為重度抑鬱症病人的伴侶,無論他怎麼做,都無法使她真正的感到快樂。從她的動態也能看出,奕含在生命最後的一段時間病情複發,常常情緒崩潰,會把自己關在廁所,不理會丈夫懇求她開門,會主動要求住進精神病院,會發作解離,以至於她丈夫擔心受怕,恨不得在她身上裝個定位晶元。她丈夫是個普通上班族,她不忍心耽誤丈夫工作,讓丈夫跟著她一起情緒崩潰,於是堅持要求分居……

她的丈夫在她去世後,被拍到在追悼會上泣不成聲,哭到站不穩。他拒絕了所有媒體的採訪,僅託朋友帶話謝謝媒體和讀者的關心。我相信,他一定很愛她,不忍心做任何消費她的事情。

奕含和她丈夫在一起後,po的照片中有難得一見的開心笑容,蜜月旅行照、日常生活照都能看出她在愛裏,相信他們也都覺得不枉彼此愛過。

最後補充一下,林奕含在她婚禮上的演講,我真心地希望更多人可以看到,因為實在是說得太好了,我打心底佩服這個姑娘!我整理了一份節選的文字版在這裡。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0899896/answer/1184772187


我又要退乎了。轉載請隨意。整理、繁體轉為簡體不易,請勿刪改。

另,知乎團隊你們怎麼像蒼蠅一樣吵啊,還沒法拉黑,嘔。



奕含的丈夫不是公眾人物,一般只在她的Facebook動態和文章裏出現。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裏毛毛的原型就是奕含的丈夫。她的社交動態也常常提及他,沒有透露他的真名,用化名B來指代。

她丈夫是很溫柔很善良的人,奕含自殺不是因為他保護不好她或者不夠愛她。她十七歲確診抑鬱症,然後又患上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和精神分裂症,她住精神病院住過兩回。

二十六歲的時候她不堪重負自殺,和她丈夫無關,人們習慣對「愛情」無限美化和抱有過分的憧憬,但愛從來不是一切苦難的救贖,換而言之,愛根本不可能拯救一切。不要太天真了。

奕含和B的感情很好,以下摘錄她的社交動態和文章中部分提及她丈夫的段落:


2016.9.10

昨天和B去看了巖井俊二的《情書》。

公寓的老黃光把B的長腿投到樓梯上,階梯把腿的影子摺出一個一個直角,我的鞋跟像雨,而雨琳琅在公寓門口的鐵皮上。站在那裡,我往往以為自己住在一面鼓裡。

午夜場電影出來,雨把紅燈打落了塗在斑馬線上,像考卷上的紅字。我幾乎看得見我們上一步在水窪的痕跡,像神話裏四足聯立的野獸。

中山美穗在電影裏踏雪,插秧那樣齊整的步伐,我馬上想,思想也是這樣的。至輕的貓步也會舔出腳印,如果說愛你也是一種思想。


2016.9.17

回診的時候楚楚醫生問了:「你現在生活的樂趣是什麼?」

我想了很久,把上脣的脣蜜喫掉:「我不知道。」

又抱歉地說:「我沒有要以痛苦來炫耀深度,我再想想。」

把下脣的脣蜜也喫掉後,我回答了,像解出數學難題那樣羞澀而驕傲:「看電影,對,和B看電影。」


2016.12.27

(邊煮飯邊唱歌)

Y(奕含):我唱歌跟泰妍一樣好聽吧?

B:對。

Y:你 其 實 心 裏 也 覺 得 我 寫 文 章 不 怎 麼 樣 對 吧。

「第二回合」

Y:我每天一直聽泰妍的歌,是不是有一天唱歌就會跟泰妍一樣好聽?

B:會

Y:你 其 實 心 底 也 覺 得 我 每 天 讀 書 寫 文 章 的 練 習 是 徒 勞 對 吧。

B:你要明白真心和好心的差別。


2017.1.3

每次精神病發作完,哭泣、囈語、癲癇、咆哮的鬼魂還在家裡灰階斜體地浮游,我會想如果不是我,B是不是能繼續他明媚、全勤的人生?是否我一直在將他折舊?

我好心碎,而他看起來還是那樣清潔。


2017.1.31

我突然發現我對B做的最殘忍的事情就是讓他明白,身為重度精神病患的伴侶,他無論如何都無法使我真正幸福。

於是昨天我們數了彼此感覺幸福的事情:1.他坐在飯廳看我煮飯 2.我苦思週末約會的打扮 3.看電影前喫雞塊 4.幫蛋糕拍照 5.我叫他聞今天的香水 6.公園溜滑梯 7.接到他下班的電話,一路數到一百......我並不真正幸福,然而我還是幸福的。


用楚楚醫生的說法,我是「經過核爆」的人,早已喪失愛人的能力。在B之前儘管交男友,但並未戀愛,我與B有許多暗語,「蘋果」是路上有美女快看的意思,「漢堡」是這家餐廳太貴趕快開溜的意思,「薯條」是講隔壁桌壞話小聲一點的意思,「酥皮濃湯」是現在頭痛發作想休息的意思,「蝦餅」是有男生在看我好不舒服的意思。無數默契,現在想來,每每要下淚,與B確實是我人生第一次戀愛。——《石頭之愛》


文字是一種只有債務人而沒有債權人的欠,但我的生活也只剩下文字和B了。——《白天過後是黑夜》


遇見B,讓我哀感薇龍那句話:「外頭人說閑話,盡他們說去,我念我的書。將來遇到真正喜歡我的人,自然會明白的,決不會相信那些無聊的流言。」——《隱於市之四十》


我有那種曾經貧窮之人的害怕。愛情當然不是一張大餅,但跟B在一起,那種坦然清白昂越低吟沉澱熱烈的快樂,讓我常常害怕我在「喫大餅」,總有糧盡的一日。

……

B,我愛你,每次喫那大餅,總想在臉書打卡,總像小偷想在客廳的沙發上尿尿,打卡了又把你做意義上的馬賽克。——《隱於市之四十一》


午夜已經很久了,我的辭彙也漸漸各自找到了崗位。午夜不必猥褻,不必浪漫,甚至不必虛無……我常常在這樣的夜,這樣的馬路中央,大喊B的名字——再融融軟軟地小聲說:我愛你。(我不知道這一段的出處)

P.S.評論區有人說看不懂「午夜不必猥褻」這句話的意思。

我個人的解讀是這樣的:人們賦予「午夜」這個時段許多感情色彩,罪惡和痛苦總在午夜出現(「猥褻」指的是淫穢下流的行為,奕含有背辭典的習慣,她很喜歡化用、延伸、拆解一些詞語),而浪漫之事也會在午夜發生,午夜的寂靜還會讓人感到虛無。她把所有形容詞都劃掉,午夜就是午夜,她什麼都不必想,不必想這是什麼樣的午夜,她只想在此時此刻說「B,我愛你」。

附另一篇寫奕含的回答

木雁:為什麼我讀不進去《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www.zhihu.com圖標

抑鬱症是病,如果很難理解的話,你們可以嘗試類比為她得了癌症。那麼,她的老公接受了她得癌症的事實並且很愛她,但由於病情嚴重所以她最終病逝了,這樣的話就不會有人來問「她老公是不是沒有保護好她啊,怎麼讓癌症把她帶走了呢」


我這幾年最憤怒的時刻是前幾天早上6點多醒來看眼微博,頭條第一是林奕含。

在我看來,一堆人云亦云無自我意識的nt把一本如此優秀的作品和一個如此優秀的人當做一個噱頭或者只是樂子,

關於林奕含,知乎上有多少若擲問題

不懂文學我就求求你們別讀好嗎

怎麼說呢,這景象讓人太悲傷


我有一個很喜歡的臺灣作家,從各種渠道和角度多少了解到她的個人情況(多是通過她一些自述性質的作品和一些作者訪談):

從小家庭氣氛緊張,有趣有才但相貌不佳,可能也因此感情不順,中年失婚帶著兩個孩子,同時她患有躁鬱症。

她早年有很多非常黑暗、幽微、病態、血腥的文字,人過中年才慢慢變得溫暖和樂觀,但還是感覺到那種樂觀像是透過支離破碎的荊棘望向月光,充滿希望同時又滿含痛楚

據她自述,她在遭受幾次巨大打擊時,需要通過定時服用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來治療躁鬱症,喫藥後的感受是「情緒像套著白手套」,雖然內心不再痛苦了,但整個人是麻木、空白、恍惚的,而且會變得遲鈍、變得傻乎乎的。她是一個非常靈活、聰明、幽默又有才華的人。相信這樣的狀態曾讓她無比挫敗(就像林奕含)。

就算這樣,她也還沒有出現林奕含的解離癥狀。我相信林奕含的情況比她嚴重得多。那麼她受到的挫敗和痛苦也會嚴重得多。

據她自述,她的抑鬱症會不定期大發作,大概也曾多次嘗試過自殺。她在書中自言,自己被名為「寫作」的暴君所支配,人生大部分時候在寫寫寫,有時候情緒上來會幾天幾夜不喫不喝不眠不休地在電腦前瘋狂打字(躁癥狀態),那時候甚至會感覺所有文字要衝破腦袋洶湧而出(她自己形容是「嘔出」)。而爆發性的寫作之後是空洞寂寞的虛無(類似的感受,好像在希行的某本小說的序中也有看到過)。雖然這讓她很痛苦,但她還是想繼續寫下去,還想繼續說故事給別人聽。我覺得,某種意義上撐住她不死的,是她對寫作的執念

她有很多作品都是自述性質的,而故事裡一個個和她有相似經歷的人最終獲得了幸福,我相信她也通過書寫故事來治癒內心的傷痕。她曾經說「時間可以沖刷一切」,隨著年齡漸漸增長,我想她也漸漸和自己和過去和傷痛和解。現在她過得很佛系,孩子讀大學,家裡養了只貓,偶爾打打遊戲,寫點小文。

說多了。其實我想說的是,我猜想林奕含的執念,很大一部分在於讓當年性侵的補習班老師受到應有的制裁,所以她和家人在很長的時間內盡了最大的努力多方奔走,但還是失敗了。這對她的打擊絕對是巨大的。雖然,丈夫和親人朋友都在她身邊安慰她,但是她自己的支柱斷掉了

我喜歡的這個作家在很多文章中都寫過一種人:受到過嚴重傷害,有幸碰到了救贖靈魂的那個人,似乎一切都在變好的時候,選擇在最幸福的時候結束自己的生命。

文中有解釋過——

所有的一切都會消亡,萬事萬物逃不過成住壞空的法則,愛也是、幸福也是。既然終究會消失,那不如由自己親手結束。這樣至少自己離開的時候是幸福的

我覺得,可能這是心靈受過重創的人的普遍感受,TA們永遠失去了相信的能力和快樂的能力。自己現下的感受越幸福,反而越惶恐,就好像走鋼絲,不知道何時會跌落。TA們想相信,但不敢相信,想快樂但不敢快樂。這種惶恐在她們極端脆弱的心靈上是不可承受之重。種種消極的聲音會日日夜夜在她們耳邊喋喋不休,無盡無止。最終TA們中的一些人可能會在受不了的時候選擇最極端的方式按下靜音鍵

所以,我有點能理解林奕含在看上去好像一切在好轉的時候選擇離開的做法。雖然在一段時間裡她看上去很好,但她曾經那樣痛過,她太害怕再次感受到那種痛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