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發現噹噹網月銷量最高的書竟然是《人間失格》,已經超過了《活著》,這本書那麼久了為什麼現在會那麼火?


謝邀……

這個問題我考慮很久了……一開始看到「《人間失格》火了」這句話我是十分地心驚膽戰的,但是看到題主問題的詳細描述中說《人間失格》成為了某書網銷量最高,我才鬆了口氣。

【多圖預警】

17年噹噹網的最高銷量就是《人間失格》

18年《活著》位居第一,《人間失格》只有第五名

截止19年2月《人間失格》再次位居榜首

事實上,從上述噹噹網的銷量數據來說,我們可以看出來,這幾年《人間失格》的成績一直都很不錯,都保持在第五名之內。

我個人不太瞭解噹噹網,但是從它的銷量數據來看,最高的大部分都是「暢銷書」(雞湯和成功學以及國外暢銷書)和得獎了有一定影響力的真正「火」起來的書(得了雨果獎的大劉的《三體》和正火著的《流浪地球》,以及得了很多獎項的《活著》)

那,《人間失格》到底算什麼?

你說它是日本的暢銷書吧……也不盡然,就算是在日本本土,很多家長也是很不高興他們的孩子去讀太宰治的書的。所謂的暢銷書,如果媒體和多數社會大眾都不能接受它的話,它是沒有當暢銷書的資格的。

畢竟連推薦的理由都沒有啊。

大劉有雨果獎,餘華的《活著》更是有一大筆可以大寫特寫的獎項,村上春樹多次被諾貝爾提名(陪跑),東野圭吾有直木獎……毫無疑問,他們都是憑實力「火起來」的被主流社會承認的作家,他們的獲獎名作自然也不負盛名。

但是,日本文壇將太宰的文學稱為「無賴派」,簡而言之就是說太宰的作品因為不符合主流文化而「登不上大雅之堂」。

《人間失格》什麼都不是,既不是(主流文化的)暢銷書也沒有得什麼出名的獎項。(如果我沒記錯的話)

但太宰治不一樣,他可是貨真價實「火」起來的作家。

靠自己的自殺經歷和「喪」火起來的作家。

我不認為《人間失格》火了,因為「火」意味著得到貨真價實的認同。但是如果只看銷量的話,我又不能否認《人間失格》的「成功」,所以我唯一能想到的解釋它為什麼火起來的理由就是————太宰治「火」起來了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引用太宰的名言,儘管他們對太宰毫不瞭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拿太宰治當「喪」的藉口,麻痹自我,並像拉皮條客一樣猥瑣地把太宰治咳出的句子當做小姐「推薦」給別人。

「你看這個人多喪啊。」

「我瞧不起太宰治這種懦弱的傢伙。」

「太宰先生說的太對了!這個世界真是噁心啊。」

太宰治不是作為作家而火起來的,而是作為人們喪的藉口和批判對象而火起來的。

很少有人會去談太宰治的寫作風格和技巧,大多人一看到太宰治就想到《人間失格》,一想到《人間失格》就想到太宰治的「罪行」(自殺、癮君子、與多數女性關係混亂),一看到太宰治的「罪」就先入為主地認為太宰治的作品都是喪裏喪氣,然後對他再大肆批判。

不少人已經把《人間失格》跟太宰治綁定在一起了,認定他就是喪,死都不願意去讀太宰治其他的書,好像太宰先生一輩子只有一本《人間失格》一樣。

在輕小說《文學少女》中,書蟲遠子學姐曾經發表過自己對《人間失格》的看法。

「太宰治並不是隻寫了《人間失格》哦!」

(如果大家真的對太宰感興趣,還是推薦大家去看看他所寫的其他作品)

問題來了,為什麼噹噹網這幾年《人間失格》的銷量會比《活著》要高呢,除卻一些湊熱鬧買書的人 ,事實上屬於「小哀」的《人間失格》更能引起年輕人的共鳴 而《活著》中的那種痛徹心扉的「大悲」,很多是我們難以體會到的。

(而且說實話吧,《人間失格》蠻便宜的,對於學生黨來說也是說買就買了。)

身為「小確悲」的《人間失格》比《活著》更能獲得沒故事的人們的共鳴

最後的問題,為什麼《人間失格》現在還能這麼火?

太宰治代表了「弱者文學」,他文章的主人公大多數都是懦弱渺小的普通人,甚至連他本人都是「懦夫」的代名詞。

弱者無論哪個年代都有。

在崇尚強者文化的今天,我們哪一個人不是假裝著堅強,戴著面具奄奄一息呢。

而太宰治不,他把面具扔了,告訴大家自己的弱小,並且在眾人(指鍵盤俠和噴子)的指責下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這難道不是一種堅強嗎?

太宰治看著我們破碎了的堅強外殼,微笑地說:「你並不一定就需要這東西,即便是懦夫也有挺著胸膛仰頭走下去的資格。」

現在啊,好多人都像三島由紀夫一樣「踮著腳尖走路」,好展示自己的「強大」 ,但是隻要一看到沓拉著鞋走路的太宰治,心裡就會五味雜陳。

批評他也好,欣賞他也好,儘管太宰治也曾穿著皮鞋直起胸膛走路,但是人們都只談論他沓拉著鞋駝揹走路的樣子。

因為嫉妒,因為欣賞,因為羨慕,因為瞧不起,因為愛,因為恨。


有些人是覺得喪喪的很酷,但是有些人是看到了真實的自己


是不是上次小栗旬要演太宰治的新聞之後引起了一波熱潮啊?或者就是生而為人,我很抱歉觸動了很多人覺得不擁有一本人間失格就沒跟上時代潮流?

之前百年孤獨突然翻紅的時候我也覺得很奇怪,感覺不像是大眾會喜歡的文學類型,畢竟也要很靜下心讀。後來發現和營銷扯不開關係。

但總不是壞事。不管熱銷的原因是什麼,這都是一本值得熱銷的書。不管讀他的原因是什麼,如果有更多人看到這本書思索這本書,甚至對太宰治或日本文學甚至文學本身產生興趣,肯定不是一件壞事。總比暢銷第一郭敬明好。

注釋一下:《人間失格》裏並沒有「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如果我上面的回答讓人產生這樣的誤解,我很抱歉。謝謝評論的提醒。


喪不是現在流行的嗎?

說白了就是跟風。


我不覺著看完此書的人很多,比起《人間失格》的書名,《活著》此名較遜色。

外加現在人們不知餘華是何人物,崇洋媚外的心理可以導致偏向太宰治。

《人間失格》不是喪。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