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多年的國學歷史文化隨著物慾橫流和科技飛速發展的時光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和觀念,是什麼這部古老神祕的智慧賦予這麼高的智慧?現代人又如何遵從內心的理想和信念來減少慾望和煩惱呢?


哪有那麼高的智慧,就是些一般的道理而已。


個人認為,

一,易經幾乎就是中華文明的血脈,是DNA。

二,易經是哲學。是我先人對天地宇宙的認識和總結。

三,易經不是算命用的命盤,但算命的也用易經作為工具。

四,易經和周易不能劃等號。

五,易經的核心就是陰陽..互相轉化糾纏中的陰陽。它不是靜止的東西,它永遠處於動態變化中。

陰陽只是兩個符號。代表了古人認為世界是由兩種對立的狀態糾纏而生成。如果陰陽的代號讓你感覺不適,請自動用正負符號代換,或者用xy也沒毛病。

六,開始學習的時候,可以以周易中的詞句為啟發。但實際上原始的易經應該脫離文字去體悟。侷限在周易裏,就很難出來了。


想到再寫


完全讀不懂啊。

現代人熟悉的語境和古代人的語境差別太大,我真心讀不懂易經。每個字兒都認識,拼起來搞不懂意思,太晦澀了。

其實古代的讀書人都懂易經的,懂中醫,我推斷易經中醫這些應該不是很難。但現代人想學這兩樣真的挺難的。摸不到門路。


易經之學包羅萬象,她是國學、醫學、天文學、地理學、環境學、預測學……八千年的易經文化書寫了中華文化的精髓,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經濟、軍事、文化三方之強才能謂之於強國,而中國已經成為了軍事與經濟強國,在未來,文化必將成為國之利器。

我國著名哲學家馮友蘭教授曾說:

"《易經》是宇宙代數學"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是清華大學的校訓,而兩句話就是來源於《易經》。

《易經》是中國最巔峯的鉅作


可算是中國哲學啟蒙之作,推薦讀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他對易經的形成過程和地位評價都很客觀。


還是那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在面對命運的時候,坦然接受它,無論好與壞,我來了,我看到了,我不後悔,不忘初心,放得始終。


國學最精深的東西中《易經》,陰陽之道----從根本上解釋了宇宙運動的規律,即平衡理論。

誰能夠維持陰陽的平衡,誰就掌握了宇宙發展的規律。

之後的儒家、道家、陰陽家等諸子百家的思想都是從易經演變回而來的。

如果還不明白,再進一步解釋一下,就是國學答的根本意義在於保證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以維護宇宙的根本平衡和持久發展。特別是現在國學熱,像佛,儒,道三家文化,武術,醫藥都是國學,那問題來了,很多人連國學是什麼都不知道,就在追捧國學熱,國學講什麼?說多了就會很迷茫,特別是者來說對一些初學者會不知道從何學起。總結一句話,學習國學的第一步就是從易經開始,因為這是根本。


你讀一下孔子的繫辭上下傳


易經無法用邏輯說清楚 是他當下無法傳承的主要問題 無論是易經本身 還是運用易經的推導過程 還是推導結果 都無法言說 導致他無法傳承 無法積累 無法擴散 只能碰到有悟性的人偶爾說出個隻言片語


象數派路過,推薦《周易尚氏學》,其實易經就是個猜謎遊戲呀,龍、田、大人、鬼、車、白狐(這個意向是左傳裏引用的佚文)在卦象的哪個位置


易經是中國智者通過對現實世界的認識和思考,歸納總結,而創造出的一個宇宙模型。並利用這個模型,去對應人生,社會,以及自然等等一切變化。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