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lleiflex hy6(Leaf/Sinar Afi)

前面大家已經寫了太多優秀的品牌和相機,

正好借寶地,講講我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臺「頂級中畫幅膠片」相機的體會吧

首先,我非常喜歡這套相機。

在今年(2019)上半年,發現自己仍然有機會打開一支made in Germany、為66畫幅設計、自動對焦、超級安古龍結構的50 2.8鏡頭的包裝盒之後,我拍了一張照片,發給玩了十幾年祿來雙反的朋友:「這就是我們為什麼愛祿來」。

然而,實際上,我可以明顯感覺到這個帶有濃鬱手工氣息的包裝盒上體現出來的不得已——我彷彿購買的是一隻日本茶杯,而不是德國鏡頭。

如此優秀的一顆鏡頭,在讓我實打實地、痛痛快快地拍了幾十卷之後,就坐穩了器材箱。原因是我嶄新的二代6060後背連續出現了過片問題,需要維修。

必須要著重講這個後背。

我最早使用的quot;dhwquot;款後背

之後,換成了更穩定的quot;dwquot;款

世界上最常見的66後背——哈蘇A12,穩定、中庸、價格適中,就算是鍍金的千禧版A12,也不會有任何的區別——誰都不會為了一塊A12後背糾結和停留。

然而,hy6上這塊電子化的、自帶卷片馬達和液晶屏幕的、稀有的、價值15000元的塑料——乾脆可以叫它「背王」,卻成了我的心結。因為就它出現故障的頻率而言,我竟一時想不出任何一款電子產品可以相提並論。

同有這套系統的朋友指出,6060後背分為三種,第一代是祿來破產前的產物,開倉卡扣是紅色;第二代是祿來公司重組後,重新開模製造卡扣變成灰色,商標是「dhw」;第三代外觀基本跟第二代一樣。商標變成「dw」。這三種後背雖然價格差不多,但是第一代、三代較為穩定,二代故障率較高。

後來,我還真的把二代後背換成了三代後背,本想一勞永逸,結果機身的觸點又出了問題。不過這要怪我自己——經銷商那裡明明有全新的hy6mod2可以選購,而我的機身是二手貨。我在花40000元買一臺膠片相機(還是二手貨),是想解決問題,甚至是「妄想」解決一切問題,而不是給自己添堵。最後,我還是不得不放棄了「水做的刀」......

修不好的路虎,開不壞的陸巡。給「知道這句話,還是要買路虎」的朋友們的一點建議——英女王的老公也開路虎,人家可不會是不識貨吧?

1、最好是購買目前在產的hy6mod2機身及全新後背,價格在5-6萬元之間。

2、使用之前仔細閱讀說明書,尤其不能錯誤地拆裝後背和上膠捲。

3、購買穩妥、易用的雲臺和腳架,以及原廠電池。

4、認真、規範地進行膠捲的選購、沖洗、掃描、保存流程,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這臺機器的能力。

provia100

provia100

provia100

provia100

tmax100

「這是最好的,也是最壞的。」

可能再也沒有更適合這句話的相機了......


中畫幅相機分成不同的片幅和取景形式,甚至根據快門形式也會有不同的劃分。

對於中畫幅來說,儘管都使用120膠捲,但很顯然GX680和GF670完全是出於不同目的設計和製造的,即便它們都是fuji出品,畫幅也接近。更不要提還有後來數碼化的事了。

就我知道的,可以論及頂級的中畫幅相機,或者說系統的話,倒不如說當下值得一玩的優質系統。

頂級系統所以就有很多套。

1.Bronica RF645系統

鏡頭設計新,相機設計科學、合理、優美。被騰龍收購後的Bronica的絕響。如果說以前從S2開始,到SQAi和ETRs都是「活在其他品牌的陰影下」的話,RF645是沒有競品的。

鏡頭沒幾隻,收一套,會漲價,拍起來也方便好玩,只是當下膠片的價格,恐怕難以支撐「快拍掃街」的揮霍。

2.Rolleiflex

雙反的唯一歸宿,雖然Mamiya C的設計更科學更酷,還可以換鏡頭,但Rolleiflex後期的GX可以說是集大成的「冷飯」了。

沒遺憾的雙反。

3.Rolleiflex hy6

hy6從6000系一路演化而來,他們擁有共同的鏡頭系統。

電子化鏡間快門,全系統化設計,很多設計非常人性化和方便(比如集成後背拉桿裏的後背插刀)

到了6008AF開始,這一系列開始有了AF能力,hy6是Rolleiflex(可能還包含了當年Sinar醬最後的執著)對於120系統最後的思考和理解。

hy6在鏡頭系統、機身操作、素質上都接近了「完美」,然而生不逢時,很慘,可以拍6x6膠片的自動對焦相機系統。(大多數AF的120都是645)

6008i2,6008AF這兩款機身可以支援絕大多數的上古配件,配件齊全、豐富,規格多樣。收集起來難度非常大。

4.hasselblad 503cw

C系統鏡頭,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至今,超長時間不短修修補補,各種配件,無數的傳奇。

基本不大可能收集齊全。但玩是很好玩的。有些時候意外地脆弱。

5.Mamiya7

真正的大萊卡。如同135世界裡的contaxG一樣,光學表現優異,系統寬泛、完善。

在這個片幅的機身裏,mamiya7小而美。是習慣使用120片幅的浪射流法師們的終極器材。

但如果追求大光圈,精確數毛,那可能不太合適。

6.PhaseOne XF+IQ和Hasselblad H

數碼化後中畫幅只剩這兩個玩家,水平不表,他們是當下的潮流和規則制定者,PhaseOne的相機部門是從Mamiya那裡弄來的,強在後背,而哈蘇則相反。

當之無愧的頂級,當下的商業攝影談畫質就是圍繞這兩者開展。

7.Linhof

不論是新聞機Press,還是617 69,Linhof是大畫幅王者。機械製造,工藝都屬於一等一的水平。

在架子上玩移軸,linhof下放的大畫幅經驗和技術足夠壓倒120上的對手。

比如Super23,這款69活脫脫是個小4x5,搭配那些林選蔡司,很難說不「頂級」,不令人掉口水。

8.Pentax 67

修修補補未必是件壞事,Pentax是為數不多可以120/135兩開花的主流廠家。

pentax67是啥?他就是個畫質plus,機身變大變重的135單反。

玩起來像是135的67,有很多物美價廉的Takumar,也有後期的好鏡頭,機身也一樣,6x7,67,67ii任君選擇。

9.Contax 645

蔡司是德國光學信仰。

Contax可以說是蔡司親兒子。在那個膠片時代最後的輝煌一刻,Contax在645單反領域交出的答卷就是這套645,支持自動對焦,一切都很美好,後期也有數碼化的後背支持。

80/2獨步天下,可惜了了。Contax鼓搗出了G2,645和RTS3(CY口系統),以及現在奸商們最愛的T,TVS後像煙花一樣落幕了。

大概一時半會就想到這些,手機碼字,錯誤難免,想到別的再補充。


我覺得頂級膠片中幅的話那就林哈夫和騎士,沒了。

好的系統有很多,瑪米亞、富士、哈蘇。

但是論頂級的話,要便攜中幅肯定比不過135,那麼論功能的話肯定得是技術相機了。

前段時間看了蔣載榮的「大畫幅的奧祕」,裡面說的「別急著買哈蘇」理論我覺得是挺有道理的。哈蘇的顏值、設計肯定是遲早要買的,繞不過去。但是與攝影無關,更多的是把玩。

所以我把原先的預算抽了一半淘到了這傢伙,騎士980。很多年沒有一代相機能令我如此愛不釋手了,徠卡沒有,哈蘇更不會有。因為相機有兩類,技術相機與非技術相機。無論取景方式,機身樣式怎麼變,非技術相機的拍攝都是大同小異的。


中畫幅有三個路數:

一個是TLR做了一輩子120 6x45這種,比如超醜R。

一個是135緊湊型向上升級得到的緊湊型120,比如絕大多數120。

一個是大畫幅向下便攜得到的6x9,6x6小盒子機,或者叫技術相機。

頂級的中畫幅都是後面這種大畫幅的微縮便攜版。你看著越模塊化,能調整的扳手旋鈕越多就越接近頂級。

頂級的一定不是SLR TLR,肯定是毛玻璃屏對焦的皮腔機,為了各種騷操作,鏡頭擋板多數還會有專用的支撐軌道。鏡頭除了極少數新工藝的定製鏡頭,大多數是Schneider,Zeiss ikon,Rodenstock的大畫幅105-120老鏡頭,無一例外synchro compur。

可惜我不瞭解具體型號 但是你可以按照上面的描述去 horseman alpa linhof這三個牌子自己找機身框架,或者去看看大神們自己折騰的展示機。

如果你想要中畫幅頂級,遲早是需要自己折騰的,你在哪家都買不到整機。而且比大畫幅還麻煩。

所以直接去玩大畫幅吧。


所謂頂級,就是到頂了,上邊再也數不出了。所以像哈蘇500系列、祿徠雙反系列這種等級也就是「賓士、寶馬」或是「LV、CHANEL」的相機,是算不上頂級的。中畫幅規格有好幾種,XPan(24mm x 65mm)這種畫幅面積約為6x45畫幅一半的畫幅自然就不算中畫幅了, 同理6x12底片面積也只有4x5大畫幅的約一半,也就不把6x12當成大畫幅了。不同規格的中畫幅也不適合互相比較,那就每個畫幅評選一個頂級吧。

6x45: Contax 645

6x6: Rolleiflex HY6

6x7: Mamiya 7 II (本來這機器無論是血統還是做工,都是絕對沒到頂級級別的,但一是可換後背相機跨等級碾壓勝之不武,二是這機器配套鏡頭,尤其是43mm的十片Biogon並不虛任何系統)

6x9: Alpa 12 SWA

6x12: Linhof Technorama 612


更一張取景器

更一張(新的圖片都更在最下面了)

≈≈≈≈≈≈≈≈≈≈≈

不請自來

富士gx680

不清楚大家是怎麼定義頂級,哈蘇還有阿爾帕等等品牌的確很棒,我個人偏向於富士gx680

高度電子化

相比純機械的相機,680擁有高度電子化的設計,自動過片,電子鏡間快門。自動過片在我所使用680幾年來沒有出現過問題,後背是獨立供電的電池負責記憶。與此同時,GX680系列時時刻刻透出現代氣息。液晶資料顯示屏、大量的電子接點,TTL焦平面實時測光、光圈優先自動曝光、TTL閃光曝光……,這些電子化功能位攝影師帶來了很多方便。

閃光燈熱靴介面使它可以很容易配合現在的閃光燈使用,快門線也是電子的。至於耗電量,六節五號電池用了大半年還有電,不知道還剩多少點,但是使用它拍的比較頻繁。

帶680去奧森

移軸設計

在120相機可以移軸的相機並不算多,可以說是少數,680算是其中之一。雖然移軸幅度有限,但是考慮到它本身還是一部120「單反」相機,可以說很難得了,絕對要比騎士69方便的多。機身採用類似大畫幅照相機的皮腔、導軌對焦,而且可以更換長皮腔、廣角皮腔、長廣角皮腔,另外富士還為其生產了長度為40和80mm對焦延長軌道。第三,相機可作大幅度的影響控制,可調整鏡頭上升15mm、下降13mm、左右平移15mm、上下俯仰12度、左右擺動12度,只是缺少大畫幅照相機的後部調整功能。

俯仰移軸效果

高素質的鏡頭羣

決定畫質的很重要的因素可以說是鏡頭了,gx680擁有從50mm超廣角到500mm長焦的鏡頭羣。富士GX680系列採用的特的6cm×8cm畫幅。富士為GX680系列配套的鏡頭安裝了特製的鏡頭板,各鏡頭的焦距都很接近,如80mm100mm、125mm、135mm、150mm、180mm、210mm、250mm、300mm,就像大畫幅照相機的鏡頭一樣。另外,GX680系列還有林好夫Technika鏡頭板適配器,可以使用4英寸×5英寸鏡頭。

不得不說一下680鏡頭的像場真的不小,為了滿足它的移軸,富士在鏡頭上面用料很足。

————————————————————

說真的,列舉很多數據也是沒什麼意義的,總得來說使用gx680的感覺有點像是在使用大畫幅相機,列幾個個人覺得也可以算是優點的

白菜價

680的價格是真的便宜,明明鏡頭的素質不會比哈蘇這些差,底片比賓得67還要大,比起哈蘇一個機身加鏡頭的價格,可以給680配一機四鏡外加眼屏取景器和快門線。

拉風

誰說哈蘇就拉風了,我拿680出去的時候,路人都一個眼神

還經常被誤認成攝像機,拍的時候,對焦,調光圈,拔豆腐刀,反光鏡預升,按快門,一溜操作完了,邊上都聚集了一圈人

精細

一卷只能照九張,可以說每張照片成本都變高了,每張都會精打細算的去拍,不像數碼一樣同一個地方會照很多張。應該是很多個地方取了景,最後可能也就照了一兩張。這樣下來,爛片就變少了,照相更認真並且更享受它的過程,從8×8的大取景器裏看世界和哈蘇是真的不一樣(狗頭)

——×——×——×——

然後說說缺點

真的非常沉

沉到沒有手持拍攝的可能

很多攝友都是拉著買菜車去照相的

腳架也是必備物品

——××——××——

這周就要帶著680去西藏了,就我自己一個人,還有點小猶豫,整理了一下後背鏡頭這些竟然重達9.6公斤

配了個箱子

先寫這麼多,反正交流嘛,不想爭哪個最頂級,沒必要,但是我認為680可以排進頂級的隊列裏了。

要是這個有人看的話,等我從西藏回來就再曬曬圖? ?°??°?不過我技術不咋地,看完可能就解毒了

————————————————————

填幾張圖

在奧森拍的,膠捲是依爾福xp2

————接下來是西藏的圖

文章部分信息出自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d34c74950102x8ko.html

視頻截圖來源於

YouTube

其餘圖片為本人拍攝,拿圖請告知


說一個一直沒人提的

EXAKTA 66

愛克山太66,用的施耐德鏡頭,很靚


真正當前最頂級的中畫幅系統,那麼只有一個響噹噹的牌子,alpa,並且依舊在產。

他的機身主體是一個合金框架,長大概這個樣子。

他有專用的卡槽系統銜接鏡頭和後背,組合起來就是上圖的樣子。由於加工精度極高,並且有特別平整的後背,實際上哈蘇903上那枚標剛廣角鏡在阿爾帕機身上能獲得最高的表現。他沒有反光板結構,法蘭距短,比較適應短焦距鏡頭。

他是世界上最靈活的中畫幅相機系統,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組合出任何你想要的中畫幅系統。他可以外置取景器,當一臺快拍機。也可以用對焦屏精確對焦,移軸,做一臺技術相機。玩法多種多樣,應有盡有。

鏡頭選擇上更是有施耐德,羅敦斯德這些淡出民用鏡頭視野已久的鏡頭系統,也有蔡司定製的鏡頭,他可以使用當前世界上最頂級的中畫幅鏡頭系統。也可以選擇適配件接駁以往的中畫幅鏡頭使用。

當然他不侷限於膠片,他也可以接駁數碼後背做一臺數碼相機使用。

作為當前依舊在產,生命力旺盛,擴展性強,又具有頂級鏡頭商客供頂級鏡頭的中畫幅系統。alpa是當之無愧的頂級中畫幅系統。


我想你已經知道答案了。

就是!登上月球征服宇宙甚至還能街邊一買直接改裝的(似乎是,英文網站也存疑)

哈蘇 500ELM(餓了麼)

可靠性不多談,自動過片也很普通,但是自動上弦可真是對手殘太友好了。哈蘇如果不上弦輕則卡機重則報廢。

祿萊,SL66和6008也不錯,當然長得不怎麼帥氣。


還真是一分錢一分貨。本身問題就不值得商榷。但是你這麼一說又不得不承認。但是我從來不相信這個世界上有什麼最好這一說。就好像Red和arri說我的寬容度有15檔一樣。呵呵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