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大多數建築行業的工作者都在說建築行業現在很不景氣,薪資待遇都不好,無論是否是老八校。但2016年末2017年初二線城市房價大漲,建築行業在未來是否會重回巔峰?請大神解疑


一般人所謂的建築行業(並非土建類行業)「不景氣」應該指的是幹這一行沒有以前那麼好賺錢了,並沒有指這個行業「死」了。

在我看來,這其實是件好事。我將「不景氣」理解為:建築行業如今已處於一個洗牌階段,大浪淘沙,優勝劣汰。

中國現在不需要像以前那樣火急火燎地造房子,轉而逐漸注重品質,這些年從政府到地產商,可能得有七八成都被小日本的拱醬精神洗腦,打著「精品」的旗號——也就是說,現在不是做不做得成的問題,而是做不做得好的問題。因此,某些在所謂建築業「黃金時期」濫竽充數的相關單位(比如野雞設計院)自然混不下去了,而那些相對好的則得以繼續生存。如此,大批不合格的建築師(設計單位)面臨失業(被淘汰)是大勢所趨,畢竟社會是要發展的,再沒有多餘的資源養那群「學而不精,工而不專」者,這是不是很無情呢?


瀉藥,題主說的建築行業,房地產我接觸不多,但是在基建這一塊,現在還是非常有前景的。目前,城市輕軌高速發展,全國基本上每個省會城市都在修建地鐵的路上,還有城市的管廊、立交、水利等等。在我們有生之間,這一塊應該是不至於凋零。另外一個,國家有時候在刺激經濟的手段選擇上,會選擇大興土木。日本就是個先例。用土木行業來刺激不景氣的經濟。

如果說不景氣是只行業內的利潤不高的話,這個是好事,說明施工規範了,不像以前那樣偷工減料了。說明行業越來越好了。


跟經濟大環境息息相關,大家有錢了才有大興土木添丁買房的動力。經濟向上勢頭好,房地產想不好都難。經濟活力差了,房地產想好也難。


建築行業只是進入低潮期而已。建築材料,建築結構沒有長足發展,決定建築沒有什麼發展的潛力。頂多是在建築裝修上會有一些發展。當然,如果有戰爭,地理上的全球範圍大災害,肯定還是能創造市場的這不是你瞧不瞧得起或者誰努不努力能決定的。就像沒有相對論,談現代量子物理是沒有意義的。
行業不景氣是真,薪資待遇不好也是真。說個事實,某二線城市房價全國第四高,建築畢業生一律起薪3000你敢信?不過這也是相對而言,北上廣深港,大事務所大設計院該賺的還是很賺,淘汰的只是二三流的尾段。整體而言,當然是不景氣了,要真想賺大錢,建築業不算是個好方向


在經歷了中國經濟騰飛而達到頂點後,逐漸回歸到他應有的地位。

業界內部遠遠落後於時代,彷彿活在文藝復興時期,審美,技法,理論,和當時又有多少本質區別。

技術層面更是,彷彿獨立於這個時代一樣。

不破不立,要立必破。

之前十年的房地產大熱,把這個建築行業搞的人過多,也催生了很多水貨公司。當時是因為實在太熱,只要進來就賺錢,像是6000點的股市。

6000點破滅之後這兩年已經刷掉了不少水貨公司,無論是設計還是甲方,市場恢復了一些理性。

有實力的設計和甲方肯定還會繼續發展,畢竟房子是很基本的需求。

不過6000點還是別想了。

=====

最近在求職,發現各地產公司都在低調的忙個不停,很多設計院也正在玩命畫圖準備開春交圖,工地準備年中開工,開發商準備秋天開盤。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